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3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电采集应用验证平台设计与实现
1
作者 陈泓霖 曹杰 +3 位作者 李东兴 赵田华 石珂 姚斌 《应用光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0-268,共9页
为了提高当前应用于航空遥感试验场景的半实物仿真能力,解决现阶段逼真度不足、精度低的问题,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微缩实物模型上光电仿真探测识别技术平台,通过构建微缩沙盘模型实现应用场景再现,基于桁架机器人搭载飞行仿真转台实现遥感... 为了提高当前应用于航空遥感试验场景的半实物仿真能力,解决现阶段逼真度不足、精度低的问题,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微缩实物模型上光电仿真探测识别技术平台,通过构建微缩沙盘模型实现应用场景再现,基于桁架机器人搭载飞行仿真转台实现遥感数据采集与处理。试验结果表明:设计的半实物仿真平台可通过获取多种光电传感器数据模拟遥感测试数据,激光雷达获取目标方位与距离信息进行三维重建,可见光相机与红外相机获取目标二维图像信息进行探测与识别。通过演示验证,半实物仿真平台可为航空遥感试验提供有效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实物仿真 微缩沙盘 桁架机器人 光电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片上多光谱光电探测器的研究进展(内封面文章·特邀) 被引量:1
2
作者 马英骁 李子园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57,I0001,共24页
多光谱光电探测器可以捕获和解析物体在多个光谱波段的反射或发射信息,具有出色的目标细节辨别能力,因而被广泛应用于遥感、人脸识别、生物成像等领域。然而,传统的多光谱光电探测器在实现其功能的同时,也暴露出其局限性。它们往往依赖... 多光谱光电探测器可以捕获和解析物体在多个光谱波段的反射或发射信息,具有出色的目标细节辨别能力,因而被广泛应用于遥感、人脸识别、生物成像等领域。然而,传统的多光谱光电探测器在实现其功能的同时,也暴露出其局限性。它们往往依赖于滤波片等复杂的光学元件,不仅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和维护难度,还使得探测器体积庞大,难以适应日益增长的微型化、集成化需求。同时,光谱响应范围受限也制约了其更广泛的应用潜力。随着微纳加工技术和计算成像技术的飞速进步,越来越多的片上集成式多光谱光电探测器应运而生。这些探测器通过先进的微纳加工/生长工艺,将原本复杂的光学元件集成到微小的芯片上,实现了系统的大幅简化和体积的显著缩小。文中介绍了多光谱光电探测器的基本原理,探讨了新型片上多光谱光电探测器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从当前的科研动态到未来的发展趋势,从技术创新到实际应用,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展望,并针对目前多光谱探测器存在的主要问题提供了可行性分析和建议。综上所述,新型片上多光谱光电探测器以其独特的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正成为光学技术领域研究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光谱 光电探测器 片上集成 超表面 纳米线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激光通信组网技术与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智 蒋青芳 +7 位作者 刘树通 田少乾 朱凌云 刘显著 于佳鑫 赵建彤 姚海峰 董科研 《中国光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9-451,共23页
激光通信是以光波为载体实现信息传输的通信技术,具有高速率、高带宽、小尺寸、抗干扰和保密性好等优势,具备实现空间信息网络高速传输和安全运行的关键能力。本世纪以来,国内外主要研究机构致力于研究激光通信技术在实现组网过程中所... 激光通信是以光波为载体实现信息传输的通信技术,具有高速率、高带宽、小尺寸、抗干扰和保密性好等优势,具备实现空间信息网络高速传输和安全运行的关键能力。本世纪以来,国内外主要研究机构致力于研究激光通信技术在实现组网过程中所需要解决的一系列问题,包括一点对多点同时激光通信、节点内多路信号全光交换与转发、节点动态随遇接入、网络动态拓扑结构设计等关键技术,并开展了众多演示验证实验,部分研究成果已经投入应用。本文在对空间激光通信组网技术进行分析探讨的基础上,概述了国内外激光通信组网技术的发展现状,重点对卫星星座、卫星中继和航空网络等领域中激光通信组网技术的应用情况和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对国内相关研究技术方案、实验验证情况等进行了综述,最后对激光通信组网技术与应用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激光通信 激光通信组网 空间光网络 一点对多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面阵铟镓砷探测器的短波红外光学系统设计
4
