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肌酸激酶峰值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肌内出血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5
1
作者 吴晴晴 闫蕊 +5 位作者 郭明 赵伟 李紫旋 王宇平 郭金成 翟光耀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7-142,共6页
目的探讨肌酸激酶(CK)峰值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肌内出血(IMH)的预测价值。方法单中心回顾性研究。纳入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241... 目的探讨肌酸激酶(CK)峰值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肌内出血(IMH)的预测价值。方法单中心回顾性研究。纳入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241例,均于PCI术后1周内行心脏磁共振成像评估IMH及微血管阻塞,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入院后每6 h测定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并获取峰值,共检测24 h。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评估CK峰值、CK-MB峰值对IMH的预测价值,计算CK峰值的最佳预测界值。根据最佳预测界值,将患者分为两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TEMI患者PCI术后IMH的影响因素。结果CK峰值预测STEMI患者PCI术后IMH的效能高于CK-MB峰值(AUC=0.757,95%CI:0.694~0.820比AUC=0.710,95%CI:0.643~0.7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且CK峰值预测IMH的最佳界值为2351 U/L,敏感度为83.0%,特异度为58.9%。将患者分为两组:CK峰值<2351 U/L组(108例)和CK峰值≥2351 U/L组(133例)。与CK峰值<2351 U/L组相比,CK峰值≥2351 U/L组的男性比例、入院时心率、入院时随机血糖、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血尿酸水平、前壁心肌梗死比例、术前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2级比例、IMH(55.6%比13.9%)及微血管阻塞(60.2%比16.7%)比例明显升高,而年龄较年轻、左心室射血分数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前壁心肌梗死(OR=2.105,95%CI:1.321~5.338,P=0.026)、术前TIMI血流分级≤2级(OR=8.908,95%CI:1.029~17.148,P=0.037)、CK峰值≥2351 U/L(OR=5.543,95%CI:2.823~10.896,P<0.001)均是STEMI患者PCI术后IMH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CK峰值可有效预测STEMI患者PCI术后IMH的发生,且CK峰值≥2351 U/L、前壁心肌梗死及术前TIMI血流分级≤2级与IMH的发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酸激酶 心肌内出血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肥厚性心肌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2
作者 王宇平 张立新 +1 位作者 李怀东 王国忠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6期1481-1484,1489,共5页
目的:探讨益心舒胶囊联合富马酸比索洛尔(Bisoprolol fumarate,BIS)的中西药联合药物方案治疗肥厚型心肌病、有临床症状/体征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北京潞河医院收治的确诊为肥厚型心肌病、有临床症状/体征(... 目的:探讨益心舒胶囊联合富马酸比索洛尔(Bisoprolol fumarate,BIS)的中西药联合药物方案治疗肥厚型心肌病、有临床症状/体征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北京潞河医院收治的确诊为肥厚型心肌病、有临床症状/体征(中医辨证为气血痹阻型)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应用BIS治疗,观察组应用BIS+益心舒胶囊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压、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NYHA心功能分级、自觉症状、生命质量的改善情况,以及临床总疗效。结果:1)2组总有效率分别是96.43%和78.5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3.840, P =0.045)。2)治疗后2组左室舒张末期压、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及心功能分级均较其治疗前明显改善( P <0.05)。观察组左室舒张末期压( t =9.048, P =0.000)、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 t =3.345, P =0.001)、心功能分级( t =4.637, P =0.000)的改善均较对照组明显。3)治疗后2组患者的自觉症状、生命质量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 P <0.05)。2组间治疗后自觉症状( t =24.199, P =0.000)、生命质量评分( t = 8.627, P =0.00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4)治疗用药期间2组均未出现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观察组异常心率减慢出现2例(2.25%,2/80),对照组出现9例(10.11%,9/80),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7.320, P =0.007)。结论:益心舒胶囊联合BIS的中西药联合药物方案治疗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可以获得更为理想的临床效果,患者的自觉症状和生命质量的改善更为显著,且心功能指标的改善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性心肌病 富马酸比索洛尔 益心舒胶囊 临床疗效 心功能 中西医结合 气血痹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并慢性闭塞病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和近期预后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许敏 郭金成 张海滨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69-973,共5页
