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运动护齿器咬合平衡研究
被引量:
3
1
作者
杨丽
张兴
+1 位作者
聂小汉
杨晓江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60-464,共5页
目的:探讨运动护齿器建立平衡咬合的方法,以及咬合平衡对运动护齿器防护作用的影响。方法:选择9名大学篮球校队运动员作为受试者,为每一位受试者定制一个运动护齿器。实验采用自身对照法:采用咬合纸法对受试者的运动护齿器进行调(牙合)...
目的:探讨运动护齿器建立平衡咬合的方法,以及咬合平衡对运动护齿器防护作用的影响。方法:选择9名大学篮球校队运动员作为受试者,为每一位受试者定制一个运动护齿器。实验采用自身对照法:采用咬合纸法对受试者的运动护齿器进行调(牙合),为常规调(牙合)组;在T-scan咬合分析系统指导下调磨运动护齿器的咬合,为T-scan调(牙合)组;受试者未佩戴运动护齿器时天然牙咬合,作为空白对照组。使用T-scan咬合分析系统采集常规调(牙合)组、T-scan调(牙合)组及空白对照组的咬合数据,比较三组咬合接触情况的差异。结果:(1)咬合接触点总数、总咬合力、前牙区咬合力比率:常规调(牙合)组和T-scan调(牙合)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常规调(牙合)组和T-scan调(牙合)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2)咬合力不对称指数:对照组最高,而常规调(牙合)组低于T-scan调(牙合)组,三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3)咬合时间:T-scan调(牙合)组咬合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和常规调(牙合)组(P<0.05),对照组和常规调(牙合)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scan咬合分析系统可以更精确地指导运动护齿器的调(牙合)。平衡的咬合能提高运动护齿器防护作用及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护齿器
T-scan
咬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先天性牙齿缺失患者EDA基因突变检测及其表现型分析
被引量:
6
2
作者
何慧莹
刘洋
+3 位作者
韩冬
刘浩辰
白保晶
冯海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86-691,共6页
目的:探讨EDA基因突变在单纯型和综合征型先天性牙齿缺失患者中的检出率,并汇总EDA基因突变的患者口内恒牙缺失情况,尝试分析EDA基因突变相关的恒牙列缺失牙位分布特点。方法:临床收集到174例(143例单纯型、31例综合征型)先天性牙齿缺...
目的:探讨EDA基因突变在单纯型和综合征型先天性牙齿缺失患者中的检出率,并汇总EDA基因突变的患者口内恒牙缺失情况,尝试分析EDA基因突变相关的恒牙列缺失牙位分布特点。方法:临床收集到174例(143例单纯型、31例综合征型)先天性牙齿缺失患者以及451名正常对照者,通过采集外周静脉血或者取颊黏膜拭子,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EDA基因编码区并测序,与数据库筛查比对。对于EDA基因突变的患者,记录汇总口内缺失牙位,对比不同牙位缺失率的差异。结果:共检测出33例EDA突变患者,单纯型先天性牙齿缺失患者中EDA基因突变检出率为9.09%(13/143),综合征型先天性牙齿缺失患者中EDA基因突变检出率为64.52%(20/31),检测出10种尚未见报道的EDA基因突变。EDA突变相关的先天缺牙患者中,牙列左、右同名牙缺失数目几乎没有差异,单纯型患者缺失恒牙数(15.9±6.4)比综合征型患者少(23.9±4.3)。EDA突变相关的单纯型先天缺牙患者中,上颌中切牙,上、下颌第一磨牙缺牙率较低;下颌中切牙,上、下颌侧切牙,上颌第一前磨牙缺牙率较高。EDA突变相关的综合征型先天缺牙患者中,各牙位缺牙率均较高,上颌中切牙,上、下颌尖牙,上、下颌第一磨牙缺牙率相对较低。结论:EDA突变检测和表现型分析有助于更全面了解EDA基因以及其在外胚层器官发育中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缺失
EDA基因
突变
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语音法确定健康成年人水平颌位关系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
1
3
作者
张希茜
刘建彰
+2 位作者
谭建国
杨洋
徐军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88-491,共4页
目的比较语音法确定的下颌位置与牙尖交错位之间的关系,检验语音法的稳定性。方法选取健康志愿者19名,记录发/xi/、/er/、/yi/、/ci/、/mi/、/ni/、/ri/共7个音时的下颌位置,比较该位置与牙尖交错位在水平面的前后和左右方向上的关系。...