作者 陈洁 朱尤攀 +5 位作者 孙爱平 赵德利 王世铭 冯丽军 周玲玲 和多林 《红外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89-695,共7页
近年来,随着铟镓砷探测器的迅猛发展,短波红外技术在透雾以及夜间探测具有独特的优势,使其广泛应用于夜间导航及辅助驾驶、军事勘察等领域。随着全国产化1280×1024像素大小的铟镓砷探测器陆续推出,开展大面阵大相对孔径的短波红外... 近年来,随着铟镓砷探测器的迅猛发展,短波红外技术在透雾以及夜间探测具有独特的优势,使其广泛应用于夜间导航及辅助驾驶、军事勘察等领域。随着全国产化1280×1024像素大小的铟镓砷探测器陆续推出,开展大面阵大相对孔径的短波红外光学系统研究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针对特殊背景(如夜视成像)的需求,本文主要设计了一款基于1280×1024像素,像元间距15μm大面阵铟镓砷探测器的短波红外光学成像系统,该光学系统可以实现高分辨率和大视场成像。本光学系统采用经典双高斯结构形式,利用常见可见光材料适当配比,完成复消色差短波红外系统设计,该系统具有小型化、大相对孔径、高分辨率、工艺性优良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波红外 大面阵探测器 光学系统设计 复消色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AUKF的锂离子电池SOC和SOE估算
5
作者 朱锦 李珊珊 张阿香 《电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6-462,共7页
电荷状态(SOC)和能量状态(SOE)估算有助于延长锂离子电池的电池寿命和确保系统可靠性。提出一种双自适应无迹卡尔曼滤波(DAUKF)算法,同时估算SOC和SOE,在动态应力测试(DST)动态驾驶曲线、US06动态驾驶曲线和联邦城市驾驶时间表(FUDS)动... 电荷状态(SOC)和能量状态(SOE)估算有助于延长锂离子电池的电池寿命和确保系统可靠性。提出一种双自适应无迹卡尔曼滤波(DAUKF)算法,同时估算SOC和SOE,在动态应力测试(DST)动态驾驶曲线、US06动态驾驶曲线和联邦城市驾驶时间表(FUDS)动态驾驶曲线下,进行验证。DAUKF算法能准确估算SOC和SOE,SOC的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07%、0.29%和0.31%,SOE的RMSE分别为0.07%、0.30%和0.31%。与自适应无迹卡尔曼滤波(AUKF)算法相比,DAUKF算法在估计精度上表现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双自适应无迹卡尔曼滤波(DAUKF)算法 状态估计 电荷状态(SOC) 能量状态(SO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光学框架下的抗散射成像技术研究(特邀) 被引量:1
6
作者 程雪岷 罗烈玉 +1 位作者 张泽森 郝群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44,共19页
抗散射成像一直是光学成像领域的一个挑战性问题。数十年来,研究人员对此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并发展了多种方法和技术。文中综述了抗散射成像的基本原理、研究现状、不同方法的优势和局限性,以及潜在的发展方向。文中从计算光... 抗散射成像一直是光学成像领域的一个挑战性问题。数十年来,研究人员对此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并发展了多种方法和技术。文中综述了抗散射成像的基本原理、研究现状、不同方法的优势和局限性,以及潜在的发展方向。文中从计算光学的视角出发,对散射成像系统中各个模块的功能进行了分类,并将现有的抗散射成像技术分为六类进行详细介绍:弹道光提取技术、散斑相关成像、光子计数成像、散射补偿技术、计算光学成像技术和深度学习技术。其中,弹道光提取技术是最早的研究方向,随后对于光信息的利用逐渐深入,散斑相关成像,以及光子计数成像进入人们视野。而随着光学元件的发展,基于空间光调制器的散射补偿技术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近年来,计算鬼成像技术因其独特的成像机制而成为新的研究焦点,并与深度学习技术一同推动了抗散射成像技术的进步。文中的内容旨在帮助研究人员理解各种抗散射成像技术的原理和最新进展,明确不同技术的特点和应用场景,以促进抗散射成像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散射成像 弹道光 光学相位共轭 计算鬼成像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光电成像技术与装备研究进展(下) 被引量:34
7
作者 金伟其 王霞 +4 位作者 曹峰梅 黄有为 刘敬 李海兰 徐超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25-132,共8页
鉴于对深海资源开发、海洋科研以及水下工程作业、考古和救援的迫切需求,使得水下光电成像技术研究和装备研制成为当前国内外重点研究方向之一。介绍了扫描激光、偏振成像、结构光成像、光-声混合成像以及水下图像处理等水下光电成像技... 鉴于对深海资源开发、海洋科研以及水下工程作业、考古和救援的迫切需求,使得水下光电成像技术研究和装备研制成为当前国内外重点研究方向之一。介绍了扫描激光、偏振成像、结构光成像、光-声混合成像以及水下图像处理等水下光电成像技术,分析了部分技术应用情况,并讨论了其技术特点。论文对于发展海洋资源开发、水下勘探与研究、水下救援以及国防等所需的水下光电成像技术和装置具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成像 激光扫描 偏振成像 结构光成像 光-声混合成像 水下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光电成像技术与装备研究进展(上)——水下激光距离选通技术 被引量:27
