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境敏感地区水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研究——以贵安新区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汪自书 杨莉 +1 位作者 王鹏腾 李王锋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73-177,共5页
环境敏感地区面临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构建合理的水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与水环境质量改善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贵安新区是我国第八个国家级新区,承担重要的经济发展使命,同时生态环境高度敏感,区内... 环境敏感地区面临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构建合理的水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与水环境质量改善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贵安新区是我国第八个国家级新区,承担重要的经济发展使命,同时生态环境高度敏感,区内93%的面积位于水源地上游汇水区,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突出。以贵安新区为例,分析了环境敏感地区生态环境现状特征和压力,构建了流域水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末端治理"体系,通过实施流域分区管制、水系生态格局构建和重要水体湿地保护,强化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引导、产业布局优化和海绵城市建设,推动流域分区治理措施、完善环境基础设施和河道生态建设,促进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水环境保护的协调可持续,可为我国中、西部环境敏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案例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敏感地区 水环境保护 环境规划 责安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排水分区海绵城市监测评估体系构建——以广州市某区为例
2
作者 赵云飞 李曼 +1 位作者 赵丛丛 任紫嫣 《中国环境监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6-213,共8页
以广州市某典型海绵城市排水分区为例,构建“源头-过程-末端”三级监测评估体系,以在线监测与人工采样化验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长时间序列水质、水量协同监测分析,从水生态改善、水环境提升、水安全保障3个方面对海绵城市改造效果进行... 以广州市某典型海绵城市排水分区为例,构建“源头-过程-末端”三级监测评估体系,以在线监测与人工采样化验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长时间序列水质、水量协同监测分析,从水生态改善、水环境提升、水安全保障3个方面对海绵城市改造效果进行评估,以期解决当前海绵城市建设普遍存在的底数不清楚、效果不明确和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该监测评估体系获取的数据可有效支撑片区海绵城市建设效果评估;已完成海绵城市建设的典型排水分区在监测周期内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生态岸线率、水环境质量、年径流污染负荷削减率等指标均有明显提升,并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城市 在线监测 效果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在线监测和SWMM模型的合流制排水体制系统化提升方案评估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生愿 余黎 +2 位作者 陈小龙 郑涛 冯江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3-111,共9页