目的比较语音法确定的下颌位置与牙尖交错位之间的关系,检验语音法的稳定性。方法选取健康志愿者19名,记录发/xi/、/er/、/yi/、/ci/、/mi/、/ni/、/ri/共7个音时的下颌位置,比较该位置与牙尖交错位在水平面的前后和左右方向上的关系。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不同个体和发音音素对发音时下颌位置变化的影响。结果 1)研究对象在发7种发音时的下颌位置均位于牙尖交错位的前方,测量的所有下颌位置,82%在左右方向上位于牙尖交错位0.5 mm范围之内。2)不同发音音素所确定的下颌位置,在前后方向上的差异不明显,而不同研究对象所确定的下颌位置在前后方向上的差异明显,且与研究对象本身正中关系位与牙尖交错位之间的距离有正相关性。结论应用7种发音时,下颌位置均位于牙尖交错位的前方;同一名研究对象发音时的下颌位置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音
水平颌位关系
牙尖交错位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运动护齿器力的缓冲原理研究
被引量:
1
4
作者
聂小汉
杨晓江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62-268,共7页
目的:研究定制式运动护齿器(mouthguard,MG)的力的缓冲原理,为临床制作运动护齿器提供指导性意见。方法:热凝塑料制作标准上下颌模型并可通过中央螺丝固定,在标准石膏模型上利用真空层压的方法制作具有良好咬合关系、初始乙烯-醋酸乙烯...
目的:研究定制式运动护齿器(mouthguard,MG)的力的缓冲原理,为临床制作运动护齿器提供指导性意见。方法:热凝塑料制作标准上下颌模型并可通过中央螺丝固定,在标准石膏模型上利用真空层压的方法制作具有良好咬合关系、初始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thylene-vinylacetate,EVA)膜片厚度为2+4+2 mm的定制式运动护齿器。实验组佩戴具有良好咬合关系的运动护齿器;空白对照组分为未戴护齿器无对颌和未戴护齿器有对颌。通过从定制的滑道(长35 cm、高50 cm)上滑下的钢球(直径4 cm、质量260g)对其施行不同方向及位点(右侧上颌中切牙正面、右侧上颌第一磨牙侧向、颏部)撞击,利用薄膜电阻应变式传感器采集右侧上下颌中切牙区、第一前磨牙区、第一磨牙区牙齿的形变值,通过数据采集系统输入计算机。结果:佩戴运动护齿器后,各位点形变值显著降低,实验组与空白对照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受到不同方向及位点的撞击时,运动护齿器存在三类防护作用。当右侧上颌中切牙受到正前方的撞击时,运动护齿器的Ⅰ和Ⅲ防护作用显著;当右侧上颌第一磨牙受到侧向撞击时,运动护齿器的Ⅰ和Ⅱ防护作用显著;当颏部受到撞击时,运动护齿器的Ⅱ和Ⅲ防护作用显著。结论:运动护齿器可以有效防止牙外伤及骨折外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护齿器
薄膜电阻应变式传感器
防护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运动护齿器咬合平衡研究
被引量:
3
1
作者
杨丽
张兴
聂小汉
杨晓江
机构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广东省中
医院
口腔科
清华
大学附属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口腔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
北京
市
口腔
医院
颌面外科
出处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60-464,共5页
文摘
目的:探讨运动护齿器建立平衡咬合的方法,以及咬合平衡对运动护齿器防护作用的影响。方法:选择9名大学篮球校队运动员作为受试者,为每一位受试者定制一个运动护齿器。实验采用自身对照法:采用咬合纸法对受试者的运动护齿器进行调(牙合),为常规调(牙合)组;在T-scan咬合分析系统指导下调磨运动护齿器的咬合,为T-scan调(牙合)组;受试者未佩戴运动护齿器时天然牙咬合,作为空白对照组。使用T-scan咬合分析系统采集常规调(牙合)组、T-scan调(牙合)组及空白对照组的咬合数据,比较三组咬合接触情况的差异。结果:(1)咬合接触点总数、总咬合力、前牙区咬合力比率:常规调(牙合)组和T-scan调(牙合)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常规调(牙合)组和T-scan调(牙合)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2)咬合力不对称指数:对照组最高,而常规调(牙合)组低于T-scan调(牙合)组,三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3)咬合时间:T-scan调(牙合)组咬合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和常规调(牙合)组(P<0.05),对照组和常规调(牙合)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scan咬合分析系统可以更精确地指导运动护齿器的调(牙合)。平衡的咬合能提高运动护齿器防护作用及舒适性。
关键词
运动护齿器
T-scan
咬合
Keywords
sports mouthguard
T-scan
occlusion
分类号
TH787.1 [机械工程—精密仪器及机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先天性牙齿缺失患者EDA基因突变检测及其表现型分析
被引量:
6
2
作者
何慧莹
刘洋
韩冬
刘浩辰
白保晶
冯海兰
机构
北京
大学
口腔
医学院.
