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能X线吸收与定量CT对比评价北京地区中老年女性与年龄相关的骨丢失 被引量:19
1
作者 李娜 唐海 +9 位作者 张勇 李大胜 吴丹 冯强强 蔡韦 王仲朴 张天辉 覃革荣 马骥良 程晓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487-1491,共5页
目的采用双能X线吸收(DXA)和定量CT(QCT)对比评价北京地区中老年女性骨密度与年龄相关的骨丢失。方法收集北京地区接受腰椎正位及髋部DXA检查(面积骨密度测量)的社区女性10 472名,接受腰椎QCT检查(体积骨密度测量)的女性562名... 目的采用双能X线吸收(DXA)和定量CT(QCT)对比评价北京地区中老年女性骨密度与年龄相关的骨丢失。方法收集北京地区接受腰椎正位及髋部DXA检查(面积骨密度测量)的社区女性10 472名,接受腰椎QCT检查(体积骨密度测量)的女性562名。将接受两种检查的受检者分别按每10岁年龄段分组。计算各组别的平均骨密度,并计算峰值骨密度各组别的骨丢失率,分析骨密度与年龄间的相关性。结果 DXA测量北京地区女性腰椎、股骨颈及全髋部的峰值骨密度均在30-39岁年龄组,40岁以后各部位骨密度开始不同程度减低,至80-94岁组腰椎、股骨颈、全髋部累计骨丢失率分别为21.7%、31.4%和29.5%;QCT测量腰椎松质骨的峰值骨密度在20-29岁组,至80-97岁组累计骨丢失率达58.2%。累计骨丢失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腰椎松质骨〉股骨颈〉全髋部〉腰椎正位。结论腰椎QCT可较DXA更早、更准确地显示中老年女性的骨丢失情况,对增龄性骨丢失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丢失 骨密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X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妇科良性疾病介入治疗新进展: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平滑肌瘤 被引量:15
2
作者 王仲朴 吴朝阳 王茂强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1999年第2期115-117,共3页
子宫平滑肌瘤(UterineLeiomyoma,UL),又称子宫纤维瘤(Uterinefibroids),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育龄期发病率为20%~25%,是导致妇科非急症出血的最常见原因[1,2]。据近... 子宫平滑肌瘤(UterineLeiomyoma,UL),又称子宫纤维瘤(Uterinefibroids),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育龄期发病率为20%~25%,是导致妇科非急症出血的最常见原因[1,2]。据近年统计资料显示,美国每年约有近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平滑肌瘤 子宫动脉栓塞 介入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症状性子宫平滑肌瘤的初步经验 被引量:23
3
作者 王仲朴 王茂强 吴朝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4期210-213,共4页
目的 评价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 (UAE)对症状性子宫平滑肌瘤 (UF)的疗效并探讨治疗技术。方法  10例患者主要症状包括阴道出血 (月经过多 ) ,盆腔压迫症状 (尿频 ) ,盆区疼痛。UF的诊断经影像学检查和专科医师检查确定 ,并排除与症状有... 目的 评价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 (UAE)对症状性子宫平滑肌瘤 (UF)的疗效并探讨治疗技术。方法  10例患者主要症状包括阴道出血 (月经过多 ) ,盆腔压迫症状 (尿频 ) ,盆区疼痛。UF的诊断经影像学检查和专科医师检查确定 ,并排除与症状有关的其它妇科疾病。 10例患者行 11例次子宫动脉栓塞 ,其中双侧者 10例次 ,单侧者 1例次。栓塞剂为PVA微球。结果 栓塞技术成功率为 10 0 % ,无严重并发症。随访 9例 ,术后症状有明显改善者 8例 ,无明显效果者 1例 ,与仅行单侧栓塞有关。术后 2个月肿瘤体积平均缩小 42 %。结论 UAE是治疗UF的安全方法 ,近期疗效优良 ,远期疗效尚有待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营肌瘤 栓塞治疗 介入放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附24例报告) 被引量:7
4
作者 孙春玲 杨大同 +2 位作者 张志敏 王仲朴 田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4年第2期144-146,共3页
目的 评价子宫动脉栓塞 (uterinearterialembolization ,UAE)治疗子宫平滑肌瘤和子宫腺肌症的疗效。 方法 2 2例子宫肌瘤和 2例子宫腺肌症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 2 3例 ,单侧 1例 ,栓塞剂为PVA微球。 结果 子宫动脉栓塞成功率为95 8%... 目的 评价子宫动脉栓塞 (uterinearterialembolization ,UAE)治疗子宫平滑肌瘤和子宫腺肌症的疗效。 方法 2 2例子宫肌瘤和 2例子宫腺肌症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 2 3例 ,单侧 1例 ,栓塞剂为PVA微球。 结果 子宫动脉栓塞成功率为95 8% (2 3/2 4 ) ,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 6个月子宫体积及肌瘤体积与栓塞前比较均显著缩小 (t=2 391,3 990 ;P =0 0 2 2 ,0 0 0 0 )。 1例子宫动脉单侧栓塞术后肌瘤逐渐长大 ,行子宫切除术。 2例子宫腺肌症术后痛经、月经过多症状减轻 ,但术后 4个月复发。 结论 UAE治疗子宫肌瘤微创 ,安全 ,疗效满意 ,但远期疗效尚待观察。对子宫腺肌症疗效不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子宫动脉栓塞 子宫腺肌症 子宫平滑肌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 DWI对急性脑出血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5
