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液力变矩器单向离合器阻力矩及流场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城 柳景灿 +4 位作者 郭猛 闫清东 魏巍 刘世琦 王浩源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91-401,共11页
作为液力变矩器的关键部件,单向离合器可实现变矩器工况耦合器工况的相互切换,对综合式液力变矩器传动性能发挥和可靠运行至关重要.为探究单向离合器转矩性能和流动特性,针对液力变矩器用单向离合器,采用CFD数值分析和实验测试相结合的... 作为液力变矩器的关键部件,单向离合器可实现变矩器工况耦合器工况的相互切换,对综合式液力变矩器传动性能发挥和可靠运行至关重要.为探究单向离合器转矩性能和流动特性,针对液力变矩器用单向离合器,采用CFD数值分析和实验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单向离合器阻力矩及流场特性的研究,分析了单向离合器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流场状态分布特征和搅油转矩变化规律,构建了外环搅油转矩与转速、环境温度的映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单向离合器搅油转矩与内部油液的压力、流速、涡量均相关,流场状态参数数值基本随温度的降低而升高,尤其在外环型面附近最为明显;在外环转速为800~2200 r/min时,外环搅油转矩为6~26 N·m.此外,外环2000 r/min时其型面上最高压力为200 kPa,表面流体流速达20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向离合器 计算流体力学 搅油转矩 流场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暗环境下红外目标检测跟踪方法研究
2
作者 刘辉 李明益 +1 位作者 韩立金 刘宝帅 《兵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74-384,共11页
针对暗环境动态特征轮廓模糊、盲区遮挡情况,高效准确地检测跟踪动态目标特征,对灾害救援、搜寻跟踪具有实际意义。为实现暗环境下模糊轮廓特征的有效检测跟踪,提出一种时空关联机制的红外目标实时检测深度学习网络(Spatial Local Dynam... 针对暗环境动态特征轮廓模糊、盲区遮挡情况,高效准确地检测跟踪动态目标特征,对灾害救援、搜寻跟踪具有实际意义。为实现暗环境下模糊轮廓特征的有效检测跟踪,提出一种时空关联机制的红外目标实时检测深度学习网络(Spatial Local Dynamic You Only Look Once Version 8,SLD-YOLOv8),设计非局部自适应Non-local模块和空间通道卷积关联模块,对原YOLOv8网络的瓶颈层Bottleneck CSP进行优化。为有效提取深层空间多尺度表征信息,增加用于小目标检测的160×160检测层和动态检测头,较好地提升暗环境中目标跟踪的边界回归性能,并实时有效地推理出目标特征的相对深度位置信息。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红外目标检测算法对暗环境下的动态特征检测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和准确性,其平均精度评估指标mAP_0.5和mAP_0.5:0.95比原模型提高了5.6%和4.5%,证明了新算法对暗环境目标跟踪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环境 深度学习 注意力机制 目标跟踪检测 非局部域机理 动态检测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长/短视距多模型自适应交互的高速无人车避障规划研究
3
作者 刘聪 陈雪梅 梁玮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51,共10页
在低附着、高速紧急避障工况下无人驾驶车辆需要充分考虑到路径规划效率和车辆动力学特性,以保障规划的路径满足车辆高速行驶跟踪精度要求.文中针对无人车紧急避障中路径规划与跟踪控制之间存在的耦合干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长/短视距多... 在低附着、高速紧急避障工况下无人驾驶车辆需要充分考虑到路径规划效率和车辆动力学特性,以保障规划的路径满足车辆高速行驶跟踪精度要求.文中针对无人车紧急避障中路径规划与跟踪控制之间存在的耦合干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长/短视距多层融合的高速紧急避障局部路径规划算法.根据不同风险值障碍物分布的密集程度细化障碍物的风险值,分别设计了可跨/绕障碍物群的风险势场和环境风险状态采样空间,从而构建一种基于偏向性采样的长视距局部路径规划算法.提出了一种基于交互式多模型预测控制的短视距局部路径重规划,建立模型概率实时在线更新规则,实现了极限工况下车辆快速行驶的局部路径规划,同时满足计算实时性、避障安全性和跟踪稳定性的路径规划设计需求.仿真试验验证了所提多层融合局部路径规划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急避障 无人驾驶车辆 多层融合规划 偏向性采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腿机动平台位姿优化控制研究