口腔
医院
修复科
口腔
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
口腔
数字医学
北京
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口腔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
北京
口腔
医院
修复科
出处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86-691,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71121)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110001120060)资助~~
文摘
目的:探讨EDA基因突变在单纯型和综合征型先天性牙齿缺失患者中的检出率,并汇总EDA基因突变的患者口内恒牙缺失情况,尝试分析EDA基因突变相关的恒牙列缺失牙位分布特点。方法:临床收集到174例(143例单纯型、31例综合征型)先天性牙齿缺失患者以及451名正常对照者,通过采集外周静脉血或者取颊黏膜拭子,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EDA基因编码区并测序,与数据库筛查比对。对于EDA基因突变的患者,记录汇总口内缺失牙位,对比不同牙位缺失率的差异。结果:共检测出33例EDA突变患者,单纯型先天性牙齿缺失患者中EDA基因突变检出率为9.09%(13/143),综合征型先天性牙齿缺失患者中EDA基因突变检出率为64.52%(20/31),检测出10种尚未见报道的EDA基因突变。EDA突变相关的先天缺牙患者中,牙列左、右同名牙缺失数目几乎没有差异,单纯型患者缺失恒牙数(15.9±6.4)比综合征型患者少(23.9±4.3)。EDA突变相关的单纯型先天缺牙患者中,上颌中切牙,上、下颌第一磨牙缺牙率较低;下颌中切牙,上、下颌侧切牙,上颌第一前磨牙缺牙率较高。EDA突变相关的综合征型先天缺牙患者中,各牙位缺牙率均较高,上颌中切牙,上、下颌尖牙,上、下颌第一磨牙缺牙率相对较低。结论:EDA突变检测和表现型分析有助于更全面了解EDA基因以及其在外胚层器官发育中的功能。
关键词
牙缺失
EDA基因
突变
表型
Keywords
Anodontia
EDA gene
Mutation
Phenotype
分类号
R783.4 [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语音法确定健康成年人水平颌位关系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
1
3
作者
张希茜
刘建彰
谭建国
杨洋
徐军
机构
北京
大学
口腔
医学院.
口腔
医院
修复科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口腔科
出处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88-491,共4页
基金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基金资助项目(2011)
文摘
目的比较语音法确定的下颌位置与牙尖交错位之间的关系,检验语音法的稳定性。方法选取健康志愿者19名,记录发/xi/、/er/、/yi/、/ci/、/mi/、/ni/、/ri/共7个音时的下颌位置,比较该位置与牙尖交错位在水平面的前后和左右方向上的关系。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不同个体和发音音素对发音时下颌位置变化的影响。结果 1)研究对象在发7种发音时的下颌位置均位于牙尖交错位的前方,测量的所有下颌位置,82%在左右方向上位于牙尖交错位0.5 mm范围之内。2)不同发音音素所确定的下颌位置,在前后方向上的差异不明显,而不同研究对象所确定的下颌位置在前后方向上的差异明显,且与研究对象本身正中关系位与牙尖交错位之间的距离有正相关性。结论应用7种发音时,下颌位置均位于牙尖交错位的前方;同一名研究对象发音时的下颌位置稳定。
关键词
语音
水平颌位关系
牙尖交错位
稳定性
Keywords
phonetic
horizontal mandibular relationship
the intercuspal position
stability
分类号
R783 [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运动护齿器力的缓冲原理研究
被引量:
1
4
作者
聂小汉
杨晓江
机构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口腔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
北京
口腔
医院
口腔
颌面外科
出处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62-268,共7页
文摘
目的:研究定制式运动护齿器(mouthguard,MG)的力的缓冲原理,为临床制作运动护齿器提供指导性意见。方法:热凝塑料制作标准上下颌模型并可通过中央螺丝固定,在标准石膏模型上利用真空层压的方法制作具有良好咬合关系、初始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thylene-vinylacetate,EVA)膜片厚度为2+4+2 mm的定制式运动护齿器。实验组佩戴具有良好咬合关系的运动护齿器;空白对照组分为未戴护齿器无对颌和未戴护齿器有对颌。通过从定制的滑道(长35 cm、高50 cm)上滑下的钢球(直径4 cm、质量260g)对其施行不同方向及位点(右侧上颌中切牙正面、右侧上颌第一磨牙侧向、颏部)撞击,利用薄膜电阻应变式传感器采集右侧上下颌中切牙区、第一前磨牙区、第一磨牙区牙齿的形变值,通过数据采集系统输入计算机。结果:佩戴运动护齿器后,各位点形变值显著降低,实验组与空白对照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受到不同方向及位点的撞击时,运动护齿器存在三类防护作用。当右侧上颌中切牙受到正前方的撞击时,运动护齿器的Ⅰ和Ⅲ防护作用显著;当右侧上颌第一磨牙受到侧向撞击时,运动护齿器的Ⅰ和Ⅱ防护作用显著;当颏部受到撞击时,运动护齿器的Ⅱ和Ⅲ防护作用显著。结论:运动护齿器可以有效防止牙外伤及骨折外伤的发生。
关键词
运动护齿器
薄膜电阻应变式传感器
防护原理
Keywords
sports mouthguards
film strain gauge
protective principle
分类号
R87 [医药卫生—运动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运动护齿器咬合平衡研究
杨丽
张兴
聂小汉
杨晓江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先天性牙齿缺失患者EDA基因突变检测及其表现型分析
何慧莹
刘洋
韩冬
刘浩辰
白保晶
冯海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语音法确定健康成年人水平颌位关系稳定性的研究
张希茜
刘建彰
谭建国
杨洋
徐军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运动护齿器力的缓冲原理研究
聂小汉
杨晓江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