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地区白唇鹿的饲养与繁殖
1
作者 万自明 王海春 舒立辅 《野生动物》 1996年第2期16-18,共3页
北京地区白唇鹿的饲养与繁殖万自明,王海春舒立辅(北京濒危动物驯养繁殖中心102602)(林业部调查规划设计院)1988年北京濒危动物驯养繁殖中心从甘肃引进3对1岁龄野生白唇鹿(Cervusalbirostris),全... 北京地区白唇鹿的饲养与繁殖万自明,王海春舒立辅(北京濒危动物驯养繁殖中心102602)(林业部调查规划设计院)1988年北京濒危动物驯养繁殖中心从甘肃引进3对1岁龄野生白唇鹿(Cervusalbirostris),全部驯养成活并于1990年开始繁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唇鹿 饲养 繁殖 北京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笼养绿尾虹雉的繁殖行为 被引量:12
2
作者 陶玉静 陈辉 《野生动物》 1999年第6期12-13,共2页
<正>绿尾虹雉(Lophophorus ihuysii)属鸡形目、雉科、虹雉属,为中国特产,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分布于青海东南部,甘肃迭部、舟曲、文县,四川青川、北川、绵竹、安县、平武、宝兴、洪雅、大邑、康定、丹巴、泸定、若尔盖、松潘... <正>绿尾虹雉(Lophophorus ihuysii)属鸡形目、雉科、虹雉属,为中国特产,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分布于青海东南部,甘肃迭部、舟曲、文县,四川青川、北川、绵竹、安县、平武、宝兴、洪雅、大邑、康定、丹巴、泸定、若尔盖、松潘、墨水、小金、南坪、文川、金川、理县、茂汶、峨嵋、九龙、西藏芒康、察隅。栖息于海拔3300~4400m的灌丛、草甸及裸岩处,取食植物根茎、叶、花及昆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尾虹雉 笼养 繁殖 求偶 交配 营巢 产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鹇的人工饲养与繁殖 被引量:5
3
作者 羿峰 赵晓君 +2 位作者 王天 张春颖 徐庆元 《野生动物》 1999年第4期28-29,共2页
蓝鹇(上ophura swinhoii),别名蓝腹鹇,我国特产雉鸡,分布仅限于台湾省山地,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被IUCN红色名录列为世界濒危物种。蓝鹇是1862年被Robert Swinhoe首次在台湾淡水近郊发现的,当时分布的范围较广,数量也多。但自1945年以... 蓝鹇(上ophura swinhoii),别名蓝腹鹇,我国特产雉鸡,分布仅限于台湾省山地,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被IUCN红色名录列为世界濒危物种。蓝鹇是1862年被Robert Swinhoe首次在台湾淡水近郊发现的,当时分布的范围较广,数量也多。但自1945年以后,由于台湾经济的迅速发展及对野生动物保护不甚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鹇 人工饲养 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幼羚牛的驯养及生长发肩 被引量:2
4
作者 万自明 王海春 《野生动物》 1999年第2期20-22,共3页
<正>羚牛(Budorcas taxicolor)又名扭角羚,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990~1993年,笔者先后饲养过7只不足3月龄的野生羚牛,其中亲自抢救成活2只,参与救护4只,引种驯养成活1只.对于引种或抢救到北京濒危动物驯养繁殖中心(以下简... <正>羚牛(Budorcas taxicolor)又名扭角羚,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990~1993年,笔者先后饲养过7只不足3月龄的野生羚牛,其中亲自抢救成活2只,参与救护4只,引种驯养成活1只.对于引种或抢救到北京濒危动物驯养繁殖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的3只野生羚牛仔兽(表1)均采用放牧结合人工哺乳进行饲养,定期进行体重、体尺测量和毛色、角形观察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羚牛 引种 驯养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金丝猴社会行为模式的观察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任仁眉 严康慧 +2 位作者 苏彦捷 戚汉君 鲍文永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59-167,共9页
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e)是我国特有的灵长类动物。本文记述了两个人工饲养繁殖笼内雌雄成年和亚成年川金丝猴成员在社会交往中的各种行为模式。同时记述了各种行为模式发生时的社会情境和所涉及的成员,从而了解各种行为模... 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e)是我国特有的灵长类动物。本文记述了两个人工饲养繁殖笼内雌雄成年和亚成年川金丝猴成员在社会交往中的各种行为模式。同时记述了各种行为模式发生时的社会情境和所涉及的成员,从而了解各种行为模式的社会含意。社会行为有攻击,作威,屈服,和解和友谊四大类,其中共包括17种不同模式的社会行为节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模式 川金丝猴 动物 观察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尾虹雉冬季生态的跟踪观测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隆廷伦 邵开清 +5 位作者 郭耕 程彩云 邹学英 HansLandel DavidRimlinger 周方林 《四川动物》 CSCD 1998年第3期104-105,共2页
