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术前多参数MRI的深度迁移学习预测子宫内膜癌淋巴脉管间隙浸润
1
作者 郭冉 彭如臣 +3 位作者 李艳翠 沈秀芝 郝攀 信瑞强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0-76,82,共8页
目的 本研究旨在基于术前多参数MRI的深度迁移学习(deep transfer learning,DTL)特征建立模型,以预测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患者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ymphovascular space invasion,LVSI)状态。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6... 目的 本研究旨在基于术前多参数MRI的深度迁移学习(deep transfer learning,DTL)特征建立模型,以预测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患者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ymphovascular space invasion,LVSI)状态。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6年2月至2023年7月本院187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EC患者的临床信息及术前MRI图像。并按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131例)和测试集(56例)。在轴位T2加权成像、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图及对比增强T1加权图像上手动勾画病灶感兴趣区。采用ResNet50、ResNet101及DenseNet121网络建立12种DTL模型,接着,采用平均值、最大值及最小值三种决策级融合方法建立融合模型,并从中选取最佳模型作为最终的DTL模型。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临床特征后建立临床模型,并使用logistic回归联合DTL和临床特征建立DTL-临床联合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模型诊断EC患者LVSI的效能,通过DeLong检验比较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校准曲线分析模型的拟合优度,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探讨模型的临床适用性。结果 测试集中,基于ADC图像建立的ResNet101模型在诊断EC患者LVSI时表现出最高的AUC值,为0.850 [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736~0.963]。。采用平均值融合方法建立的融合模型,在测试集中AUC值最高,达到了0.932(95%CI:0.868~0.996),为最佳DTL模型。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是EC患者LVSI的独立危险因素。DTL-临床联合模型在测试集中AUC为0.934(95%CI:0.871~0.997),诊断效能优于临床模型[AUC为0.554 (95%CI:0.436~0.671),P<0.001],与DTL模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9)。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联合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均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P=0.814及0.402),DCA显示临床净获益更大。结论 基于术前多参数MRI建立的DTL模型,以及将DTL特征与临床特征相结合建立的联合模型,能有效预测EC患者LVSI状态,诊断效能优于临床模型。DTL在小样本EC的MRI数据中表现优异,为LVSI术前预测提供重要临床辅助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淋巴脉管间隙浸润 多参数磁共振成像 深度学习 迁移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DC影像组学的机器学习模型预测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的价值
2
作者 崔靖 郭冉 信瑞强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7-82,共6页
目的 探讨基于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图构建的影像组学模型,对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肌层浸润深度的预测价值,从而为临床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 目的 探讨基于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图构建的影像组学模型,对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肌层浸润深度的预测价值,从而为临床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2016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在术前接受盆腔MRI检查并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55例EC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浅肌层浸润114例,深肌层浸润41例),按照4∶1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n=124)和验证集(n=31)。采用ITK-SNAP软件在ADC图上逐层勾画肿瘤区域并进行特征提取,对提取出来的特征进行归一化处理,应用皮尔森相关系数分析(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PCC)及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对所有特征进行筛选降维,并按权重系数对筛选后的影像组学特征进行重要性排序,选择排名前10的特征,使用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LR)、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梯度提升机(gradient boosting machine,GBM)3种算法构建影像组学模型,并在验证集中对模型进行验证。