4
作者 夏骄杨 韩立金 +1 位作者 刘辉 谢景硕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15,共5页
为了提高轮腿机动平台在复杂环境下的运动能力,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模型和二次规划的轮腿机动平台位姿优化控制方法。对平台进行运动学建模,并借助正运动学模型推导雅可比矩阵。基于质心单刚体动力学模型和虚拟模型控制的思想,研究平台... 为了提高轮腿机动平台在复杂环境下的运动能力,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模型和二次规划的轮腿机动平台位姿优化控制方法。对平台进行运动学建模,并借助正运动学模型推导雅可比矩阵。基于质心单刚体动力学模型和虚拟模型控制的思想,研究平台整体的动力学特性,并通过二次规划对车轮地面反作用力进行优化分配,进而求解腿部的关节力矩。利用该控制方法,在Simscape Multibody中对平台X向、Z向、侧倾、俯仰的位姿调节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基于虚拟模型和二次规划的轮腿机动平台位姿动力学控制方法能够有效地跟踪平台目标位姿,且误差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腿复合 二次规划 虚拟模型 位姿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用高速机电复合传动系统固有振动特性及共振转速研究
5
作者 解云坤 刘辉 +3 位作者 高普 吴云豪 李新毅 周如意 《兵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6-269,共14页
车用高速机电复合传动系统(Electro-Mechanical Transmission,EMT)结构高紧凑、零部件高转速,导致系统机电耦合效应显著,易产生共振。针对串联式EMT系统进行机电耦合固有振动特性分析,推导系统的机电耦合固有振动模型,研究其固有频率及... 车用高速机电复合传动系统(Electro-Mechanical Transmission,EMT)结构高紧凑、零部件高转速,导致系统机电耦合效应显著,易产生共振。针对串联式EMT系统进行机电耦合固有振动特性分析,推导系统的机电耦合固有振动模型,研究其固有频率及模态振型,基于各阶模态的振型特点,总结系统的6种典型振动模式。研究高速运行工况和机电磁耦合效应对系统固有频率和模态振型的影响,并基于坎贝尔图和模态能量法研究宽速域运行范围内系统的共振转速。研究结果表明,机电磁耦合效应改变了系统的低频振动特性,高速运行工况可显著改变系统的某些固有频率,在动力学建模中应对二者进行充分考虑,共振转速研究为系统动力学调控和优化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机电复合传动系统 机电耦合效应 固有振动特性 高速运行工况 共振转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年中国储能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91
6
作者 陈海生 李泓 +53 位作者 徐玉杰 陈满 王亮 戴兴建 徐德厚 唐西胜 李先锋 胡勇胜 马衍伟 刘语 苏伟 王青松 陈军 卓萍 肖立业 周学志 冯自平 蒋凯 尉海军 唐永炳 陈人杰 刘亚涛 张宇鑫 林曦鹏 郭欢 张涵 张长昆 胡东旭 容晓晖 张熊 金凯强 姜丽华 彭煜民 刘世奇 朱轶林 王星 周鑫 欧学武 庞全全 俞振华 刘为 岳芬 李臻 宋振 王志峰 宋文吉 林海波 李杰才 易斌 李福军 潘新慧 李丽 马一鸣 李煌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16-1552,共37页
本文对2022年度中国储能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通过对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和集成示范三方面的回顾和分析,总结了2022年中国储能领域的主要技术进展,包括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锂离子电池、铅蓄电池、液流电池、钠离子... 本文对2022年度中国储能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通过对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和集成示范三方面的回顾和分析,总结了2022年中国储能领域的主要技术进展,包括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锂离子电池、铅蓄电池、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新型储能技术、集成技术和消防安全技术等。