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面瘫为首要表现的颞骨占位病变的诊断与外科治疗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陈雯婧 李欣 +5 位作者 许嘉 梁思超 郭振平 高娟娟 卢曼林 伊海金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98-503,共6页
目的探讨以面瘫为首要表现的颞骨占位病变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方式,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漏诊。方法对2009年至2018年诊治的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面神经鞘瘤10例,面神经血管瘤1例,颞骨岩部胆脂瘤(Petrous... 目的探讨以面瘫为首要表现的颞骨占位病变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方式,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漏诊。方法对2009年至2018年诊治的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面神经鞘瘤10例,面神经血管瘤1例,颞骨岩部胆脂瘤(Petrous bone cholesteatoma PBC)8例,均有长期误诊经历。对患者影像学资料及面神经功能的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经手术治疗,病理证实为原发性面神经肿瘤及PBC。2例术前House-Brackmann(H-B)分级Ⅲ级,术后Ⅱ级。8例术前H-B分级Ⅴ级,其中2例术后分别恢复为Ⅲ级及Ⅳ级,4例术后Ⅴ级,其中1例同期行耳大神经移植术,2例术后Ⅵ级。9例术前H-B分级Ⅵ级,其中1例行面-舌下神经吻合术,术后Ⅴ级,8例术后Ⅵ级,其中1例因面神经纤维化严重,面-舌下神经吻合术失败。随访3月-8年无复发。结论对进行性或完全性面瘫患者,尤其伴有听力下降或眩晕者,应完善影像学检查,排除原发性面神经肿瘤及PBC等颞骨占位性病变的可能。及时发现病灶并采取恰当方法干预,可降低手术难度及并发症,增加面神经功能重建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功能 面神经鞘瘤 颞骨岩部胆脂瘤 面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机器学习实现听性脑干反应波形自动识别
2
作者 梁思超 许嘉 +6 位作者 叶佐昌 刘海旭 梁仁和 郭振平 卢曼林 高娟娟 伊海金 《中华耳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9-64,共6页
目的训练多种机器学习模型用于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波形的自动识别,并确定准确率最高的模型,使ABR自动识别技术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实践。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收治的100例听力正常和... 目的训练多种机器学习模型用于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波形的自动识别,并确定准确率最高的模型,使ABR自动识别技术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实践。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收治的100例听力正常和伴有听力损伤人群的受试者(200耳)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和听力水平将受试者分为组1(年龄18~59岁,500、1000、2000、4000 Hz频率平均听阈≤25 dB HL)、组2(年龄≥60岁,500、1000、2000、4000 Hz频率平均听阈≤25 dB HL)、组3(年龄18~59岁,500、1000、2000、4000 Hz频率平均听阈>25 dB HL)、组4(年龄≥60岁,500、1000、2000、4000 Hz频率平均听阈>25 dB HL),每组25例。收集受试者纯音测听和ABR数据,提取ABR信号时域和频域特征,与受试者年龄、性别、纯音听阈,刺激声强度以及原始信号序列拼接得到特征向量。分别使用逻辑回归、支持向量机分类、伯努利朴素贝叶斯分类、高斯朴素贝叶斯分类、高斯过程分类、决策树、随机森林、表格网络、轻量化梯度提升框架、极致梯度提升框架和局部级联集成。等机器学习模型对ABR波形进行识别训练,并对整体数据和分组数据分别计算不同模型下波形识别的准确率。结果高斯过程分类模型的整体准确率达到了94.89%,超过了其他机器学习模型。其中95.62%为<60岁听力正常受试者、92.19%为≥60岁听力正常受试者、92.92%为<60岁伴有听力损失受试者、92.50%为≥60岁且伴有听力损失受试者。结论机器学习技术在ABR波形的自动识别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高斯过程分类模型优于其他机器学习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觉脑干反应 波形识别 机器学习 高斯过程分类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颅底肿瘤外科与听觉功能保护 被引量:3
3
作者 伊海金 韩东一 杨仕明 《协和医学杂志》 2017年第6期346-351,共6页