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对3种影像组学模型的性能进行分析评估。使用DeLong检验比较不同模型间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的差异。结果 LR、RF和GBM模型预测EC肌层浸润深度的AUC值分别是0.780 (95%CI:0.762~0.804)、0.860(95%CI:0.846~0.879)、0.860(95%CI:0.843~0.877),RF和GBM模型的AUC值最高且相等。DeLong检验显示LR与RF及GBM模型的AU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0.023),RF与GBM模型的AU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3.310)。校准曲线和DCA结果显示3种模型均具有较好的拟合度及临床实用性。结论 基于ADC图所构建的影像组学模型在EC肌层浸润深度的预测中具有良好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肌层浸润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机器学习 表观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筛查人群肺间质异常的CT征象研究及随访情况 被引量:1
3
作者 高博 李凤桐 +2 位作者 赵舒怡 靳二虎 徐岩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65-1471,共7页
目的:研究胸部CT肺癌筛查人群肺间质性异常(ILA)的患病率及CT征象、分型、随访观察情况。方法:对2021年1月-2022年12月北京友谊医院11162例肺癌筛查人群的胸部CT征象进行分析,判断ILA的患病率和其病变部位、形态、特点;并对200例有CT随... 目的:研究胸部CT肺癌筛查人群肺间质性异常(ILA)的患病率及CT征象、分型、随访观察情况。方法:对2021年1月-2022年12月北京友谊医院11162例肺癌筛查人群的胸部CT征象进行分析,判断ILA的患病率和其病变部位、形态、特点;并对200例有CT随访资料的ILA者进行回顾性分析(2017-2023年),观察其随访变化情况。结果:11162例肺癌筛查人群中ILA者314例,患病率2.81%;胸部CT正常者1560例(13.96%)。314例ILA中,男203例,女111例,平均年龄64.71岁。Ⅰ型非胸膜下非纤维化20例(6.37%),Ⅱ型胸膜下非纤维化267例(85.03%),Ⅲ型胸膜下纤维化27例(8.60%)。ILA的5种CT征象:磨玻璃影285例,网线影238例,牵拉性支气管扩张24例,非肺气肿气囊35例,蜂窝影14例。ILA的分布:左肺上叶117例,左肺下叶285例,右肺上叶73例,右肺中叶101例,右肺下叶303例。评分:2分9例,3分75例,4分89例,5分57例,6分36例,7分22例,8分14例,9分10例,10分2例。200例ILA有2~6年的CT随访资料:稳定者152例(76.0%),进展者41例(20.5%),好转者7例(3.5%)。41例ILA进展者中,Ⅰ型1例,Ⅱ型31例,Ⅲ型9例,Ⅲ型的进展风险比例(33.33%)最高。结论:肺癌筛查人群的肺间质性异常(ILA)患病率为2.81%,以老年、男性为主,Ⅱ型胸膜下非纤维化者比例最高,CT征象以磨玻璃影、网线影最多,分布以双肺下叶最多。ILA的CT随访中,76.0%稳定,20.5%进展,Ⅲ型胸膜下纤维化者进展风险最高。医生应关注ILA的早期诊断、分型,并定期CT随访,防止或延缓ILA的进展及肺纤维化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间质异常 肺癌筛查 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临床及磁共振图像特征的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独立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曾潇 石逸杰 彭如臣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3-186,205,共5页
目的 结合MRI影像学因素和临床因素探究髋关节撞击(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FAI)综合征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并评估各危险因素与FAI综合征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3年6月在本院行髋关节MRI检查且确诊FAI患... 目的 结合MRI影像学因素和临床因素探究髋关节撞击(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FAI)综合征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并评估各危险因素与FAI综合征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3年6月在本院行髋关节MRI检查且确诊FAI患者的影像及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有无临床症状及体征将患者分为FAI综合征组及无症状FAI组。基于临床资料中的人口统计学特征、MRI评估的髋关节解剖特征,首先通过单因素分析确定FAI综合征发生的危险因素,再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各个危险因素与有症状FAI的相关性,从而确定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中,年龄、FAI分型、转子周围肌肉水肿、股骨颈骨髓水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多因素统计结果表明,年龄(P=0.012)、FAI分型(P=0.022)、转子周围肌肉水肿(P<0.001)与有症状FAI发生相关,即为FAI综合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FAI分型、转子周围肌肉水肿为FAI综合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为临床个体化治疗提供帮助从而影响临床医师对患者治疗方案的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撞击综合征 磁共振成像 症状和体征 危险因素 无症状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BSS方法对急性轻度创伤性脑损伤患者脑白质改变的扩散峰度成像研究