结果表明,2022年中国储能技术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和集成示范方面均有重要进展,中国已成为世界储能技术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和集成应用最活跃的国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 技术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面机动平台可重构轮履复合推进机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城 王嘉轩 +2 位作者 刘建峰 魏巍 闫清东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53-564,共12页
可重构轮履复合推进机构兼具轮式推进机构的快速性和履带推进机构的通过性,是提高地面机动平台在极端地形上综合性能的关键技术,在各类机器人和特种车辆上都得到了一定应用.文中在系统调研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按轮履构型重构互换原... 可重构轮履复合推进机构兼具轮式推进机构的快速性和履带推进机构的通过性,是提高地面机动平台在极端地形上综合性能的关键技术,在各类机器人和特种车辆上都得到了一定应用.文中在系统调研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按轮履构型重构互换原理对推进机构进行分类,着重对比分析了不同构型的结构特点和应用场景,指出了可重构轮履复合推进机构的主要技术难点和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机动平台 可重构 轮履复合 通过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储能技术发展研究 被引量:20
8
作者 潘新慧 陈人杰 吴锋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25-236,共12页
作为新型电力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电化学储能,是解决可再生能源高比例消纳的重要手段、促成“源网荷储”协调运行的关键装置;电化学储能技术作为新型储能的主流技术、未来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核心技术,在诸多方面仍待深入发展才能适应储... 作为新型电力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电化学储能,是解决可再生能源高比例消纳的重要手段、促成“源网荷储”协调运行的关键装置;电化学储能技术作为新型储能的主流技术、未来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核心技术,在诸多方面仍待深入发展才能适应储能规模快速增长、储能系统更为复杂带来的挑战。本文从电源侧、电网侧、用户储能侧出发,分析了电化学储能发展的需求背景,系统梳理了电化学储能技术在战略布局、关键材料、结构设计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在阐明电化学储能技术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辨识了产品规格不统一、检测平台不完善、理论与实践不贯通、应用成本不理想等制约发展的关键问题。研究认为,高性能、高安全性、低成本的关键材料,储能器件结构优化及评价,储能系统多能互补及智能化设计,电化学储能商业化应用模式是后续重点发展方向,需要强化试点示范应用、制定行业标准体系、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储能人才团队,以保障电化学储能技术及产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储能 关键材料 结构设计 标准体系 新型电力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带全极化垂直昆虫雷达设计及校准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于腾 王锐 +1 位作者 李沐阳 胡程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22-233,共12页
