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新街区的范围识别、要素评估与创新绩效提升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1
作者 李天天 聂晶鑫 郑天铭 《南方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20,共10页
创新街区作为产城创深度融合背景下诞生的新创新空间,其空间范围界定、要素集聚的绩效影响等问题亟待深入。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多元主体的创新街区识别方法,构建了“主体-空间-功能-网络”的要素评估体系,结合北京的案例进行... 创新街区作为产城创深度融合背景下诞生的新创新空间,其空间范围界定、要素集聚的绩效影响等问题亟待深入。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多元主体的创新街区识别方法,构建了“主体-空间-功能-网络”的要素评估体系,结合北京的案例进行分析。在北京六环内发现42处创新街区,这些街区空间分布“大集中小分散”、用地结构多样,按要素集聚水平可分为主体-网络引领的校区型、主体-功能引领的园区型与空间-网络引领的平台型三类;进一步分析表明,要素集聚水平的提升对创新绩效具有正向促进作用,整体上专利合作强度、主体密度、创新组织数量与交通便利性属于关键要素。依据主要问题与关键要素,针对性地提出了三类创新街区的要素配置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街区 要素 功能类型 创新绩效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镇3.0:面向互联网时代的智慧小城镇规划思路探讨 被引量:23
2
作者 欧阳鹏 卢庆强 +2 位作者 汪淳 张飏 王鹏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7-42,共6页
互联网基因不仅改变了传统小城镇的发展路径,还对城市规划的变革与创新产生了重大影响。文章以乌镇概念性总体规划为例,结合区域协同、产业发展、空间布局营造和智慧运营服务等"互联网+"的规划思路,提出"国际风情小城、... 互联网基因不仅改变了传统小城镇的发展路径,还对城市规划的变革与创新产生了重大影响。文章以乌镇概念性总体规划为例,结合区域协同、产业发展、空间布局营造和智慧运营服务等"互联网+"的规划思路,提出"国际风情小城、全球智慧名镇"的规划目标,力争打造一个融小桥流水传统特色和现代互联网基因为一体,中西文化交相辉映,既能满足互联网大会永久落户的需要,又能实现旅游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乌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镇3.0 互联网时代 智慧小城镇 智慧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时代乌镇生产生活方式变革的规划应对策略 被引量:9
3
作者 董晓莉 汪淳 卢庆强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3-49,共7页
世界互联网大会为乌镇注入了互联网基因,为其带来了互联网时代社会变革的趋势要求与战略机遇。文章结合乌镇的独特优势,通过分析互联网时代给乌镇生产生活方式带来的变化,提出乌镇应发扬水乡文化融合共生的精神内涵,彰显互联网时代互联... 世界互联网大会为乌镇注入了互联网基因,为其带来了互联网时代社会变革的趋势要求与战略机遇。文章结合乌镇的独特优势,通过分析互联网时代给乌镇生产生活方式带来的变化,提出乌镇应发扬水乡文化融合共生的精神内涵,彰显互联网时代互联共生的核心理念,推动互联网与旅游业两大核心动力的协同并驱,促进本地居民、游客和创客人群的交流融合及其多元需求的复合共生,建设互联网时代的"共生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生产生活方式变革 规划应对策略 乌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时代乌镇融合共生发展的规划策略 被引量:5
4
作者 赵博 欧阳鹏 +1 位作者 王辰琛 张玮璐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1-36,共6页
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永久落户为乌镇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使其面临传统与现代的交织和碰撞。文章结合乌镇现阶段的发展问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在原有的传统水乡格局上注入了互联网基因,提出乌镇新时期的发展将传承水乡文化融合共生的精神内... 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永久落户为乌镇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使其面临传统与现代的交织和碰撞。文章结合乌镇现阶段的发展问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在原有的传统水乡格局上注入了互联网基因,提出乌镇新时期的发展将传承水乡文化融合共生的精神内涵,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古今与中外、城镇与乡村、线上与线下等多方面的融合共生,建设互联网时代的"共生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融合共生 共生城市 乌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基本公服设施数量与多样性空间配置研究——以武汉市主城区为例 被引量:26
5
作者 刘合林 郑天铭 聂晶鑫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4-91,共8页
城市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是城市规划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已有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对一定单元内部基本公服设施供给的多样性配置重视不足且分析的空间粒度不够。在考虑实际人口分布的基本公服设施均等化原则指导下,认为其空间配置应当注... 城市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是城市规划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已有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对一定单元内部基本公服设施供给的多样性配置重视不足且分析的空间粒度不够。在考虑实际人口分布的基本公服设施均等化原则指导下,认为其空间配置应当注重服务单元内的基本公服设施的种类多样和数量的平衡性以满足相应数量的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以武汉市为例,本文以GIS技术、POI数据和宜出行数据为支撑,研究基本公服设施的数量供给和多样性供给的空间分布特征,发现其数量空间配置呈现典型的核心—边缘格局,而人均数量配置呈现出"三明治"结构;在多样性配置上同样呈现核心—边缘差异,多样性水平的空间分布与人口分布整体相关但不完全受到距离衰减规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公共服务设施 空间配置 数量特征 多样性特征 武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