合流制溢流污染严重威胁着下游受纳水体的水环境质量。为科学评估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合流制排水体制系统化提升方案在解决老城区合流制溢流污染方面的效果,以嘉兴市老城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在线监测技术和SWMM数学模型相结合的方式,对嘉... 合流制溢流污染严重威胁着下游受纳水体的水环境质量。为科学评估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合流制排水体制系统化提升方案在解决老城区合流制溢流污染方面的效果,以嘉兴市老城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在线监测技术和SWMM数学模型相结合的方式,对嘉兴市老城区合流制排水体制系统化提升方案进行了全面评估。经在线监测评估发现,完成海绵城市改造后,嘉兴市老城区在研究期内的溢流频次减少为26次,小雨不会产生溢流;经SWMM模拟评估发现,完成海绵城市改造后,老城区合流制溢流口年溢流频次减少了132.2次。整体来看,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合流制排水体制系统化提升方案突破了传统末端治理的局限,从雨污水产生、收集的全过程对合流制排水体制进行了系统化整治,对于提升全局水环境质量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流制 系统化提升 在线监测 SWMM 海绵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地区产城空间布局特征与人居风险评估
4
作者 李洋阳 汪自书 +2 位作者 刘毅 李王锋 李倩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9年第2期194-200,共7页
京津冀地区人口集中,具有重要的人居安全保障功能,但区域城镇化发展水平空间差异显著,产城混杂和"散乱污"问题突出,城镇人居环境安全面临严峻挑战,空间布局有待进一步优化。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对产城空间关系进行分析,同时将人... 京津冀地区人口集中,具有重要的人居安全保障功能,但区域城镇化发展水平空间差异显著,产城混杂和"散乱污"问题突出,城镇人居环境安全面临严峻挑战,空间布局有待进一步优化。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对产城空间关系进行分析,同时将人居风险敏感性通过特征指标进行赋值并落到地理空间上,分析发现京津地区、京石一线和唐山等地是京津冀人居安全最敏感、厂房最密集区域,该区域除京津地区工业厂房郊区化趋势明显外,唐山和冀中南地区人口分布与城镇边界、工业厂房分布空间高度重叠,产城关系复杂。最后在人居安全与产城关系分析的基础上,对城镇空间格局优化和人居安全保障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产城空间 人居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拟-优化模型的某场地污染地下水抽水方案设计 被引量:20
5
作者 万鹏 张旭 +2 位作者 李广贺 马骏 胡迪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608-1616,共9页
针对抽出-处理技术修复污染地下水时抽水方案不合理导致修复成本高、修复效果差的问题,以我国北方某化工企业搬迁场地局部区域苯污染地下水为对象,通过GMS软件联合MGO(modular groundwater optimizer)程序对抽水方案进行模拟优化.结... 针对抽出-处理技术修复污染地下水时抽水方案不合理导致修复成本高、修复效果差的问题,以我国北方某化工企业搬迁场地局部区域苯污染地下水为对象,通过GMS软件联合MGO(modular groundwater optimizer)程序对抽水方案进行模拟优化.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中检出ρ(苯)最大值为700μg/L,修复目标为100μg/L;自然降解条件下需1 740 d才能达到修复目标,降解缓慢.经过技术比选,选择抽出-处理技术快速修复该污染地下水.通过模拟-优化模型对抽出-处理技术中的抽水方案进行优化设计,结果显示,当抽水时间小于600 d时,出现水头疏干,无法进行抽出处理修复;当抽水时间在600-700 d范围内时,设计的抽水时间越长,达到修复目标所需的总抽水量越小,修复成本越低;当设计抽水时间超过700 d时,修复成本增加,1 500 d的抽水方案较700 d总抽水量增加了2.38×106m3.综合修复时间及修复成本分析,虽然抽水时间为700 d时抽水量最小,但相对于抽水时间为600 d的优化方案,其抽水量仅减少1.4%,经济性较差,因此推荐抽水时间采用600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污染 数值模拟 抽出处理 优化计算 GMS-MGO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畜禽养殖总量空间热点分析及主要污染物核算 被引量:21
6
作者 王军霞 徐菲 +1 位作者 刘瑞民 董广霞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316-1322,共7页
