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级串联密封系统泄漏仿真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刘阳 于建平 +2 位作者 孙冲 崔展鹏 刘占卿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7-133,共7页
建立了多级串联密封系统的数学模型,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揭示了多级串联密封结构正压泄漏的漏率、漏量与泄漏时间关系的一般规律。给出了三级密封系统泄漏的仿真计算实例。通过三级串联密封泄漏实验验证了多级串联密封泄漏理论的正... 建立了多级串联密封系统的数学模型,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揭示了多级串联密封结构正压泄漏的漏率、漏量与泄漏时间关系的一般规律。给出了三级密封系统泄漏的仿真计算实例。通过三级串联密封泄漏实验验证了多级串联密封泄漏理论的正确性。该泄漏规律可用于多级串联密封结构系统的设计、检漏和泄漏安全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封系统 多级串联 实验研究 仿真 串联密封 数学模型 数值计算 密封结构 时间关系 计算实例 泄漏理论 密封泄漏 三级串联 结构系统 安全评估 正确性 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串联密封结构的泄漏规律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刘阳 孙冲 +1 位作者 崔展鹏 刘喜全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2-148,共7页
以串联双密封结构为研究对象 ,建立了串联密封结构系统的数学模型 ,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 ,揭示了串联密封结构系统正压泄漏的漏率、漏量与泄漏时间关系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串联密封结构的泄漏规律可用于串联密封结构系统的设计。
关键词 串联密封结构 泄漏规律 数学模型 正压泄漏 漏率 漏量 泄漏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密封结构的泄漏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刘阳 崔展鹏 +1 位作者 孙冲 刘喜全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8-45,共8页
建立了双密封结构系统的数学模型 ,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 ,揭示了双密封结构系统正压泄漏的漏率、漏量与泄漏时间关系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结论。这些研究结果可用于双密封结构系统的设计、检漏和泄漏安全评估 ,以理论指导实践。
关键词 双密封结构 数学模型 泄漏理论 安全评估 检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级串联密封系统泄漏规律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刘阳 孙冲 +1 位作者 崔展鹏 曹宗胜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76-481,486,共7页
多级串联密封结构的泄漏过程非常复杂,其泄漏规律对多级密封结构的设计、检漏和密封安全评估等具有重要意义。建立了多级串联密封系统的数学模型,揭示了多级串联密封结构正压泄漏的漏率、漏量与泄漏时间关系的一般规律,通过三级密封系... 多级串联密封结构的泄漏过程非常复杂,其泄漏规律对多级密封结构的设计、检漏和密封安全评估等具有重要意义。建立了多级串联密封系统的数学模型,揭示了多级串联密封结构正压泄漏的漏率、漏量与泄漏时间关系的一般规律,通过三级密封系统泄漏的仿真计算实例和泄漏实验,验证了多级串联密封泄漏理论的正确性,并总结了多级串连密封泄漏规律的应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级串联密封 泄漏 数学建模 仿真 实验 航天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工程中串联密封系统建模与仿真 被引量:4
5
作者 刘阳 孙冲 +1 位作者 崔展鹏 崔妍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604-1608,共5页
为提高航天工程的密封安全和可靠性,航天器和地面真空设备常常采用多级串联密封结构。总结了气路系统中的元件约束和拓扑约束规律,提出了串联密封系统的建模方法,建立了串联双密封系统气体泄漏的全过程和平衡过程模型,导出了串联双密封... 为提高航天工程的密封安全和可靠性,航天器和地面真空设备常常采用多级串联密封结构。总结了气路系统中的元件约束和拓扑约束规律,提出了串联密封系统的建模方法,建立了串联双密封系统气体泄漏的全过程和平衡过程模型,导出了串联双密封系统状态变量的解析表达式,给出了串联密封系统泄漏过程的数值计算与仿真方法,简单介绍了多级串联密封系统泄漏过程仿真软件,给出了仿真实例,最后给出了结论及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 真空设备 串联密封 泄漏 数学建模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发射场液体推进剂环境风险评价体系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刘占卿 刘士锐 郑明强 《载人航天》 CSCD 2009年第2期38-41,共4页