宽带全极化垂直昆虫雷达是一种利用宽带信号实现空中单只昆虫分辨,利用多极化通道实现昆虫全极化测量的雷达系统。当被测昆虫体型在不同极化轴向的电磁波反射功率可明显分辨时,该雷达可利用"当极化方向平行于昆虫体轴时,回波功率最... 宽带全极化垂直昆虫雷达是一种利用宽带信号实现空中单只昆虫分辨,利用多极化通道实现昆虫全极化测量的雷达系统。当被测昆虫体型在不同极化轴向的电磁波反射功率可明显分辨时,该雷达可利用"当极化方向平行于昆虫体轴时,回波功率最大"的基本原理,通过测量昆虫极化散射矩阵,获取昆虫体轴方向,对研究昆虫定向迁飞规律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前垂直昆虫雷达采用机械旋转馈源的方法,分时测量昆虫目标的极化散射矩阵,该方法同时受机械旋转误差、极化分时测量时目标运动的误差以及极化通道稳定性随有源电路时变所引入的测量误差,测量精度不高,为了实现昆虫的高分辨全极化散射特性测量,本文提出了一种高极化隔离的频率步进正交相位编码的宽带波形设计以及极化内定标方法,开发了一部宽带全极化垂直昆虫雷达系统,最终通过理论方法仿真分析与外场试验测试,证明了该雷达系统可实现昆虫同时全极化宽带的稳定测量,验证了昆虫体轴朝向的测量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极化雷达 极化误差标校 步进频波形编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超声速飞行器发汗冷却系统自抗扰控制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易鑫 王春彦 +4 位作者 董伟 张鹏宇 黎晓健 王佳楠 邓方 《现代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41,共9页
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发汗冷却系统的温度控制问题,在一维固定边界发汗冷却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用于调节飞行器壁面多孔介质温度的自抗扰控制器,并进行了数值仿真。该控制器不依赖于多孔介质温度场精确的数学模型,通过从系统的输入输出数... 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发汗冷却系统的温度控制问题,在一维固定边界发汗冷却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用于调节飞行器壁面多孔介质温度的自抗扰控制器,并进行了数值仿真。该控制器不依赖于多孔介质温度场精确的数学模型,通过从系统的输入输出数据中提取干扰信息并进行补偿,实现对热流干扰的抑制。仿真结果表明,针对发汗冷却系统设计的自抗扰控制器,能够实现对参考温度的快速跟踪;且相较于传统的PID控制,温度响应没有超调;在有外界热流干扰时,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和适应性,可以为发汗冷却控制系统的工程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飞行器 发汗冷却 温度控制 自抗扰控制 鲁棒性 抗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肌电信号人体运动模式识别技术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亚丽 鲁妍池 +1 位作者 马勋举 宋遒志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144-2158,共15页
随着外骨骼机器人等肌电控制设备的快速发展,表面肌电信号此类非平稳、非周期信号在高性能运动识别系统中的应用已成为相关研究领域的重点。为实现肌电信号跨域特征融合,提出一种基于肌电信号的双卷积链神经网络模型,采集7块关键肌肉的... 随着外骨骼机器人等肌电控制设备的快速发展,表面肌电信号此类非平稳、非周期信号在高性能运动识别系统中的应用已成为相关研究领域的重点。为实现肌电信号跨域特征融合,提出一种基于肌电信号的双卷积链神经网络模型,采集7块关键肌肉的原始肌电信号,经特征提取,转化为能量核相图和离散小波变换系数特征图,分别输入双卷积链神经网络的卷积神经网络分支和MobileNetV2分支,利用融合模块提取高层隐藏特征并进行充分交互。制备包括以上两种特征图像和传统肌电信号图谱在内的3种数据集。3组交叉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对6种自测下肢运动的平均识别准确率达94.19%,显著优于其他特征组合与网络架构;在ENABL3S开源数据集识别7种下肢运动中取得98.32%的稳态识别准确率,进一步验证了所提方法优良的肌电特征捕捉能力和模式识别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骨骼机器人 表面肌电信号 运动模式识别 双卷积链神经网络 能量核 小波变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基层析ArcSAR三维点云生成方法
12
作者 田卫明 晏凯 +2 位作者 高嵩 周涵璞 邓云开 《信号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48-1357,共10页
