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器人辅助骶神经电刺激治疗会阴痛1例
1
作者 董生 张晓磊 +2 位作者 付猛 郭毅 杨学军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716-718,共3页
骶神经电刺激术(sacral nerve stimulation,SNS)广泛应用于急迫性尿失禁、急迫性尿频综合征、非梗阻性尿潴留和大便失禁等疾病的治疗[1]。研究显示,会阴痛会影响到10%~16%的男性和约18.7%的女性[2,3]。据统计,普通人群中约11%的人有慢... 骶神经电刺激术(sacral nerve stimulation,SNS)广泛应用于急迫性尿失禁、急迫性尿频综合征、非梗阻性尿潴留和大便失禁等疾病的治疗[1]。研究显示,会阴痛会影响到10%~16%的男性和约18.7%的女性[2,3]。据统计,普通人群中约11%的人有慢性肛门直肠疼痛[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辅助 会阴痛 骶神经电刺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下肾盂膀胱分流术在输尿管梗阻中的应用(附3例报告) 被引量:3
2
作者 肖博 肖春雷 +4 位作者 马潞林 张树栋 黄毅 侯小飞 田晓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52-854,共3页
本文报道3例经皮下肾盂膀胱分流术。B超引导下行患肾穿刺造瘘术,通过导丝置入肾膀胱分流导管的肾盂部分,将导丝另一端自肾造瘘处引出,自皮下用筋膜扩张器打出一隧道至耻骨上,通过隧道将分流导管引入皮下,于耻骨上2横指处行耻骨上膀胱造... 本文报道3例经皮下肾盂膀胱分流术。B超引导下行患肾穿刺造瘘术,通过导丝置入肾膀胱分流导管的肾盂部分,将导丝另一端自肾造瘘处引出,自皮下用筋膜扩张器打出一隧道至耻骨上,通过隧道将分流导管引入皮下,于耻骨上2横指处行耻骨上膀胱造瘘,在膀胱镜指引下自造瘘处将支架管引入膀胱。3例手术顺利,手术时间分别为104、107、116 min。术后腰痛症状改善,血肌酐较术前下降明显(由术前758、552、232μmol/L分别下降至术后129、420、178μmol/L)。3例分别随访6、12、24个月,1例皮下软组织感染拔除分流管,2例因肿瘤转移死亡。我们认为经皮下肾盂膀胱分流术可以有效改善患肾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是难治性输尿管梗阻患者的一种理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下 肾盂膀胱分流 输尿管梗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瘤性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对骨转移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蒋铭心 苏瑶 +6 位作者 熊天宇 叶小波 靳松 邢念增 金木兰 杨敏福 牛亦农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67-972,共6页
目的评估骨转移前列腺癌患者接受减瘤性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泌尿外科2012年2月至2021年6月共计34例接受减瘤性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骨转移前列腺癌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线资料、围... 目的评估骨转移前列腺癌患者接受减瘤性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泌尿外科2012年2月至2021年6月共计34例接受减瘤性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骨转移前列腺癌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线资料、围手术期指标以及预后情况,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Kaplan-Meier法、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评估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及无生化进展生存期(biochemical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BPFS)。结果中位随访时间29.0个月,2年总生存率85.9%,中位无生化进展时间75.0个月,2年无生化进展率63.9%。术后1个月内9例患者出现Clavien-DindoⅠ~Ⅱ级并发症,术后3个月尿控基本恢复。骨转移灶数目≥5和<5患者的BPFS分别为28.1个月和63.2个月(P=0.012),切缘阳性和阴性患者的BPFS分别为34.8个月和70.3个月(P=0.029),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发现切缘阳性/阴性和无生化进展生存期显著相关(P=0.026)。结论前列腺癌骨转移不是手术的绝对禁忌。经过筛选和准备的患者行减瘤性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时间、失血量以及手术并发症在可接受范围之内。术后联合内分泌治疗等其他治疗,可有效控制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有望改善疾病进展,延长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骨转移 减瘤手术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基异硫氰酸酯对良性前列腺上皮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刘志斌 靳松 牛亦农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61-966,共6页
目的探讨苯乙基异硫氰酸酯(phenethyl isothiocyanate,PEITC)对人类良性前列腺上皮细胞(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cell line,BPH-1)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永生化前列腺上皮细胞,给予6、12、24μmol/L PEIT... 目的探讨苯乙基异硫氰酸酯(phenethyl isothiocyanate,PEITC)对人类良性前列腺上皮细胞(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cell line,BPH-1)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永生化前列腺上皮细胞,给予6、12、24μmol/L PEITC或等量溶剂二甲基亚砜,分别作用6、12、24 h。采用CCK-8检测前列腺上皮细胞活性;Annexin V及PI标记,流式细胞技术检测PEITC处理24 h后BPH-1细胞凋亡及坏死比例;Western blotting测定PEITC处理24 h后BPH-1细胞中X染色体连锁的凋亡抑制蛋白(X-linked inhibitor of apoptosis,XIAP)及自噬相关蛋白5-12(Atg5-12)表达变化;RT-PCR检测PEITC处理24 h后BPH-1细胞中XIAP mRNA表达情况。结果(1)BPH-1细胞经过6、12、24μmol/L PEITC处理6 h后,细胞相对活性分别为71.22%、48.90%、13.57%;处理12 h后分别为52.57%、42.37%、10.11%;处理24 h后分别为36.73%、25.88%、8.39%;处理36 h后分别为33.57%、25.83%、13.06%,呈现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2)BPH-1细胞在6、12、24μmol/L PEITC处理24 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9.5%、30.4%、40.1%;与对照组相比,12、24μmol/L处理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BPH-1细胞在6、12、24μmol/L PEITC处理24 h后,XIAP蛋白表达量及mRNA表达量均下调,Atg5-12蛋白表达量下调,并呈现剂量依赖性。结论PEITC可抑制前列腺上皮细胞增殖,通过下调BPH-1中XIAP mRNA而降低XIAP蛋白表达,促进前列腺上皮细胞的凋亡并呈现出剂量依赖性;同时PEITC下调了自噬相关蛋白Atg5-12;PEITC对凋亡与自噬的调节可能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基异硫氰酸酯 增殖 凋亡 自噬 X染色体连锁凋亡抑制蛋白 Atg5-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