侧颅底区域上承颅脑,下接颈部,其间穿行重要的血管、神经、位听器官,解剖结构复杂。切除病变同时保留重要组织器官功能是侧颅底外科的基本原则,在神经医学、介入医学、面神经外科发展的基础上,颅底重要神经、血管的保护已经取得显著进步... 侧颅底区域上承颅脑,下接颈部,其间穿行重要的血管、神经、位听器官,解剖结构复杂。切除病变同时保留重要组织器官功能是侧颅底外科的基本原则,在神经医学、介入医学、面神经外科发展的基础上,颅底重要神经、血管的保护已经取得显著进步,致命并发症及其他神经功能缺失发生率已显著降低,而听觉功能保护目前尚不理想,如何进一步保护听觉功能逐渐成为研究热点。选择正确治疗方式、恰当的手术入路、内镜技术的应用、术中听觉电生理监测以及术中听觉功能重建等对于听觉功能保护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颅底 外科 听觉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耳手术听力保护及激光技术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伊海金 杨仕明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67-570,共4页
传统内耳手术包括各种镫骨足板开窗手术、半规管手术、耳蜗植入等,伴随医学发展,内耳手术进一步发展,包括手术范围扩大、手术方式改良等,其中听觉功能保护是内耳手术发展的关键。传统的耳科手术电钻产生的声损伤和热损伤会影响内耳,可... 传统内耳手术包括各种镫骨足板开窗手术、半规管手术、耳蜗植入等,伴随医学发展,内耳手术进一步发展,包括手术范围扩大、手术方式改良等,其中听觉功能保护是内耳手术发展的关键。传统的耳科手术电钻产生的声损伤和热损伤会影响内耳,可能造成不可逆的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激光技术具有极低的热、声损伤等优势,可以减少内耳损伤,而且在激光骨及软组织消融过程中还可释放一系列保护性因子,透过膜迷路对耳蜗毛细胞产生保护作用,进一步保护听力,是未来内耳手术重要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内耳 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骨骨折耳科并发症诊治专家共识 被引量:7
5
作者 杨仕明 +10 位作者 殷善开 伊海金 侯昭晖 陈正侬 马鑫 龚树生 韩维举 余力生 樊兆民 许嘉 高娟娟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88-692,共5页
颞骨上承颅脑、下通项颈,内含位听器官及沟通颅颈的重要神经、血管等结构,因此颞骨损伤不仅可导致听觉、平衡功能障碍,还可引起脑膜及脑组织、面神经等颅神经及颈内动、静脉损伤,影响颅面部外观及功能,并可能出现颅神经功能障碍甚或颅... 颞骨上承颅脑、下通项颈,内含位听器官及沟通颅颈的重要神经、血管等结构,因此颞骨损伤不仅可导致听觉、平衡功能障碍,还可引起脑膜及脑组织、面神经等颅神经及颈内动、静脉损伤,影响颅面部外观及功能,并可能出现颅神经功能障碍甚或颅内感染、大出血等危及生命之并发症[1],需给予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损伤 平衡功能障碍 颅神经 颞骨骨折 颅面部 专家共识 颅内感染 面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型腺相关病毒经圆窗膜转导小鼠耳蜗两种方式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齐景翠 祖勉 +4 位作者 陈妮姗 郭维维 伊海金 杨仕明 余力生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69-473,共5页
目的通过圆窗膜显微注射和完整圆窗膜途径转导小鼠内耳携带GFP的9型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AAV),比较两种方式的可行性、转染效率以及对听力的影响。方法 18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圆窗膜显微注射组和完整圆窗膜途径组,术... 目的通过圆窗膜显微注射和完整圆窗膜途径转导小鼠内耳携带GFP的9型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AAV),比较两种方式的可行性、转染效率以及对听力的影响。方法 18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圆窗膜显微注射组和完整圆窗膜途径组,术前均行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 response, ABR)测听,术后两周行ABR测听后取双侧耳蜗基底膜铺片及冰冻切片观察GFP表达情况。结果两种转导方法对小鼠听力均无显著影响,圆窗膜显微注射组转染耳蜗内毛细胞GFP可见表达,转染效率由底转到顶转逐渐降低,无毛细胞损伤,经完整圆窗膜途径转染耳蜗未见GFP表达。结论 9型AAV难以通过完整圆窗膜,通过显微注射方式能够将目的基因高效转导内耳,对内毛细胞有选择特异性,且对听力影响较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内耳转导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型腺相关病毒 圆窗膜 内耳入路 基因转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动物内耳基因导入研究进展
7
作者 刘茜 陈伟 +3 位作者 郭维维 杨仕明 伊海金 林昶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03-508,共6页
