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三维密集连接卷积网络鉴别高级别胶质瘤与单发脑转移瘤
1
作者 张斌 黄陈翠 +2 位作者 薛彩强 李昇霖 周俊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9-124,共6页
目的探讨三维密集连接卷积网络(3D-DenseNet)通过MRI鉴别诊断高级别胶质瘤(HGGs)与单发脑转移瘤(BMs)的价值,并比较不同序列建立的模型诊断性能。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兰州大学第二医院2016年6月—2021年6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30例HGGs和... 目的探讨三维密集连接卷积网络(3D-DenseNet)通过MRI鉴别诊断高级别胶质瘤(HGGs)与单发脑转移瘤(BMs)的价值,并比较不同序列建立的模型诊断性能。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兰州大学第二医院2016年6月—2021年6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30例HGGs和111例BMs的T2WI及T1WI对比增强(T1C)影像资料,预先勾画出三维模型下的感兴趣区体积作为输入数据,以7∶3随机分为训练集254例和验证集87例,基于3D-DenseNet分别构建T2WI、T1C及两种序列融合的预测模型(T2-net、T1C-net和TS-net),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各模型的预测效能并进行比较。结果T1C-net、T2-net和TS-net在训练集和验证集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2、0.853,0.802、0.721,0.856、0.745。T1C-net在验证集的AUC及准确度高于T2-net和TS-net,TS-net在验证集的AUC及准确度高于T2-net,T1C-net与T2-net在验证集的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S-net与T2-net、T1C-net与TS-net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3D-DenseNet的T1C-net模型性能最优,验证集的准确度为80.5%,敏感度为90.9%,特异度为62.5%。结论基于MRI常规序列的3D-DenseNet模型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在鉴别HGGs和BMs时T1C-net序列所建模型性能更好,深度学习模型可成为鉴别HGGs和BMs并指导临床制定精准化治疗方案的潜在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别胶质瘤 脑转移瘤 磁共振成像 深度学习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动脉期图像构建预测肾透明细胞癌分级人工智能模型及其效能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陈心怡 明樱 +4 位作者 韩雨晴 黄陈翠 徐井旭 刘庆伟 黄召勤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6期1033-1036,共4页
目的探讨构建一种基于增强CT动脉期的人工智能预测模型,以实现术前对高级别(FuhrmanⅢ~Ⅳ)及低级别(FuhrmanⅠ~Ⅱ)肾透明细胞癌(ccRCC)的分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21例cc RCC患者(高级别=47例,低级别=74例)的增强CT图像。两位放射科医师... 目的探讨构建一种基于增强CT动脉期的人工智能预测模型,以实现术前对高级别(FuhrmanⅢ~Ⅳ)及低级别(FuhrmanⅠ~Ⅱ)肾透明细胞癌(ccRCC)的分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21例cc RCC患者(高级别=47例,低级别=74例)的增强CT图像。两位放射科医师合作在每个患者的CT图像上绘制了整个肿瘤的轮廓,并由软件自动形成肿瘤的3D-VOI。从VOIs中提取了6种特征。基于这些特征建立了Logistic Regression(LR)模型。结果在训练集中,LR模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42%和86.30%,AUC为0.9238。在验证集中,模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1.25%和84.93%,AUC为0.8987。结论基于增强CT的人工智能预测模型有助于术前预测高、低级别ccRC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组学 肾细胞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X线摄影影像组学特征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的价值 被引量:5
3
作者 万宏燕 徐井旭 +7 位作者 杨瑜 卢艳丽 韩媛媛 姬胜杰 吴俊 柳朝晖 黄陈翠 王振常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5期773-776,共4页