5
作者 郭冉 信瑞强 +3 位作者 石逸杰 钟佳利 杨宏宇 彭如臣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4-98,共5页
目的 采用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 DKI)研究急性轻度创伤性脑损伤(mild traumatic brain injury,mTBI)患者脑白质微结构的变化特点,探讨DKI在mTBI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分析2018年1月至12月于我院就诊的27... 目的 采用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 DKI)研究急性轻度创伤性脑损伤(mild traumatic brain injury,mTBI)患者脑白质微结构的变化特点,探讨DKI在mTBI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分析2018年1月至12月于我院就诊的27例mTBI患者和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27例健康志愿者的临床及DKI影像数据,采用基于纤维束示踪的空间统计分析(tract-based spatial statistics, TBSS)方法分析mTBI组和对照组存在差异的脑区及其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 FA)值、平均峰度(mean kurtosis, MK)值、轴向峰度(axial kurtosis, AK)值、径向峰度(radial kurtosis, RK)值、峰度各向异性(kurtosis fractional anisotropy, KFA)值。结果 mTBI组左侧上纵束-颞叶部FA值(0.450±0.048)低于对照组(0.480±0.028,t=-2.253,P=0.028 5);mTBI组胼胝体辐射线枕部AK值(0.68±0.05)低于对照组(0.72±0.05,t=-2.407,P=0.019 7);mTBI组右侧扣带束海马部RK值(0.89±0.15)低于对照组(0.99±0.18,t=-2.044,P=0.046 0);mTBI组右侧丘脑前辐射、右侧扣带束的扣带皮层部、右侧下额枕束、右侧下纵束、右侧上纵束-颞叶部KFA值[(0.49±0.19)、(0.50±0.32)、(0.48±0.30)、(0.49±0.03)、(0.54±0.59)]均低于对照组[(0.51±0.13)、(0.52±0.20)、(0.50±0.02)、(0.51±0.26)、(0.57±0.46), t=-2.15、-2.95、-2.37、-2.38、-2.25,P均<0.05];mTBI组MK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KI参数可作为评估急性mTBI患者脑白质改变的神经影像生物标志物,可揭示脑白质微结构的微小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磁共振成像 扩散峰度成像 基于纤维束示踪的空间统计分析 峰度各向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硬化性腺病的影像表现及病理分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李艳翠 梁雯 +3 位作者 彭峰河 王海丽 王晓艳 彭如臣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8年第2期133-138,共6页
目的分析乳腺硬化性腺病(sclerosing adenosis,SA)的X线、超声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表现,结合病理结果,探讨影像检查术前诊断硬化性腺病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41例(43个病灶)病理证实为乳腺硬化性腺病的X... 目的分析乳腺硬化性腺病(sclerosing adenosis,SA)的X线、超声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表现,结合病理结果,探讨影像检查术前诊断硬化性腺病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41例(43个病灶)病理证实为乳腺硬化性腺病的X线、超声、MRI表现,与病理结果对照,并进行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分类,以BI-RADS分类≥4B诊断为恶性,计算误诊率和准确率。结果 43个硬化性腺病病灶中,29例单纯硬化性腺病,5例伴大汗腺化生,4例伴纤维腺瘤,4例伴导管内乳头状瘤,1例伴灶状钙化。(1)X线表现:39例SA患者X线钼靶检查表现为不规则结节(23.1%)、不对称致密(20.5%)、结构扭曲(20.5%)、肿块合并钙化(20.5%)、单纯钙化(7.7%),其中3例未见异常。(2)超声表现:38例患者超声检查,35例为结节,3例未见异常。大多病灶呈低回声(92.1%),无或少量点线状血流信号(92.1%),回声不均匀(71.1%),边界清晰(76.3%)。(3)MRI表现:29例患者MRI检查,65.5%(19/29)呈不均匀长T2WI信号;所有病灶均有强化;37.9%(11/29)病灶呈条片状、区域性强化,62.1%(18/29)呈肿块样强化,其中7例病灶伴有星芒状改变;病灶时间信号曲线(time intensity curve,TIC)Ⅰ型11例,Ⅱ型16例,Ⅲ型2例;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序列13例呈等信号,16例呈稍高信号。根据BI-RADS分类,乳腺X线摄影、超声及MRI诊断SA的误诊率分别为19.4%(10/39)、17.1%(6/35)和17.2%(5/29),3种检查结合,术前诊断准确率为93.1%(27/29)。结论乳腺硬化性腺病在X线摄影多为不规则结节、钙化,超声多为回声不均匀的无或少血流信号的低回声结节,MRI多T2序列信号不均匀,增强扫描为界限不清的团片状或星芒状小肿块。病变形态、增强扫描时间信号曲线及DWI图像对鉴别病变良、恶性有较大参考价值。3种检查结合,有助于提高SA术前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疾病 硬化性腺病 乳腺X线摄影 超声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ernicke脑病的磁共振表现及其临床特点 被引量:13
7
作者 张双 彭如臣 +2 位作者 信瑞强 杨艳辉 郑景丽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6年第2期136-139,共4页