绿尾虹雉(Lophophoruslhuysi)属雉科(Phasianidae)虹雉属(Lophophorus)珍稀野生雉类。1993年冬和1994年春,根据林业部和国家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办公室的安排,我们对绿尾虹雉... 绿尾虹雉(Lophophoruslhuysi)属雉科(Phasianidae)虹雉属(Lophophorus)珍稀野生雉类。1993年冬和1994年春,根据林业部和国家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办公室的安排,我们对绿尾虹雉进行了野外生态跟踪观测研究,现整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尾虹雉 冬季 生态 跟踪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顶鹤雏鸟生长发育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李金录 程彩云 +1 位作者 金煜 宋振洲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92-194,共3页
丹顶鹤(Grus japonensis)是生活在沼泽中的一种濒危大型候鸟。繁殖地仅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苏联乌苏里江东岸和日本北海道(为不迁徒种群)。由于丹顶鹤在大片水域沼泽隐蔽处营巢产卵、雏鸟早成性,所以获得野生条件下雏鸟生长发育资料十... 丹顶鹤(Grus japonensis)是生活在沼泽中的一种濒危大型候鸟。繁殖地仅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苏联乌苏里江东岸和日本北海道(为不迁徒种群)。由于丹顶鹤在大片水域沼泽隐蔽处营巢产卵、雏鸟早成性,所以获得野生条件下雏鸟生长发育资料十分困难。作者于1986年4—5月对5枚野生卵和3枚笼养繁殖的卵进行人工孵化,孵出的8只雏鸟在人工饲养下测得的生长发育结果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顶鹤 雏鸟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金丝猴的迁地保护初获成功 被引量:1
8
作者 戚汉君 梁冰 +7 位作者 鲍文永 邱士平 郭耕 范传道 王梦燕 许树华 胡杨 周子寅 《野生动物》 1998年第3期2-3,共2页
关键词 金丝猴 迁地保护 捕捉 运输 笼养 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金丝猴幼仔全人工哺育技术及其个体行为观察 被引量:7
9
作者 梁冰 《野生动物》 1996年第4期16-20,共5页
本文记述1例笼养川金丝猴幼仔“粒粒”,从出生至169日龄成功地放归笼养群体的全人工哺育技术,同时对幼仔个体行为与母乳哺育幼仔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表明:(1)以优质人工乳哺育金丝猴幼仔,补加适量维生素和活性钙,于111... 本文记述1例笼养川金丝猴幼仔“粒粒”,从出生至169日龄成功地放归笼养群体的全人工哺育技术,同时对幼仔个体行为与母乳哺育幼仔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表明:(1)以优质人工乳哺育金丝猴幼仔,补加适量维生素和活性钙,于111日龄添加固体食物以后,随着日龄增长哺乳量递减,固体食物的种类、数量逐渐增加,206日龄断奶,幼仔健康成活;(2)主要护理技术为育幼期严格调控育幼箱内温、湿度,适度通风、日照,严格消毒和保育人员的精心爱抚:(3)20日龄开始社群行为驯化,145日龄开始放归训练,并逐渐延长放归时间,169日龄顺利放归笼养群体,为其同类所接纳,到180日龄摆脱对保育员的依赖,习惯于群体生活;(4)全人工哺育金丝猴幼仔与母乳哺育者相比,个体行为发育20日龄前差异不显著,20日龄后全人工哺育幼仔行为发育较迟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金丝猴 人工哺育 成活 放归 个体行为 金丝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尾虹雉育雏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程彩云 李金录 刘凤玲 《野生动物》 1996年第3期19-21,共3页
本文报导了1989—1994年绿尾虹雉(Lophonhoruslhuysii)繁殖的雏鸟生长发育的研究方法、育雏条件和雏鸟生长发育时不同日龄羽色变化(包括雄、雌羽色变化)、体重、翅、尾、跗跖及趾(雄性包括距)的生长发... 本文报导了1989—1994年绿尾虹雉(Lophonhoruslhuysii)繁殖的雏鸟生长发育的研究方法、育雏条件和雏鸟生长发育时不同日龄羽色变化(包括雄、雌羽色变化)、体重、翅、尾、跗跖及趾(雄性包括距)的生长发育数据,其中主要数据与Logistic方程拟合(1—120日龄6只雏鸟的平均值)相关显著,以及1岁龄、2岁龄生长发育的数据与成鸟的比较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尾虹雉 雏鸟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尾虹雉人工饲养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程彩云 李金录 《野生动物》 1995年第6期36-39,共4页
