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局部不规则地形对地震地面运动的影响 被引量:65
1
作者 刘晶波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239-245,共7页
用有限元法结合修正的透射人工边界,研究了P、SV和Raylei沙波传播时局部不规则地形对地面运动的影响,研究的理论模型包括局部孤突地形和相邻地形。研究结果表明:Rayleish波传播时孤突地形对地面运动的放大作用显著... 用有限元法结合修正的透射人工边界,研究了P、SV和Raylei沙波传播时局部不规则地形对地面运动的影响,研究的理论模型包括局部孤突地形和相邻地形。研究结果表明:Rayleish波传播时孤突地形对地面运动的放大作用显著大于P和SV波传播时的结果;相邻不规则地形的存在使地面运动进一步放大、持时延长和呈现窄频带放大特征.考虑相邻地形的影响和传播地震波中的Rayleigh波成分,将使理论模型预测结果更接近实际地震观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运动 地震波 不规则地形 工程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宅型钢筋混凝土巨型框架节点试验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何国松 方鄂华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3-18,共6页
住宅型钢筋混凝土巨型框架结构是一种新型的高层住宅结构体系。为研究其抗震性能,进行了节点1/4缩尺模型的拟静力试验。本文介绍了清华大学完成的第三批两个巨型框架节点试件的试验,两个试件的基本破坏形态为巨梁的弯曲破坏。根据试... 住宅型钢筋混凝土巨型框架结构是一种新型的高层住宅结构体系。为研究其抗震性能,进行了节点1/4缩尺模型的拟静力试验。本文介绍了清华大学完成的第三批两个巨型框架节点试件的试验,两个试件的基本破坏形态为巨梁的弯曲破坏。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巨梁在正负两个方向的受力特点。巨梁内力分别采用壁式框架模型的分析方法和极限平衡方法计算,计算结果与试验实测值吻合。试验实测表明小节点区的受力不同于普通框架节点,这是小节点区不易破坏的原因。本文还讨论了钢筋混凝土巨型框架的抗震设计概念,认为巨梁耗能机制不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型框架 梁柱节点 极限平衡 钢筋混凝土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XML的历史土地资源空间信息映射模式研究
3
作者 唐中实 黄俊峰 +2 位作者 尹平 李进强 朱丽云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04年第2期68-71,共4页
有关非OpenGIS规范的历史土地资源空间数据的整合、共享与互操作研究,是国土资源信息领域的一项重要基础研究。在分析国内外多源空间数据整合、共享与互操作模式特点和局限性基础上,提出了基于XML的历史土地资源空间信息映射模式,该模... 有关非OpenGIS规范的历史土地资源空间数据的整合、共享与互操作研究,是国土资源信息领域的一项重要基础研究。在分析国内外多源空间数据整合、共享与互操作模式特点和局限性基础上,提出了基于XML的历史土地资源空间信息映射模式,该模式符合XMLSchema语义规则框架体系,它的提出,旨在抛砖引玉,以期引起有关学者关注历史土地资源空间信息整合、共享与互相操作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ENGIS XML 历史土地资源空间信息映射模式 GML 空间信息映射引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模糊随机地震反应分析
4
作者 张跃 王光远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223-229,共7页
抗震结构设计的地震荷载主要取决于预测地震烈度和场地土类别,地震干扰不仅具有明显随机性,而且还具有强烈的模糊性,产生模糊性的原因是由于地震烈度和场地土等级不可能有精确的定义和评定标准所引起的,在对受这种模糊随机地震干扰... 抗震结构设计的地震荷载主要取决于预测地震烈度和场地土类别,地震干扰不仅具有明显随机性,而且还具有强烈的模糊性,产生模糊性的原因是由于地震烈度和场地土等级不可能有精确的定义和评定标准所引起的,在对受这种模糊随机地震干扰的结构系统作现实的分析和设计时,必须协调地和合理地处理这种由随机性与模糊性同时引起的不确定性。本文首先建立了地震地面运动的平稳与非平稳过滤白噪声模糊随机过程模型,然后应用我们建立的模糊随机动力系统理论(张跃,1991;张跃、王光远,1993),提出了单自由度体系和多自由度体系的模糊随机地震反应的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随机过程 地面运动 地震反应 抗震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