根据液体推进剂性质,分析航天发射场推进剂使用的基本工艺流程和工作单元,提出推进剂环境风险评价体系和风险管理措施,为量化分析航天发射场推进剂环境风险、科学决策环境风险控制方向和内容、准确评估环境风险控制措施与效果提供重要... 根据液体推进剂性质,分析航天发射场推进剂使用的基本工艺流程和工作单元,提出推进剂环境风险评价体系和风险管理措施,为量化分析航天发射场推进剂环境风险、科学决策环境风险控制方向和内容、准确评估环境风险控制措施与效果提供重要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风险 源项分析 风险值 风险度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弹战斗部对复杂目标毁伤效能评估研究综述 被引量:31
7
作者 傅常海 黄柯棣 +1 位作者 童丽 赵玉立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5971-5976,共6页
国内在导弹战斗部毁伤效能尤其是战斗部对复杂目标毁伤效能的评估方面有待系统研究,这是当前常规导弹试验鉴定和作战指挥研究领域急需开展的课题之一。提出了构件贡献因子、毁伤指数等概念,建立了毁伤效能量化评估研究内容体系框架,并... 国内在导弹战斗部毁伤效能尤其是战斗部对复杂目标毁伤效能的评估方面有待系统研究,这是当前常规导弹试验鉴定和作战指挥研究领域急需开展的课题之一。提出了构件贡献因子、毁伤指数等概念,建立了毁伤效能量化评估研究内容体系框架,并分目标易损性分析与计算、战斗部威力分析与计算、毁伤效应试验与计算和毁伤效能综合评估等四方面综述了相关研究的一般方法和关键技术。以侵彻类战斗部打击建筑物目标为例,给出了导弹毁伤效能量化评估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导弹 战斗部 毁伤效能 量化评估 复杂目标 评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串联密封系统泄漏模拟试验研究
8
作者 刘阳 孙冲 +1 位作者 崔展鹏 刘鹰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1期57-60,71,共5页
为进一步验证多级串联密封系统的泄漏理论和规律,分别进行了双道大型空心金属圈模拟试验和三道橡胶圈泄漏模拟实验,试验中综合采用了灵敏度很高的各种氦质谱检漏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多级串联密封系统的泄漏理论与规律是正确的.
关键词 多级串联密封 空心金属圈 橡胶O型圈 泄漏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制造中的几个定位问题 被引量:3
9
作者 刘阳 李圣怡 孙冲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3期1170-1174,共5页
介绍了计算制造,将制造过程中的定位与检测问题归纳为设计定位、加工定位、规划设置和构件定位四类定位问题,研究了几个定位问题的理论和方法,包括对称特征位形空间、基于位形空间的零件几何建模方法、工件定位算法、公差的数学定义及... 介绍了计算制造,将制造过程中的定位与检测问题归纳为设计定位、加工定位、规划设置和构件定位四类定位问题,研究了几个定位问题的理论和方法,包括对称特征位形空间、基于位形空间的零件几何建模方法、工件定位算法、公差的数学定义及其评价算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制造 定位 位形空间 几何建模 工件定位 自动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装配工艺规程的产品虚拟装配技术 被引量:10
10
作者 刘阳 李艺 +1 位作者 孙冲 崔展鹏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90-92,共3页
描述了VPD环境下的产品装配模型,建立了产品装配模型的数据结构,定义了产品装配模型系统的结构组成及模块功能;参照加工工艺规程,提出了虚拟产品装配工艺规程的概念;结合挤塑模和轻型客车的虚拟装配、活塞连杆机构及发动机的运动过程,... 描述了VPD环境下的产品装配模型,建立了产品装配模型的数据结构,定义了产品装配模型系统的结构组成及模块功能;参照加工工艺规程,提出了虚拟产品装配工艺规程的概念;结合挤塑模和轻型客车的虚拟装配、活塞连杆机构及发动机的运动过程,实现了基于真实动画感的VPD环境下的产品虚拟装配及虚拟工作过程仿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产品开发 虚拟装配 装配工艺规程 虚拟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军用卫星应急发射现状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松林 卢连成 +2 位作者 刘阳 李婷婷 刘晗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6-61,共6页
美国军用卫星应急发射起步早,技术含量高,走在了世界前列。介绍了美国近期的航天发展规划,论述了美国应急军用卫星发展现状与应急发射运载火箭发展现状。
关键词 军用卫星 应急发射 美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位形空间理论的几何建模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艺 刘阳 +1 位作者 孙冲 崔展鹏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4-56,共3页
基于李群李代数的位形空间理论,给出了常见特征的位形空间与基于特征原型位形表示的零件几何建模方法,建立了装配设计定位的数学模型,提出了基于零件几何模型及其位形表示的装配几何模型的建模方法。
关键词 欧几里德变换 位形空间 特征原型 几何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接收天线基础结构动力特性的计算
13
作者 熊家新 耿芝勋 邱鸿贤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62-69,6,共9页
本文介绍了天线基础结构动力特性计算方法,并扼要介绍了基础设计的技术要点。用静、动两种状态分别计算水平振动频率,而后求协调频率则是本文介绍的重点。其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十分接近。
关键词 接收天线 卫星 结构动力特性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