因高度向分辨能力缺失,地基干涉雷达应用于建筑成像时会发生严重的高度向叠掩现象。层析合成孔径雷达(Tomograph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TomoSAR)技术具备高度向分辨能力,能够实现建筑三维成像。地基层析圆弧扫描合成孔径雷达(Grou... 因高度向分辨能力缺失,地基干涉雷达应用于建筑成像时会发生严重的高度向叠掩现象。层析合成孔径雷达(Tomograph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TomoSAR)技术具备高度向分辨能力,能够实现建筑三维成像。地基层析圆弧扫描合成孔径雷达(Ground-based Tomographic Arc-scanning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GB-TomoArcSAR)通过双轴转台控制天线在不同俯仰角度的水平面内进行圆周扫描来获取高度向合成孔径,实现三维层析成像。本文提出了GB-TomoArcSAR的三维点云生成方法,首先构建了适用于高度向弧形采样条件的层析成像几何模型。其次利用基于巴特沃斯滤波器的奇异值分解(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SVD)方法进行谱估计,找出层析谱中的峰值及其对应的峰值位置,构成层析向目标候选集。随后利用自对消顺序广义似然比(Sequential Generalized Likelihood Ratio Test with Cancellation,SGLRTC)检测器估计散射体的数目与位置,通过设置检测门限将真实目标的峰值及对应的峰值位置从候选集中筛选出来。最后采用基于空间几何分布的点云优化方法剔除误差点,生成点云图像。文章通过点目标和面目标的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适用于GB-TomoArcSAR,能够有效解决高度向多散射体目标的叠掩问题;进一步开展了实测数据验证,基于所提方法获取了北京市一处建筑基坑的层析点云,其与实际场景几何特征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层析ArcSAR 三维点云生成 奇异值分解 顺序广义似然比 点云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力缓速器压力油箱动态充液过程制动转矩特性
13
作者 魏巍 贾磊磊 +4 位作者 柯志芳 司录荣 陶天朗 马源清 闫清东 《兵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36-246,共11页
液力缓速器在行车辅助制动系统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其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制动转矩的快速响应与精确预测难题。为实现快速起效,重型装备采用压力油箱加速充液,但在充液过程中油箱压力和动轮转速的变化会动态影响充液流量与制动转矩。为此构... 液力缓速器在行车辅助制动系统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其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制动转矩的快速响应与精确预测难题。为实现快速起效,重型装备采用压力油箱加速充液,但在充液过程中油箱压力和动轮转速的变化会动态影响充液流量与制动转矩。为此构建考虑压力油箱的液力缓速制动系统充液过程预测模型,实现轮腔入出口流动参数边界条件的双向动态更新,并深入探讨轮腔系统与充放液控制系统的动态液力液压耦合关系。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对比表明:所建模型对峰值转矩的预测误差为15.61%,响应时间误差为15.04%,验证了所构建的模型能够有效探究实车压力油箱供油条件下液力缓速器的制动特性;进一步分析压力油箱特性对给定惯量和初始转速下制动转矩特性的影响,明晰了压力油箱参数对充液动态过程的调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力缓速器 动态充液 制动转矩 压力油箱 液力液压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角速度螺旋线扫描的雷达目标截获优化策略
14
作者 王锐 朱子逸 +3 位作者 姜琦 张文远 田卫明 周燕 《信号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04-1412,共9页
鸟类、无人机等低空目标探测是当前雷达探测领域的研究热点。为实现低空目标种类与行为识别,必须对个体实现精细跟踪与观测。由于精密跟踪雷达不具备自行捕获目标的能力,当前通常采用大空域搜索雷达引导、精密跟踪雷达截获跟踪的探测体... 鸟类、无人机等低空目标探测是当前雷达探测领域的研究热点。为实现低空目标种类与行为识别,必须对个体实现精细跟踪与观测。由于精密跟踪雷达不具备自行捕获目标的能力,当前通常采用大空域搜索雷达引导、精密跟踪雷达截获跟踪的探测体制。因此,目标的高概率截获是实现低空目标精准观测的关键。现有的平行扫描方法、圆周扫描方法、螺旋线扫描方法等目标截获方法采用匀速扫描模式,缺乏基于低空目标空间位置信息的针对性优化。为了实现有限时间内截获低空目标,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变角速度螺旋线扫描的雷达目标截获优化策略,根据最优搜索理论优化不同空间位置的扫描驻留时间,并基于逆变换采样求解非均匀螺旋线驻留时间分配方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一种基于目标检测逻辑的二次扫描策略,有效提升了目标截获概率。最后,本文通过仿真和高分辨雷达系统目标捕获实验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目标截获 最优搜索理论 雷达信号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前馈补偿的轮腿式平台多任务复合运动解耦控制
