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岩浆岩中磷灰石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子木 令狐苗苗 +3 位作者 孙金凤 孙之晗 周宝全 杨进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1-338,共18页
不同类型的岩浆岩可能来源于不同源区,经历复杂的岩浆演化过程,导致岩浆成分、温度和压力等条件发生变化。磷灰石在岩浆岩中广泛发育,可以形成于不同的岩浆环境。作为富含多种地球化学指示元素(如稀土元素、锶、锰及多种挥发分),并且对... 不同类型的岩浆岩可能来源于不同源区,经历复杂的岩浆演化过程,导致岩浆成分、温度和压力等条件发生变化。磷灰石在岩浆岩中广泛发育,可以形成于不同的岩浆环境。作为富含多种地球化学指示元素(如稀土元素、锶、锰及多种挥发分),并且对寄主岩浆环境的变化十分敏感的副矿物,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岩浆岩和矿床成因等研究中。了解不同类型岩石中磷灰石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是深入开展相关研究的基础。本文对GEOROC数据库及其他文献报道的岩浆岩中磷灰石稀土元素数据进行了汇总整理和归纳分析,获得了不同类型岩石中磷灰石的矿物学和稀土元素组成特征。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深入分析不同类型岩浆岩和花岗岩中磷灰石的稀土元素变化规律。计算结果显示,不同类型岩石中磷灰石的La元素、Eu/Eu*和Yb含量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推断综合利用La含量与(Eu/Eu^(*))/Yb值特征可以有效区分形成于不同岩浆岩的磷灰石。本文的研究表明,磷灰石在示踪岩浆源区和岩石成因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综合运用磷灰石产状、共生矿物组合、微量元素及同位素组成等分析可以为岩浆岩成因研究提供全面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岩 花岗岩 磷灰石 地球化学 稀土元素 岩石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2021年北京燕山山地丘陵区典型生态系统碳水通量观测数据集 被引量:2
2
作者 杜剑卿 罗文杏 +4 位作者 安兆渤 张雷明 黄辉 郝彦宾 王艳芬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3年第4期32-40,共9页
自涡度相关技术被广泛应用以来,对于生态系统碳源汇功能的估算研究日趋完善。燕山区域作为北京最为重要的生态屏障与碳汇功能区,对其碳水通量的研究目前相对较少,特别是聚焦区域代表性生态系统类型如山地灌丛。本数据集为2020至2021年... 自涡度相关技术被广泛应用以来,对于生态系统碳源汇功能的估算研究日趋完善。燕山区域作为北京最为重要的生态屏障与碳汇功能区,对其碳水通量的研究目前相对较少,特别是聚焦区域代表性生态系统类型如山地灌丛。本数据集为2020至2021年北京市怀柔区燕山山地灌丛、乔灌混交林和人工针叶林三类生态系统碳水通量观测数据。数据采集和处理过程严格遵循中国通量观测研究联盟(China FLUX)生态系统碳水通量和气象数据质量控制和规范。本数据集预期可以为分析我国华北典型山地丘陵区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及其机制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山山地丘陵 涡度相关技术 水热通量 碳通量 气象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钻孔应变高频记录直接研究动态应力变化:以一次土耳其M_(W)7.8地震为例
3
作者 陈永前 李富珍 +2 位作者 任天翔 张怀 石耀霖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66-1883,共18页
四分量钻孔应变仪作为超宽频地壳应变监测的重要手段,它可以直接记录由传入地震波引起的动态应变,并进一步计算出岩体中动态水平应力的变化幅值.2023年2月6日01:17:34 UTC土耳其发生了一次M_(W)7.8地震,位于山西北部的右玉台四分量钻孔... 四分量钻孔应变仪作为超宽频地壳应变监测的重要手段,它可以直接记录由传入地震波引起的动态应变,并进一步计算出岩体中动态水平应力的变化幅值.2023年2月6日01:17:34 UTC土耳其发生了一次M_(W)7.8地震,位于山西北部的右玉台四分量钻孔应变仪记录到了本次地震的波形数据.本文在该仪器以10 Hz采样率记录的应变地震波中,识别出了P波、S波和面波等不同震相,利用应力花瓣图法分析了远场动态应力变化特征.结果显示,面波振荡周期约为20 s,体应力振幅值为1.2 kPa,最大剪应力振幅值为3.6 kPa,在台站附近的口泉断裂(走向N35°E、倾角50°)断层面上库仑应力变化幅值接近1.5~2.0 kPa.虽然本次地震在口泉断裂断层面上产生的库仑应力变化量级较低,远未达到动态应力触发的阈值(0.01~0.1 MPa),实际该区域也的确未观测到任何地震被触发,但该研究方法为高精度钻孔应变的观测提供了定量分析动态应力波特征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记录 动态应力 四分量钻孔应变 远场动态触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农业国家多维度可持续生计评估与提升策略 被引量:1