为使全国范围内畜禽污染防治工作的开展更具有针对性,基于对1992、2002、2012三年全国各省市畜禽养殖总量及各畜禽养殖量进行的热点分析比较,应用排污系数法对热点省份畜禽养殖排放的主要污染物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各类要素在各省市... 为使全国范围内畜禽污染防治工作的开展更具有针对性,基于对1992、2002、2012三年全国各省市畜禽养殖总量及各畜禽养殖量进行的热点分析比较,应用排污系数法对热点省份畜禽养殖排放的主要污染物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各类要素在各省市均不存在冷点,即不存在养殖量低值聚集区域,一定程度上可反映我国不存在养殖空白区。猪养殖的热点省份是四川、山东和湖南,牛养殖的热点省份是四川、山东和河南,羊养殖的热点省份是内蒙古和青海,均集中在我国西北部,家禽养殖的热点省份是山东和广东。养殖热点省份一般存在较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畜禽养殖量聚集程度越显著,污染排放相对越多,对环境的威胁也越大。四川、河南、山东是畜禽养殖污染防控重点省份,养殖羊较多的内蒙古、新疆也是畜禽污染首要防控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总量 热点分析 排污系数 畜禽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迁安市污水收集与处理效能定量评估 被引量:3
7
作者 侯晓姝 许申来 +4 位作者 周方 于若男 丁枫 李淼 刘翔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402-1410,共9页
污水收集与处理效能直接影响合流制排水体制下的水安全和水环境,是海绵城市建设中需要解析评估的重要内容.以迁安市为例,建立覆盖“污染源—管网关键节点—污水处理厂”的监测网络,基于同步水量、水质监测结果,定量解析生活污水污染物... 污水收集与处理效能直接影响合流制排水体制下的水安全和水环境,是海绵城市建设中需要解析评估的重要内容.以迁安市为例,建立覆盖“污染源—管网关键节点—污水处理厂”的监测网络,基于同步水量、水质监测结果,定量解析生活污水污染物排放系数和污水处理系统收集与处理效能,并定位问题管段具体位置和主要问题.结果表明:①合流制小区COD Cr 、NH 3-N排放系数分别为43.4、13.3g/(人·d,分流制小区COD Cr 、NH 3-N排放系数略高,分别为53.1、14.5 g/(人·d).②受地下水、河水入渗的双重影响,生活污水从进入市政管网后污染物质量浓度大幅下降,保守估计下入渗率约为32.5%,合流制管网截污干管至污水处理厂地下水、河水入渗量达到了14 471 m^3/d,分流制干管至污水处理厂地下水入渗量约为19 777 m^3/d.③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指标均远小于设计进水水质,还存在C源不足、一部分比例的污水可生化性较差的特征,进水BOD5/TN〔ρ(BOD 5)/ρ(TN)〕变化范围为0.47~4.32,平均值仅为1.68.研究显示,地下水河水入渗严重降低污水收集处理效能,建议海绵城市建设中重视对于污水收集处理效能的摸底评估,并从污水处理系统设计和管网缺陷修复上大力整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污水 同步监测 水量平衡 负荷平衡 进水特征 收集处理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AMx模型的福州市PM_(2.5)来源解析 被引量:9
8
作者 宗亚楠 李王锋 +3 位作者 毛磊 陈国磊 陈亚新 吴舜泽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251-256,共6页
为了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判断PM_(2.5)的来源是控制和治理的关键。该文应用WRF-CAMx模式,对福州地区2013年1、4、7、10月污染物的传输过程进行模拟。结果显示,工业源对PM_(2.5)浓度的贡献率最大,为45.9%~62.3%,其次交通源为17.2%~26.... 为了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判断PM_(2.5)的来源是控制和治理的关键。该文应用WRF-CAMx模式,对福州地区2013年1、4、7、10月污染物的传输过程进行模拟。结果显示,工业源对PM_(2.5)浓度的贡献率最大,为45.9%~62.3%,其次交通源为17.2%~26.7%,民用源为13.6%~17.7%;本地源排放是福州地区污染物主要来源,本地源对PM_(2.5)的贡献率为83.8%~89.1%,外界传输贡献率为10.9%~16.2%;福州地区一次PM对PM_(2.5)的贡献最大,贡献率为64.6%~82.9%,SO2的贡献率为9.1%~12.1%,NOx贡献率为0.5%-1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来源解析 CAMx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学排水模型在管网养护中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白小晶 冯江 +2 位作者 梁岩松 王中玉 马广玉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79-82,共4页
