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燃气管网水力计算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田贯三 刘燕 江亿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769-772,共4页
燃气管网水力计算存在虚平衡现象、叠代计算不收敛、压缩机供气管网水力计算未考虑压缩机实际工作曲线等问题。为此,引入开环能量方程解决用解环状方程法进行定压多气源点供气管网水力计算时存在虚平衡的问题;通过分析找出摩擦阻力系数... 燃气管网水力计算存在虚平衡现象、叠代计算不收敛、压缩机供气管网水力计算未考虑压缩机实际工作曲线等问题。为此,引入开环能量方程解决用解环状方程法进行定压多气源点供气管网水力计算时存在虚平衡的问题;通过分析找出摩擦阻力系数在流态分区点不连续是造成不收敛的原因,对管道中燃气流动状态分区点采用插值法,解决在叠代过程中可能因摩擦阻力系数不连续导致叠代流量在分界点来回振荡造成的不收敛问题;引用虚气源点法解决压缩机供气管网的水力计算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管网 水力计算 虚平衡 虚气源点法 压缩机 解环状方程法 开环能量方程 摩擦阻力系数 插值法 收敛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声发射和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的端对端燃气高压调压器故障诊断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玉玲 陈涛涛 李红浪 《声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83-889,共7页
在燃气输配系统中燃气调压器处于关键位置,及时有效地诊断其故障类型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声发射信号和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的端到端故障诊断方法,直接利用时域声发射信号对调压器的运行状态进行诊断。首先,设计一个二阶巴... 在燃气输配系统中燃气调压器处于关键位置,及时有效地诊断其故障类型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声发射信号和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的端到端故障诊断方法,直接利用时域声发射信号对调压器的运行状态进行诊断。首先,设计一个二阶巴特沃斯高通滤波器对采集的声发射信号进行预处理;其次,利用长短时记忆网络(Long Short Term Memory networks,LSTMs)的记忆特性,构建长短时记忆网络端到端(e2e-LSTM)故障诊断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根据输入的高压调压站采集的声发射信号,能够以端到端模式一次性地诊断五种高压调压器故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诊断 声发射信号 长短时记忆网络 端到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低压燃气管道频繁泄漏的原因 被引量:2
3
作者 孙健民 田念佩 杜艳霞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4-78,共5页
在某小区频繁发生泄漏的低压燃气管道上开展了详细的现场测试,明确了泄漏原因为该燃气管道和建筑物接地地网存在电连接,出现电偶腐蚀,造成管道管地电位正向偏移,有稳定的电流从管道上流出,加速管道腐蚀。根据腐蚀的原因,提出了防护建议。
关键词 低压燃气管道 泄漏原因 现场试验 电连接 电偶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管道开裂的原因 被引量:7
4
作者 宋耀民 张亦良 +1 位作者 王晶 刘清泉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8-92,共5页
某Q235钢天然气管道运行10a后发生了泄漏,采用表面宏观形貌观察、力学性能测试、金相检验、硬度及残余应力检验等方法分析了管道开裂的原因。结果表明:管道的开裂为焊接质量存在严重问题而导致的脆性开裂;焊接残余应力和工作应力、组装... 某Q235钢天然气管道运行10a后发生了泄漏,采用表面宏观形貌观察、力学性能测试、金相检验、硬度及残余应力检验等方法分析了管道开裂的原因。结果表明:管道的开裂为焊接质量存在严重问题而导致的脆性开裂;焊接残余应力和工作应力、组装应力叠加形成的局部高应力是管道失效的根本原因;采用适当的焊接工艺、焊后消除应力处理等措施,可降低管道开裂的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管道 失效分析 硬度 塑性功 焊接残余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湿矿井作业人员连续工作时间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李季 宋富美 程彩霞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2-115,共4页
为了改善高温高湿矿井工作环境,降低作业人员发生中暑的概率,利用作业环境模拟室,对不同温度(32、35、38℃)和相对湿度(70%、90%)环境下人体的口腔温度、心率、体表温度进行测试,并对实验数据变化趋势与显著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温度3... 为了改善高温高湿矿井工作环境,降低作业人员发生中暑的概率,利用作业环境模拟室,对不同温度(32、35、38℃)和相对湿度(70%、90%)环境下人体的口腔温度、心率、体表温度进行测试,并对实验数据变化趋势与显著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温度32℃、相对湿度90%环境下,连续作业时间不应超过4 h;在温度35℃、相对湿度分别为70%、90%环境下,连续作业时间不应超过3、2 h;在温度38℃、相对湿度70%环境下,连续作业时间不应超过1 h,在相对湿度90%环境下,应立即停止作业。基于高温高湿矿井作业人员自身热害防护提出了合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 高温 高湿 连续作业时间 心率 口腔温度 体表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极保护电绝缘问题 被引量:2