作者 张芳 高树明 +3 位作者 胡淼淼 李大胜 顾金祥 刘欣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63-465,共3页
目的:探讨3.0T MR机的弥散加权-平面回波成像(DW-EPI)对急性脑出血(AIH)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经临床确诊的AIH患者的MRI和CT图像,MRI和CT在发病后24h~1周内完成,MRI包括DW-EPI及常规MRI序列,其中13例加扫了GRE-T2WI... 目的:探讨3.0T MR机的弥散加权-平面回波成像(DW-EPI)对急性脑出血(AIH)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经临床确诊的AIH患者的MRI和CT图像,MRI和CT在发病后24h~1周内完成,MRI包括DW-EPI及常规MRI序列,其中13例加扫了GRE-T2WI。分析并比较B0(b=0s/mm2)、B1000(b=1000s/mm2)、CT及GRE-T2WI诊断AIH的阳性结果。结果:25例脑实质出血患者中,B0、B1000、CT的阳性显示率分别为96%(24例)、84%(21例)、76%(19例),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包括3例脑实质出血破入脑室)的阳性显示率分别为100%(7例)、57%(4例)、86%(6例)。13例AIH的GRE-T2WI序列均显示为阳性结果。统计学结果显示B0、B1000及CT对AIH的显示能力差异无显著性。结论:3.0TDW-EPI序列是诊断AIH的有效方法之一,可以取代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磁共振成像 弥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动脉瘤和夹层动脉瘤介入治疗的进展 被引量:18
6
作者 王仲朴 王茂强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1期67-71,共5页
关键词 大动脉瘤 夹层动脉瘤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肩部撞击综合征的发生机制和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47
7
作者 张芳(综述) 屈辉(审校)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23-825,共3页
肩部撞击综合征是临床上常见的引起肩关节疼痛和活动障碍的一组疾病,以肩袖、肱二头肌肌腱等结构的炎症及损伤为主要病理改变。广义的肩部撞击综合征包括肩峰下撞击、喙突下撞击和内撞击三型,对其发生机制尚存在争议,本文就肩部撞击的... 肩部撞击综合征是临床上常见的引起肩关节疼痛和活动障碍的一组疾病,以肩袖、肱二头肌肌腱等结构的炎症及损伤为主要病理改变。广义的肩部撞击综合征包括肩峰下撞击、喙突下撞击和内撞击三型,对其发生机制尚存在争议,本文就肩部撞击的发生机制和影像学表现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部撞击综合征 机制 放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芭蕾舞学员耻骨联合骨软骨炎的CT诊断 被引量:4
8
作者 高树明 兰燕 +3 位作者 霍志毅 顾金祥 吴冰 屈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08-810,共3页
目的分析芭蕾舞学员耻骨联合骨软骨炎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对24例芭蕾舞学员行骨盆常规螺旋CT扫描,测量其耻骨联合宽度并观察分析耻骨联合骨质改变及其稳定性。结果24例芭蕾舞学员耻骨联合间隙2~7mm,平均4.37mm,10例可见耻骨联合... 目的分析芭蕾舞学员耻骨联合骨软骨炎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对24例芭蕾舞学员行骨盆常规螺旋CT扫描,测量其耻骨联合宽度并观察分析耻骨联合骨质改变及其稳定性。结果24例芭蕾舞学员耻骨联合间隙2~7mm,平均4.37mm,10例可见耻骨联合间隙不同程度增宽。24例均有一侧或双侧耻骨联合骨缘骨质改变:14例存在轻度局限性骨质致密,20例存在锯齿状或鼠咬状骨质破坏,13例存在小片状骨块游离或蒂状小骨块。10例存在耻骨联合稳定性欠佳,休息体位耻骨联合上缘左右相差2~4mm。结论多排螺旋CT对早期诊断耻骨联合骨软骨炎具有重要价值,因此对于指导芭蕾舞学员正确训练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软骨炎 耻骨联合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芭蕾舞学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扩散张量成像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薛艳萍 翟仁友 +3 位作者 谭可 顾华 张芳 张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34-737,共4页