针对城市排水管网养护不当造成的管网排水不畅、节点溢流、管段超负荷运行得不到有效缓解等问题,以南方城市A区为研究对象,运用物联网在线监测技术对管网过载和漫溢风险问题进行分析和识别,利用数学排水模型软件模拟运算了不同设计降雨... 针对城市排水管网养护不当造成的管网排水不畅、节点溢流、管段超负荷运行得不到有效缓解等问题,以南方城市A区为研究对象,运用物联网在线监测技术对管网过载和漫溢风险问题进行分析和识别,利用数学排水模型软件模拟运算了不同设计降雨情景下管网系统运行状况,并基于监测数据和模型模拟结果制定相应的养护措施。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和降雨时间的加长,超负荷运行管段长度、节点溢流数量及溢流总量等随之增多,最初主要发生于上游的管道过载和节点溢流情况逐渐向中下游扩展;总溢流量偏大的节点和过载排水时间偏长的管段均属于重点养护对象,应在雨峰出现前后加强对各节点和管段的巡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网养护 在线监测技术 数学排水模型 模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思路与珠海实践 被引量:34
10
作者 马洪涛 周丹 +1 位作者 康彩霞 王江磊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9-34,共6页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原生态系统和水文循环遭到了破坏,出现了"逢雨必涝""雨停即旱"等不正常的现象。针对此类现象,国家提出建设海绵城市,而如何编制好相关专项规划以指导海绵城市设施建设就成为了当务之急。文章对...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原生态系统和水文循环遭到了破坏,出现了"逢雨必涝""雨停即旱"等不正常的现象。针对此类现象,国家提出建设海绵城市,而如何编制好相关专项规划以指导海绵城市设施建设就成为了当务之急。文章对目前已经开展的一些海绵城市规划工作进行归纳整理,探讨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的编制思路,并结合相关案例展开探索,希望能为同行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城市 专项规划 编制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降水等级分异方法的低影响开发小区雨水径流污染负荷削减率的评估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生愿 陈江海 陈小龙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92-1499,共8页
为定量评估低影响开发(LID)技术对雨水径流污染负荷的削减率,选取嘉兴市柳岸禾丰小区作为LID小区,与其临近且下垫面类型相似的浅水湾小区作为传统小区,同步监测小区的外排水量和TP浓度,根据降水等级分异计算2个小区同等降水情景下单位... 为定量评估低影响开发(LID)技术对雨水径流污染负荷的削减率,选取嘉兴市柳岸禾丰小区作为LID小区,与其临近且下垫面类型相似的浅水湾小区作为传统小区,同步监测小区的外排水量和TP浓度,根据降水等级分异计算2个小区同等降水情景下单位面积污染负荷量,再以传统小区的单位面积污染负荷量为基准核算LID小区的雨水径流污染负荷削减率。结果表明:小雨时,LID设施可消纳其服务范围内的所有径流及所携带的污染物,污染负荷削减率达100%;当降水量增至超过LID设施功能阈值时,污染物削减率开始降低,中雨时降至67%,大雨时降至46%,年均雨水径流污染负荷削减率约为66%。整体来看,LID设施雨水径流污染负荷削减率表现出明显的降水等级差异。采用降水等级分异的方法能够减少降水等级所造成的误差,确保评估结果的精准程度,为小区LID设施建设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影响开发(LID)小区 传统小区 降水等级分异 雨水径流 负荷削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陆面-管网耦合模型的城市排水系统评估 被引量:7
12
作者 陈小龙 王小雨 王永桂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79-85,共7页
近年来暴雨频发,开展城镇片区排水系统的评估和优化,对内涝防治具有重要意义。选择典型城镇片区——镇江防汛示范区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一维排水管网模型和二维水动力模型耦合的陆面-管网耦合模型,通过模拟不同降雨情景,评估了该区域排水... 近年来暴雨频发,开展城镇片区排水系统的评估和优化,对内涝防治具有重要意义。选择典型城镇片区——镇江防汛示范区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一维排水管网模型和二维水动力模型耦合的陆面-管网耦合模型,通过模拟不同降雨情景,评估了该区域排水现状;模拟了排水系统的改造情景,评估了改造方案的优化效果。结果表明:片区内排水能力小于5 a一遇的管道占比超过了60%,排水能力明显不足;遇50 a一遇洪水时,积水面积达到了686000 m^(2),占防汛示范区整个面积的9.94%,万达广场、黄山南路西和天桥支路及以东等区域是积水的重点区域。对新建一条管径为600 mm、长9.5 km的雨水管和一个雨水篦子的优化方案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其能减轻溢流井上下游管网的运行负荷,降低上下游管网的充满度和过载情况。陆面-管网耦合模型能有效地评估防汛示范区的排水系统现状和能力,可用于城市排水管网的优化改造设计,为城市内涝防治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水系统 排水能力 内涝防治 地表水动力模型 管网模型 镇江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再生水湖泊的水体透明度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3
