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次硬膜外阻滞与两种区域阻滞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15
1
作者 张红 廖玥 +1 位作者 安海燕 冯艺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2-176,共5页
目的比较单次硬膜外阻滞(EA)、腰方肌阻滞(QLB)和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IINB)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1月至2021年3月择期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初次剖宫产术的单胎产妇87例,年龄23~42岁,BMI 21~37 kg/m^(2),ASAⅡ级,... 目的比较单次硬膜外阻滞(EA)、腰方肌阻滞(QLB)和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IINB)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1月至2021年3月择期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初次剖宫产术的单胎产妇87例,年龄23~42岁,BMI 21~37 kg/m^(2),ASAⅡ级,孕期37~42周。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三组:EA组、QLB组和IINB组,每组29例。所有产妇术中麻醉方法及用药一致,术毕EA组予吗啡复合罗哌卡因单次硬膜外给药,QLB组和IINB组分别行超声引导下双侧QLB、双侧IINB,所有产妇连接静脉自控镇痛泵(PCIA)补救镇痛。记录术后6、12、24、48 h吗啡用量、静息和活动时NRS疼痛评分。记录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及术后48 h内镇痛泵总按压次数。记录恶心呕吐、皮肤瘙痒例数及严重程度评分,记录过度镇静、呼吸抑制、尿潴留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与EA组比较,QLB组和IINB组术后12、24 h吗啡用量明显升高(P<0.05),术后48 h内镇痛泵总按压次数明显增多(P<0.05),QLB组和IINB组恶心呕吐和皮肤瘙痒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三组术后6、48 h吗啡用量、不同时点静息和活动时NRS疼痛评分、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三组均未发生过度镇静、呼吸抑制、尿潴留及下肢静脉血栓。结论剖宫产术后单次硬膜外阻滞的镇痛效果较腰方肌阻滞和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好,但术后恶心呕吐和皮肤瘙痒发生率高,腰方肌阻滞和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镇痛效果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阻滞 腰方肌阻滞 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 剖宫产 术后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血糖变异度与不良预后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段怡 崔蕾 +2 位作者 陈晔 高志峰 张欢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76-979,共4页
血糖变异度(GV)作为衡量血糖控制质量的新指标,与高血糖、低血糖共同组成了血糖管理的三大要素。近年来研究表明,GV可预测糖尿病相关不良反应。根据观察时限不同,GV可分为长期GV与短期GV,术中GV属于短期GV。基础研究表明,剧烈的血糖波... 血糖变异度(GV)作为衡量血糖控制质量的新指标,与高血糖、低血糖共同组成了血糖管理的三大要素。近年来研究表明,GV可预测糖尿病相关不良反应。根据观察时限不同,GV可分为长期GV与短期GV,术中GV属于短期GV。基础研究表明,剧烈的血糖波动可通过加剧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介导不良事件发生,但在临床尚未获得一致性结果。临床实践中连续葡萄糖监测可实现术中GV评估,但缺乏相应的血糖调整方案控制术中GV。术中GV增高可能与手术部位感染(SSIs)、认知功能障碍、心血管不良事件和院内死亡率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上升有关。本文拟对术中GV的监测方法和术中GV与不良预后的相关性、可能机制进行综述,为探索术中GV在围术期血糖管理中的临床价值、改善糖尿病患者手术预后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糖变异度 连续血糖监测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患者术中血糖变异系数对术后早期移植物功能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孟园园 段怡 +5 位作者 高志峰 王晓宇 崔蕾 单彤 陈晔 张欢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54-1258,共5页
