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液滴微流控技术选育超高浓酿造啤酒酵母菌株 被引量:1
1
作者 贺秀丽 侍亚敏 +2 位作者 谢鑫 郭立芸 付晓芬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105-111,共7页
超高浓酿造可以降低成本、节约能耗,但高浓酿造的酵母需要具备良好的抗逆性能。为了提高筛选效率,获得性能稳定的超高浓酿造菌株,该研究建立了基于液滴微流控技术的啤酒酵母高通量筛选方法,并以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 pastorianus 02为... 超高浓酿造可以降低成本、节约能耗,但高浓酿造的酵母需要具备良好的抗逆性能。为了提高筛选效率,获得性能稳定的超高浓酿造菌株,该研究建立了基于液滴微流控技术的啤酒酵母高通量筛选方法,并以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 pastorianus 02为出发菌株,经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液滴微流控酒精初筛,α-葡萄糖苷酶和乙醇脱氢酶Ⅱ活力复筛及发酵实验,获得了遗传和发酵稳定性良好的超高浓啤酒酿造菌株9-50。与出发菌株相比,其在中试规模下增殖旺盛,发酵周期缩短42 h,并可适应9%的乙醇体积分数,发酵度达66%以上,双乙酰含量0.06 mg/L,醇酯香气较协调,具有较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 液滴微流控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 高通量筛选 高浓酿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chancea thermotolerans-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双酵母混合发酵酸啤酒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付晓芬 郭立芸 +3 位作者 侍亚敏 谢鑫 宋玉梅 李十中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4-160,共7页
酸啤酒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接受,也正在成为啤酒企业多元化布局的方向之一。该研究在不添加外源风味物质的前提下,基于啤酒双酵母混合发酵体系,将耐热拉钱斯氏酵母(Lachancea thermotolerans)与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酸啤酒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接受,也正在成为啤酒企业多元化布局的方向之一。该研究在不添加外源风味物质的前提下,基于啤酒双酵母混合发酵体系,将耐热拉钱斯氏酵母(Lachancea thermotolerans)与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组合按照10∶1同时接种进行啤酒发酵,耐热拉钱斯氏酵母的发酵过程可产生一定量的乳酸(1.5~1.8 g/L),降低酒液pH值(3.3~3.4),得到酸味柔和的新型酸啤酒。相比于单一菌株发酵,双酵母混合发酵酸啤酒体系的风味物质产量都有所提高,产生了更多乙酸异丁酯和乙酸异戊酯等酯类物质,增强了酸啤酒的水果香气,果香馥郁、爽口协调,对啤酒的质量产生了积极影响,并且减少了糖化锅酸化等工艺操作步骤,实现更快速的发酵和稳定的过程控制,促进了酸啤酒的大规模生产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热拉钱斯氏酵母 酿酒酵母 酸啤酒 双酵母混合发酵 乳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脑电波分析的消费者啤酒饮用喜好度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王成 陈爽 +6 位作者 吕高冲 郝建秦 谢鑫 皇甫洁 王港 郭立芸 王德良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25-130,共6页
该研究将新型的消费者脑电波提取分析技术与传统感官评测相结合,建立一种智能消费者啤酒喜好度测试方法。通过建立标准化的品酒流程,收集消费者在品酒过程中脑电波的实时变化,并经过去伪、滤波、特征提取等步骤进行数据清洗,整理出8种... 该研究将新型的消费者脑电波提取分析技术与传统感官评测相结合,建立一种智能消费者啤酒喜好度测试方法。通过建立标准化的品酒流程,收集消费者在品酒过程中脑电波的实时变化,并经过去伪、滤波、特征提取等步骤进行数据清洗,整理出8种不同类型脑电波数据和2种情绪数据,并将其进行建模得到饮酒综合情绪指数(index of alcohol-drinking analysis,IAA)。通过IAA赋分进行消费者饮酒喜好度的判断,并将其与感官问卷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IAA指数消费者啤酒饮用喜好度的评价与感官问卷结果的一致性为83%,且能快速分析消费者在不同饮酒阶段喜好度的实时变化,有很好的实用性,对现有感官测评方式是很好的补充和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波 感官品评 啤酒 喜好度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类麦芽对拉格啤酒挥发性硫化物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海鹏 于佳俊 +5 位作者 侍亚敏 贺秀丽 郭立芸 谢鑫 郝建秦 薛洁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2-58,共7页