目的分析合并非梗死冠状动脉慢性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的临床特点,探讨CTO病变对STEMI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 目的分析合并非梗死冠状动脉慢性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的临床特点,探讨CTO病变对STEMI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潞河医院心脏监护病房(cardiac care unit,CCU)连续收治的STEMI并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391例患者,根据是否存在CTO病变,分为2组:CTO组(n=41例),非CTO组(n=350例)。主要观察指标为分析合并CTO的STEMI的临床特点、术后30 d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MACE)发生率和影响MACE的相关因素。结果 CTO组年龄、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三支病变、休克、恶性心律失常和主动脉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pm,IABP)使用率方面均明显高于非CTO组(P<0.05),CTO组在术后心肌梗死溶栓(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3级血流明显低于非CTO组(P<0.05)。CTO组的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MB,CK-MB)峰值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均明显高于非CTO组〔(307.19±149.04)U/L vs(208.08±129.56)U/L;(55.48±5.58)mm vs(52.33±4.41)mm,P<0.05〕。CTO组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明显低于非CTO组(51.86±9.61 vs 57.76±9.20,P<0.05)。CTO组术后30 d病死率和MACE发生率明显高于非CTO组(22.0 vs 2.9,22.0 vs 3.7,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预测STEMI患者PCI术后30 d MACE的独立变量依次是:PCI术后TIMI血流<3级、肾功能不全、前壁心肌梗死、年龄≥65岁、恶性心律失常、CTO。结论合并CTO的STEMI患者病情危重,易合并心、肾功能不全、休克、恶性心律失常,冠脉病变弥漫,常合并三支病变,急诊PCI术后TIMI3级血流比例低,30 d病死率和MACE发生率高。CTO病变是STEMI近期预后不良的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急性 介入治疗 慢性闭塞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穿刺冠状动脉介入疗法的非心脏并发症的诊治 被引量:4
4
作者 郭金成 华琦 +6 位作者 刘力松 姚立云 李康 张学坤 万云高 张立新 张海滨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1期84-86,共3页
为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疗法的非心脏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效果 ,对 4 4 35例次经股动脉介入诊疗术后发生的非心脏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非心脏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 1.3% (5 7/44 35 ) ,其中穿刺部位严重外出血 0 .0 9% (4/44 35 ) ,腹膜... 为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疗法的非心脏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效果 ,对 4 4 35例次经股动脉介入诊疗术后发生的非心脏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非心脏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 1.3% (5 7/44 35 ) ,其中穿刺部位严重外出血 0 .0 9% (4/44 35 ) ,腹膜后血肿 0 .0 2 % (1/44 35 ) ,假性动脉瘤 0 .9% (40 /44 35 ) ,肺动脉栓塞 0 .0 2 % (1/44 35 ) ,紫趾综合征 0 .0 5 % (2 /44 35 ) ,股动脉夹层 0 .0 7% (3/44 35 ) ,股动脉穿孔 0 .0 2 % (1/44 35 ) ,造影剂过敏性休克 0 .0 5 % (2 /44 35 ) ,脑卒中 0 .0 5 %(2 /44 35 ) ,股动脉血栓形成 0 .0 2 % (1/44 35 )。仅死亡 1例 (肺动脉栓塞 ) ,占 0 .0 2 % (1/44 35 ) ,其余病例经处理未留后遗症。提示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非心脏并发症并非少见 ,如能及时发现、做出诊断并采取相应的处理 ,一般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并发症 股动脉 冠状动脉介入 经皮穿刺 肺动脉栓塞 疗法 诊断 提示 诊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桡动脉应用MAC指引导管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可行性 被引量:10