15
作者 刘辉 马嘉勇 +1 位作者 杨海洋 郝伟赫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33,共8页
轮腿式平台在执行复杂作战环境载运任务时,由于其动态协调腿部与车轮运动是复杂耦合的,其行驶速度的稳定性、位姿控制的精确性都十分困难.文中基于轮腿式平台通过有限高度场景的动态协调任务,提出了一种基于前馈补偿的多任务优先级复合... 轮腿式平台在执行复杂作战环境载运任务时,由于其动态协调腿部与车轮运动是复杂耦合的,其行驶速度的稳定性、位姿控制的精确性都十分困难.文中基于轮腿式平台通过有限高度场景的动态协调任务,提出了一种基于前馈补偿的多任务优先级复合运动解耦控制框架.首先,分别建立了关节和车轮动力学模型,降低模型复杂度;然后,搭建了基于任务优先级的前馈关节力矩解算,叠加轮端前馈交互力和反馈控制力矩降低实时位姿调整对质心速度的影响;最后,采用转速闭环PI控制器,并引入车轮滚动阻力实现车轮速度到质心速度的有效传递.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控制方法在受限场景运动过程中平台质心速度最大跟踪误差小于3%,为轮腿式平台复杂环境下执行任务提供了可行控制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腿式平台 前馈补偿 任务优先级 解耦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串联式轮腿机器人姿态控制方法 被引量:1
16
作者 谢景硕 韩立金 +3 位作者 刘辉 任晓磊 侯泓钰 商庆一 《兵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6-90,共15页
针对串联式四轮腿机器人精确控制姿态的问题,提出一种以无偏差模型预测控制为核心的运动控制框架。所涉及的模型为考虑机身、腿部和车轮的质量分布而建立的合成质心动力学模型,并且基于自抗扰控制思想,将模型的未建模特性视为扰动,建立... 针对串联式四轮腿机器人精确控制姿态的问题,提出一种以无偏差模型预测控制为核心的运动控制框架。所涉及的模型为考虑机身、腿部和车轮的质量分布而建立的合成质心动力学模型,并且基于自抗扰控制思想,将模型的未建模特性视为扰动,建立扩张状态观测器对其进行估计和补偿;为解决姿态调节过程中车轮易滚动导致腿部外展的问题引入关节闭环控制,同时设计额外的车轮控制策略以辅助约束腿部状态。在串联式轮腿机器人上进行了硬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新的运动控制框架能够准确跟踪期望姿态信号,有效抑制地形扰动和外力扰动,确保机器人的行驶平稳性和抗干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联式轮腿机器人 姿态控制 扩张状态观测器 无偏差模型预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电池低温电解液优化策略:挑战、进展与多维度协同设计
17
作者 李瑶 薛天杨 +3 位作者 谢正娇 钱骥 李丽 陈人杰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3715-3729,共15页
随着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锂电池作为高效储能装置在电动汽车、航空航天及军事装备等领域应用广泛。然而,在低温环境下电池性能显著下降,主要表现为离子电导率降低、锂枝晶生长加剧及界面副反应增多,严重限制了其在极端温度场景下... 随着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锂电池作为高效储能装置在电动汽车、航空航天及军事装备等领域应用广泛。然而,在低温环境下电池性能显著下降,主要表现为离子电导率降低、锂枝晶生长加剧及界面副反应增多,严重限制了其在极端温度场景下的应用。电解液作为锂离子运输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扩大电化学稳定电位窗口、抑制副反应、优化电池性能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系统综述了低温电解液的失效机制及多维度协同优化策略,旨在为高性能低温电解液的设计提供理论指导。本文首先从离子传输、电极与电解液界面性质和溶剂化结构三个方面介绍了在低温下导致电解液失效的原因。然后从溶剂、导电锂盐及添加剂三个方面介绍了近年来与锂电池电解液组分调控相关的研究进展。之后介绍新型低温电解液,主要包括弱溶剂化电解液、离子液体电解液、液化气体电解液(LGE)以及局部高浓电解液。结果表明,在低温条件下,调控电解液组分可以改善电池的离子电导率、抑制枝晶生长以及提高电池性能,是解决上述问题最简便、最有效的策略之一。最后,本文还展望了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锂金属电池 低温电解液 固体电解质界面 溶剂化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面特征的越野环境轻量化回环检测