8
作者 曹峰梅 金伟其 +4 位作者 黄有为 李海兰 王霞 储开丽 刘敬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3-69,共7页
激光距离选通成像技术是当前国内外不断发展且应用有效的水下光电成像技术之一,国外20世纪90年代后陆续公开了一些水下光电成像探测系统和实验结果。结合海洋资源勘探、水下救援和侦察等应用领域的需求,全面介绍并对比分析了当前国内外... 激光距离选通成像技术是当前国内外不断发展且应用有效的水下光电成像技术之一,国外20世纪90年代后陆续公开了一些水下光电成像探测系统和实验结果。结合海洋资源勘探、水下救援和侦察等应用领域的需求,全面介绍并对比分析了当前国内外典型水下激光距离选通成像装置和性能水平,讨论了其技术特点,对水下激光距离选通成像技术的发展和装置应用具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成像 距离选通成像 脉冲激光 水下救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辐射率物体红外测温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黄善杰 赵劲松 +3 位作者 王岭雪 宋腾飞 许方宇 蔡毅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1-257,共17页
金属、光学镜面、硅晶圆等光滑物体一般具有极低的辐射率和较高的反射率,被称为低辐射率物体。微弱的低辐射率物体自身辐射会被其表面反射的环境辐射淹没。低辐射率物体的红外测温一直是红外测温领域的一个难题。随着金属冶炼、太阳望... 金属、光学镜面、硅晶圆等光滑物体一般具有极低的辐射率和较高的反射率,被称为低辐射率物体。微弱的低辐射率物体自身辐射会被其表面反射的环境辐射淹没。低辐射率物体的红外测温一直是红外测温领域的一个难题。随着金属冶炼、太阳望远镜热控、半导体生产等领域对低辐射率物体非接触测温需求的不断增长,人们提出了大量用于低辐射率物体的红外测温方法。文章首先阐述了低辐射率物体红外测温的难点,并将目前用于低辐射率物体的测温方法归纳为五类。然后,综述了每种测温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路线,并详细分析了每种测温方法的优缺点。最后对低辐射率物体测温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测温 低辐射率物体 信噪比 辐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射器红外装置对低反射率物体的测温性能
10
作者 黄善杰 赵劲松 +3 位作者 王岭雪 许方宇 宋腾飞 蔡毅 《红外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1-140,共10页
测温准确度较低是制约红外测温在精准测温领域应用的重要因素。目前红外测温的主要测量对象是低反射率物体,简称为低反体。针对传统红外装置在低反体精准测温方面的不足,采用反射器替换传统红外装置的镜头制成反射器红外装置,以提高其... 测温准确度较低是制约红外测温在精准测温领域应用的重要因素。目前红外测温的主要测量对象是低反射率物体,简称为低反体。针对传统红外装置在低反体精准测温方面的不足,采用反射器替换传统红外装置的镜头制成反射器红外装置,以提高其对低反体的测温性能。计算和测试结果显示,F数为1的红外镜头被替换为反射器后,红外装置对低反体的辐射收集能力和测温准确度提高约4倍。此外,低反体充满视场后,反射器红外装置的温度测量结果与测量距离无关。反射器红外装置有望用于科研和工业领域的高精度红外测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测温 测温准确度 发射率 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光梳的精密离心机动态半径外基准测量
11
作者 周思宇 马宇轩 +5 位作者 贺栋 张春京 汤莉 刘欣 王姗姗 吴冠豪 《光学精密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9-358,共10页
为实现对精密离心机动态半径的精准测量,基于双光梳测距技术的高测速、高精度、绝对测距优势,结合柱面镜与会聚光路组成的空间光学布局,建立了离心机动态半径外基准测量系统。介绍了基于双光梳测距的外基准测量装置构成及其工作原理,分... 为实现对精密离心机动态半径的精准测量,基于双光梳测距技术的高测速、高精度、绝对测距优势,结合柱面镜与会聚光路组成的空间光学布局,建立了离心机动态半径外基准测量系统。介绍了基于双光梳测距的外基准测量装置构成及其工作原理,分析了柱面镜靶标曲率半径误差与装调误差对动态半径测量精度的影响,并提出互补偿误差修正方法。然后,搭建实验系统对精密离心机在不同加速度下的动态半径进行了实时测量,评估了静态测量精度和动态测量精度。最后,分析了测量误差的来源并提出了系统优化方案。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可有效测量出加速度在0g~15g内的动态半径变化量。在2 kHz的重频差下进行20次滑动平均,动态测量精度优于0.56μm,动态半径最大值为204.90μm,满足精密离心机动态半径的高速、高精度测量要求,可用于提升离心机加速度标定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对测距 精密离心机 动态半径 外基准 双光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区秋季气溶胶粒子浓度与特性参数的观测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许万智 赵凤生 +1 位作者 张寅超 杨燕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67-272,共6页