4
作者 单丽雯 杜剑卿 +4 位作者 胡正义 杨雅茜 马丽媛 崔骁勇 王艳芬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0427-10441,共15页
生计主要包括政策保障、能力和资产三个维度。生计是人类生存之本,了解生计状况是评估人类福祉、开展社会治理的基础,特别是在人类生产生活受环境影响强烈的农业国家。然而,目前广泛使用的可持续生计、恢复力生计和脆弱性生计等评估框架... 生计主要包括政策保障、能力和资产三个维度。生计是人类生存之本,了解生计状况是评估人类福祉、开展社会治理的基础,特别是在人类生产生活受环境影响强烈的农业国家。然而,目前广泛使用的可持续生计、恢复力生计和脆弱性生计等评估框架,时常将不同维度的生计指标混淆在一起,制约了对生计问题的全面认识以及针对性的政策制定。研究借鉴了Carney对生计的定义,以“生计”和“对生计的保障”为出发点,构建了一个新的多层级、多维度的可持续生计评估框架,包括政策保障(国家层面的可持续性)、能力(个体层面的可持续性)和资产三个维度,共计16个指标,开展全球农业国家多维度可持续生计评估与提升策略研究。结果表明:(1)2019年全球农业国家可持续生计状况整体良好,但各维度得分差异较大,政策维度平均(57.72±14.68)分,能力维度平均(76.67±20.32)分,资产维度平均(18.41±13.01)分;(2)从2001至2019年的进展来看,能力维度的进展相对突出(平均增加17.46分),政策和资产维度的进展几乎停滞(平均增加0.97分和1.77分);(3)不同收入水平国家的可持续生计状况存在显著差异,欧洲等高收入国家的生计状况显著优于其它地区((65.77±7.70)分,P<0.001),非洲等低收入国家的生计状况较差((37.24±9.10)分,P<0.001);(4)中低收入国家应加大教育投入、提升居民生计能力,低收入国家应加强政策保障,具体包括完善公共设施、改善公共卫生、降低失业率、提供技能培训等。多数非洲国家的政策维度发展停滞不前甚至出现倒退,影响居民的能力发展和资产积累,进而严重制约其生计的可持续性,决策者应予以重视。通过区分生计的不同维度,研究全面分析了不同发展阶段国家可持续生计面临的具体挑战,因地制宜地提出了政策建议,为全球可持续生计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生计 多维度 农业国家 区域差异 地理位置 收入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R+云模型的室内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韧性评估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海凌 刘睿玲 张怀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3-151,共9页
为评估室内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韧性等级,提出一种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云模型的室内地震应急避难场所韧性评估方法。从PSR角度构建室内地震应急避难场所韧性评估指标体系,划分韧性评估等级标准,利用AHP-DEMATEL为指标赋权,并结... 为评估室内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韧性等级,提出一种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云模型的室内地震应急避难场所韧性评估方法。从PSR角度构建室内地震应急避难场所韧性评估指标体系,划分韧性评估等级标准,利用AHP-DEMATEL为指标赋权,并结合云模型构建室内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韧性评估模型。以该模型对绵阳市九洲体育馆进行实证分析,分别确定其压力韧性、状态韧性、响应韧性的隶属度等级,最终得到综合等级C 2的结论,与九洲体育馆在汶川地震中表现出的韧性状态吻合,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评估 室内地震应急避难场所 避难建筑 PSR模型 云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布谷鸟算法的马尔可夫链蒙特卡洛反演方法
6
作者 李进 张怀 石耀霖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11-1520,共10页
由于地球物理重、磁、电、震等实际勘测数据不够完备,部分数据信噪比较低,使得传统的以吉洪诺夫(Tikhonov)正则化为基础的反演理论存在分辨率较低、适定性较差等问题.近年来,以贝叶斯(Bayesian)反演为代表的随机反演日趋成熟.该方法具... 由于地球物理重、磁、电、震等实际勘测数据不够完备,部分数据信噪比较低,使得传统的以吉洪诺夫(Tikhonov)正则化为基础的反演理论存在分辨率较低、适定性较差等问题.近年来,以贝叶斯(Bayesian)反演为代表的随机反演日趋成熟.该方法具备反演结果分辨率更高、全局收敛性更好、更易于与人工智能(AI)结合等优势,弥补了传统算法的不足.贝叶斯反演方法最主要的瓶颈在于马尔可夫链蒙特卡洛采样算法计算量大、收敛速度慢且不稳定.本文在贝叶斯反演框架下构建了地球物理反演的目标参数,利用数据与待反演参数之间存在的物理关系,基于马尔可夫链蒙特卡洛算法,引入布谷鸟算法优化采样,实现了对重力场和地震波平均速度的反演,并与传统反演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我们提出的方法比传统马尔可夫链蒙特卡洛反演方法具有更高的准确率、更快的收敛速度和更好的稳定性,为今后在地球物理反演中实现吉洪诺夫正则化与随机反演相结合的非线性反演理论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反演 贝叶斯反演 马尔可夫链蒙特卡洛算法 布谷鸟算法 重力反演 地震波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密集台阵H/V谱比法探测三河——平谷沉积层界面结构和隐伏断层