以不同种类麦芽为对象,通过实验室啤酒模拟发酵,对麦芽的理化指标及经拉格酵母发酵前后样品SO_(4)^(2-)、含硫氨基酸、挥发性硫化物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类麦芽在库尔巴哈值、总氮和α-氨基酸态氮上差异显著,经酵母发酵代谢后,在... 以不同种类麦芽为对象,通过实验室啤酒模拟发酵,对麦芽的理化指标及经拉格酵母发酵前后样品SO_(4)^(2-)、含硫氨基酸、挥发性硫化物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类麦芽在库尔巴哈值、总氮和α-氨基酸态氮上差异显著,经酵母发酵代谢后,在SO_(4)^(2-)代谢量/率、蛋氨酸的代谢量/率上表现不同,导致生成挥发性硫化物的差异。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库尔巴哈值、总氮与SO_(4)^(2-)代谢量/率呈正相关,库尔巴哈值、总氮和α-氨基酸态氮与硫化氢呈负相关,库尔巴哈值、α-氨基酸态氮与二甲基硫呈负相关,蛋氨酸与其代谢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与其代谢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P<0.01),蛋氨酸与SO_(4)^(2-)代谢量/代谢率之间呈负相关。结果显示,通过不同品种大麦麦芽的复配提高麦汁蛋氨酸含量,可以降低拉格酵母对SO_(4)^(2-)的代谢,减少挥发性硫化物的产生,进而提高啤酒风味质量,以及缩短成熟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芽 啤酒 拉格 挥发性硫化物 代谢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P高浓酿造抗葡萄糖阻遏效应啤酒酵母的选育 被引量:9
5
作者 郭立芸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1-96,共6页
首先通过在18°P超高浓麦汁中对燕京酵母YJ0002进行定向驯化,确定适应该浓度生长的出发菌株,经过2-脱氧-D-葡萄糖梯度培养、抗性平板分离初筛以及复筛,采用高通量法筛选出2株抗葡萄糖阻遏效应的适于高浓酿造的啤酒酵母,并进行100 L... 首先通过在18°P超高浓麦汁中对燕京酵母YJ0002进行定向驯化,确定适应该浓度生长的出发菌株,经过2-脱氧-D-葡萄糖梯度培养、抗性平板分离初筛以及复筛,采用高通量法筛选出2株抗葡萄糖阻遏效应的适于高浓酿造的啤酒酵母,并进行100 L微酿啤酒发酵实验,测定其发酵性能指标。实验结果表明:驯化代数为C8的菌株对数期酵母数和酵母细胞活性良好,确定其为出发菌株;与初始菌株YJ002相比,驯化菌株菌落大,且细胞形态饱满,经高通量筛选后优良菌株G2和G9可耐受高达13%的酒精浓度,在18°P 100 L微酿发酵中,发酵初期酒精含量提高10.52%和14.24%,发酵速率提高10.96%和15.11%,分别缩短发酵时间42 h和50 h,发酵度提高了6%和7%,且驯化菌株G2和G9生产的啤酒表现出较低浓度的乙酸乙酯和适宜浓度的高级醇,啤酒的口感较YJ0002有了显著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啤酒酵母 高浓酿造 定向驯化 浓度梯度培养基 2-脱氧-D-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絮凝性下面啤酒酵母菌株的选育
6
作者 刘小航 阮玉磊 +7 位作者 宿萌 付晓芬 贺秀丽 郭立芸 武晓乐 郭学武 肖冬光 陈叶福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47-54,共8页
在啤酒工业中,啤酒酵母的絮凝特性是决定啤酒高质量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下面啤酒酵母菌株L-1应用于大生产存在酵母悬浮稳定期较短等问题,导致发酵不彻底,影响了最后的啤酒风味质量。基于此,该研究以菌株L-1为出发菌株,进行常压室温等... 在啤酒工业中,啤酒酵母的絮凝特性是决定啤酒高质量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下面啤酒酵母菌株L-1应用于大生产存在酵母悬浮稳定期较短等问题,导致发酵不彻底,影响了最后的啤酒风味质量。基于此,该研究以菌株L-1为出发菌株,进行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并对诱变菌株进行初筛和二轮复筛,获得了絮凝性减弱且遗传稳定性能较良好的3株目的菌株179、293和361,其絮凝能力分别降低了6.67%、6.67%和5.56%,死亡率分别降低了31.21%、34.57%和16.93%,对应的发酵液中乙醛含量分别降低了19.53%、19.17%和15.83%,同时其消耗碳源、α-氨基氮、产酒精能力等指标均有所提高,主要高级醇含量无明显变化。这些菌株的获得在啤酒工业生产中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啤酒酵母 絮凝能力 死亡率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 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啤酒酿造过程中酵母胞内有机锌与风味代谢物质的相关性 被引量:3
7
作者 宋玉梅 谢鑫 +1 位作者 赵楠 郭立芸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79-83,共5页