作者 赵轩 许申来 +3 位作者 薛祥山 郭玉梅 吴毅晖 郭昉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84-1088,共5页
昆明市的翠湖是一个以再生水为主要水源的高原城市景观湖泊。利用2013年5月-10月四期(每期连续一周)的翠湖水质监测数据,对其水体透明度(SD)的时空分布,及其与水温(T)、pH、DO、Chla(叶绿素a)、TP、SS、CODCr、N/P、TN、NH4-N、DTP、DT... 昆明市的翠湖是一个以再生水为主要水源的高原城市景观湖泊。利用2013年5月-10月四期(每期连续一周)的翠湖水质监测数据,对其水体透明度(SD)的时空分布,及其与水温(T)、pH、DO、Chla(叶绿素a)、TP、SS、CODCr、N/P、TN、NH4-N、DTP、DTN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并以SD为因变量,以各水环境因子为自变量进行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水生植物少、水质较差的湖泊西区水域透明度(平均值33.6cm)相对低于水生植物较多、水质状态较好的东区(平均值61.5cm);翠湖水体透明度与T、pH、DO、Chla、TP、SS、CODCr显著负相关(p<0.01),而与N/P、TN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Chla是影响翠湖水体透明度的主要直接影响因素,CODCr、TP是影响藻类生长的主要水质因子。研究结果为以高原城市再生水湖泊翠湖水体透明度的改善及景观价值的提升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明翠湖 高原湖泊 再生水 透明度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动力水质模拟在黑臭湖体治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商颂 薛祥山 +2 位作者 张中元 杨刚 刘改妮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58-61,共4页
为分析琵琶湖黑臭水体治理效果,应用水动力水质模拟方法,根据琵琶湖水体流动及污染物运移扩散规律等,构建水动力及水质数学模型,通过模拟现状、经工程治理后湖体的流场和污染物浓度场及湖体水质达标时间,对比分析工程治理前后的效果。... 为分析琵琶湖黑臭水体治理效果,应用水动力水质模拟方法,根据琵琶湖水体流动及污染物运移扩散规律等,构建水动力及水质数学模型,通过模拟现状、经工程治理后湖体的流场和污染物浓度场及湖体水质达标时间,对比分析工程治理前后的效果。结果表明,水体治理工程实施后,湖体流场变得均匀;湖体大部分水域COD浓度达到Ⅳ类水质标准;但因湖体现状TN浓度较高,水体治理工程实施后短时间内TN浓度仍严重超标;TP浓度经工程治理后降低明显,基本达到Ⅳ类水质标准。此外,根据湖体水质达标时间模拟结果,在保证工程实施后湖体补水入湖水质维持达标的情况下,至少需50d才可使湖体超标最为严重的TN达到Ⅳ类水质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琵琶湖 黑臭水体 治理效果 水动力水质模拟 流场 浓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河渠清淤对策初探——以邛崃市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中元 薛祥山 +4 位作者 刘改妮 王建富 杨钢 姜影 郑燚楠 《绿色科技》 2019年第4期108-110,112,共4页
对邛崃市淤积河道的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将淤积河道分为泥沙型和黑臭型两类,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对于待清淤河渠的城镇和乡村段分别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河渠清淤对策和淤泥处理措施。为进一步的河渠清淤提供了整体思路和技术指引,同时对于... 对邛崃市淤积河道的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将淤积河道分为泥沙型和黑臭型两类,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对于待清淤河渠的城镇和乡村段分别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河渠清淤对策和淤泥处理措施。为进一步的河渠清淤提供了整体思路和技术指引,同时对于成都地区乃至四川等西南地区的城乡河渠清淤工作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 河渠 清淤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