目的采用DTI技术,定量检测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患者脑内上运动神经元(UMN)的受累情况。方法运用GE Signa3.0T磁共振成像系统,对15例临床确诊及拟诊的ALS患者和12例性别、年龄相当的正常对照者进行了全脑DTI扫描。分别计算双侧大脑皮... 目的采用DTI技术,定量检测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患者脑内上运动神经元(UMN)的受累情况。方法运用GE Signa3.0T磁共振成像系统,对15例临床确诊及拟诊的ALS患者和12例性别、年龄相当的正常对照者进行了全脑DTI扫描。分别计算双侧大脑皮层下白质、皮质脊髓束及胼胝体各部的各向异性分数(FA)和平均扩散系数(MD),并与多种临床参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ALS患者脑内的FA值在双侧中央前后回皮层下白质、放射冠、内囊后肢后部、大脑脚及胼胝体各部较正常对照者显著下降;而相应部位的MD值无显著变化。FA值与ALSFRS及最大手指敲击率呈正相关,与病程、年龄及病情进展速度呈负相关;MD值与ALSFRS、病情进展速度及年龄呈负相关,而与其他临床指标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DTI可以通过定量检测ALS患者脑内FA及MD值的变化帮助确定上运动神经元的受累情况,尤其是在临床诊断不是很明确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 扩散张量成像 上运动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平滑肌瘤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仲朴 王茂强 +2 位作者 高众 包俊杰 谢春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2期88-89,92,共3页
目的 :评价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 (UAE)对子宫平滑肌瘤 (UF)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有关因素。资料和方法 :5 1例患者年龄 2 0~ 5 1岁 (平均 39 9岁 ) ,主要症状包括阴道出血 (月经过多 ) ,盆腔压迫症状 ,盆区疼痛。子宫平滑肌瘤的诊断经影... 目的 :评价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 (UAE)对子宫平滑肌瘤 (UF)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有关因素。资料和方法 :5 1例患者年龄 2 0~ 5 1岁 (平均 39 9岁 ) ,主要症状包括阴道出血 (月经过多 ) ,盆腔压迫症状 ,盆区疼痛。子宫平滑肌瘤的诊断经影像学检查和专科医师检查确定 ,并排除与症状有关的其它妇科疾病。 5 1例患者行 5 2例次子宫动脉栓塞 ,其中双侧者 49例次 ,单侧者 3例次。栓塞剂为直径 5 0 0~ 710 μ的PVA微球。 结果 :栓塞技术成功率为 94 2 % ( 49 5 2 ) ,无严重并发症。随访 44例 ,时间 2~ 19个月 ,术后症状有明显改善者 43例 ,无改善者 1例 ,与仅行单侧栓塞有关。术后 4个月肿瘤体积平均缩小 47%。结论 :UAE是一治疗UF的安全方法 ,近期疗效优良 ,远期疗效尚有待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平滑肌瘤 动脉栓塞 介入治疗 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颈静脉途径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后肝性脑病的原因及其预防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茂强 王志强 +6 位作者 王仲朴 张家宝 崔志鹏 杨立 张金山 程留芳 高育璈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1998年第2期71-75,共5页
目的:分析诱发经颈静脉途径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TIPSS)后肝性脑病(HE)的潜在因素,探讨预防措施。资料和方法:1993年3月~1997年3月间行TIPSS264例,分析与HE相关的因素有:患者性别、年龄,肝功能分级,肝硬化及肝萎缩程度,急诊或择期分流... 目的:分析诱发经颈静脉途径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TIPSS)后肝性脑病(HE)的潜在因素,探讨预防措施。资料和方法:1993年3月~1997年3月间行TIPSS264例,分析与HE相关的因素有:患者性别、年龄,肝功能分级,肝硬化及肝萎缩程度,急诊或择期分流,所使用支架类型及直径,术中有否栓塞胃冠状静脉,术后门一腔静脉梯度压(PCG),血氨浓度,Doppler超声波显示的血流方向。结果:HE发生率为16.03%(33/212),其中术前存在HE症状、术后加重2例,术后无其它诱发因素、新出现HE症状31例。HE的发生率与肝功能分级之间呈高度相关(γ=0.86)。内支架直径与HE的关系:直径8mm组HE发生率为7.31%(3/41)。直径10mm组发发率为17.54%(31/171),两组之间差别有显著性(P<0.01)。Doppler超声显示门静脉属完全离肝型、部分离肝性及向肝血流型HE发生率分别为60.0%(21/35)、13.56%(8/59)、3.38%(4/118),三组之间差别有显著性(P<0.01)。统计结果还表明,术后HE的其它高危因素有明显肝萎缩、分流道较直、术后PCG明显降低(≤10mmHg)、急诊病例、术后血氨持续增高及术中未栓塞曲张的胃冠状静脉。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在与HE相关的诸多因素中,作用最大者为肝功能分级,其次为所用内支架直径、术后门静脉的血流方向。患者的年龄、性别、所使用支架的类型与术后HE的发发率无相关性。结论:TIPSS后HE的高危因素主要有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所用内支架的直径较大及术后门静脉呈离肝血流。从严掌握适应证、用直径≤8mm支架及术中栓塞胃冠状静脉可减少HE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门静脉 门-腔静脉分流 肝性脑病 介入治疗 TIP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对肺动脉栓塞血流动力学的评价 被引量:10