对2010年10月和11月北京市区粒径小于2.5pm(PM2,)和2.5~10μm之间(PM2.5-10)的气溶胶粒子质量浓度进行了观测和分析,同时研究了同期的Angstrom指数和散射系数等气溶胶特性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粒径颗粒物的质量浓度与气... 对2010年10月和11月北京市区粒径小于2.5pm(PM2,)和2.5~10μm之间(PM2.5-10)的气溶胶粒子质量浓度进行了观测和分析,同时研究了同期的Angstrom指数和散射系数等气溶胶特性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粒径颗粒物的质量浓度与气溶胶特性参数的逐时日变化明显。PM:,质量浓度在凌晨5时至6时取得最小值,夜间20时至21时取得最大值;PM2.5-10质量浓度则在9时至10时和20时至21时出现双蜂。气溶胶Angstrom指数在下午明显高于上午,最大值出现在16时左右;散射系数高峰出现在17时至18时。2010年10月7—9日出现了显著的灰霾天气,灰霾天气下PM2.5,和PM2.5-10质量浓度均有明显增加。细粒子增多是导致PM25增加和Angstrom指数增大的主要原因。另外,灰疆天气期间散射系数迅速增大,非灰霾天(10月11日)的散射系数只有灰霾天(10月8日)的1.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北京 PM2 5 PM2 5-10 Angstrom指数 散射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直接电光调制的人体通信信号检测方法
13
作者 陈宇 蒋玉蓉 +4 位作者 杨畅 高坦博 白元烁 周雅 宋勇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31-538,共8页
针对人体通信接收器的寄生电容所导致的接收信号不稳定、接收信号衰减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直接电光调制的人体通信信号检测方法.该方法利用直接电光调制器检测人体通信信号,利用传递函数法建立了基于直接电光调制人体通信系统模型;... 针对人体通信接收器的寄生电容所导致的接收信号不稳定、接收信号衰减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直接电光调制的人体通信信号检测方法.该方法利用直接电光调制器检测人体通信信号,利用传递函数法建立了基于直接电光调制人体通信系统模型;通过数学仿真和物理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明确了其信道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基于直接电光调制型人体通信在1~30 MHz范围内的检测灵敏度达到−86.03 dBm,优于电子检测法和体电光调制法.同时,该方法在1~100 MHz范围均具有稳定的频率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通信 直接电光调制 幅频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海面耀斑观测的FY-3B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在轨衰减跟踪研究
14
作者 胡秀清 何兴伟 +2 位作者 何玉青 姜梦蝶 陈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373-2379,共7页
针对FY-3B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FY-3B/MERSI)各通道响应在轨衰减问题,采用海洋表面耀斑区作为稳定目标对其进行了2011年—2018年的长时间序列跟踪。在筛选出晴空耀斑区数据的基础上,以865 nm通道为基准通道,计算其他通道在耀斑区与基准... 针对FY-3B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FY-3B/MERSI)各通道响应在轨衰减问题,采用海洋表面耀斑区作为稳定目标对其进行了2011年—2018年的长时间序列跟踪。在筛选出晴空耀斑区数据的基础上,以865 nm通道为基准通道,计算其他通道在耀斑区与基准通道反射率比值,通过8年反射率比值变化判断不同通道的衰减。结果显示,FY-3B/MERSI传感器部分通道存在不同程度的衰减,且短波通道衰减最为剧烈,412 nm通道年衰减率达7.12%,而765 nm通道年衰减率为0.28%,跟踪显示近红外通道1030 nm通道衰减也较大,达到3.88%。跟踪结果显示有些通道与基准通道反射率比值出现显著周期性震荡,与耀斑中心纬度的南北周期性变化相吻合。结果表明海洋表面耀斑可以作为传感器在轨衰减进行长时间序列跟踪的有效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定标 耀斑 风云3号 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电成像系统动态调制传递函数测量装置 被引量:3