5
作者 郭金成 王国忠 +4 位作者 朱芙丽 陈文明 柳子静 徐荣 张利彬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8-83,共6页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应用MAC3.5指引导管行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ed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前瞻性单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自2011年8月至2012年4月,150例发病12 h...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应用MAC3.5指引导管行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ed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前瞻性单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自2011年8月至2012年4月,150例发病12 h内,拟行经皮桡动脉急诊介入治疗的STEMI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成MAC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MAC组直接应用MAC3.5指引导管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对照组用多功能造影导管完成冠状动脉造影后选择指引导管行介入治疗。主要终点是操作时间和透视时间,次要终点是穿刺部位合并症和30 d复合事件(包括所有原因的死亡、心肌梗死或非冠状动脉搭桥相关的出血)。采用意向性治疗分析。结果两组基线资料相似。MAC组和对照组桡动脉交换到股动脉的比例(4.0%vs 3.5%),首选指引导管更换比例(10.7%vs 9.3%),局部麻醉至冠状动脉造影完成时间[(7.2±2.6)min vs(7.1±2.3)min]和门囊时间[(86.1±39.4)min vs(88.8±36.3)mi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MAC组的急诊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操作时间、总操作时间和透视时间均明显缩短[(23.7±9.6)min vs(29.0±12.0)min,P=0.003;(30.9±10.4)min vs(36.4±12.3)min,P=0.004;(8.4±2.1)min vs(10.2±4.9)min,P=0.007]。穿刺部位血肿两组各3例,保守治疗后好转。30 d复合事件发生率,MAC组和对照组分别为6.6%(5/75)和5.3%(4/75)(χ2=0.118,P=0.731)。结论经桡动脉应用MAC3.5指引导管行STEMI患者造影和介入治疗能缩短操作时间和透视时间,该方法能否对临床事件产生有益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桡动脉 导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酮酯联合常规抗血小板方案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后氯吡格雷抵抗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5
6
作者 王宇平 郭金成 +3 位作者 苏平 冯玉宝 徐荣 蔡宜婷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7期1892-1897,共6页
目的:评价银杏酮酯联合常规双联抗血小板方案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氯吡格雷抵抗时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共有1 560例ACS患者行PCI手术,按就诊顺序纳入... 目的:评价银杏酮酯联合常规双联抗血小板方案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氯吡格雷抵抗时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共有1 560例ACS患者行PCI手术,按就诊顺序纳入489例经血栓弹力图证实存在氯吡格雷抵抗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根据不同抗血小板方案将其分为A组(n=127)、B组(n=209)和C组(n=153)。A组采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强化的抗血小板治疗方案,B组采用阿司匹林+替格瑞洛的抗血小板治疗方案,C组采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银杏酮酯的抗血小板治疗方案。调整用药后2周复查TEG,观察3组腺苷二磷酸抑制率(ADP%)、花生四烯酸抑制率(AA%),比较用药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ADR)、3组抗血小板治疗的药物总费用(元),考察随访6个月时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调整用药后2周复查TEG发现,3组ADP%、AA%均较其调整用药前明显改善(P<0.05),3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组改善最佳(P<0.05)。3组抗血小板治疗药物总费用分别是:A组440.30元,B组305.20元,C组307.44元。与B组比较,C组药物总费用没有明显增加。持续随访6个月,3组总ADR发生率分别是:A组为14.38%(22/127),B组为30.62%(61/209),C组为7.19%(11/153),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组皮肤黏膜轻度出血发生率更低(P<0.05)。3组MACE发生率分别是:A组4.72%(6/127),B组0.48%(1/209),C组0.65%(1/153),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酮酯联合常规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可有效改善ACS患者PCI术后出现的氯吡格雷抵抗,可显著降低血小板的聚集活性、降低出血率及近期MACE事件,且不会增加药物费用,故推荐这一方案在临床合理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抵抗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PCI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银杏酮酯 抗血小板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桡动脉急慢性损伤的评估 被引量:14