7
作者 唐志伟 张怀 +3 位作者 尹光耀 张冰 李志伟 石耀霖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29-1339,共11页
三河—平谷地区位于太行山—燕山隆起和华北平原沉降带的结合处,该区域晚新生代以来构造活动强烈,强震频发.横贯该地区北东走向的夏垫断裂带被认为是1679年三河—平谷8.0级地震的发震断层,整个断裂带分布在较厚沉积层的华北平原西缘.盆... 三河—平谷地区位于太行山—燕山隆起和华北平原沉降带的结合处,该区域晚新生代以来构造活动强烈,强震频发.横贯该地区北东走向的夏垫断裂带被认为是1679年三河—平谷8.0级地震的发震断层,整个断裂带分布在较厚沉积层的华北平原西缘.盆地-丘陵-山地结合部的地质特征与盆地结构效应对大震诱发的地震波强地面运动具有显著放大效应.为获取该区域沉积层的精细结构,本文基于密集台阵(由496个台站组成,间隔0.5~5 km)记录的背景噪声利用H/V谱比法计算了各个台站处的峰值频率,并通过频率-厚度转换方法获得了三河—平谷地区三维第四纪沉积层界面结构.结果表明,受隐伏断裂带的影响,沉积层厚度由北西至南东方向整体呈现“厚-薄-厚-薄”趋势,北东部较薄、西南部较厚特点.大兴隆起和宝坻隆起处沉积层厚度约为100~300 m,北京凹陷和大厂凹陷处沉积层厚度约为300~800 m.反演结果与钻井勘探结果和地震勘探剖面基本一致,且沉积层的起伏与隐伏断裂带的分布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本文获得的三维第四纪沉积层精细结构将为区域地震强震模拟、隐伏断层识别、大震危险性量化评估提供关键的数据约束与盆地结构参考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集台阵 背景噪声 H/V谱比法 第四纪沉积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土壤微生物群落构建研究态势 被引量:7
8
作者 陈炀 张泽晋 +6 位作者 王芳 李通 宋秀芳 杨幼清 夏安全 吴文超 崔骁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6923-6935,共13页
土壤微生物群落构建是当前的热点研究领域,中国学者对此开展了大量研究,发表了众多高水平论文。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对2003—2022年期间WOS(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收录的该研究领域论文的数量、被引频次、作者、国家(地区)、研究... 土壤微生物群落构建是当前的热点研究领域,中国学者对此开展了大量研究,发表了众多高水平论文。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对2003—2022年期间WOS(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收录的该研究领域论文的数量、被引频次、作者、国家(地区)、研究机构、期刊以及关键词进行统计。基于VOSviewer可视化软件分析贡献居前的作者、国家(地区)、研究机构、期刊以及重要关键词,借助Scimago Graphica软件将不同国家(地区)的发文数量可视化,利用bibliometrix包(R语言)分析研究热点的演变趋势。结果表明:在2003—2022年间,中国学者在本研究领域共发表论文374篇,排名世界第一;根据年度发文量,该领域的研究历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萌芽期(2003—2005年)、波动发展期(2006—2011年)和指数增长期(2012—2021年);Zhou JZ(周集中)、Li XZ(李香真)和Chu HY(褚海燕)是本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中国科学院是核心研究机构,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为WOS数据库文献的主要来源期刊;本领域研究热点词的演变与测序技术的发展紧密关联,测序技术从454焦磷酸测序发展到高通量测序和宏基因组测序,推动了该领域从优先效应和中性理论等概念的引入发展到通过模型确定确定性过程和随机性过程相对贡献的定量研究。在系统描述2003—2022年土壤微生物群落构建领域的研究现状及研究热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可能的一些重要研究方向,有助于相关学者加深对该研究领域的理解,对进一步聚焦土壤微生物群落构建领域的研究方向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 优先效应 中性理论 确定性过程 随机性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生态水文学研究态势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李通 崔丽珍 +5 位作者 杨雅茜 宋秀芳 唐立 崔骁勇 郝彦宾 王艳芬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9-38,共10页