本文报导了我国特有的濒危高寒雉类──绿尾虹雉,经过8年的研究在低海拔属于暖温带气候的北京地区,人工饲养成活的技术、条件、方法和饲料等。结果表明:第一年饲养成活率为77%、第二年为76%、第三年为70%、第四年以后为1... 本文报导了我国特有的濒危高寒雉类──绿尾虹雉,经过8年的研究在低海拔属于暖温带气候的北京地区,人工饲养成活的技术、条件、方法和饲料等。结果表明:第一年饲养成活率为77%、第二年为76%、第三年为70%、第四年以后为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尾虹雉 人工饲养 成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马鸡的人工孵化和育雏 被引量:6
12
作者 谭玉洁 张文元 张春颖 《野生动物》 1996年第3期22-25,共4页
作者在1992—1994年对褐乌鸡(Crossoptilonmantchuricum)的人工孵化和育雏进行观察研究,其中褐马鸡成乌6组14只、卵298枚、雏鸟56只。结果表明:褐马鸡的受精率平均为68.50%。卵的大... 作者在1992—1994年对褐乌鸡(Crossoptilonmantchuricum)的人工孵化和育雏进行观察研究,其中褐马鸡成乌6组14只、卵298枚、雏鸟56只。结果表明:褐马鸡的受精率平均为68.50%。卵的大小为58.39(49.30—63.70)×42.77(34.10—48.40)mm;卵重为58.00(4.30—67.00)g;卵型指数为1.344(1.153—1.612);重量系数为0.545(0.436—0.643);出雏率平均为73.45%,孵化期平均为27.8(26.0—28.8)d。印在孵化(25d)期失重为6.657±0.687g、日失重为0.264±0.028g,失重率为11.16±1.002%,日失重率为0.448±0.042%,初生雏重为42.72(3.80—59.90)g。幼鸟(180日龄)成活率为75.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马鸡 人工孵化 育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雀雏的热值 被引量:1
13
作者 阮向东 《野生动物》 1993年第5期41-42,共2页
测定卵和不同生长发育阶段雏鸟的热值(Caloric value),可以为估计能量在种群中的流动,特别是种群生物量及生物量生产等方面提供重要参数。 1 研究材料及方法在1988年繁殖季节,在北京师范大学校园,紫竹院公园及北京植物园内的巢箱里,采... 测定卵和不同生长发育阶段雏鸟的热值(Caloric value),可以为估计能量在种群中的流动,特别是种群生物量及生物量生产等方面提供重要参数。 1 研究材料及方法在1988年繁殖季节,在北京师范大学校园,紫竹院公园及北京植物园内的巢箱里,采集麻雀(Passer montanus)卵和不同日龄的雏鸟,精确地称量后,用电热鼓风干燥箱在80℃下烘至恒重,称量后用研钵或粉碎机(瑞典制造)粉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雀 雏鸟 热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猩猩的进口检疫及饲养管理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金录 熊万华 +2 位作者 郭耕 刘兴国 崔向东 《野生动物》 1996年第4期21-25,共5页
黑猩猩的进口检疫及饲养管理李金录,熊万华,郭耕,刘兴国,崔向东(北京濒危动物驯养繁殖中心102602)近代生物进化研究证明黑猩猩(Pantroglody-ies)是最接近于人类的非人灵长类动物,因此黑猩猩在生物学、医... 黑猩猩的进口检疫及饲养管理李金录,熊万华,郭耕,刘兴国,崔向东(北京濒危动物驯养繁殖中心102602)近代生物进化研究证明黑猩猩(Pantroglody-ies)是最接近于人类的非人灵长类动物,因此黑猩猩在生物学、医学等研究领域和生产实践中,享有特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猩猩 进口检疫 饲养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雉3种线虫混合感
15
作者 陶玉静 陈辉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26-26,共1页
1998年1月20日,1只正处于检疫期的雌性成年彩雉因病死亡。尸体剖检时,发现在其消化道内同时有3种线虫寄生,分别为毛细线虫,异刺线虫和长鼻分咽线虫,现简介如下。1临诊症状此只彩雉同另外4只于1997年底到达动物中心... 1998年1月20日,1只正处于检疫期的雌性成年彩雉因病死亡。尸体剖检时,发现在其消化道内同时有3种线虫寄生,分别为毛细线虫,异刺线虫和长鼻分咽线虫,现简介如下。1临诊症状此只彩雉同另外4只于1997年底到达动物中心,之后不久即表现精神不振,食欲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雉 线虫感染 混合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马鸡饲料的改进
16
作者 王冲 刘兴国 黄淑月 《野生动物》 2000年第1期29-29,共1页
<正>褐马鸡(Crossoptilonmantchuricum)是中国特有的雉科鸟类,只生活在河北西北部和山西北部,海拔1300~2000m的深山里.由于其分布地区狭窄,数量稀少,己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褐马鸡在北京濒危动物驯养繁殖中心已经饲养繁殖了多... <正>褐马鸡(Crossoptilonmantchuricum)是中国特有的雉科鸟类,只生活在河北西北部和山西北部,海拔1300~2000m的深山里.由于其分布地区狭窄,数量稀少,己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褐马鸡在北京濒危动物驯养繁殖中心已经饲养繁殖了多年,每年人工孵化繁殖成活近百只.为了进一步探索完全用全价饲料喂养的可行性,我们用家鸡产蛋高峰饲料对繁殖季节褐马鸡进行了饲养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马鸡 饲料 人工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