12
作者 王娜娜 吕飙 +1 位作者 黄小勇 于卫永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6-30,共5页
目的:探讨增强磁共振肺灌注成像对肺动脉栓塞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价值。材料和方法:经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和MR肺灌注成像(MRPP)诊断的20例肺动脉栓塞患者和14例健康志愿者,行主肺动脉MR血流编码扫描,通过分析肺实质的信号强度变化率... 目的:探讨增强磁共振肺灌注成像对肺动脉栓塞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价值。材料和方法:经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和MR肺灌注成像(MRPP)诊断的20例肺动脉栓塞患者和14例健康志愿者,行主肺动脉MR血流编码扫描,通过分析肺实质的信号强度变化率(TROS)、时间-信号曲线、右/左心室内径比及主肺动脉的相关参数(主肺动脉直径、血流峰值、平均流速、单位时间内流量等),比较肺动脉栓塞患者与志愿者间肺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间的差异,评价MR在肺动脉栓塞血流动力学方面的作用。结果:肺栓塞患者组与健康志愿者组肺实质信号强度变化率、峰值时间、主肺动脉直径、右/左心室内径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两组间的主肺动脉峰值流速、平均流速、流量具有统计学差异,肺栓塞患者MR血流编码的肺动脉峰值流速-时间曲线表现为收缩期峰值流时间提前,并可见明显反流。结论:MRI具有诊断肺动脉栓塞的可行性,并可测量肺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粗略估计肺动脉高压程度,有望成为一种研究肺栓塞的无创性影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颈静脉途径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仲朴 吴朝阳 王茂强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1999年第1期45-50,共6页
自1989年德国学者Ritcher首次正式报道经颈静脉途径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S)的临床应用以来,这一技术曾一度是介入放射学的热门课题,人们对其兴趣的衰减主要是因为对术后分流道狭窄/阻塞的预防和处理及肝性脑病... 自1989年德国学者Ritcher首次正式报道经颈静脉途径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S)的临床应用以来,这一技术曾一度是介入放射学的热门课题,人们对其兴趣的衰减主要是因为对术后分流道狭窄/阻塞的预防和处理及肝性脑病的治疗较困难。针对TIPSS应用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 门体静脉分流 技术改进 术后 分流道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膜型脑囊虫病的磁共振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家斐 马林 +6 位作者 胡淼淼 张毅军 赵建秀 陈静 杨姝杰 刘宁 张岩磊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04-506,共3页
目的探讨脑膜型脑囊虫病的MR影像表现特征。方法28例临床确诊为脑膜型脑囊虫病的患者,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其MR影像学表现。结果共发现病灶120个;位于脑沟、纵裂池的脑囊虫影像学表现典型,与脑实质型表现相似,可分为存活期、... 目的探讨脑膜型脑囊虫病的MR影像表现特征。方法28例临床确诊为脑膜型脑囊虫病的患者,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其MR影像学表现。结果共发现病灶120个;位于脑沟、纵裂池的脑囊虫影像学表现典型,与脑实质型表现相似,可分为存活期、变性坏死期和纤维钙化期;位于外侧裂和基底池等处病灶表现不典型,可分为大囊型和葡萄状丛集型。结论脑膜型脑囊虫病MR表现复杂多样,正确认识其典型和非典型影像特征,对正确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系统囊虫病 脑膜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udd-Chiari综合征合并下腔静脉巨大血栓的介入性治疗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仲朴 王茂强 +1 位作者 李志强 谢春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2期139-141,126,共4页
关键词 BUDD-CHIARI综合征 介入治疗 下腔静脉 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钆造影剂在动脉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仲朴 王茂强 +1 位作者 孙永光 刘晓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2期97-101,共5页