黄河流域是中国“一带一路”发展的重要经济廊道,维持黄河流域的生态健康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黄河流域出现上游植被退化、中游水沙锐减、下游用水紧张、河口三角洲退缩等生态... 黄河流域是中国“一带一路”发展的重要经济廊道,维持黄河流域的生态健康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黄河流域出现上游植被退化、中游水沙锐减、下游用水紧张、河口三角洲退缩等生态危机,严重制约了流域内的生态文明进程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以1990—2020年间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收录的5190篇相关文献和145781条参考文献为研究样本,采用可视化知识网络分析和科学计量法,从文献产出规律、关键词共现网络和未来发展方向3个方面,多角度、深层次、定量化、可视化分析黄河流域生态水文研究现状、研究机构、载文期刊、高产作者和热点研究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计量 植被退化 退耕还林 河口湿地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怀柔夏季大气中的VOCs及其对O_(3)和SOA的生成贡献 被引量:7
10
作者 周毕安 胡君 +5 位作者 奇奕轩 张逦嘉 霍鹏 张元勋 张阳 王淑兰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9-49,共11页
为研究北京郊区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污染特征、来源以及环境影响,于2016年夏季对北京市怀柔区大气中99种VOCs进行在线监测。结果表明,观测期间VOCs体积分数平均值为20.02×10^(-9),其中烷烃占比最高为38.48%,其次是含氧挥发性有机... 为研究北京郊区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污染特征、来源以及环境影响,于2016年夏季对北京市怀柔区大气中99种VOCs进行在线监测。结果表明,观测期间VOCs体积分数平均值为20.02×10^(-9),其中烷烃占比最高为38.48%,其次是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s)占比28.28%,卤代烃、芳香烃、烯烃和炔烃及乙腈占比较小。初始VOCs每小时的臭氧生成潜势为157.03μg·m^(-3),主要贡献来自于OVOCs、烯烃和芳香烃,对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贡献最大的组分为芳香烃。源解析结果表明VOCs来自背景源和燃烧源、工业源、柴油车排放、汽油车排放、油气挥发、天然源和有机溶剂使用。后向轨迹结果表明,除北京本地源排放外,河北、河南和山东省对北京VOCs污染贡献最大,天津市、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也有一定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VOCs) 臭氧生成潜势(OFP) 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SOAFP) 源解析 后向轨迹 区域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PM_(2.5)中类腐殖质的生物氧化应激效应初探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东 张元勋 +3 位作者 尚晶 薛凯兵 马健 陈琦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986-1995,共10页
为研究细颗粒物(PM_(2.5))中类腐殖质(humic-like substances,HULIS)的生物氧化应激效应,对北京市区和郊区不同季节大气PM_(2.5)及其中碳质组分和金属元素浓度进行测定,并以大鼠肺泡巨噬细胞(NR8383)作为细胞模型,分析PM_(2.5)及其重要... 为研究细颗粒物(PM_(2.5))中类腐殖质(humic-like substances,HULIS)的生物氧化应激效应,对北京市区和郊区不同季节大气PM_(2.5)及其中碳质组分和金属元素浓度进行测定,并以大鼠肺泡巨噬细胞(NR8383)作为细胞模型,分析PM_(2.5)及其重要组分诱导产生内源性ROS的能力,研究了PM_(2.5)中HULIS对诱导产生内源性ROS的贡献.结果表明:①冬季PM_(2.5)中碳质组分浓度及内源性ROS浓度(单位为μg zymosan/m^(3),以酵母聚糖(zymosan)表征的单位体积空气中内源性ROS的浓度)明显高于夏季,但夏季PM_(2.5)具有更高的生物氧化潜力(单位为μg zymosan/mg PM,以酵母聚糖(zymosan)表征的单位质量颗粒物的生物氧化潜力).