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覆岩离层三维力学模拟有限元接触算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伍泽东 薛爱民 曹丁涛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3年第3期325-333,共9页
针对覆岩离层这一特殊的接触问题提出了新的接触算法,并采用大规模并行计算方法实现了对离层进行真正三维的力学模拟,从而得到覆岩离层空间几何形态参数。以济宁二号煤矿西部十一采区为研究实例,验证了算法的适用性及有效性。
关键词 三维有限元力学模拟 覆岩离层 接触算法 大规模并行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金属成矿区深地震反射剖面数据处理技术实验研究——以庐枞矿集区为例 被引量:13
2
作者 刘金凯 匡朝阳 +4 位作者 高锐 薛爱民 卢占武 侯贺晟 王海燕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561-2576,共16页
针对庐枞多金属矿集区地震资料特点及浅、深多重探测目标,对深地震反射数据进行了处理技术实验研究。在区域长剖面上,为了获得矿集区地壳与上地幔结构的精细图像,解释成矿深部过程,开展了循序渐进的常规处理技术实验和精细处理技术实验... 针对庐枞多金属矿集区地震资料特点及浅、深多重探测目标,对深地震反射数据进行了处理技术实验研究。在区域长剖面上,为了获得矿集区地壳与上地幔结构的精细图像,解释成矿深部过程,开展了循序渐进的常规处理技术实验和精细处理技术实验。在矿区剖面,为了获得了浅层精细结构,针对变观测系统接收等特点,进一步开展了特殊处理实验。经过区域剖面与矿区剖面的多重处理实验,集成了一套矿集区深地震反射剖面数据处理方法与处理技术流程,为我国进一步的深部探测积累了技术与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地震反射剖面 庐枞矿集区 数据处理技术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造山带深地震反射资料的动校正方法 被引量:6
3
作者 王海燕 高锐 +2 位作者 薛爱民 赵玉莲 王丽丽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22-626,共5页
介绍并分析了目前所使用的各动校正方法及其优缺点。针对各方法的不足,在前人提出的高程动校正基础上实现了一种地表基准动校正方法,该方法同时考虑了地形起伏和近地表速度变化两种因素。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际验证,该方法在校正畸变的双... 介绍并分析了目前所使用的各动校正方法及其优缺点。针对各方法的不足,在前人提出的高程动校正基础上实现了一种地表基准动校正方法,该方法同时考虑了地形起伏和近地表速度变化两种因素。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际验证,该方法在校正畸变的双曲线方面优于常规NMD方法,可以改善造山带中因地形起伏较大造成的动校不准、影响叠加效果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地震反射 造山带 起伏地表 地表基准的动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黄海前新生代地震资料处理实践 被引量:6
4
作者 冯永强 石平 +3 位作者 薛爱民 吴志强 闫立志 闫桂京 《海洋地质动态》 2008年第8期26-32,共7页
根据南黄海前新生代地层的岩石物性特征和勘探目标,在原始资料品质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处理重点为多次波压制、精细速度分析、深层能量增强和成像,形成了有针对性的处理流程和参数。在精细速度分析的基础上,应用不同多次波压制和去噪方... 根据南黄海前新生代地层的岩石物性特征和勘探目标,在原始资料品质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处理重点为多次波压制、精细速度分析、深层能量增强和成像,形成了有针对性的处理流程和参数。在精细速度分析的基础上,应用不同多次波压制和去噪方法对多次波和噪音进行压制和剔除,以变速能量补偿技术增强深层古生界反射的能量,取得了较好的处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新生代 地震资料处理 南黄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羌塘盆地石油地震反射新剖面及基底构造浅析
5
作者 卢占武 高锐 +4 位作者 薛爱民 匡朝阳 李秋生 贺日政 李鹏武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2期286-290,共5页
针对羌塘盆地地表地质条件复杂,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取得高质量的地震剖面存在很大困难等问题,中国地质调查局在羌塘布设了总长约52km的试验剖面,初步摸索出一套适用于羌塘地区地震资料采集与处理的方法技术。处理后的地震叠加剖面上反射... 针对羌塘盆地地表地质条件复杂,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取得高质量的地震剖面存在很大困难等问题,中国地质调查局在羌塘布设了总长约52km的试验剖面,初步摸索出一套适用于羌塘地区地震资料采集与处理的方法技术。处理后的地震叠加剖面上反射信息丰富,揭示出盆地基底以上各构造层的空间展布特征,为查明构造圈闭和构造界面,确定地层的组合等方面,提供了高质量数据。文中在对地震反射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两条剖面显示的盆地基底的埋深、形态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塘盆地 地震新剖面 反射特征 基底 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松潘—西秦岭—临夏盆地深地震反射剖面——采集、处理与初步解释
6
作者 王海燕 高锐 +5 位作者 李秋生 李文辉 侯贺晟 匡朝阳 薛爱民 黄薇漪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51-1461,共11页
由于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俯冲使青藏高原不断隆起,其形成不仅导致了亚洲大陆内部强烈的晚新生代构造变形,还对其边缘地区的地貌格局产生重大影响.青藏高原东北缘是青藏高原向北东方向扩展的前缘部位,是印度与欧亚两大板块碰撞作用由近... 由于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俯冲使青藏高原不断隆起,其形成不仅导致了亚洲大陆内部强烈的晚新生代构造变形,还对其边缘地区的地貌格局产生重大影响.青藏高原东北缘是青藏高原向北东方向扩展的前缘部位,是印度与欧亚两大板块碰撞作用由近南北方向向北东、东方向转换的重要场所.本文利用2004年和2008年完成的深地震反射剖面资料,采用关键处理技术和参数开展唐克-合作剖面与合作-临夏剖面联线处理,获得总长约400km的深地震反射剖面,完整揭示了西秦岭造山带及其两侧盆地的地壳结构和构造变形样式.结果显示西秦岭造山带下地壳向若尔盖逆冲推覆的深部构造特征;西秦岭下地壳北倾的强反射及其北侧南倾的强反射特征揭示出扬子与华北两个大陆板块在西秦岭造山带下的汇聚行为.Moho的埋深和起伏形态表明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经历了高原隆升后强烈的伸展减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地震反射剖面 青藏高原 松潘地块 西秦岭 临夏盆地 数据采集与处理 岩石圈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