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定量评估有氧运动对脊髓损伤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9
1
作者 潘钰 徐泉 +4 位作者 杨晓辉 萧演清 吴琼 闫澍妤 屠媛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15-419,共5页
目的定量评估脊髓损伤患者心肺运动功能,探讨有氧运动对脊髓损伤患者心肺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6月本科34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ASIA C级和D级),另取23例正常对照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心肺运动试... 目的定量评估脊髓损伤患者心肺运动功能,探讨有氧运动对脊髓损伤患者心肺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6月本科34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ASIA C级和D级),另取23例正常对照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心肺运动试验测试。患者随机分成常规康复组(n=17)和有氧运动组(n=17),有氧运动组接受有氧运动训练4周。评估训练前后患者进行心肺运动试验、ASIA运动和感觉评分、脊髓损伤步行指数Ⅱ(WISCIⅡ)和脊髓功能性独立评分(SCIM)。结果脊髓损伤患者峰值摄氧量(VO_(2peak))、无氧阈(AT)、峰值能量代谢当量(MET_(peak))、峰值氧脉搏(VO_2/HR_(peak))、峰值呼吸交换率(RER_(peak))、峰值分钟通气量(VE_(peak))、峰值功率(WR_(peak))、峰值收缩压(SBP_(peak))较对照组降低(t>2.714,P<0.05)。有氧运动组4周训练后VO_(2peak)、AT、MET_(peak)、VO_2/HR_(peak)、WR_(peak)较训练前改善(t>2.431,P<0.05)。常规康复组4周训练后MET_(peak)和WR_(peak)较治疗前明显改善(t>3.282,P<0.01)。两组患者训练4周后ASIA运动评分和SCIM评分较前明显改善(t>2.985,P<0.01)。结论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心肺功能下降,给予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可有效改善心肺储备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心血管疾病 心肺运动试验 有氧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心房去神经化导管消融治疗对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郑黎晖 孙巍 +5 位作者 刘尚雨 梁二鹏 杜忠鹏 胡锋 吴灵敏 姚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203-1207,共5页
目的:探讨左心房去神经化导管消融治疗对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我科症状严重、倾斜试验阳性并接受左心房自主神经节(GP)消融治疗的VVS患者42例。术前及术后1年内定期复查动态心电图,分析患者的... 目的:探讨左心房去神经化导管消融治疗对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我科症状严重、倾斜试验阳性并接受左心房自主神经节(GP)消融治疗的VVS患者42例。术前及术后1年内定期复查动态心电图,分析患者的心率减速力(DC)及心率变异性变化。根据1年随访期间患者有无再发晕厥,分为未复发晕厥组和复发晕厥组。并以9例症状严重、倾斜试验阳性但未行导管消融治疗的VVS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消融术后1年随访期间,6例(14.3%)患者仍有晕厥发作。复发晕厥组、未复发晕厥组及对照组患者的基线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8±2.7)ms vs (9.8±3.7)ms vs(8.2±3.5) ms,P>0.05]。未复发晕厥组患者在术后1天的DC值迅速降低(P<0.05),在术后1、3、6及12个月随访期间DC值呈现缓慢增加趋势(P>0.05),但始终低于基线DC值(P<0.05);平均最慢心率和窦性QRS波的总体标准差及其差值的均方根在术后1天较之于术前(基线)均有所变化(P均<0.05),这一效果也持续至术后12个月(P均<0.05)。随访期间,复发晕厥组和对照组患者DC值和心率变异性与基线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左心房去神经化导管消融治疗能通过降低迷走神经张力预防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迷走性晕厥 导管消融 自主神经功能 心率减速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