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社会工作专业实习体系的研究与实践——以北京理工大学为例 |
贾晓明
刘颖
|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9 |
7
|
|
2
|
试论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社会科学教育 |
张红峻
|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9 |
23
|
|
3
|
大学生自我表露与人格特征、孤独、心理健康的关系 |
李林英
陈会昌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54
|
|
4
|
当代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与对策思考 |
孙利
吴建民
李林英
|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14
|
|
5
|
大学生学业韧性量表的初步编制 |
赵静
李林英
|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9 |
12
|
|
6
|
北京社区文化建设的调查与分析 |
李波
王丹
李林英
李红兵
田宝香
|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8
|
|
7
|
社会工作专业学生自我成长教育模式探析 |
安芹
贾晓明
|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8 |
6
|
|
8
|
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
李林英
|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0 |
17
|
|
9
|
从技术评估到工程的社会评价——兼论工程与技术的区别 |
李世新
|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21
|
|
10
|
北京市中小学教师工作状况调查分析 |
周玲
洪瑾
|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3
|
|
11
|
作为权利保障的北京市志愿服务立法 |
程鸿勤
于兆波
|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3
|
|
12
|
大学的权力结构及其改革 |
汪莉
|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0 |
5
|
|
13
|
晚清北京慈善事业的主要变化及相关分析 |
王娟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2
|
|
14
|
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关于普及人际关系课程之思考 |
安芹
|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4
|
|
15
|
晚清北京地区电话传入与大众心态 |
王娟
|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2
|
|
16
|
社会·法律·法之理 |
杨亚非
|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1
|
|
17
|
近代资本主义生产生活方式对中国传统慈善事业的影响——以北京为例 |
王娟
|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8 |
0 |
|
18
|
清末民初慈善组织救助模式的转变——以北京地区为例的考察 |
王娟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 |
0 |
|
19
|
论军工精神与当代大学生历史感的培养 |
李赫亚
|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0 |
|
20
|
民国时期的社会教育与民众教育概念辨析 |
张佳余
杨才林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