目的探讨肝移植患者术中血糖变异系数(Glu_(cv))对术后早期移植物功能障碍(EAD)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20年1月接受原位异体肝移植术的患者126例,男99例,女27例,年龄28~73岁,BMI 15.2~38.2 kg/m^(2),ASAⅡ—Ⅴ级。通过医院信息... 目的探讨肝移植患者术中血糖变异系数(Glu_(cv))对术后早期移植物功能障碍(EAD)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20年1月接受原位异体肝移植术的患者126例,男99例,女27例,年龄28~73岁,BMI 15.2~38.2 kg/m^(2),ASAⅡ—Ⅴ级。通过医院信息系统及电话随访收集患者数据,根据术中Glu_(cv)将患者分为两组:L组(Glu_(cv)<29.8%,n=52)和H组(Glu_(cv)≥29.8%,n=74)。记录两组患者术后EAD的发生情况、术后7 d内C反应蛋白(CRP)最高值、ICU停留时间、术后30 d生存情况。结果与H组比较,L组EAD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ICU停留时间明显缩短(P<0.05)。两组患者术后7 d内CRP最高值、术后30 d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移植术中低血糖变异系数的患者术后早期移植物功能障碍发生率更低,ICU停留时间更短,肝移植术中应减少血糖波动以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术 血糖变异系数 早期移植物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辅助与盲探穿刺在老年患者蛛网膜下腔阻滞中的比较 被引量:14
4
作者 苍惠岩 张欢 田雪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80-782,共3页
目的通过应用旁正中纵切超声定位和实时引导技术,探讨此类方法在老年患者旁正中入路蛛网膜下腔阻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拟于蛛网膜下腔阻滞下行下腹或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超声组和盲穿组。盲穿组采用传统盲探穿刺法进... 目的通过应用旁正中纵切超声定位和实时引导技术,探讨此类方法在老年患者旁正中入路蛛网膜下腔阻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拟于蛛网膜下腔阻滞下行下腹或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超声组和盲穿组。盲穿组采用传统盲探穿刺法进针,以脑脊液流出确定到达蛛网膜下腔;超声组利用超声技术观察穿刺部位椎间隙情况,并实时引导穿刺针进入蛛网膜下腔。记录试穿次数、穿刺时间、术后腰痛情况。结果与盲穿组比较,超声组的试穿次数明显减少(P<0.05),成功率明显升高(P<0.05),两组穿刺时间及术后腰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患者使用超声定位及引导技术行旁正中入路蛛网膜下腔阻滞,可使穿刺定位更加准确,成功率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蛛网膜下腔阻滞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中晶体液和胶体液对血管内皮多糖包被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丁琳 高志峰 +2 位作者 王晓宇 谷洁 姚兰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73-877,共5页
目的探讨在相同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DFT)策略下,晶体液和胶体液对血管内皮多糖包被的影响。方法选取拟于我院行择期腹膜后肿瘤切除手术的患者80例,男,50例,女,30例,ASAⅠ或Ⅱ级,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晶体液组和胶体液组,每组40例。两组... 目的探讨在相同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DFT)策略下,晶体液和胶体液对血管内皮多糖包被的影响。方法选取拟于我院行择期腹膜后肿瘤切除手术的患者80例,男,50例,女,30例,ASAⅠ或Ⅱ级,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晶体液组和胶体液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以1.5ml·kg^(-1)·h^(-1)连续输注复方乳酸钠以维持基础补液量,连接FloTrac/Vigileo系统监测每搏量变异度(SVV)和心脏指数(CI),并将SVV≤12%、CI≥2.5L·min^(-1)·m^(-2)和MAP≥60mmHg作为目标进行GDFT,晶体液组液体冲击采用复方乳酸钠,胶体液组液体冲击采用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记录入室、手术开始1、4h、术后24、72h的血清多糖包被降解产物蛋白聚糖^(-1)(SCD^(-1))、透明质酸(HA)和硫酸乙酰肝素(HS)的浓度;记录术中输液总量和术后恶心呕吐(PONV)、切口感染、肺部并发症和急性肾损伤(AKI)等发生情况。结果与入室比较,两组血清多糖包被降解产物在手术开始1、4h、术后24、72h均呈不同程度增加,手术开始4h升至最高,且于术后逐渐回落,但术后72h仍高于入室;术后24、72h,胶体液组血清多糖包被降解产物明显高于晶体液组(P<0.05)。胶体液组术中输液总量明显少于晶体液组(P<0.05)。两组患者PONV、切口感染、肺部并发症和AKI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相同液体管理策略下,胶体液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液体输注量,但也会对血管内皮多糖包被产生更加持久和严重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 晶体液 胶体液 腹部手术 多糖包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患者术后气管导管延迟拔管的危险因素
6
作者 韦玉枝 张欢 +3 位作者 王琳琳 杨博 齐子恒 封春雨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71-576,共6页