15
作者 姜昌录 袁良 +5 位作者 汪建刚 李辉 王生云 康登魁 杨朋利 王雷 《应用光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92-596,共5页
在光电成像系统中,动态调制传递函数受到光学系统波像差、探测组件信号分辨率及传递特性以及载体运动引起图像模糊等环节对图像质量的综合影响,成为光电成像系统的重要参数之一。论文基于光电成像系统动静态调制传递函数的测试原理,研... 在光电成像系统中,动态调制传递函数受到光学系统波像差、探测组件信号分辨率及传递特性以及载体运动引起图像模糊等环节对图像质量的综合影响,成为光电成像系统的重要参数之一。论文基于光电成像系统动静态调制传递函数的测试原理,研制一种动态调制传递函数测量装置,其中光学准直系统焦距为10000 mm,运动目标速度控制范围达到30 mm/s~5000 mm/s,满足长焦距光电成像系统的动态调制传递函数测试。利用该装置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动态调制传递函数测量重复性优于0.01,测量不确定度达到U=0.05(k=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成像系统 动态调制传递函数 动态目标发生器 光学准直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约束的差动共焦离轴非球面自适应测量方法
16
作者 马维阔 邱丽荣 +2 位作者 李奕豪 赵维谦 刘昱含 《光学精密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831-1841,共11页
离轴非球面形状不对称且其表面曲率变化非线性,给面形高精度测量带来挑战。为解决现有离轴非球面面形测量方法高度依赖待测件初始调整位姿和曲率变化难适应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空间约束的差动共焦离轴非球面自适应测量方法,以实... 离轴非球面形状不对称且其表面曲率变化非线性,给面形高精度测量带来挑战。为解决现有离轴非球面面形测量方法高度依赖待测件初始调整位姿和曲率变化难适应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空间约束的差动共焦离轴非球面自适应测量方法,以实现对离轴非球面的无初始位姿依赖、曲率变化自适应、高精度测量。首先,根据平移-回转扫描测量原理和差动共焦技术抗表面倾角精准定焦的性能,从规划测量点和待测点之间的距离和倾角两个维度出发,构建了空间约束模型,基于该模型,对等面积准则下的螺旋扫描路径规划算法进行优化,实现对离轴非球面测量路径的曲率自适应动态调整。使用该方法对离轴非球面和20°倾斜平面进行测量实验,将测量结果与Zygo干涉仪的测量结果点对点作差,面形差别的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RMS)值均优于10 nm,对应3σ优于5 nm,满足离轴非球面的高精度测量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约束 差动共焦 离轴非球面 自适应测量 路径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雷达的人体序列动作识别评估打分系统
17
作者 鞠业昭 张海洋 +2 位作者 王元泽 孔春秀 赵长明 《应用光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3-450,共8页
激光雷达具有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体积小、质量轻等优势,在体育运动识别与评估场景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运动基础动作的准确率对得分至关重要,促进运动员动作标准化对改善运动员动作,尤其是对于直接提高得分率具有重大意义。智能... 激光雷达具有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体积小、质量轻等优势,在体育运动识别与评估场景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运动基础动作的准确率对得分至关重要,促进运动员动作标准化对改善运动员动作,尤其是对于直接提高得分率具有重大意义。智能评分系统不仅能对运动员的表现进行打分,以减少在跳水、体操等诸多主观评分项目中的得分争议,还能通过反馈动作质量来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提出了一种基于激光雷达点云的智能自动评分系统,通过人体目标检测网络、人体关键点识别网络、动作识别网络和动态时间规整序列动作相似性评估算法,得出序列动作与标准动作的差距并打分。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自动化、智能化、实时化等特点,对体育领域中的自主训练评估系统构建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雷达 动作评估 动作识别 点云处理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学习情绪面部特征识别的课堂教学智慧评价方法
18
作者 廖雨森 马旭 +2 位作者 柯钧 薛正辉 刘媛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09-620,共12页