由于内耳独特的解剖特点和血迷路屏障的存在,要实现内耳治疗靶点精准的基因递送,必须选择适合的手术路径。大量文献表明经圆窗入路及耳蜗开窗(鼓阶/中阶)径路均可将基因成功递送到内耳并表达,转染效率及听力损伤程度各有不同。本文综述... 由于内耳独特的解剖特点和血迷路屏障的存在,要实现内耳治疗靶点精准的基因递送,必须选择适合的手术路径。大量文献表明经圆窗入路及耳蜗开窗(鼓阶/中阶)径路均可将基因成功递送到内耳并表达,转染效率及听力损伤程度各有不同。本文综述内耳基因递送入路并分析各自的优劣,同时关注不同入路对听觉功能的影响。为内耳基因治疗中的听觉功能保护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动物 基因导入 听力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高刺激率ABR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李欣 陈雯婧 +6 位作者 梁思超 郭振平 许嘉 伊海金 叶京英 赵春丽 张笑颜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4-179,共6页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高刺激率ABR和常规刺激率ABR的临床价值及其与间歇性低氧的关系。方法对58例(116耳)OSAHS患者及正常成年人分别进行11次/秒及51次∕秒刺激率的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比较组间结果。结果 11...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高刺激率ABR和常规刺激率ABR的临床价值及其与间歇性低氧的关系。方法对58例(116耳)OSAHS患者及正常成年人分别进行11次/秒及51次∕秒刺激率的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比较组间结果。结果 11次∕秒刺激率ABR,OSAHS组双耳的波I潜伏期(1.51±0.13ms)较对照组(1.33±0.07ms)延长;波V潜伏期(5.65±0.23ms)较对照组(5.53±0.23ms)延长;在51次/s刺激率下,患者组双耳的Ⅰ波潜伏期、Ⅴ波潜伏期均比正常人延长,(1.64±0.12ms)较对照组(1.44±0.06ms)延长;波V潜伏期(5.92±0.26ms)较对照组(5.80±0.18ms)延长;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两种刺激率下,两组人群双耳的Ⅰ~Ⅴ波间期、波间期差值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刺激率ABR可发现中度及重度OSAHS患者耳蜗功能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听觉诱发电位 高刺激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头动速度对健康人群视频头脉冲前庭眼反射增益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梁思超 郭振平 +4 位作者 卢曼林 李欣 许嘉 陈雯婧 伊海金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3-67,共5页
目的研究视频头脉冲试验中不同头动速度对前庭眼反射增益的影响。方法对50名健康受试者应用视频头脉冲试验仪进行测试,以不同头动速度(50°/s-100°/s、101°/s-150°/s、151°/s-200°/s、201°/s-250... 目的研究视频头脉冲试验中不同头动速度对前庭眼反射增益的影响。方法对50名健康受试者应用视频头脉冲试验仪进行测试,以不同头动速度(50°/s-100°/s、101°/s-150°/s、151°/s-200°/s、201°/s-250°/s、251°/s-300°/s)将前庭眼反射增益值分组,分析头动速度对增益的影响。结果水平半规管平均增益按不同头动速度组(50°/s-100°/s、101°/s-150°/s、151°/s-200°/s、201°/s-250°/s、251°/s-300°/s)分别为0.992±0.130、0.983±0.154、0.999±0.151、0.945±0.142、0.835±0.106,其中201°/s-250°/s组与101°/s-150°/s组(P<0.05,P=0.035)、151°/s-200°/s组(P<0.01,P=0.000)差异显著,251°/s-300°/s组和其他组别间差异均显著(P1<0.01,P1=0.000;P2<0.01,P2=0.000;P3<0.01,P3=0.000;P4<0.05,P4=0.010);前半规管平均增益按不同头动速度组分别为0.984±0.136、0.916±0.181、0.926±0.179、0.895±0.169、0.863±0.174,其中50°/s-100°/s组和101°/s-150°/s组(P<0.05,P=0.018)、201°/s-250°组(P<0.01,P=0.005)间VOR增益差异显著;后半规管平均增益按不同头动速度组(50°/s-100°/s、101°/s-150°/s、151°/s-200°/s、201°/s-250°/s、251°/s-300°/s)分别为0.997±0.158、0.846±0.156、0.793±0.130、0.815±0.112、0.830±0.046,50°/s-100°/s组和101°/s-150°/s组(P<0.01,P=0.000)、151°/s-200°/s组(P<0.01,P=0.000)、201°/s-250°/s组(P<0.01,P=0.000)间差异显著,101°/s-150°/s组和151°/s-200°/s组间差异显著(P<0.01,P=0.001)。结论前庭眼反射增益随头动速度的提高呈现递减的趋势,其中部分组别存在显著差异,实际操作中应避免头动速度过低导致的结果误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头脉冲 前庭眼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前庭植入研究概况及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伊海金 杨仕明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76-279,共4页
人工前庭植入装置作为一种前庭神经刺激器,可以恢复或部分恢复植入侧前庭功能,为部分难治性前庭疾病尤其是双侧前庭功能障碍患者提供有效治疗方法。目前关于人工前庭的研究已经进展到临床试验阶段,本文就人工前庭植入概况及目前最新进... 人工前庭植入装置作为一种前庭神经刺激器,可以恢复或部分恢复植入侧前庭功能,为部分难治性前庭疾病尤其是双侧前庭功能障碍患者提供有效治疗方法。目前关于人工前庭的研究已经进展到临床试验阶段,本文就人工前庭植入概况及目前最新进展做一文献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植入假体 双侧前庭功能障碍 电刺激前庭眼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