目的探讨Wernicke脑病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MRI表现。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2月至2015年6月经临床确诊的10例Wernicke脑病患者的临床及MRI影像资料。结果 10例患者中表现为意识障碍及精神症状者3例,视力障碍或眼肌麻痹者3例,共... 目的探讨Wernicke脑病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MRI表现。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2月至2015年6月经临床确诊的10例Wernicke脑病患者的临床及MRI影像资料。结果 10例患者中表现为意识障碍及精神症状者3例,视力障碍或眼肌麻痹者3例,共济失调者4例。10例均行MRI检查。10例患者中,6例患者表现为双侧丘脑内侧、第三、四脑室旁、中脑导水管周围出现,长T1WI信号,长T2WI信号,T2 FLAIR高信号;2例患者乳头体、穹隆柱出现对称性长T1WI信号,长T2WI信号,T2 FLAIR高信号;2例患者桥脑背盖、乳头体、中央导水管周围、双侧中央沟皮质出现对称性长T1WI信号,长T1WI信号,T2FLAIR高信号,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高信号。结论Wernicke脑病MRI具有一定特征性的表现,结合临床资料及临床症状可对本病作出早期的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RNICKE脑病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维生素B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I-RADS V2多参数MRI对移行带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1
8
作者 彭峰河 沈秀芝 +3 位作者 蔡建新 李艳翠 孔广起 彭如臣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8年第12期922-927,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第2版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rostate imaging-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version 2,PI-RADS V2)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ultiparametr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p-MRI)对临床显著性移行带前列腺癌(transition zone p... 目的探讨基于第2版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rostate imaging-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version 2,PI-RADS V2)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ultiparametr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p-MRI)对临床显著性移行带前列腺癌(transition zone prostate cancer,TZ-PCa)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05例前列腺病变(前列腺癌41例,良性前列腺增生64例)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行mp-MRI检查,包括T1WI、T2WI常规序列及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动态增强MRI (dynamic constrast-enhanced MRI,DCE-MRI)功能成像。两位医师依据PI-RADS V2对T2WI、DWI、DCE-MRI各独立序列及mp-MRI (T2WI+DWI)联合技术评分,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析各方案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两位医师PI-RADS评分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值=0.83)。T2WI、DWI、DCE-MRI及mp-MRI诊断移行带前列腺癌的AUC分别为0.914、0.887、0.773、0.927。经Medcalc分析,T2WI与mpMRI间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7),余其他扫描方案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种扫描方案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5.4%、84.4%,78.0%、81.3%,78.0%、76.6%,92.7%、83.9%。结论基于PI-RADS V2的mp-MRI对临床显著性移行带前列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移行带 磁共振成像 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的MRI-DTI定量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赵爽 彭如臣 +3 位作者 沈秀芝 张双 钟佳利 宋海龙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7年第6期457-461,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相关测量指标作为定量分析方法在腰椎间盘病变的应用,并对扩散梯度方向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进行研究。材料与方法选取来我院的腰腿疼患者50例,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24~62岁,平...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相关测量指标作为定量分析方法在腰椎间盘病变的应用,并对扩散梯度方向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进行研究。