②PM_(2.5)中碳质组分和一些金属元素浓度均与PM_(2.5)生成的内源性ROS浓度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③HULIS单独诱导生成的内源性ROS浓度也呈冬季〔市区和郊区分别为(55.46±22.69)(43.27±23.89)μg zymosan/m^(3)〕高于夏季〔市区和郊区分别为(18.73±11.94)(7.88±3.63)μg zymosan/m^(3)〕的特征.在北京市区和郊区两个采样点,由HULIS单独诱导生成的内源性ROS浓度与PM_(2.5)诱导生成的总内源性ROS浓度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研究显示,HULIS是PM_(2.5)中诱导ROS生成的关键组分,在北京市区和郊区两个采样点HULIS对PM_(2.5)诱导的内源性ROS的贡献率分别为42%和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类腐殖质(HULIS) 活性氧(ROS) 生物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的青藏高原土壤呼吸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2
作者 吴俣 杜剑卿 +4 位作者 刘强 杨幼清 吕文聪 潘佳音 牛海山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968-2977,共10页
为了深入了解青藏高原土壤呼吸的研究现状与研究前沿,以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为数据源,基于文献计量的分析方法,运用Citespace和VOSviewer等软件,通过对国内外发文趋势分析、高频关键词共现... 为了深入了解青藏高原土壤呼吸的研究现状与研究前沿,以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为数据源,基于文献计量的分析方法,运用Citespace和VOSviewer等软件,通过对国内外发文趋势分析、高频关键词共现分析及国家、机构、作者合作网络分析等,总结了青藏高原土壤呼吸的研究热点与研究趋势。结果表明:(1)国内外青藏高原土壤呼吸的研究在逐年上升,外文研究的增长速率大于中文研究。(2)国内外关于青藏高原土壤呼吸的合作网络较为松散。(3)青藏高原土壤呼吸的研究大体划分为三个阶段:起步阶段(1978—2005年)、增长阶段(2006—2013年)、快速发展阶段(2014年—至今),研究方法、研究尺度都在不断发展。(4)目前土壤呼吸领域研究内容以青藏高原土壤呼吸与全球气候变化、氮添加与土壤呼吸、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土壤呼吸与过度放牧为主。研究指出:在未来,应该加强对于青藏高原碳动态的连续观测,完善不同类型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研究。同时,探索放牧等生态系统管理措施对青藏高原土壤呼吸的影响机制。这些结果为国内外青藏高原土壤呼吸研究方向提供了可靠情报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土壤呼吸 文献计量 研究热点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多样性-生产力关系研究进展——基于文献计量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雅莉 吴俣 +2 位作者 顾盼 杜剑卿 王艳芬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7782-7795,共14页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早期基于野外调查的生态学研究强调生产力表征的环境梯度对生态系统结构的影响,而基于控制试验的生态学研究则强调生态系统结构变化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围绕这两类研究所支持理论间的...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早期基于野外调查的生态学研究强调生产力表征的环境梯度对生态系统结构的影响,而基于控制试验的生态学研究则强调生态系统结构变化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围绕这两类研究所支持理论间的争论是当前生态学的前沿、热点和难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科学问题是生物多样性与以生产力为代表的生态系统功能间是否存在一般性关系。为深入了解生物多样性-生产力关系研究脉络,分析其对生态学研究范式与理论发展的影响以及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启示,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为数据源,结合文献计量分析和文献综述,系统总结了多样性-生产力关系研究进展。结果表明:(1)生物多样性-生产力关系研究推动了生态学研究范式由以样带调查为主的观察性研究向以控制试验为主的实验性研究的转变,促进了全球联网控制试验研究的发展。(2)研究聚焦的生态系统类型由最初的北美普列利草原逐渐向其它草地、灌丛、森林等多样的生态系统过渡,研究结论及其生态学理论的普适性逐渐增强。(3)该研究推动了对生物多样性不同维度(如功能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多样性)在生态系统中作用的认识,促进了学界对除生产功能外的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关注。(4)不同学术团体在研究方法和理论认识上均存在差异,特别是在以北欧与美国为主的合作网络间,阻碍了生态学理论间的交流与融合,是导致生物多样性-生产力关系长期存在争议的潜在原因。建议未来探索不同机制的适用边界以及影响其作用强度的外界因素,在统一框架下整合不同理论,进而理解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间的一般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生产力关系 研究范式 多功能性 理论整合 文献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金属与水溶性有机物模拟大气颗粒物自由基生成的研究