目的 研究含钆造影剂在动脉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9例接受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的患者 ,2例有使用碘剂的禁忌证而单纯使用含钆造影剂 ,7例同时进行了含碘与含钆造影剂比较。造影血管包括胸主动脉、颈总动脉、支... 目的 研究含钆造影剂在动脉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9例接受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的患者 ,2例有使用碘剂的禁忌证而单纯使用含钆造影剂 ,7例同时进行了含碘与含钆造影剂比较。造影血管包括胸主动脉、颈总动脉、支气管动脉、肋间动脉、肝动脉、髂动脉及子宫动脉。含钆造影剂为离子型钆喷替酸葡甲胺 ,使用剂量≤ 0 .3mmol/kg体重。术中监护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 ,术后进行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检查。结果  7例患者进行含碘与含钆造影剂血管造影图像质量比较 ,含钆造影剂在显示动脉主干血管影像与含碘造影剂无显著性差异 ,远端分支及肿瘤染色的图像质量差于含碘造影剂。 2例患者单纯使用含钆造影剂完成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含钆造影剂动脉内注射对患者肝肾功能无不良影响 ,对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无不良影响。结论 应用含钆造影剂做DSA可获得较清晰的图像 ,对于碘剂过敏或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可应用含钆造影剂进行动脉血管造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钆造影剂 动脉血管造影 造影剂 血管造影术 介入放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囊虫病的MR误诊分析(6例报告)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家斐 余新光 +4 位作者 胡淼淼 张毅军 赵建秀 刘宁 张岩磊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41-242,共2页
目的探讨脑囊虫病的磁共振表现及误诊原因,提高对脑囊虫病的认识。方法经病理活检或临床确诊的曾经误诊的脑囊虫病6例,回顾分析其MR影像学表现。结果多发病灶4例、12个,单发病灶2例,均位于额顶叶皮髓质交界区,5个病灶T1WI囊液信号高于... 目的探讨脑囊虫病的磁共振表现及误诊原因,提高对脑囊虫病的认识。方法经病理活检或临床确诊的曾经误诊的脑囊虫病6例,回顾分析其MR影像学表现。结果多发病灶4例、12个,单发病灶2例,均位于额顶叶皮髓质交界区,5个病灶T1WI囊液信号高于脑脊液,T2WI呈高信号,9个病灶T2WI显示囊内容物呈低信号,或高低混杂信号。病灶周围均可见水肿带,并呈环形强化。4例误诊为转移瘤,2例误诊为脑脓肿。结论MR是诊断脑囊虫病的重要检查方法,重视流行病学,提高对MR征象的认识,可以避免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囊虫病 磁共振成像 误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静脉曲张的影像学诊断与介入栓塞治疗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仲朴 吴朝阳 王茂强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1999年第4期237-238,共2页
关键词 卵巢静脉曲张 病因 CT NMR 成像 栓塞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后形成急性血栓的原因及治疗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仲朴 王茂强 +1 位作者 崔志鹏 谢春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6期458-459,共2页
关键词 动脉内支架置入术 急性血栓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卵巢静脉曲张的栓塞治疗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仲朴 王茂强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1999年第4期201-203,共3页
目的 评价经导管卵巢静脉曲张栓塞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5 例年龄30 ~45 岁,临床表现慢性盆腔疼痛病史2~8 年,影像学检查、Doppler 超声提示卵巢静脉曲张,卵巢静脉造影明确卵巢静脉曲张诊断的病例,经股静脉或颈... 目的 评价经导管卵巢静脉曲张栓塞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5 例年龄30 ~45 岁,临床表现慢性盆腔疼痛病史2~8 年,影像学检查、Doppler 超声提示卵巢静脉曲张,卵巢静脉造影明确卵巢静脉曲张诊断的病例,经股静脉或颈静脉途径行造影检查和栓塞治疗。栓塞材料为钢丝圈(4 例) ,无水酒精(1 例)。术后随访3 ~18 个月,采用定期Doppler 超声波检查。结果 本组病例栓塞治疗均获成功,技术成功率100 % ,无并发症。左侧栓塞4 例,双侧栓塞1 例。术后1 周内临床症状明显减轻者4例。1 例术后3 个月症状恢复至治疗前,Doppler 超声检查提示静脉曲张复发。结论 经导管卵巢静脉栓塞是治疗由卵巢静脉曲张引起的慢性盆腔疼痛的一种安全、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静脉曲张 盆腔瘀血综合征 栓塞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