材料与方法选取来我院的腰腿疼患者50例,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24~62岁,平均年龄(46.9±16.2)岁,全部患者进行常规MRI及矢状位DTI腰椎间盘扫描,DTI扩散梯度方向分别为6、12、20。按扩散梯度方向将腰椎间盘分为DD6、DD12、DD20组;按Pfirrmann(Pm)分级将椎间盘分为Ⅱ、Ⅲ、Ⅳ及Ⅴ组,测量并比较不同扩散梯度方向组间、不同Pm分级组间椎间盘髓核区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各项异向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纵向弥散系数(λ1)。结果不同扩散梯度方向组间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FA值、λ_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Pm分级组间,扩散梯度方向为6时,FA值在Ⅳ与Ⅴ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扩散梯度方向为12和20时,FA值在Ⅱ与其他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Ⅲ、Ⅳ、Ⅴ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扩散梯度方向为6、12、20时,ADC值在Ⅱ、Ⅲ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扩散梯度方向为6、12、20时,各组λ_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TI可应用于腰椎间盘病变的定量分析,扩散梯度方向为6时,可在较短的扫描时间内获得较高质量的图像及测量数据,并可应用FA值对不同Pm分级椎间盘进行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椎间盘退化 表观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颈髓的弥散张量成像 被引量:8
10
作者 赵鹏 陈学明 +2 位作者 刘亚东 彭如臣 张殿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38-840,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定量分析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的可行性。方法对15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患者组)和2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常规MRI和DTI扫描,分别测量各向异性分数(FA)和表观弥散系数(ADC)。结果... 目的探讨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定量分析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的可行性。方法对15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患者组)和2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常规MRI和DTI扫描,分别测量各向异性分数(FA)和表观弥散系数(ADC)。结果患者组FA为(0.475±0.109),ADC为(1.438±0.252)×10-3mm2/s。对照组FA为(0.604±0.096),ADC值为(1.371±0.280)×10-3mm2/s。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组FA降低(P<0.05),ADC无显著性差异(P=0.267)。纤维束示踪成像(FT)显示,患者组颈髓白质纤维束不同程度受压凹陷、扭曲、减少、稀疏甚至断裂。结论 DTI能够敏感地发现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FT能直观显示颈髓白质纤维束的细微损伤,为颈髓损伤程度的临床评估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 弥散张量成像 各向异性分数 表观弥散系数 纤维束示踪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肩袖损伤合并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MRI表现 被引量:24
11
作者 高博 彭如臣 石逸杰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6年第12期937-941,共5页
目的探讨肩袖损伤合并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MRI影像表现。材料与方法对33例X线片无骨折但临床怀疑肩袖损伤或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患者,用1.5 T MRI机检查,观察肩袖损伤及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在MR上的影像特征,分析两者的相关性,并与手术结果对... 目的探讨肩袖损伤合并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MRI影像表现。材料与方法对33例X线片无骨折但临床怀疑肩袖损伤或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患者,用1.5 T MRI机检查,观察肩袖损伤及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在MR上的影像特征,分析两者的相关性,并与手术结果对比,计算准确率。结果 33例中肩袖损伤20例(合并肩峰下撞击综合征10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15例(合并肩袖损伤10例)。肩袖损伤和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术前MR诊断准确率分别约为95.0%、71.3%。结论肩关节MRI扫描对肩袖损伤及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肩袖损伤者中至少半数合并肩峰下撞击综合征,临床和影像应予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袖损伤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髓样癌与纤维腺瘤的MRI鉴别诊断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艳翠 张伶 +2 位作者 梁雯 王海丽 彭如臣 《磁共振成像》 CAS 2020年第2期124-128,共5页