6
作者 王芷芳 李夏喜 段蔚 《腐蚀与防护》 CAS 2004年第6期271-271,276,共2页
通过实例说明绝缘装置对实施阴极保护的重要性,对比绝缘接头与绝缘法兰的优缺点,介绍了国产ZHJ系列整体型绝缘接头的性能。
关键词 阴极保护 绝缘接头 绝缘法兰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敏凝胶体系研究与性能评价 被引量:2
7
作者 李亮 王翔 +1 位作者 陈金梅 郭继香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869-1874,共6页
为了克服油田开发中后期非期望水过高难题,实现水流优势通道的深部调控,采用物理交联成胶的方法,基于对凝胶化温度影响因素的分析,形成具有温度刺激响应特性的温敏凝胶体系,并对其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体系热行为响应过程可分为聚合... 为了克服油田开发中后期非期望水过高难题,实现水流优势通道的深部调控,采用物理交联成胶的方法,基于对凝胶化温度影响因素的分析,形成具有温度刺激响应特性的温敏凝胶体系,并对其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体系热行为响应过程可分为聚合物舒展、凝胶形成和结构完善三个阶段;在90~120℃下高温老化50 d,体系黏度保留率最高可达94.97%,具有长期热稳定性;且在6×10^(4)mg/L地层水中可持续成胶,具有高浓度无机盐耐受性;变振荡频率扫描测试表明,振荡频率在0.01~1 Hz变化时,体系表现为弹性占主导的强弹性体流体特征;微观结构分析表明,聚合物与纳米二氧化硅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球状颗粒一方面附着在凝胶树状结构上,增强凝胶强度,另一方面增加凝胶网络的交联密度,形成孔径分别为2.37~3.76μm和6.57~7.94μm的致密内外层叠状网络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凝胶 温敏性水凝胶 流变性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口径、高压力输气管道放空系统泄放后果分析及改进建议 被引量:9
8
作者 李育天 姬忠礼 +1 位作者 于阳 张文花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7-102,共6页
大口径、高压力输气管道在提高天然气管输能力的同时,也对管道放空系统的设计、建设和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探究大口径、高压力输气管道放空后果与管道直径和压力的关系,以长距离输气管道放空系统的设计和建设标准规范为基础,采用... 大口径、高压力输气管道在提高天然气管输能力的同时,也对管道放空系统的设计、建设和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探究大口径、高压力输气管道放空后果与管道直径和压力的关系,以长距离输气管道放空系统的设计和建设标准规范为基础,采用TGNET、PHAST、FLARENET等多种仿真软件,对不同直径和压力等级的输气管道进行了放空量、泄放速率、马赫数和安全热辐射半径等放空参数的仿真分析。结果表明:(1)随着输气管道直径和压力等级的提高,现有规范下截断阀室分割的管段容积显著增加,管段内需要放空的天然气量呈指数级增加;(2)随着管道规格的升级,放空系统的泄放速率和放空管口流速也呈指数级增加,对应的马赫数、噪声、热辐射安全半径等放空参数均显著提高,天然气安全扩散半径也受到影响,对放空过程人员和环境的威胁显著增加。为了应对大口径、高压力输气管道放空造成的威胁,降低放空系统对人员和环境的不利影响,提出了以下建议:(1)缩短高规格管道在各类地区的阀室间距以减少放空总量;(2)增加阀室放空管数量;(3)延长允许放空时间,减小放空立管的泄放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径 高压力 输气管道 放空系统 放空后果 PHAST 阀室 改进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工程一体化油藏模型高效可视化技术 被引量:4
9
作者 刘珊珊 蒋宏伟 +1 位作者 赵亦朋 罗光强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8-67,共10页
针对实时绘制大规模油藏地质网格模型存在速度慢、效果差等问题,在分析Eclipse油藏网格模型存储格式、网格模型的表示及单元格排序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网格模型消隐算法,对原始网格数据进行优化,从而提高油藏网格模型的绘图显示... 针对实时绘制大规模油藏地质网格模型存在速度慢、效果差等问题,在分析Eclipse油藏网格模型存储格式、网格模型的表示及单元格排序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网格模型消隐算法,对原始网格数据进行优化,从而提高油藏网格模型的绘图显示速度。通过油藏地质模型与井轨迹三维可视化软件的具体实现,验证了消隐算法的正确性和效率。软件中首先通过预处理有效减少了显示网格的数量,采用WPF和Helix三维图形技术,实现了油藏模型的高效显示。对不同规模的油藏模型进行对比测试,证明了该方法可减少85%以上的点和面数据,显示速度和优化效果显著。软件有助于钻井解释与决策,为钻井过程提供合理的随钻跟踪地质目标钻井方案,实现地质工程一体化的无缝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工程一体化 油藏模型 三维网格 消隐算法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