为探究酵母不同传代次数和外源添加锌离子对酵母胞内有机锌的影响,并明确酵母胞内有机锌与发酵过程风味代谢物质的相关性,对不同发酵车间、不同代数以及外源添加锌离子发酵的酵母菌株YJ02进行胞内有机锌追踪检测,同时测定其发酵过程中... 为探究酵母不同传代次数和外源添加锌离子对酵母胞内有机锌的影响,并明确酵母胞内有机锌与发酵过程风味代谢物质的相关性,对不同发酵车间、不同代数以及外源添加锌离子发酵的酵母菌株YJ02进行胞内有机锌追踪检测,同时测定其发酵过程中风味代谢物质。结果表明:随着酵母菌株YJ02传代次数和发酵液外源锌离子含量的增加,酵母胞内有机锌均呈现先上升后趋于平稳的趋势,外加锌离子含量保持在0.4~1.4 mg/L范围内,对酵母菌株YJ02生长最有利;同时酵母胞内有机锌含量与发酵过程中酯类物质呈现显著正相关,与醛类和醇类物质呈现显著负相关。发酵过程中酵母菌株YJ02利用锌离子的能力是有限的,且胞内有机锌含量与发酵过程中风味代谢物质密切相关,可为后续啤酒酿造过程中风味物质的控制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 酵母总锌 酵母胞内有机锌 风味代谢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产高级醇工业上面发酵酵母的选育 被引量:10
8
作者 冯鹏鹏 周钰涵 +5 位作者 高杏 高滢 郭立芸 葛峻伶 林良才 张翠英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3-28,共6页
为了获得低产高级醇的工业酿酒酵母菌株,以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菌株680bg为出发菌株,运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 and room temperature plasma, ARTP)对其进行不同时长的诱变处理,结合孔板培养和分光光度法检测,... 为了获得低产高级醇的工业酿酒酵母菌株,以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菌株680bg为出发菌株,运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 and room temperature plasma, ARTP)对其进行不同时长的诱变处理,结合孔板培养和分光光度法检测,建立了高通量筛选体系。最终,筛选获得了8株低产高级醇的酵母菌株,其中菌株ARTP-162的高级醇产量下降最为显著,降低了约21%,且遗传性能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酵母 高级醇 高通量筛选 遗传稳定性 ART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嘌呤核苷三磷酸生物发光法快速检测短乳杆菌 被引量:9
9
作者 郭立芸 向杰 +1 位作者 谢鑫 侍亚敏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232-235,共4页
啤酒酿造过程中的有害微生物及有机质残留检测与控制是防止微生物污染、保障啤酒质量的主要控制因素。该文以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生物发光法为基础,建立啤酒酿造过程中微生物污染风险的快速评估方法。采用便携... 啤酒酿造过程中的有害微生物及有机质残留检测与控制是防止微生物污染、保障啤酒质量的主要控制因素。该文以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生物发光法为基础,建立啤酒酿造过程中微生物污染风险的快速评估方法。采用便携式ATP荧光检测仪对表面人工污染的短乳杆菌、梯度稀释的短乳杆菌菌悬液和啤酒有机质残留进行检测,分别对相对荧光单位(relative luciferase unit,RLU)和表面细菌总数、细菌浓度和啤酒有机质残留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建立预测模型。结果显示,表面细菌总数、水质细菌浓度和啤酒有机质残留预测模型的相关系数均>0.9(P<0.05),其中啤酒有机质残留预测模型的相关系数最高(R 2=0.994)。基于便携式ATP快速荧光检测系统建立的表面短乳杆菌总数、水质短乳杆菌浓度和啤酒有机质残留预测模型,可对啤酒酿造过程中卫生学检验提供有效的实时监控,也为ATP生物发光法在食品质量安全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P生物发光法 表面细菌总数 水质细菌浓度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豆激酶液体发酵条件优化的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艳艳 邓启华 《中国酿造》 CAS 2013年第12期83-87,共5页
通过正交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对纳豆激酶液体发酵条件进行了系统研究。由纳豆芽孢杆菌的生长曲线确定出18h^20h为适宜的种龄。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发酵培养基的组成进行优化,确定出发酵培养基的最佳配方:玉米淀粉2%,动物蛋白胨4%,MgSO4·... 通过正交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对纳豆激酶液体发酵条件进行了系统研究。由纳豆芽孢杆菌的生长曲线确定出18h^20h为适宜的种龄。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发酵培养基的组成进行优化,确定出发酵培养基的最佳配方:玉米淀粉2%,动物蛋白胨4%,MgSO4·7H2O0.05%,CaCl20.01%,K2HPO4/KH2PO40.3%/0.1%。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确定出液体发酵最佳条件:初始pH值为6.8,装液量50mL/500mL锥形瓶,接种量3.1%,发酵温度36℃。经过优化,发酵48h后的纳豆激酶酶活从12.47kU/mL提高为32.73k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豆激酶 纳豆芽孢杆菌 正交试验 响应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