7
作者 牛丹 华琦 +6 位作者 柳子静 闫蕊 张利彬 孙雨华 王国忠 张海滨 郭金成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83-388,共6页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评价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transradial intervention,TRI)后桡动脉急慢性损伤。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行TRI及桡动脉OCT检查的患者114例。根据患者既往是...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评价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transradial intervention,TRI)后桡动脉急慢性损伤。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行TRI及桡动脉OCT检查的患者114例。根据患者既往是否经同侧桡动脉行介入治疗分为首次TRI组(n=87)和重复TRI组(n=27)。TRI结束后将鞘管回撤至距穿刺点2 cm处并对桡动脉近段、中段和远段行OCT检查,比较两组患者桡动脉急性损伤(内膜撕裂、夹层、穿孔、血栓和痉挛)发生率及慢性损伤(内膜增生)。结果114例患者桡动脉内膜撕裂、夹层、穿孔、血栓及痉挛的发生率分别为31.6%、14.0%、1.8%、26.3%和50.0%。首次TRI组与重复TRI组患者急性损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撕裂:28.7%vs 40.7%,P=0.680;夹层:13.8%vs 14.8%,P=0.782;穿孔:2.8%vs 0.0%,P=0.965;血栓:26.4%vs 25.9%,P=0.958;痉挛:51.7%vs 44.4%,P=0.509)。两组患者桡动脉各段急性损伤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重复TRI组管腔狭窄率、内膜与中膜厚度比值和内膜厚度指数均明显高于首次TRI组(P值均<0.05)。结论重复TRI组与首次TRI组桡动脉急性损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复TRI组患者桡动脉内膜增生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 冠状动脉介入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次和重复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桡动脉无鞘区急慢性损伤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比较 被引量:5
8
作者 牛丹 华琦 +6 位作者 柳子静 李紫旋 宋佳慧 闫蕊 王国忠 张利彬 郭金成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64-469,共6页
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对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transradial intervention,TRI)术后桡动脉无鞘区(non-sheathed radial artery,NSRA)急慢性损伤进行评估。方法 2016年2月至2017年9月有162例患者... 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对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transradial intervention,TRI)术后桡动脉无鞘区(non-sheathed radial artery,NSRA)急慢性损伤进行评估。方法 2016年2月至2017年9月有162例患者在OCT指导下完成TRI后对NSRA进行OCT检查,根据患者有无TRI史分为重复TRI组(n=31)和首次TRI组(n=131),对比两组急性损伤(内膜撕裂、夹层、穿孔、血栓和痉挛)发生率和慢性损伤指标差异,包括内膜面积、管腔狭窄率(percentage of lumen narrowing,%LN)、血管内膜与中膜厚度比值(intima-media ratio,IMR)和内膜厚度指数(intimal thickness index,ITI)。结果 NSRA急性损伤发生率为31.5%,重复TRI组患者NSRA总体急性损伤发生率明显高于首次TRI组(48.4%vs 27.5%,P=0.032),内膜撕裂(6.5%vs 5.3%,P=1.000)、夹层(9.7%vs 1.5%,P=0.075)、穿孔(3.2%vs 1.5%,P=1.000)、血栓(12.9%vs 6.9%,P=0.457)及痉挛(29.0%vs 16.0%,P=0.094)的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复TRI组患者内膜面积(0.59 mm^2vs 0.46 mm^2,P=0.011)、IMR(0.40 vs 0.28,P=0.001)和ITI(0.27 vs 0.22,P=0.012)明显大于首次TRI组,而%L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1.70%vs 30.81%,P=0.24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重复TRI是NSRA急性损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2.772,95%CI:1.053~7.301,P=0.039)。结论 TRI术后NSRA急性损伤发生率为31.5%,与首次TRI组相比,重复TRI组NSRA急性损伤发生率更高且慢性内膜增生显著,重复TRI是NSRA急性损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 鞘管 冠状动脉介入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灌注球囊冠状动脉注射维拉帕米处理介入术中慢血流与无复流的疗效 被引量:8
9
作者 郭金成 李静 +6 位作者 李东宝 王德昭 陈文明 朱宏燕 王国忠 徐荣 华琦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0期1025-1027,共3页
