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阻滞用于老年患者下肢骨科手术的麻醉 被引量:33
1
作者 穆宇新 龚志毅 +1 位作者 黄宇光 陈雪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14-716,共3页
关键词 腰-硬联合阻滞 下肢骨科手术 罗哌卡因 老年患者 麻醉 酰胺类局麻药 感觉运动分离 下肢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静注艾司氯胺酮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疲劳综合征的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赵丽琴 张海龙 +1 位作者 李旭 程灏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88-492,共5页
目的评价术前静注艾司氯胺酮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疲劳综合征(POFS)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7月择期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62例,男41例,女21例,年龄34~64岁,BMI 18~25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 目的评价术前静注艾司氯胺酮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疲劳综合征(POFS)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7月择期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62例,男41例,女21例,年龄34~64岁,BMI 18~25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艾司氯胺酮组(E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1例。手术开始前5 min E组静脉注射艾司氯胺酮0.25 mg/kg(用生理盐水配成5 ml),C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 ml。两组术后静脉镇痛方案相同。于麻醉诱导前10 min、术后即刻、12、24 h抽取颈内静脉血样,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浓度。于术前1 d、术后3、5、7 d进行简明围术期疲劳评定量表(ICFS-10)评分,记录POFS(ICFS-10评分>24分)发生情况。记录拔管时间、拔管后呛咳、苏醒期谵妄和躁动等不良反应、术后各系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与C组比较,E组术后即刻、术后12、24 h血清TNF-α浓度明显降低(P<0.05),SOD浓度明显升高(P<0.05);术后3、5、7 d ICFS-10评分、术后7 d POFS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拔管时间、拔管后呛咳、苏醒期谵妄和躁动、术后各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单次静脉注射艾司氯胺酮可降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血清TNF-α、SOD浓度和POFS的发生率,未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结直肠癌根治术 术后疲劳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人群对无痛分娩的认知及其临床应用影响因素的调查 被引量:20
3
作者 孟冬祥 尹常宝 +3 位作者 陈雪华 董兴栋 郭惠明 贾乃光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50-153,共4页
目的调查不同人群对无痛分娩(LPR)的认知及影响LPR临床应用的因素。方法针对分娩痛与镇痛的18个问题,对在两所大型医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病人和家属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100份)。结果收回有效答卷1062份(96.5%)。对待分娩痛,较多女... 目的调查不同人群对无痛分娩(LPR)的认知及影响LPR临床应用的因素。方法针对分娩痛与镇痛的18个问题,对在两所大型医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病人和家属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100份)。结果收回有效答卷1062份(96.5%)。对待分娩痛,较多女性感觉非常恐惧,而约50%男性认为这是正常生理现象(P<0.01)。对LPR的了解,<40岁者比≥40者岁更多听说过并知道一些方法(P<0.05),医护与非医护人员之间这种差异更加显著(P<0.01)。70%以上被访者分别认为许多医院LPR开展得还很欠缺,90%认为媒体也几乎没有宣传。对LPR的顾虑,男性或学龄>12年者最大顾虑为安全问题(P<0.01),女性和学龄≤12年者最大顾虑为治疗效果和费用问题(P<0.01)。86%以上的被访者认为LPR没有普遍开展的原因是医院没有将此技术列为常规医疗项目,85%表示愿意接受LPR或由医生决定分娩方式。结论年轻者及医护人员对LPR的认识更趋于客观,更愿意接受该项技术;医院没有将LPR列为常规医疗项目以及人们对该技术缺乏了解、存在顾虑是影响其临床应用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痛分娩 认知 LPR 疼痛 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氟醚预处理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张海龙 赵丽琴 +1 位作者 李民 胡国东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62-865,共4页
目的评价七氟醚预处理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拟行初次单侧TKA患者30例,随机均分为七氟醚预处理组(S组)和对照组(C组)。S组在止血带充气前吸入1 MAC七氟醚30min,而C组患者只吸入纯氧。记录两组患者术... 目的评价七氟醚预处理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拟行初次单侧TKA患者30例,随机均分为七氟醚预处理组(S组)和对照组(C组)。S组在止血带充气前吸入1 MAC七氟醚30min,而C组患者只吸入纯氧。记录两组患者术后6h、1、3、5、7和14dVAS疼痛评分。测量术前、术后1、3、7及14d患肢小腿肿胀程度(腓肠肌周径)、膝关节周径(髌骨上极)及股四头肌肿胀程度(髌骨上缘近侧4横指处),分别计算术前与术后周径的增加率。记录两组患者术后1、3、7、14d直腿抬高度数及两组患者术后3、7、14、30d关节自主活动度。结果 C组患者术后1、3、7及14d小腿肿胀程度、膝关节周径及股四头肌肿胀增加率均明显大于S组(P<0.05);C组患者术后6h、1、3、5、7dVAS疼痛评分明显高于S组(P<0.05);S组患者术后1、3、7、14d直腿抬高度数明显高于C组(P<0.05);S组患者术后3、7、14及30d膝关节自主活动度均高于C组(P<0.05)。结论七氟醚预处理可减轻TKA手术患者止血带诱发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可显著提高患者早期康复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 缺血预处理 止血带 膝关节成形术 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芬太尼对罗库溴铵起效时间和插管条件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民 蔡宏伟 陈雪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204-2206,共3页
目的:通过对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在全麻诱导中的应用,比较两种药物对罗库溴铵起效时间和TOF无反应期、插管条件的影响。方法:选择拟在全麻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60例,男22例,女38例。ASA分级Ⅰ~Ⅱ级。年龄21~59岁,体重42~76kg。将60例患者... 目的:通过对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在全麻诱导中的应用,比较两种药物对罗库溴铵起效时间和TOF无反应期、插管条件的影响。方法:选择拟在全麻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60例,男22例,女38例。ASA分级Ⅰ~Ⅱ级。年龄21~59岁,体重42~76kg。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和芬太尼组(F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给予咪达唑仑0.06mg/kg后,S组以舒芬太尼0.7μg/kg缓慢静注(>60s),F组以芬太尼5μg/kg缓慢静注(>60s),然后均予依托咪酯(etomidate)0.3mg/kg及罗库溴铵(rocuronium)0.6mg/kg后至肌松监测T1=0时进行插管。给予咪达唑仑、芬太尼或舒芬太尼及依托咪酯后,待患者意识消失,启动肌松监测,采用四个成串刺激(TOF)方式,记录两组注射肌松药后的起效时间(注药至TOF=0的时间)、TOF无反应期(第一次静注非去极化肌松药后T1=0的持续时间)。由同一麻醉医生插管后评价插管条件。评分标准分为优、良、一般和差。结果:两组注射肌松药后的起效时间(注药至TOF=0的时间)、TOF无反应期分别为(1.61±0.83)、(1.51±0.68)min和(23.32±8.13)、(24.84±8.71)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S两组插管条件评分为优者分别是22、28例;为良者分别是8、2例;两组均无评分为一般或差者。S组较F组评分为优者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芬太尼和舒芬太尼对肌松药的起效时间和TOF无反应期影响没有差异;而舒芬太尼可以提供更好的插管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舒芬太尼 罗库溴铵 肌松药起效时间 插管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