目的探讨MRI检查诊断乳腺髓样癌及纤维腺瘤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证实的9例乳腺髓样癌及15例纤维腺瘤术前MRI检查资料,分析比较两组病灶的MRI特征、ADCmean值及一阶统计量差异。结果髓样癌组患者年龄大于纤维腺瘤组(t=2.446,... 目的探讨MRI检查诊断乳腺髓样癌及纤维腺瘤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证实的9例乳腺髓样癌及15例纤维腺瘤术前MRI检查资料,分析比较两组病灶的MRI特征、ADCmean值及一阶统计量差异。结果髓样癌组患者年龄大于纤维腺瘤组(t=2.446,P=0.022)。髓样癌组病灶最大径大于纤维腺瘤组(t=2.254,P=0.033);两组间病灶形态、病灶强化特征、病灶坏死及囊变表现、T2WI序列病灶信号特点、病灶扩散加权成像序列信号强度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有差异。两组病灶ADCmean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Matlab 2014a平台中提取的病灶一阶统计量中,相关性、能量、均匀性、平均值、标准方差、熵、方差、峰度、IDM 9个定量参数在鉴别诊断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灶MRI特征利于鉴别诊断乳腺髓样癌与纤维腺瘤,病灶的ADCmean值、部分一阶统计量参数在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乳腺髓样癌 乳腺纤维腺瘤 一阶统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患者左髂总静脉受压程度与压迫类型及血栓形成的关系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杰 赵亮 +2 位作者 王艳阳 张志鹏 彭如臣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599-602,共4页
目的探讨左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患者左髂总静脉受压程度、压迫类型及血栓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58例左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患者行下肢CTV检查,观察左髂总静脉受压程度、压迫类型、有无左髂静脉血栓,并分析其间的关系。结果258例中,84例存在... 目的探讨左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患者左髂总静脉受压程度、压迫类型及血栓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58例左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患者行下肢CTV检查,观察左髂总静脉受压程度、压迫类型、有无左髂静脉血栓,并分析其间的关系。结果258例中,84例存在左髂静脉血栓;左髂总静脉受压程度为(54.12±32.73)%;压迫类型为高位型5例,交界型241例,低位型12例。左髂总静脉受压程度<50%与≥50%患者之间,压迫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左髂总静脉血栓患者之间,左髂总静脉受压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左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患者左髂总静脉压迫类型以交界型为主,受压程度≥50%可促进血栓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静脉 血栓形成 支架 静脉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腰骶膨大扩散张量成像参数评估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损伤程度和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许崧杰 赵鹏 +2 位作者 陈学明 彭如臣 钟佳利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8-101,107,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脊髓腰骶膨大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参数评估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患者颈脊髓损伤程度和颈椎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材料与方法对9例CSM患者颈椎术前和术后1年行脊髓腰骶膨... 目的探讨应用脊髓腰骶膨大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参数评估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患者颈脊髓损伤程度和颈椎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材料与方法对9例CSM患者颈椎术前和术后1年行脊髓腰骶膨大DTI扫描,测量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和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并分析术前术后的腰骶膨大DTI参数与改良日本骨科协会(modified 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mJO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术前对比,CSM患者颈椎术后脊髓腰骶膨大FA值明显上升(t=-3.024,P=0.004),ADC值明显下降(t=3.741,P=0.001)。术前脊髓腰骶膨大FA值与mJOA评分有相关性(r=0.832,P<0.05),而术前脊髓腰骶膨大ADC值与mJOA评分无相关性(r=0.281,P=0.465)。术后脊髓腰骶膨大FA值与mJOA评分有相关性(r=0.710,P<0.05),而术后脊髓腰骶膨大ADC值与mJOA评分无相关性(r=0.195,P=0.616)。结论CSM患者脊髓腰骶膨大DTI参数FA值在术前术后与神经功能相关,可为颈脊髓损伤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的临床评估提供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腰骶膨大 扩散张量成像 各向异性分数 表观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T1WI-MATRIX技术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7