目的探讨经灌注球囊注射维拉帕米处理PCI中慢血流与无复流(SNR)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行PCI中发生SNR的患者129例,急诊PCI 75例,挽救PCI 1例,择期PCI 53例。SNR发生在支架置入术后90例,后扩张后39例。将灌注... 目的探讨经灌注球囊注射维拉帕米处理PCI中慢血流与无复流(SNR)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行PCI中发生SNR的患者129例,急诊PCI 75例,挽救PCI 1例,择期PCI 53例。SNR发生在支架置入术后90例,后扩张后39例。将灌注球囊置于发生SNR的冠状动脉近端,注射维拉帕米200~1000μg(平均450μg)。观察注射维拉帕米前后靶血管前向血流TIMI分级、校正的TIMI帧数(CTFC)、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患者急诊PCI术后ST段回落情况,并记录院内和随访30d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维拉帕米注射后TIMI 3级比例较注射前明显升高(89.9%vs 37.2%,P〈0.01);TMP 0~1级比例明显降低(11.6%vs 76.0%,P〈0.01),CTFC明显降低[(37.0±21.3)帧vs(66.0±27.5)帧,P〈0.01]。75例急诊PCI患者中,ST段完全回落23例,部分回落20例,无回落32例。急诊PCI院内死亡1例,其余患者随访30d无MACE发生。结论应用灌注球囊冠状动脉内注射维拉帕米处理PCI术中出现的SNR可能有效、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拉帕米 无复流现象 支架 投药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功能障碍与高血压预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0
作者 柳子静 华琦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52-554,共3页
高血压及其靶器官损害是目前全球最重要的疾病负担之一,截至2015年,全世界高血压造成的伤残调整寿命年为2.12亿人年,其中最多来自于中国(4510万人年)^([1])。血管内皮系统被认为是血管生理和病理生理学的主要决定因素。大量的研究表... 高血压及其靶器官损害是目前全球最重要的疾病负担之一,截至2015年,全世界高血压造成的伤残调整寿命年为2.12亿人年,其中最多来自于中国(4510万人年)^([1])。血管内皮系统被认为是血管生理和病理生理学的主要决定因素。大量的研究表明,内皮功能障碍在原发性高血压引起心脑血管事件及靶器官损害等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对高血压预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内皮 血管 动脉粥样硬化 一氧化氮合酶 氧化性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龄及性别因素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桡动脉急性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柳子静 李紫旋 +1 位作者 王雨杰 郭金成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9-33,共5页
目的观察年龄及性别因素对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或PCI术中桡动脉急性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行CAG或PCI并有桡动脉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检查清晰影像患者584例,男性477例,女性107例,老年(年龄≥65岁)患... 目的观察年龄及性别因素对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或PCI术中桡动脉急性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行CAG或PCI并有桡动脉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检查清晰影像患者584例,男性477例,女性107例,老年(年龄≥65岁)患者171例,中青年患者413例,根据性别及是否年龄≥65岁分为老年女性组65例、中青年女性组42例、老年男性组106例和中青年男性组371例。采用OCT测量桡动脉组织学结构参数。结果各组管腔面积、管腔直径、内膜面积、中膜面积、外弹力膜面积以及急性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老年患者管腔内膜面积、桡动脉急性损伤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青年患者(0.76 mm^(2) vs 0.61 mm^(2),P=0.000;60.2%vs 49.2%,P=0.015)。老年男性组急性损伤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男性组(65.1%vs 47.4,P<0.05)。年龄、术中使用比伐卢定是急性桡动脉损伤的危险因素(OR=1.456,95%CI:1.008~2.104,P=0.045;OR=1.855,95%CI:1.327~2.592,P=0.000)。结论老年人群及女性人群是桡动脉急性损伤的危险人群,尤其需要注意经桡动脉路径介入治疗术中对桡动脉的保护,减少路径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因素 性别因素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桡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患者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点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紫旋 王雨杰 +6 位作者 柳子静 王国忠 吴永霞 王宇平 闫蕊 华琦 郭金成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29-232,共4页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观察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桡动脉粥样硬化(RAA)斑块特点,探讨RAA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0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心内科经桡...