目的探讨X线摄影影像组学对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乳腺肿块136例患者的相关X线摄影及病理资料,采用人工智能Mask R-CNN算法对乳腺肿块的精确分割,应用回归算法建立模型并验证,利用ROC曲线及决策曲线评价模型,并使用D... 目的探讨X线摄影影像组学对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乳腺肿块136例患者的相关X线摄影及病理资料,采用人工智能Mask R-CNN算法对乳腺肿块的精确分割,应用回归算法建立模型并验证,利用ROC曲线及决策曲线评价模型,并使用Delong检验比较不同模型的效能,同时将Shap方法应用于模型的解释。结果筛选后最终纳入乳腺侧斜位(MLO)视角21个特征,头尾位(CC)视角20个特征,两个融合视角38个特征进行建模。三个模型在测试集中对乳腺肿块良恶性判别的AUC值分别为0.842、0.843、0.955。且MLO视角的组学特征建模模型和CC视角的组学特征建模模型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454),两个单视角模型与融合视角模型ROC曲线下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和P=0.0059)。结论基于乳腺X线摄影多视角融合模型对良、恶性肿块的鉴别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X线摄影 乳腺肿瘤 深度学习 影像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D ResUNet的颅内动脉瘤自动测量模型的检测效能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王贵生 莫琰 +6 位作者 刘婷 王浩 赵经纬 刘佳雄 黄陈翠 潘成伟 陈晓霞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59-462,共4页
目的评价基于3D ResUNet的深度学习(DL)颅内动脉瘤自动测量模型对颅内不同长径动脉瘤的检测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颅内动脉瘤患者156例,根据CT血管成像(CTA)检查颅内动脉瘤长径分为小长径组(长径<5 mm)69例和大长径组(长径≥5 mm... 目的评价基于3D ResUNet的深度学习(DL)颅内动脉瘤自动测量模型对颅内不同长径动脉瘤的检测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颅内动脉瘤患者156例,根据CT血管成像(CTA)检查颅内动脉瘤长径分为小长径组(长径<5 mm)69例和大长径组(长径≥5 mm)87例,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患者的头颅影像资料,由1位高年资影像医师独立盲法阅片,且由另1位高年资医师审核结果。采用DL模型3D ResUNet卷积神经网络实现载瘤血管定位、动脉瘤检出和瘤体长径测量。以DSA为标准,评估DL模型和影像医师检查的准确性、特异性、敏感性、检出率及测量性能。结果DSA、DL模型与影像医师分别对小长径组和大长径组瘤体长径测量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3.82(3.97,4.01)mm vs 3.76(3.74,3.94)mm vs 3.87(3.72,4.01)mm,8.45(7.82,9.76)mm vs 9.04(8.93,9.97)mm vs 9.12(8.07,10.16)mm,P>0.05]。以DSA检查为标准,影像医师检查瘤体长径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均略高于DL模型(P>0.05)。在小长径组中,DL模型与DSA检查,DL模型与高年资影像医师间的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705(95%CI:0.683~0.714)、0.929(95%CI:0.876~0.960);在大长径组中,DL模型与DSA检查,DL模型与高年资影像医师间的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817(95%CI:0.804~0.857)、0.940(95%CI:0.894~0.966)。结论基于DL自动测量模型在颅内动脉瘤的检出敏感性和长径测量效能上接近高年资影像医师的判别水平,可辅助临床医师进行颅内动脉瘤载瘤血管节段检出和瘤体长径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成像 三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肾实质期肾周纹理特征预测肾透明细胞癌分级 被引量:1
5
作者 明樱 吕永辉 +5 位作者 李开国 徐井旭 韩雨晴 黄陈翠 刘庆伟 张洁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6期994-997,共4页
目的 探讨基于CT肾实质期肾周纹理特征术前预测低级别(Fuhrman I/Ⅱ)和高级别(Fuhrman Ⅲ/IV)肾透明细胞癌(cc RCC)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病理证实为cc RCC患者118例。从肾实质期的CT图像中提取肾周纹理的组学特征。用组间和组内相关系数(... 目的 探讨基于CT肾实质期肾周纹理特征术前预测低级别(Fuhrman I/Ⅱ)和高级别(Fuhrman Ⅲ/IV)肾透明细胞癌(cc RCC)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病理证实为cc RCC患者118例。从肾实质期的CT图像中提取肾周纹理的组学特征。用组间和组内相关系数(ICC)、特征间线性相关检查和F检验作为特征筛选方式,最终保留13个特征用于模型构建。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来评估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 训练组和验证组的AUC分别为0.893和0.828。训练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75.0%和87.9%,对应的验证组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71.4%和79.3%。结论 CT肾实质期肾周纹理特征是一种无创性的术前评估cc RCC的Fuhrman分级方法,可以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有利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明细胞癌 Fuhrman分级 放射组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