15
作者 钟佳利 彭如臣 +2 位作者 杨新颖 宋海龙 高会华 《磁共振成像》 CAS 2019年第5期366-370,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调制反转角成像(modulated flip angle technique in refocused imagingwithextendedechotrain,MATRIX)技术在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vein thrombosis,DVT)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前瞻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18年10... 目的探讨磁共振调制反转角成像(modulated flip angle technique in refocused imagingwithextendedechotrain,MATRIX)技术在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vein thrombosis,DVT)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前瞻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18年10月来我院血管外科就诊并经多普勒超声检查与D-二聚体检查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患者20例,使用联影uMR 770 3.0 T磁共振扫描3D-T1WIMATRIX序列与3D-T1WI-三维磁化准备快速梯度回波(magnetizationpreparedrapid acquisitiongradientecho,MPRAGE)序列,分别计算并比较两种序列的信噪比,血栓-血液对比噪声比;并由2名有经验的影像科诊断医师就2种序列在下腔静脉、髂总静脉、髂外静脉、股静脉上段、股静脉中下段的解剖结构显示情况,伪影情况,以及能否满足诊断需要进行主观评分。所得结果由SPSS 21.0软件通过配对秩和检验进行评价。结果在20例DVT患者中,3D-T1WI-MATRIX序列的SNR为117.20±65.40,血栓-血液CNR为194.28±191.58,显著优于3D-T1WI-MPRAGE序列,SNR为65.23±34.67,血栓-血液CNR为57.24±54.38,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方面,3D-T1WI-MATRIX序列在所有对比片段的评分均高于3D-T1WIMPRAGE序列,其中,在下腔静脉、髂总静脉、髂外静脉、股静脉中下段的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股静脉上段的评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T1WI-MATRIX序列作为一种新的磁共振黑血成像序列,相较于3D-T1WIMPRAGE序列,具有更高的SNR和CNR,更少的伪影,为临床DVT的诊断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鲍曼不动杆菌肺感染影像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信瑞强 李艳翠 +2 位作者 甄根深 常军霞 马大庆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748-750,共3页
目的鲍曼不动杆菌肺感染发病率及耐药率日趋升高,本文旨在总结分析鲍曼不动杆菌肺感染影像学表现,为早期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经痰培养证实的鲍曼不动杆菌肺感染患者的影像表现,总结归纳其影像学特征。结... 目的鲍曼不动杆菌肺感染发病率及耐药率日趋升高,本文旨在总结分析鲍曼不动杆菌肺感染影像学表现,为早期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经痰培养证实的鲍曼不动杆菌肺感染患者的影像表现,总结归纳其影像学特征。结果鲍曼不动杆菌肺感染胸部CT最常见的3种变化是弥漫磨玻璃改变[69.4%(34/49)]、实变[67.3%(33/49)]、胸腔积液[53.1%(26/49)],X线胸片主要表现为肺内斑片影[83.7%(41/49)]、实变[36.7%(18/49)]、胸腔积液[36.7%(18/49)],进一步分析显示鲍曼不动杆菌混合感染和单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胸部CT和X线胸片影像学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鲍曼不动杆菌肺感染胸部影像学最常见的3种变化是弥漫磨玻璃改变、肺实变、胸腔积液。总结其影像学特点,对临床早期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细菌性 鲍氏不动杆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腓肠肌损伤的MRI临床诊断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杨艳辉 彭如臣 张双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5年第5期370-373,共4页
目的研究MRI在腓肠肌损伤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选取24例X线平片没有显示胫腓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MRI检查显示有腓肠肌损伤,MRI检查时间为患者伤后2周内,使用相控阵表面体线圈,使用常规T1WI和T2WI脂肪抑制序列,平行胫腓... 目的研究MRI在腓肠肌损伤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选取24例X线平片没有显示胫腓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MRI检查显示有腓肠肌损伤,MRI检查时间为患者伤后2周内,使用相控阵表面体线圈,使用常规T1WI和T2WI脂肪抑制序列,平行胫腓骨长轴的矢状面及冠状面进行扫描,辅垂直于骨骼长轴的横断面。结果 24例患者中Ⅰ度损伤9例,Ⅱ度损伤12例,Ⅲ度损伤3例,所有患者无胫腓骨骨折或骨挫伤。结论在腓肠肌损伤的检查中,MRI检查结果清晰、直观,准确率较高,临床可以作为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肌 腿损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形肺不张的CT影像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艳翠 信瑞强 +2 位作者 蔡建新 杨艳辉 马大庆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83-687,共5页