14
作者 钟学臻 胡潇予 +1 位作者 曹语轩 张阳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65-1273,共9页
大气颗粒物中的水溶性有机物(WSOC)、金属均是对自由基有显著贡献的组分,但其生成机制还未明晰.本文利用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EPR),结合自由基捕获(BMPO、DMPO)技术,模拟WSOC与金属离子相互作用对自由基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典型WSOC... 大气颗粒物中的水溶性有机物(WSOC)、金属均是对自由基有显著贡献的组分,但其生成机制还未明晰.本文利用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EPR),结合自由基捕获(BMPO、DMPO)技术,模拟WSOC与金属离子相互作用对自由基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典型WSOC(水杨酸、丙二酸、邻苯二甲酸、邻苯二酚)标样溶液与Fe^(2+)、Fe^(3+)反应的EPR信号能较好地吻合大气PM_(2.5)的BMPO提取液与Fe^(2+)、Fe^(3+)反应生成的自由基信号.进一步拟合液相反应的EPR信号发现,Fe^(2+)与WSOC反应生成烷基类或芳香类自由基,而Fe^(3+)则促进羟基自由基、烷氧自由基、氢过氧自由基、烷基自由基等生成,说明Fe^(2+)、Fe^(3+)与WSOC反应生成自由基的机制不同.利用负载Fe的矿质模型颗粒物与邻苯二酚类物质进行液固反应生成了持久性自由基(EPFRs),再加入DMPO后却未检测到瞬时自由基.研究显示,游离态Fe能与WSOC生成瞬时自由基,非游离态Fe可与WSOC中的邻苯二酚生成稳定的EPFRs,且邻苯二酚取代基的给电子能力越强,EPFRs越容易生成,但其无法转化为瞬时自由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持久性自由基 瞬时自由基 金属 水溶性有机物 模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20年黄河流域夏季土壤水分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亚楠 宋小宁 +2 位作者 冷佩 高亮 尹德伟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7-489,共13页
利用2001—2020年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产品和全球陆地数据同化系统气象数据,基于“植被指数-地表温度”梯形特征空间模型反演黄河流域夏季的土壤水分,并采用Sen斜率与Mann-Kendall法以及地理探测器进行黄河流域的土壤水分时空变化格局... 利用2001—2020年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产品和全球陆地数据同化系统气象数据,基于“植被指数-地表温度”梯形特征空间模型反演黄河流域夏季的土壤水分,并采用Sen斜率与Mann-Kendall法以及地理探测器进行黄河流域的土壤水分时空变化格局及驱动因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土壤水分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黄河源区和下游地区较为湿润,黄河中游相对比较干旱;2001—2020年黄河流域土壤水分含量在空间上主要表现为不显著增加和不显著减少变化趋势,分别占全流域面积的39.54%和58.01%,其中上游地区土壤水分增长速度最快;降水是黄河流域土壤水分时间变化的主导要素,气温和高程是影响黄河上游土壤水分空间变化的主要因子,归一化植被指数和降水是黄河中游土壤水分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土壤水分 时空变化 梯形特征空间模型 地理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北方温性草地最大叶面积指数的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1
16
作者 冯一鸣 张娜 +4 位作者 乐荣武 闫志辉 李振宇 李小璠 额日敦其木格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5-211,共17页
