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内脏脂肪面积对体质指数正常内脏脂肪面积超标体检人群缺血性心血管病十年发病风险的评估价值研究
被引量:
15
1
作者
王静
李虎
+4 位作者
顾菲
毕艳
向美珍
丁洁
周卫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79-283,共5页
背景内脏脂肪对评估心脏代谢风险至关重要,但应用内脏脂肪面积(VFA)估测缺血性心血管病(ICVD)十年发病风险鲜见报道。目的探讨VFA估测南京地区体检人群ICVD十年发病中高度风险的临界值,明确体质指数(BMI)正常而VFA超标体检者的ICVD十年...
背景内脏脂肪对评估心脏代谢风险至关重要,但应用内脏脂肪面积(VFA)估测缺血性心血管病(ICVD)十年发病风险鲜见报道。目的探讨VFA估测南京地区体检人群ICVD十年发病中高度风险的临界值,明确体质指数(BMI)正常而VFA超标体检者的ICVD十年发病风险。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健康管理中心35~59岁3 398例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国人ICVD十年发病风险简易评估模型进行评估,应用人体成分分析仪测定VFA。分析VFA与BMI正常而VFA超标体检者ICVD十年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 VFA估测体检人群ICVD十年发病中高度风险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0,临界值为85.5 cm^2;VFA估测男、女体检者ICVD十年发病中高度风险的AUC分别为0.65、0.68,临界值分别为85.5、111.9 cm^2。体检者中BMI正常者共1 360例,其中VFA≥85.5 cm^2者共230例(占16.91%),女性多于男性(χ~2=150.02,P<0.001)。男性中BMI正常VFA≥85.5 cm^2者ICVD十年发病中高度风险为21.43%,高于BMI正常VFA<85.5 cm^2者(5.45%)(χ~2=3.78,P=0.042)。男性中BMI正常VFA≥85.5 cm^2者ICVD十年发病风险绝对值高于BMI正常VFA<85.5 cm^2者[(6.40±6.77)%与(3.83±3.38)%;t=2.71,P<0.001];女性中BMI正常而VFA≥85.5 cm^2者ICVD十年发病风险绝对值高于BMI正常VFA<85.5 cm^2者[(2.04±1.49)%与(1.65±1.41)%;t=3.46,P=0.010];男性BMI正常VFA≥85.5 cm^2者ICVD十年发病绝对危险高于女性(t=7.27,P<0.001)。结论采用生物电阻抗分析法检测VFA,并用其估测体检人群ICVD十年发病中高度风险的临界值为85.5 cm^2。男、女性BMI正常VFA超标者发生ICVD十年发病风险均增加,且男性高于女性,保持VFA在参考范围非常重要。为降低体检人群ICVD十年发病风险,需综合干预多种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内脂肪
人体质量指数
心血管疾病
心肌缺血
危险性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内脏脂肪面积对体质指数正常内脏脂肪面积超标体检人群缺血性心血管病十年发病风险的评估价值研究
被引量:
15
1
作者
王静
李虎
顾菲
毕艳
向美珍
丁洁
周卫红
机构
南京大学
医
学院附属鼓楼
医
院
北京
辉瑞投资
有限公司
北京爱医达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出处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79-283,共5页
文摘
背景内脏脂肪对评估心脏代谢风险至关重要,但应用内脏脂肪面积(VFA)估测缺血性心血管病(ICVD)十年发病风险鲜见报道。目的探讨VFA估测南京地区体检人群ICVD十年发病中高度风险的临界值,明确体质指数(BMI)正常而VFA超标体检者的ICVD十年发病风险。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健康管理中心35~59岁3 398例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国人ICVD十年发病风险简易评估模型进行评估,应用人体成分分析仪测定VFA。分析VFA与BMI正常而VFA超标体检者ICVD十年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 VFA估测体检人群ICVD十年发病中高度风险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0,临界值为85.5 cm^2;VFA估测男、女体检者ICVD十年发病中高度风险的AUC分别为0.65、0.68,临界值分别为85.5、111.9 cm^2。体检者中BMI正常者共1 360例,其中VFA≥85.5 cm^2者共230例(占16.91%),女性多于男性(χ~2=150.02,P<0.001)。男性中BMI正常VFA≥85.5 cm^2者ICVD十年发病中高度风险为21.43%,高于BMI正常VFA<85.5 cm^2者(5.45%)(χ~2=3.78,P=0.042)。男性中BMI正常VFA≥85.5 cm^2者ICVD十年发病风险绝对值高于BMI正常VFA<85.5 cm^2者[(6.40±6.77)%与(3.83±3.38)%;t=2.71,P<0.001];女性中BMI正常而VFA≥85.5 cm^2者ICVD十年发病风险绝对值高于BMI正常VFA<85.5 cm^2者[(2.04±1.49)%与(1.65±1.41)%;t=3.46,P=0.010];男性BMI正常VFA≥85.5 cm^2者ICVD十年发病绝对危险高于女性(t=7.27,P<0.001)。结论采用生物电阻抗分析法检测VFA,并用其估测体检人群ICVD十年发病中高度风险的临界值为85.5 cm^2。男、女性BMI正常VFA超标者发生ICVD十年发病风险均增加,且男性高于女性,保持VFA在参考范围非常重要。为降低体检人群ICVD十年发病风险,需综合干预多种危险因素。
关键词
腹内脂肪
人体质量指数
心血管疾病
心肌缺血
危险性评估
Keywords
Intra-abdominal fat
Body mass index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Myocardial ischemia
Risk assessment
分类号
R54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内脏脂肪面积对体质指数正常内脏脂肪面积超标体检人群缺血性心血管病十年发病风险的评估价值研究
王静
李虎
顾菲
毕艳
向美珍
丁洁
周卫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