创新教学评价方法是教育现代化改革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目前,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大多采用阶段测试、问卷调查和人工观察等方式,存在教学情况反馈滞后、操作复杂且消耗人力、易受主观因素影响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结合深度学习技术提出... 创新教学评价方法是教育现代化改革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目前,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大多采用阶段测试、问卷调查和人工观察等方式,存在教学情况反馈滞后、操作复杂且消耗人力、易受主观因素影响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结合深度学习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学习情绪面部特征识别的课堂教学智慧评价方法.首先,建立了学生学习情绪面部特征数据集,并通过深度网络识别不同的面部特征.随后,依据调查问卷结果,构建了基于学习情绪面部特征的教学效果量化评价策略,实现了客观实时地反馈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在课堂学生面部特征识别中,You Only Look Once(YOLO)深度神经网络的性能优于其他几种对比模型,可实现学生面部特征的快速、高精度识别.为创新智慧课堂评价模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供了一种具有参考价值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智慧评价 深度学习 学习情绪 面部特征识别 课堂教学量化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参考环的透镜多参数差动共焦测量方法
19
作者 刘金晨 刘昱含 +2 位作者 应荣辉 邱丽荣 赵维谦 《仪器仪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1-89,共9页
单个透镜的几何参数误差累积效应对光学系统整体的成像质量影响尤其突出,在透镜的多种几何参数中,中心厚度、楔形误差和中心偏差对成像质量的影响较为显著。针对光学透镜中心厚度、中心偏差、楔形误差等几何参数测量及面形关联表征的难... 单个透镜的几何参数误差累积效应对光学系统整体的成像质量影响尤其突出,在透镜的多种几何参数中,中心厚度、楔形误差和中心偏差对成像质量的影响较为显著。针对光学透镜中心厚度、中心偏差、楔形误差等几何参数测量及面形关联表征的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参考环辅助定位的差动共焦光学透镜几何多参数综合测量方法。该方法利用激光差动共焦测量曲线零点与传感器焦点精确对应的特性,实现了光学透镜单一表面的高精度定焦测量;通过共基准参考环辅助定位方法,实现了光学透镜双侧表面翻转测量过程中的精确定位;通过参考环姿态配准方法,实现了光学透镜表面关联配准及面形重构,最终实现了光学透镜几何多参数的综合测量及评价。通过对透镜的几何多参数进行综合测量,可以有针对性地对系统整体进行优化设计,减少了重复定位误差和累积误差,有助于提高系统的精度,改善成像质量,进而提升光学系统的整体综合性能。经实验验证,该方法对光学透镜厚度的测量误差<1.200μm,中心偏差的测量误差优于1.000μm,楔形误差<0.002°,该方法为光学透镜几何多参数测量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透镜 参考环定位 几何多参数测量 差动共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边缘GPU设备的快速光流估计算法
20
作者 石珂 聂苏珍 +4 位作者 李东兴 曹杰 盛云龙 姚斌 陈泓霖 《应用光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5-363,共9页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边缘GPU设备的光流估计网络,旨在解决稠密光流估计由于巨大计算量而难以在嵌入式系统上部署的问题。首先,针对充分发挥GPU资源的需求,设计了一个高效的特征提取网络,以降低内存访问成本;其次,通过采用扁平形结构的迭代...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边缘GPU设备的光流估计网络,旨在解决稠密光流估计由于巨大计算量而难以在嵌入式系统上部署的问题。首先,针对充分发挥GPU资源的需求,设计了一个高效的特征提取网络,以降低内存访问成本;其次,通过采用扁平形结构的迭代更新模块来估计光流,进一步缩小了模型的尺寸,并提升了GPU带宽的利用率。在不同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模型具备高效的推理能力和出色的光流估计能力。特别地,与目前先进的轻量级模型相比,所提出的模型在仅使用0.54 Mb参数的情况下,误差减少了12.8%,推理速度提升了22.2%,在嵌入式开发板上展现出了令人满意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流估计 嵌入式系统 边缘GPU设备 推理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