18
作者 张森杰 龚建伟 +4 位作者 齐建永 臧政 胡秀中 龚小杰 熊光明 《兵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2-212,共11页
为解决传统回环检测算法依赖里程计精度与外部定位信息、消耗过多计算资源以及现有轻量化回环检测算法平移不变性差、难以适应越野场景下稀疏环境特征等问题,提升无人驾驶平台在卫星拒止条件下执行长时间、大范围行进任务的定位能力,提... 为解决传统回环检测算法依赖里程计精度与外部定位信息、消耗过多计算资源以及现有轻量化回环检测算法平移不变性差、难以适应越野场景下稀疏环境特征等问题,提升无人驾驶平台在卫星拒止条件下执行长时间、大范围行进任务的定位能力,提出一种利用激光雷达点云对地面特征进行描述的轻量化回环检测算法。不同于现有的利用深度学习从单帧或多帧点云中提取点云特征并构建全局描述子,所提算法使用快速的激光点云地面特征描述方式,实现单帧点云快速特征提取与全局一致的位置特征描述,将多帧激光点云地面特征聚合为子地图回环检测描述子;在临近帧之间依靠里程计位姿实现轻量化全局描述子的构建,不依赖先验位置信息进行全局描述子的匹配并实现回环检测;在越野环境下以机械式激光雷达、固态激光雷达对算法进行实车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与已有的轻量化回环检测算法对比,验证了该算法在越野环境下回环检测高召回率、实时性好、占用资源少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野环境 激光雷达 地面特征 回环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型自适应水凝胶电解质构筑高性能锌空气电池
19
作者 陈诺 赖静宁 +1 位作者 黄永鑫 陈人杰 《电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831-1839,共9页
固态锌空气电池(ZABs)在柔性储能系统中展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冻融循环法,将透明质酸钠(SA)、聚乙烯醇(PVA)和锌盐复合制备出增强型自适应中性水凝胶电解质,并系统分析其物化特性及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SA和水分子之间的强氢键作... 固态锌空气电池(ZABs)在柔性储能系统中展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冻融循环法,将透明质酸钠(SA)、聚乙烯醇(PVA)和锌盐复合制备出增强型自适应中性水凝胶电解质,并系统分析其物化特性及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SA和水分子之间的强氢键作用赋予材料优异的自适应力学性能、保水能力及热稳定性;氢键的形成有效降低了水的活性,从而抑制了析氢副反应和锌枝晶生长;此外,SA与Zn^(2+)之间的强结合能显著改变了Zn^(2+)的传输路径。得益于这一优化设计,对称电池在0.4 mA/cm^(2)电流密度下可稳定循环超过5000 h,ZABs全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全放电容量均得到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空气电池 水凝胶电解质 氢键作用 自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齿轮传动系统建模与典型界面传递特性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高普 刘辉 +1 位作者 贝文瑾 项昌乐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753-1764,共12页
随着车辆齿轮传动系统向着高速、重载和大功率的方向发展,结构日趋复杂,运行工况多变,极易发生零部件损伤故障,影响系统运行可靠性。建立准确的齿轮传动系统模型,研究系统典型界面传递特性变化规律,是系统故障检测和定位的关键技术基础... 随着车辆齿轮传动系统向着高速、重载和大功率的方向发展,结构日趋复杂,运行工况多变,极易发生零部件损伤故障,影响系统运行可靠性。建立准确的齿轮传动系统模型,研究系统典型界面传递特性变化规律,是系统故障检测和定位的关键技术基础。本文综合考虑齿轮时变啮合刚度、啮合阻尼、齿侧间隙及轴承支承刚度等关键影响因素,建立定轴齿轮传动系统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结合振动特性试验测试,有效验证齿轮传动动力学建模的准确性;然后针对齿轮啮合界面和轴承界面,构建典型界面力模型,以振动信号传递的衰减系数量化表征传递特性,开展典型界面振动传递的仿真和试验研究,揭示振动信号在齿轮传动系统传递的本质规律,为车辆齿轮传动系统故障检测中传感器测点布置提供有力的理论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传动 齿轮啮合界面 轴承界面 传递特性 衰减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