目的探讨行肝移植手术患者术后气管导管延迟拔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于全麻下行肝移植手术患者339例,男264例,女75例,年龄18~80岁,BMI 14~35 kg/m^(2),ASAⅡ—Ⅴ级。根据术后24 h内是否拔除气管导管分为两... 目的探讨行肝移植手术患者术后气管导管延迟拔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于全麻下行肝移植手术患者339例,男264例,女75例,年龄18~80岁,BMI 14~35 kg/m^(2),ASAⅡ—Ⅴ级。根据术后24 h内是否拔除气管导管分为两组:正常拔管组和延迟拔管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延迟拔管相关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肝移植术后延迟拔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有60例(17.7%)患者术后延迟拔管。与正常拔管组比较,延迟拔管组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明显升高(P<0.05),手术时间、冷缺血时间明显延长(P<0.05),术中严重低血压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术中6%羟乙基淀粉输入量、浓缩红细胞输入量、血浆输入量明显增多,(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ELD评分≥17分(OR=1.829,95%CI 1.004~3.333,P=0.049)、浓缩红细胞输入量>4 U(OR=3.264,95%CI 1.650~7.271,P=0.001)和冷缺血时间≥480 min(OR=2.314,95%CI 1.069~5.008,P=0.033)是成人肝移植术延迟拔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MELD评分≥17分、术中浓缩红细胞输入量>4 U、冷缺血时间≥480 min是肝移植患者术后延迟拔管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延迟拔管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慢性疼痛对母鼠认知功能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周芳 黄悦 +2 位作者 李清 涂淑敏 刘玉平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77-180,共4页
目的:研究妊娠期慢性疼痛对孕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选取40只同批成功受孕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n=10):正常对照组、假手术对照组、慢性疼痛组、慢性疼痛+优裕胎教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在不同时间点检测... 目的:研究妊娠期慢性疼痛对孕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选取40只同批成功受孕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n=10):正常对照组、假手术对照组、慢性疼痛组、慢性疼痛+优裕胎教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在不同时间点检测各组孕鼠血清中5-羟色胺(5-HT)和多巴胺(DA)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假手术对照组相比,慢性疼痛组孕鼠学习能力和记忆能力显著降低,且在各时间点5-HT、DA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慢性疼痛组孕鼠相比,慢性疼痛+优裕胎教组孕鼠学习能力和记忆能力显著增强,且在各时间点5-HT、DA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5-HT和DA分泌异常可能是慢性疼痛导致孕鼠认知障碍的分子机制,优裕胎教可通过改变上述递质的分泌从而有效改善孕鼠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 慢性疼痛 优裕胎教 认知功能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妊娠期慢性疼痛对子代生长发育的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清 黄悦 +3 位作者 闫文靖 刘玉平 涂淑敏 周芳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80-184,共5页
目的:研究妊娠期慢性疼痛对子代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选取40只同批成功受孕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n=10):正常对照组、假手术对照组、慢性疼痛组、慢性疼痛+优裕胎教组。分别检测各组子鼠体重、身长、尾长等生长... 目的:研究妊娠期慢性疼痛对子代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选取40只同批成功受孕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n=10):正常对照组、假手术对照组、慢性疼痛组、慢性疼痛+优裕胎教组。分别检测各组子鼠体重、身长、尾长等生长发育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在不同时间点检测各组母鼠和子鼠血清中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和皮质醇(cortisol)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假手术对照组相比,慢性疼痛组娩出的子鼠体重较轻、尾长较短,且该组母鼠在围产期各时间点、该组子鼠在出生日和出生后第三周的外周血中NE与皮质醇水平显著增高(P<0.05)。与慢性疼痛组相比,慢性疼痛+优裕胎教组子鼠体重较重、尾长较长,且该组母鼠在孕12天至分娩日、该组子鼠在出生日的外周血中NE与皮质醇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孕期慢性疼痛造成母体NE和皮质醇水平升高可能是导致子鼠生长发育较差的分子机制,优裕胎教可通过改变上述递质的分泌从而有效改善子鼠生长发育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疼痛 妊娠期 子代 生长发育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