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观察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桡动脉粥样硬化(RAA)斑块特点,探讨RAA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0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心内科经桡动脉路径行OCT指导下冠状动脉造影和(或)介入治疗且术毕即刻完成桡动脉OCT的ACS患者124例,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53例(≥60岁)和中青年组71例(<60岁)。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将鞘管回撤至距穿刺点2 cm处,并对桡动脉近段、中段和远段行OCT检查,比较2组RAA斑块检出率、分布和斑块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AA斑块的危险因素。结果124例患者中,检出RAA斑块46例(37.1%)。老年组RAA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56.6%vs 22.5%,P<0.01),近段(34.0%vs 14.1%,P<0.01)和远段(43.4%vs 9.9%,P<0.01)受累比例较中青年组更高。老年组纤维、脂质及钙化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4.275,95%CI:1.929~9.474,P<0.01)和糖尿病(OR=2.726,95%CI:1.148~6.475,P<0.05)为RAA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桡动脉OCT发现老年ACS患者容易发生RAA斑块,增龄和糖尿病是RAA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 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冠状血管造影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简易的基于二维断层扫描图像的三维重建方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尹鉴 张海滨 +7 位作者 郭金成 张立新 温宇梅 杨婧 刘冉 彭如臣 张雪梅 李艳翠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209-209,共1页
目的:对二维断层扫描图像(如 CT、MRI)进行三维重建是获取三维医学图像的重要途径.其方法主要有两种:(1)基于影像设备厂商提供的医学影像工作站;(2) 基于第三方软件包,如 VTK.前者需要相应的设备,非影像科工作人员一般难以接触和使用.V... 目的:对二维断层扫描图像(如 CT、MRI)进行三维重建是获取三维医学图像的重要途径.其方法主要有两种:(1)基于影像设备厂商提供的医学影像工作站;(2) 基于第三方软件包,如 VTK.前者需要相应的设备,非影像科工作人员一般难以接触和使用.VTK 等软件的使用需要一定的编程和计算机图形学基础,一般医务工作者难以使用.因此,需要一种简易的三维重建方法来方便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学习和研究. 展开更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PumpCalc实现泵入药物配制参数的快速计算
14
作者 杨尹鉴 张海滨 +4 位作者 郭金成 张立新 温宇梅 杨婧 刘冉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212-212,共1页
目的:目前缺乏一种泵入药物配制参数的快速计算方法.智能设备(如,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已经非常普遍.本研究将应用互联网技术开发一个高度可用、快速、准确的计算器 PumpCa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噬相关基因5下调抑制静脉桥血管狭窄
15
作者 赵伟 石洪涛 +4 位作者 刘瑞超 郑娇 杜杰 张海滨 陈晨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0年第1期50-54,共5页
目的探讨自噬相关基因5(Atg5)在小鼠下腔静脉移植术后静脉桥血管狭窄过程中的作用。方法30只雄性C57BL/6小鼠及20只Atg5^+/-小鼠分为WT假手术组(10只),WT手术组(受体10只,供体10只),Atg5^+/-手术组(受体10只,供体10只)。复制小鼠下腔静... 目的探讨自噬相关基因5(Atg5)在小鼠下腔静脉移植术后静脉桥血管狭窄过程中的作用。方法30只雄性C57BL/6小鼠及20只Atg5^+/-小鼠分为WT假手术组(10只),WT手术组(受体10只,供体10只),Atg5^+/-手术组(受体10只,供体10只)。复制小鼠下腔静脉移植模型。HE染色观察下腔静脉管腔面积,Real-time PCR检测下腔静脉组织中Atg5、LC3 mRNA表达;Westem-Blot检测下腔静脉组织中Atg5、LC3蛋白表达,免疫荧光共染明确平滑肌细胞中LC3表达。结果WT小鼠下腔静脉移植4周后出现管腔狭窄[(4.21±0.32)×10^4μm^2比(1.63±0.15)×10^4μum^2,P<0.05],Atg5[(0.51±0.17)×10^-3比(1.49±0.08)×10^-3]、LC3[(1.9±0.4)×10^-2比(3.8±0.9)×10^-2]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均为P<0.05)。与WT小鼠相比,Atg5^+/-小鼠下腔静脉移植4周后Atg5[(0.39±0.05)比(0.16±0.08)]、LC3[(2.17±0.46)比(0.78±0.19)]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均为P<0.05),平滑肌细胞中LC3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管腔狭窄明显减轻[(1.63±0.15)×10^4μm^2比(2.96±0.12)×10^4μm^2,P<0.05]。结论Atg5下调抑制小鼠下腔静脉移植术后静脉桥血管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桥血管狭窄 平滑肌细胞 自噬 自噬相关基因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