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前新辅助治疗肝癌中的介入治疗与免疫驱动策略:研究现状与未来热点思考
1
作者 张跃伟 李晓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25年第8期1420-1424,共5页
肝癌是全球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治疗模式正由“单一切除”发展为“多策略协同”的融合模式。近年来,术前以介入结合免疫治疗为主的新辅助治疗备受关注。本文就术前新辅助治疗肝癌中的介入治疗与免疫驱动策略的研究现状与未来热... 肝癌是全球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治疗模式正由“单一切除”发展为“多策略协同”的融合模式。近年来,术前以介入结合免疫治疗为主的新辅助治疗备受关注。本文就术前新辅助治疗肝癌中的介入治疗与免疫驱动策略的研究现状与未来热点思考进行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栓塞 治疗性 免疫治疗 新辅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胶海绵微粒TACE治疗Barcelona临床肝癌分期B期肝细胞癌对外周血中髓系来源抑制性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岳元勋 刘影 +3 位作者 任志忠 黄鑫 杨晓伟 张跃伟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80-284,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明胶海绵微粒TACE(GSMs-TACE)治疗Barcelona临床肿瘤(BCLC)分期B期肝细胞癌(HCC)对患者外周血中髓系来源抑制性细胞(MDSCs)的影响。方法对5例临床确诊为BCLC B期的HCC患者(HCC组)行GSMs-TACE治疗。采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 目的探讨应用明胶海绵微粒TACE(GSMs-TACE)治疗Barcelona临床肿瘤(BCLC)分期B期肝细胞癌(HCC)对患者外周血中髓系来源抑制性细胞(MDSCs)的影响。方法对5例临床确诊为BCLC B期的HCC患者(HCC组)行GSMs-TACE治疗。采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患者术前、术后10天及术后30天外周血中MDSCs频率(即MDSCs细胞团占HLA-DR^-细胞群的比例)。另收集7名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于HCC组术前同期进行MDSCs频率检测。比较HCC患者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MDSCs频率的差异及HCC组术前与正常对照组同期MDSCs频率的差异。结果 HCC组GSMs-TACE术前外周血中MDSCs频率为(30.26±12.12)%,术后10天降至(10.22±3.79%),术后30天降至(7.33±3.38)%,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两比较显示术后30天(P<0.001)及术后10天(P=0.011)均明显低于术前。HCC组术前MDSCs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同期水平[(30.26±12.12)%vs (3.41±1.89)%,t=5.876,P<0.001)。结论 BCLC B期HCC患者经GSMs-TACE治疗后外周血中MDSCs频率显著降低;GSMs-TACE对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Barcelona临床肝癌分期 明胶海绵微粒 栓塞 治疗性 髓系来源抑制性细胞 免疫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胶海绵微粒-TACE治疗15例大肝癌术后外周血Treg细胞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4
3
作者 任志忠 刘影 +3 位作者 岳元勋 杨晓伟 黄鑫 张跃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51-1154,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应用明胶海绵微粒(GSMs)行TACE治疗大肝癌术后外周血中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健康组和大肝癌患者GSMs-TACE术前与术后第10天、第22天外周血Treg细胞的含量。结果选择健康人7名,符合入... 目的初步探讨应用明胶海绵微粒(GSMs)行TACE治疗大肝癌术后外周血中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健康组和大肝癌患者GSMs-TACE术前与术后第10天、第22天外周血Treg细胞的含量。结果选择健康人7名,符合入组标准的肝癌患者共计15例。外周血中Treg细胞含量:健康对照组为(8.64±1.94)%;肝癌患者术前为(11.52±3.78)%,术后第10天为(9.07±1.94)%,与术前相比显著下降(P=0.039),术后第22天为(9.96±1.48)%,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结论 GSMs-TACE治疗大肝癌能够显著降低外周血Treg细胞的含量,表明该方法对机体免疫功能有正向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调节性T淋巴细胞 明胶海绵微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粒-TACE同步部分脾栓塞治疗伴脾功能亢进肝癌安全性及初步临床疗效 被引量:13
4
作者 刘影 张立波 +2 位作者 任志忠 岳元勋 张跃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4-69,共6页
目的评价应用明胶海绵微粒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GSMs-TACE)同步部分脾栓塞术(PSE)治疗肝癌(HCC)合并脾功能亢进(脾亢)患者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7年12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及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符合入组标准64... 目的评价应用明胶海绵微粒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GSMs-TACE)同步部分脾栓塞术(PSE)治疗肝癌(HCC)合并脾功能亢进(脾亢)患者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7年12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及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符合入组标准64例HCC合并脾亢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GSMs-TACE联合PSE患者34例,同期单纯行GSMs-TACE患者30例。观察术后4 d、1个月AFP、血常规、肝功能等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评估术后1个月肿瘤客观反应率。结果 GSMs-TACE联合PSE组术后1个月患者外周血WBC、PLT与术前比较均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GSMs-TACE组术1个月患者外周血WBC、PLT、RBC与术前比较变化不明显,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肝功能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差异,但术后4 d胆碱酯酶(CHE)水平较术前降低,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CHE恢复至术前正常水平。两组患者术后4 d及术后1个月AFP值均较术前降低。GSMs-TACE联合PSE组和单纯GSMs-TACE组患者1个月ORR分别为85.3%和83.3%。术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以发热、腹痛、胃区不适、恶心呕吐及胸腹腔积液为主,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GSMs-TACE联合PSE同步治疗合并脾亢原发性肝细胞癌,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近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脾亢 微粒栓塞剂 介入治疗 脾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5
5
作者 李宗伟 汪桠琴 张跃伟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714-1720,共7页
脾功能亢进(脾亢)是由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引起的常见并发症,目前临床治疗脾亢的主要方式是脾切除和部分脾动脉栓塞(PSE)。脾切除治疗脾亢效果确切,可显著改善脾亢患者临床症状。相比于脾切除,部分脾动脉栓塞通过栓塞脾动脉分支使部分脾... 脾功能亢进(脾亢)是由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引起的常见并发症,目前临床治疗脾亢的主要方式是脾切除和部分脾动脉栓塞(PSE)。脾切除治疗脾亢效果确切,可显著改善脾亢患者临床症状。相比于脾切除,部分脾动脉栓塞通过栓塞脾动脉分支使部分脾实质梗死,能够达到与部分脾切除术相似的临床疗效,并保留脾脏及脾脏自身功能。虽然PSE是治疗脾亢的有效方法,但是目前国内外关于PSE对肝纤维化、免疫及肝再生影响的研究报道并不多。本文总结了脾亢发生的常见病因、PSE治疗脾亢机制、不同栓塞方法和材料的治疗效果,以及PSE对肝纤维化、免疫及肝再生的影响,为临床脾亢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高血压 门静脉 脾功能亢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