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麻醉深度指标在全麻镇静和镇痛监测中的比较 被引量:9
1
作者 罗宝蓉 李淑琴 王保国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7期544-546,共3页
目的评价脑电双频指数(BIS)和电刺激-循环反应在全麻镇静和镇痛监测中的价值。方法20例择期手术全麻病人,将丙泊酚血浆靶浓度依次设定为1、2、3、4和5μg/ml,记录每一靶浓度下的BIS、SBP、DBP和HR值。维持意识消失时的效应室靶浓度,给... 目的评价脑电双频指数(BIS)和电刺激-循环反应在全麻镇静和镇痛监测中的价值。方法20例择期手术全麻病人,将丙泊酚血浆靶浓度依次设定为1、2、3、4和5μg/ml,记录每一靶浓度下的BIS、SBP、DBP和HR值。维持意识消失时的效应室靶浓度,给予一次60mA强直电刺激,随后将雷米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依次设定为1、2、3、4和5ng/ml,达到每一靶浓度后给予一次同样电刺激,计算每次电刺激前后各指标的变化值(△BIS、△SBP、△DBP和△HR)。结果丙泊酚靶浓度依次增加,BIS值依次减少(P<0.05),两者之间呈负相关(r=-0.789,P<0.01)。不同雷米芬太尼靶浓度时,电刺激均未引起BIS的变化,但引起SBP、DBP和HR增加(P<0.05或P<0.01)。随着雷米芬太尼靶浓度增加,△SBP、△DBP和△HR呈下降趋势。雷米芬太尼靶浓度与△SBP和△HR之间呈负相关(r=-0.386和-0.302,P<0.05)。结论BIS对镇静药浓度变化敏感,对疼痛刺激反应差,电刺激-循环反应能够灵敏地反映镇痛水平,所以麻醉深度监测应该针对不同成分进行多指标、多方法的综合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深度 脑电描记术 丙泊酚 雷米芬太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程潜伏期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镇痛对母婴的影响 被引量:31
2
作者 罗宝蓉 贺淑君 +1 位作者 吴优 雷波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17-618,共2页
关键词 硬膜外镇痛 潜伏期 产程 舒芬太尼 罗哌卡因 产妇分娩 母婴 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