鉴于不同类型草地叶面积指数(LAI)的时空变化特征不尽相同,且不同变化趋势的LAI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也不尽相同,利用长时间序列LAI和气象数据,结合草地分类数据,获得1981-2017年中国北方不同类型温性草地最大LAI的时空变化特征,并重点探讨... 鉴于不同类型草地叶面积指数(LAI)的时空变化特征不尽相同,且不同变化趋势的LAI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也不尽相同,利用长时间序列LAI和气象数据,结合草地分类数据,获得1981-2017年中国北方不同类型温性草地最大LAI的时空变化特征,并重点探讨不同变化趋势的LAI对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中国北方温性草地年均最大LAI的多年均值为(0.76±1.07) m^(2)/m^(2),东高西低;其中,草甸草原最高((2.73±1.20) m^(2)/m^(2)),草原化荒漠最低((0.13±0.17) m^(2)/m^(2))。总体上,年均最大LAI呈显著增加趋势;呈显著增加的面积占32.52%,显著降低的面积占6.31%;所有类型草地最大LAI显著增加的面积均大于显著降低的面积。年均最大LAI与1-8月总降水量和7-8月平均气温的年际变化均呈正相关。最大LAI显著降低和显著增加均主要受7-8月均温显著升高的影响。7-8月均温上升速率在影响LAI变化上存在转折阈值;对所占面积较大的草地类型,该阈值约为0.042~0.043℃/a。当气温上升速率低于该阈值时,LAI才随气温上升而增加;反之,LAI随气温上升而降低。这些研究结果可对气候变化背景下的草地利用、保护和恢复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面积指数 温性草地类型 时空变化 降水量 夏季气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泥河湾盆地铺路哺乳动物群的磁性地层学定年
17
作者 李嘉皓 刘平 高显丽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5-240,共16页
华北泥河湾盆地的晚新生代河湖相沉积地层,产出了十分丰富的旧石器和哺乳动物化石,记录了早期人类活动以及晚上新世以来哺乳动物群的演化过程.作为广义泥河湾动物群之一,铺路动物群化石点位于盆地内的壶流河东侧,含有晚上新世及早更新... 华北泥河湾盆地的晚新生代河湖相沉积地层,产出了十分丰富的旧石器和哺乳动物化石,记录了早期人类活动以及晚上新世以来哺乳动物群的演化过程.作为广义泥河湾动物群之一,铺路动物群化石点位于盆地内的壶流河东侧,含有晚上新世及早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本文结合生物地层学和岩石地层学,对含铺路哺乳动物化石的河湖相沉积物,进行详细的岩石磁学及高分辨率的磁性地层学研究,旨在对铺路哺乳动物群进行精确定年.结果表明,铺路剖面河湖相沉积物的磁性矿物主要为磁铁矿、磁赤铁矿和赤铁矿,平均粒度以准单畴为主.铺路剖面河湖相沉积物记录了布容正极性时(Brunhes normal chron)早期、松山负极性时(Matuyama reverse chron)、高斯正极性时(Gauss normal chron)和吉尔伯特负极性时(Gilbert reverse chron)晚期,铺路动物群产出在留尼旺(Réunion)地磁漂移之前,凯纳(Kaena)负极性亚时之后,年代约为3.0~2.2 Ma.本研究结果将广义泥河湾动物群的年代下限延至约3.0 Ma.此外,结合泥河湾盆地古气候学及古环境学研究结果,表明在上新世与更新世过渡期间,泥河湾动物群的演化受气候环境变化的影响,更适应干旱寒冷的生存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河湾盆地 磁性地层学 泥河湾动物群 铺路动物群 晚上新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8月6日山东德州平原M 5.5地震同震变形及地震活动性变化数值模拟
18
作者 孟秋 王子韬 张怀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101-2109,共9页
2023年8月6日,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发生M 5.5地震,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打破了山东省近40年未发生M≥5.0地震的平静期。平原地震震中区域人口稠密,经济发展迅速,其引起的区域地震活动性变化与未来强震发生的可能性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本... 2023年8月6日,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发生M 5.5地震,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打破了山东省近40年未发生M≥5.0地震的平静期。平原地震震中区域人口稠密,经济发展迅速,其引起的区域地震活动性变化与未来强震发生的可能性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文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三维模型研究震中孕震环境及其邻区同震形变应力场,利用假定破裂模型模拟地震同震位错,根据库仑应力变化理论探究周围区域地震活动性变化。结果表明,本次地震主要形变集中于发震断层10 km范围内,震中位置库仑应力下降超过500 kPa,未来短期内强震发生概率不大。平原地震对附近地震活动性造成了一定影响,可能促进了北部走滑型中小震活动,抑制了西侧正断型地震的发生。对于华北平原及邻近断层地震活动性变化仍需要更长时间地震数据和更深入的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地震 地震活动性 库仑应力变化 有限元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19年内蒙古草地地上生物量的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8
