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烧伤感染病原菌的DNA微阵列检测研究
被引量:
2
1
作者
于勇
姜丽丽
+7 位作者
柴家科
蒋伟
逄建涛
周骋
马立人
常东
盛志勇
姚志建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39-341,共3页
目的观察DNA微阵列检测烧伤感染病原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方法分别采用DNA微阵列法和常规培养分离鉴定法对不同含菌量的菌液进行检测,比较二者鉴定病原菌的灵敏度;采用微阵列法检测经常规方法鉴定明确的烧伤感染病原菌62株,观察二者的...
目的观察DNA微阵列检测烧伤感染病原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方法分别采用DNA微阵列法和常规培养分离鉴定法对不同含菌量的菌液进行检测,比较二者鉴定病原菌的灵敏度;采用微阵列法检测经常规方法鉴定明确的烧伤感染病原菌62株,观察二者的阳性符合率和阴性符合率;采用上述两种方法检测103份烧伤创面分泌物标本,观察其符合率。结果与常规方法相比,DNA微阵列检测烧伤创面细菌具有快捷、高通量的优势,鉴定单一菌株的灵敏度比常规方法高10-100倍,鉴定已知菌株与常规方法的阳性符合率和阴性符合率均为100%;在检测103份烧伤创面分泌物时,DNA微阵列除鉴定出常规方法鉴定出的所有菌株外,还检出了一些常规方法未检出的菌株。结论与常规方法相比,DNA微阵列检测烧伤感染常见病原菌的符合率和灵敏度均达到较高水平,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阵列分析
细菌
烧伤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因芯片技术直接检测常见腹泻病致病菌的应用研究
2
作者
王军
逄建涛
+5 位作者
李跃旗
程云
王全立
曲芬
姚志建
周骋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177-1180,共4页
目的探讨基因芯片技术在腹泻病粪便标本常见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方法筛选7种常见腹泻病致病菌的特异基因作为检测目的基因,分别为志贺菌ipaH基因、沙门菌hilA基因、副溶血弧菌tdh基因、空肠弯曲菌FlaA基因、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stxA2基...
目的探讨基因芯片技术在腹泻病粪便标本常见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方法筛选7种常见腹泻病致病菌的特异基因作为检测目的基因,分别为志贺菌ipaH基因、沙门菌hilA基因、副溶血弧菌tdh基因、空肠弯曲菌FlaA基因、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stxA2基因、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st基因、霍乱弧菌ctxA2基因。设计相应的引物及探针,制备寡核苷酸芯片。对多重PCR扩增条件进行优化,将PCR扩增产物与带有7种特异探针的基因芯片杂交。检测标准菌株25株,模拟粪标本及临床腹泻病粪便标本64份。结果经优化多重PCR扩增出7种腹泻病致病菌特异的致病基因片段,与基因芯片特异的探针杂交后,全部产生特异性杂交信号。标准菌株及模拟粪标本检测的阳性和阴性对照符合率均为100%。单一菌株最低检测量为10~100cfu/ml。64份腹泻病粪便标本检测出45份致病菌,其中33份志贺菌、12份副溶血弧菌,检出率为70.3%(45/64)。粪培养检出16份志贺菌,6份副溶血弧菌,检出率为34.4%(22/64),基因芯片法明显优于粪培养方法(P<0.01)。结论该基因芯片直接检测腹泻病致病菌,检出率高,达到了高效的检测目的,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
聚合酶链反应
寡核苷酸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烧伤感染病原菌的DNA微阵列检测研究
被引量:
2
1
作者
于勇
姜丽丽
柴家科
蒋伟
逄建涛
周骋
马立人
常东
盛志勇
姚志建
机构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
北京爱普益生物科技公司
出处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39-341,共3页
基金
北京市科技计划重点课题(020500204031)
文摘
目的观察DNA微阵列检测烧伤感染病原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方法分别采用DNA微阵列法和常规培养分离鉴定法对不同含菌量的菌液进行检测,比较二者鉴定病原菌的灵敏度;采用微阵列法检测经常规方法鉴定明确的烧伤感染病原菌62株,观察二者的阳性符合率和阴性符合率;采用上述两种方法检测103份烧伤创面分泌物标本,观察其符合率。结果与常规方法相比,DNA微阵列检测烧伤创面细菌具有快捷、高通量的优势,鉴定单一菌株的灵敏度比常规方法高10-100倍,鉴定已知菌株与常规方法的阳性符合率和阴性符合率均为100%;在检测103份烧伤创面分泌物时,DNA微阵列除鉴定出常规方法鉴定出的所有菌株外,还检出了一些常规方法未检出的菌株。结论与常规方法相比,DNA微阵列检测烧伤感染常见病原菌的符合率和灵敏度均达到较高水平,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关键词
DNA阵列分析
细菌
烧伤
感染
Keywords
DNA array analysis
bacterial bums
infection
分类号
R446.51 [医药卫生—诊断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因芯片技术直接检测常见腹泻病致病菌的应用研究
2
作者
王军
逄建涛
李跃旗
程云
王全立
曲芬
姚志建
周骋
机构
解放军第
北京爱普益生物科技公司
解放军第
出处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177-1180,共4页
基金
北京市企业创新课题资助项目(020500204031)
文摘
目的探讨基因芯片技术在腹泻病粪便标本常见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方法筛选7种常见腹泻病致病菌的特异基因作为检测目的基因,分别为志贺菌ipaH基因、沙门菌hilA基因、副溶血弧菌tdh基因、空肠弯曲菌FlaA基因、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stxA2基因、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st基因、霍乱弧菌ctxA2基因。设计相应的引物及探针,制备寡核苷酸芯片。对多重PCR扩增条件进行优化,将PCR扩增产物与带有7种特异探针的基因芯片杂交。检测标准菌株25株,模拟粪标本及临床腹泻病粪便标本64份。结果经优化多重PCR扩增出7种腹泻病致病菌特异的致病基因片段,与基因芯片特异的探针杂交后,全部产生特异性杂交信号。标准菌株及模拟粪标本检测的阳性和阴性对照符合率均为100%。单一菌株最低检测量为10~100cfu/ml。64份腹泻病粪便标本检测出45份致病菌,其中33份志贺菌、12份副溶血弧菌,检出率为70.3%(45/64)。粪培养检出16份志贺菌,6份副溶血弧菌,检出率为34.4%(22/64),基因芯片法明显优于粪培养方法(P<0.01)。结论该基因芯片直接检测腹泻病致病菌,检出率高,达到了高效的检测目的,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关键词
腹泻
聚合酶链反应
寡核苷酸序列分析
Keywords
diarrheal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oligonucleotide array sequence analysis
分类号
Q789 [生物学—分子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烧伤感染病原菌的DNA微阵列检测研究
于勇
姜丽丽
柴家科
蒋伟
逄建涛
周骋
马立人
常东
盛志勇
姚志建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因芯片技术直接检测常见腹泻病致病菌的应用研究
王军
逄建涛
李跃旗
程云
王全立
曲芬
姚志建
周骋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