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三联序贯治疗效果观察 被引量:14
1
作者 洪颖 胡运韬 +3 位作者 张纯 王常观 窦宏亮 马志中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72-375,共4页
目的观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经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玻璃体内及前房内注射,小梁切除术及双目间接检眼镜下全视网膜光凝的三联序贯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6... 目的观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经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玻璃体内及前房内注射,小梁切除术及双目间接检眼镜下全视网膜光凝的三联序贯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诊断为NVG伴视网膜病变且药物控制眼压不良的患者。共有18例(18眼)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15例、女3例,年龄(61.7±13.9)岁。序贯治疗的第1天行前房穿刺放液联合抗VEGF前房内及玻璃体内注射,注射后3~5 d行小梁切除手术,小梁切除术术后5~7 d内开始采用双目间接检眼镜激光直视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记录患者手术前后视力、眼压、角膜、虹膜、房角新生血管和眼底情况。结果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1眼,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6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5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4眼,视网膜动脉合并视网膜静脉阻塞2眼。治疗前眼压(43.5±5.1)mmHg(1 kPa=7.5 mmHg),使用抗青光眼药物种类为(5.1±0.5)种;治疗后眼压(15.2±2.2)mmHg,使用抗青光眼药物种类为(0.5±1.0)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68,P<0.001;t=12.30,P<0.001)。序贯治疗后视力提高4例,视力无变化13例,下降1例。结论抗VEGF玻璃体及前房内注射,小梁切除术及双目间接检眼镜下全视网膜光凝的三联序贯治疗对NVG有明确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全视网膜光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虹膜荧光素血管造影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随访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洪颖 张纯 +3 位作者 王常观 胡运韬 窦宏亮 马志中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65-868,共4页
目的观察虹膜荧光素血管造影(iri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IFA)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随访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随访过程中发现眼压再次升高的NVG患者17例(17眼),其中男1... 目的观察虹膜荧光素血管造影(iri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IFA)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随访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随访过程中发现眼压再次升高的NVG患者17例(17眼),其中男10例(10眼),女7例(7眼),年龄(52.2±14.2)岁。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7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7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2眼,视网膜中央静脉合并动脉阻塞1眼。记录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等资料。行IFA评估患者虹膜新生血管复发的情况,包括新生血管范围、荧光素渗漏程度,并与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本研究发现,通过IFA观察到17例(17眼)患者均存在虹膜新生血管,其阳性率为100.0%;依据荧光素渗漏的情况对患者的病变进行分级,其中轻度12例12眼,中度4例4眼,重度1例1眼。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结果显示12例(12眼)患者存在明显的虹膜新生血管,5例(5眼)患者未观察到明显的新生血管,其阳性率为70.6%。两种检查方法的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2)。IFA所显示的新生血管范围大于裂隙灯下观察的结果。结论 IFA有助于NVG患者新生血管复发的早期诊断,在NVG随访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虹膜荧光素血管造影 眼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严重玻璃体积血患者的病因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叶楠 胡运韬 +5 位作者 马志中 王常观 窦宏亮 冯学峰 许艺民 王习哲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80-784,共5页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严重玻璃体积血的病因。方法采用回顾性系列病例观察方法,收集1999年7月至2015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眼科、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中心和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眼科诊断为严重玻璃体积血的高龄患者30例30眼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严重玻璃体积血的病因。方法采用回顾性系列病例观察方法,收集1999年7月至2015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眼科、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中心和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眼科诊断为严重玻璃体积血的高龄患者30例30眼的临床资料,包括视力、眼压、眼前节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扩瞳后间接检眼镜检查及眼科B型超声检查。30眼均给予玻璃体切割术(PPV)治疗。术后对患者定期随访,观察视力、眼压、眼前节及眼底情况对患者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30例患者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80~91岁,平均(81.33±1.25)岁。扩瞳后间接检眼镜检查:30眼玻璃体浓厚积血,眼底不能窥入。视力检查:数指8眼,手动5眼,光感16眼,无光感1眼。眼部B型超声检查显示所有患眼玻璃体腔内均可见高回声密集光点或光团,完全/不完全玻璃体后脱离(PVD);5眼不同程度视网膜脱离;3眼机化条索与球壁粘连。PPV术后证实视网膜静脉不全阻塞(RVO)10眼,占33.33%;视网膜裂孔或视网膜脱离7眼,占23.33%;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7眼,占23.33%;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4眼,占13.33%,以上4种病因共28眼,占93.33%。其他为眼外伤2眼,占6.67%。结论高龄患者发生严重玻璃体积血的病因主要为RVO,其次是视网膜裂孔或视网膜脱离、PCV和PDR,眼外伤少见。PPV是诊断性治疗,可清除玻璃体积血,提高患者视力,又可明确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严重玻璃体积血 病因 玻璃体切割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遗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许晶晶(综述) 胡运韬(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15-720,共6页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50岁以上人群致盲的重要原因之一。AMD可使中心视力进行性、不可逆性丧失,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研究人员已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筛选出一系列AMD相关基因(CFH、ARMS2、HTRA1等)和相应的单核苷酸...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50岁以上人群致盲的重要原因之一。AMD可使中心视力进行性、不可逆性丧失,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研究人员已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筛选出一系列AMD相关基因(CFH、ARMS2、HTRA1等)和相应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通过检测这些位点,我们可以预测高危人群的AMD发生风险、AMD疾病亚型和进展情况,以及患者对治疗的敏感性。基因治疗方面,目前针对发病机制的研究突破较少,基因治疗集中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和补体通路的抑制、RNA干扰技术等方面,通过腺相关病毒载体递送和表达相应功能蛋白,从而抑制AMD的进展,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仍有待进一步评估。就AMD相关基因的SNP、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单核苷酸多态性 基因诊断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锰离子增强MRI活体视神经示踪技术研究进展
5
作者 陈瑶 胡运韬 马志中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62-565,共4页
锰离子增强MRI(MEMRI)视神经示踪利用Mn2+可在神经细胞轴索内运输并跨突触传递和其顺磁性特点可反映视神经轴浆流和视路连接情况,被广泛应用于视神经示踪研究,是一种极具潜力的神经示踪技术.Mn2+通过钙离子门控通道进入细胞后通过... 锰离子增强MRI(MEMRI)视神经示踪利用Mn2+可在神经细胞轴索内运输并跨突触传递和其顺磁性特点可反映视神经轴浆流和视路连接情况,被广泛应用于视神经示踪研究,是一种极具潜力的神经示踪技术.Mn2+通过钙离子门控通道进入细胞后通过不依赖电活动的微管系统的慢性轴浆运输,但其跨突触传递则需要细胞电活动的参与.眼科可利用MEMRI的特点进行视神经损伤相关的研究.Mn2+属于细胞内MRI增强剂且具有金属毒性,给药宜多次少量靶点给药.就Mn2+神经示踪的机制、MEMRI在眼科研究中的应用、Mn2+给药途径及其毒性做一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离子 磁共振 视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