19
作者 乐荣武 张娜 +3 位作者 王晶杰 李振宇 闫志辉 冯一鸣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1-33,共13页
对内蒙古不同草地类型分别构建基于实测地上生物量(aboveground biomass,AGB)和遥感指数的随机森林模型。在验证可靠的基础上,模拟2000—2019年内蒙古草地最大AGB。结果表明,内蒙古各处草地的年均最大AGB为(82.74±56.34)g/m^(2),... 对内蒙古不同草地类型分别构建基于实测地上生物量(aboveground biomass,AGB)和遥感指数的随机森林模型。在验证可靠的基础上,模拟2000—2019年内蒙古草地最大AGB。结果表明,内蒙古各处草地的年均最大AGB为(82.74±56.34)g/m^(2),东北高西南低;由高到低依次为:温性草甸草原、低地草甸、温性典型草原、温性荒漠草原、温性草原化荒漠和温性荒漠。总体上,年均最大AGB呈显著增加趋势,其中低地草甸和温性典型草原增加最为显著。最大AGB呈增加趋势的面积占70.62%,显著增加的面积占16.28%;所有类型草地最大AGB显著增加的面积均大于显著降低的面积。然而,所有类型草地最大AGB的增加均是波动的,其中,温性荒漠的波动最小,温性荒漠草原的波动最大。夏季气温与累积降水的交互作用对AGB的正效应最大,其次为1—8月总降水量,而夏季气温对AGB的影响不大,且为负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类型 随机森林模型 趋势变化 年际波动性 气候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持续发展目标达成度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公众满意度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雅莉 单丽雯 +1 位作者 杜剑卿 王艳芬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42-1051,共10页
自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提出以来,学者们聚焦其达成度开展了大量的评估工作,以期揭示中国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进而指导政府决策.已有评估指标的选择是“自上而下”的,普遍参照联合国建议.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可持续发展评... 自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提出以来,学者们聚焦其达成度开展了大量的评估工作,以期揭示中国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进而指导政府决策.已有评估指标的选择是“自上而下”的,普遍参照联合国建议.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可持续发展评估结果是否与“自下而上”衡量政府绩效的另外一个重要标准“生态文明建设公众满意度”相匹配尚不明确,增加了政府决策的不确定性.因此,该研究以中国31个省级行政单位为样本(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数据),建立了可持续发展达成度梯度,利用滑动窗口结合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了可持续发展目标达成度的两个维度(平均达成度和目标间均衡度)与生态文明建设公众满意度间的变化关系及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可持续发展评估的两个维度中,目标平均达成度与公众满意度之间无显著关系,目标间均衡度则与公众满意度呈正相关,特别是在较高可持续发展水平下(R^(2)=0.36,P<0.01).(2)环境和经济指标是影响生态文明建设公众满意度的主要因素,环境质量的影响在可持续发展水平较高的阶段更加强烈.(3)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目标间的权衡关系制约了可持续发展状况相对较好省份的生态文明建设,也是决定可持续目标间均衡度与生态文明建设公众满意度间正相关关系的重要因素.研究显示,可持续发展目标间均衡度是影响公众满意度的重要因素,传统的基于目标平均达成度的可持续发展评估难以有效指导生态文明建设,部分原因在于该方法忽略了不同目标达成度间的差异.随着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提升,经济和环境类目标达成度间的差异对公众满意度的影响逐渐增强,说明未来我国在生态文明政策制定中应加强对可持续发展薄弱环节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达成度 公众满意度 生态文明建设 发展均衡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