目的:分析球形肺不张的MSCT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经临床诊断球形肺不张患者的MSCT薄层图像、高分辨图像、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后处理图像,总结球形肺不张的影像特征。通过病史调查,验证球形肺不张与石棉接触等的相... 目的:分析球形肺不张的MSCT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经临床诊断球形肺不张患者的MSCT薄层图像、高分辨图像、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后处理图像,总结球形肺不张的影像特征。通过病史调查,验证球形肺不张与石棉接触等的相关性。结果:24例患者共27个病灶。位于上叶6个(22.22%),右中叶2个(7.41%),下叶19个(70.37%)。27个病灶均出现"彗星尾"征、病灶同侧胸膜肥厚、病灶邻近血管弧形向病变移位(100%),胸膜钙化和胸膜斑9例(33.33%),7个病灶近肺门侧出现"含气支气管征"(25.92%)。8例增强扫描,病灶均有强化。PET-CT检查2例,无代谢增高。手术或穿刺活检6例,病理为胸膜增厚,肺泡萎陷和慢性炎症。动态观察见胸腔积液减少后出现结节影,约1个月后可见"彗星尾"征。有石棉接触史9例,胸腔积液8例。结论:球形肺不张的早期表现为胸腔积液相连的片状实变影,1个月后可形成典型表现。本病下叶多见,中叶和上叶也可发生。接触石棉是主要病因之一,也见于多种原因的胸腔积液。MSCT图像后处理技术有利于球形肺不张特征的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肺不张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石棉接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53对基于MRI的骨关节炎间隙狭窄程度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双 信瑞强 +2 位作者 石逸杰 李艳翠 彭如臣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2-126,共5页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差异表达基因进行识别和功能富集分析,并通过临床数据研究P53对基于MRI的OA间隙狭窄程度的影响。材料与方法下载微阵列数据(GSE55235),利用GEO2R鉴别OA患者与正常滑膜样本间的差异...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差异表达基因进行识别和功能富集分析,并通过临床数据研究P53对基于MRI的OA间隙狭窄程度的影响。材料与方法下载微阵列数据(GSE55235),利用GEO2R鉴别OA患者与正常滑膜样本间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利用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富集分析,进一步构建蛋白—蛋白互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分析,识别重要模块,鉴定核心基因。选取50例OA间隙狭窄患者,利用MRI检测其骨关节情况,分析其临床资料,运用Pearson卡方检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与OA组滑膜组织之间存在差异。GSE55235的分析结果识别出91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集富集分析全面概述了OA的一些主要病理生理机制:细胞对过氧化氢的反应、P53信号通路。鉴定出了4个关键基因:MMP1、CXCL8、VEGFA和JUN。与正常组对比,MMP1在OA组中高表达,CXCL8、VEGFA和JUN在OA组中低表达。Pearson卡方检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P53与OA间隙狭窄程度显著相关(OR=0.112,95%CI:0.025~0.495,P=0.004),而性别、年龄、MMP1、VEGFA、CXCL8与OA间隙狭窄程度无显著相关性(P值均大于0.05)。结论基于MRI结果的基础上,判断细胞对过氧化氢的反应、P53信号通路能为OA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研究靶点。P53在OA患者中低表达,可能作为其潜在治疗靶点。MRI也有利于OA患者早期的诊断与治疗,降低OA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骨关节炎 生物信息学 差异表达基因 富集分析 P53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nford B型三腔主动脉夹层1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彭峰河 彭如臣 +2 位作者 冯学斌 王辉 李艳翠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81-481,共1页
患者男,48岁,主因"胸背部撕裂样疼痛伴胸闷6h"就诊,既往高血压病史1年,就诊时血压170 mmHg/100mmHg。CTA:胸主动脉近端明显增宽,腔内见双假腔结构,其中一假腔(F1)位于主动脉真腔(T)左侧,初始破口位于左锁骨下动脉远端,与主动脉相... 患者男,48岁,主因"胸背部撕裂样疼痛伴胸闷6h"就诊,既往高血压病史1年,就诊时血压170 mmHg/100mmHg。CTA:胸主动脉近端明显增宽,腔内见双假腔结构,其中一假腔(F1)位于主动脉真腔(T)左侧,初始破口位于左锁骨下动脉远端,与主动脉相通;主动脉后部见另一假腔(F2)开口于假腔F1,假腔近端见附壁血栓;两假腔与真腔平行下行,于膈上假腔F1内见再破口,假腔F1消失,假腔心继续向左侧髂总动脉延伸(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主动脉夹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