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作观察疗法对恢复期脑梗死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运动诱发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21
1
作者 曾明 沈芳 +8 位作者 朱美红 王晶 崔尧 傅建明 顾旭东 姚云海 王春苑 时美芳 孙亚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19-423,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动作观察疗法对恢复期脑梗死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及运动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将53例恢复期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观看不同的几何图... 目的:探讨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动作观察疗法对恢复期脑梗死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及运动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将53例恢复期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观看不同的几何图案及数字符号,然后模仿特定动作;观察组则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动作观察疗法,每周6次,每次20min,共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对2组患者采用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Wolf运动功能测试(WMFT)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测量以评定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诱发电位仪分别刺激患侧大脑皮质M1区、第7颈椎棘突刺激,在拇短展肌记录运动诱发电位(MEP)。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各项评价指标评定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FMA评分(42.32±12.56)、WMFT评分(51.57±11.45)、MBI评分(73.57±10.17),MEP的潜伏期(22.69±2.11)ms、波幅(1.25±0.38)mV、中枢运动传导时间(10.12±1.46)ms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运动观察疗法可改善恢复期脑梗死后中枢神经运动传导功能,改善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作观察疗法 镜像神经元系统 脑梗死 上肢运动功能 运动诱发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微出血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李永琴 陈飞 +1 位作者 张微微 黄勇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615-618,共4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进而寻找复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生物标记。方法回顾性分析脑梗死患者540例,其中首发脑梗死患者188例(首发脑梗死组),复发脑梗死患者352例(复发脑梗死...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进而寻找复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生物标记。方法回顾性分析脑梗死患者540例,其中首发脑梗死患者188例(首发脑梗死组),复发脑梗死患者352例(复发脑梗死组)。依据影像学资料分为CMB患者146例(CMB组),非CMB患者394例(非CMB组)。比较人口统计学资料、血管危险因素以及血清学指标与CMB、复发脑梗死的相关性,并对脑梗死进行不同年龄区分析。结果 CMB组高血压、收缩压、同型半胱氨酸明显高于非CMB组,TC明显低于非CM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复发脑梗死组比较,首发脑梗死组年龄明显降低,吸烟、收缩压、舒张压、糖化血红蛋白、TC、LDL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同型半胱氨酸为CMB的独立危险因素(OR=1.852,95%CI:1.134~3.026,P=0.014;OR=1.012,95%CI:1.001~1.023,P=0.037)。TC为CMB的保护因素(OR=0.827,95%CI:0.732~0.935,P=0.002)。年龄45~65岁患者差异最大,且更易出现首发脑梗死。结论 CMB可通过控制血压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调整TC等治疗达到预防的作用;同时可降低复发脑梗死,特别是控制高血压和糖尿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脑梗死 高半胱氨酸 高血压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冰山模型及双螺旋模型构建医疗护理员培训师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 被引量:14
3
作者 张志远 刘万芳 +4 位作者 张利岩 都永丽 刘红佳 郑姣 邵筱雯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91-696,共6页
目的:基于冰山模型及双螺旋模型构建医疗护理员培训师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方法:基于冰山模型及双螺旋模型,采用文献回顾、半结构式访谈、德尔菲法等构建医疗护理员培训师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由3名测评人员对50名医疗护理员培训师进行... 目的:基于冰山模型及双螺旋模型构建医疗护理员培训师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方法:基于冰山模型及双螺旋模型,采用文献回顾、半结构式访谈、德尔菲法等构建医疗护理员培训师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由3名测评人员对50名医疗护理员培训师进行胜任力评价。结果:最终确定了包括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10项及三级指标42项的医疗护理员培训师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指标区分度为0.505,组内相关系数为0.844,总Cronbach′s α系数为0.994,各条目Cronbach′s α系数为0.979~0.985,医疗护理员培训师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基于冰山模型及双螺旋模型构建的医疗护理员培训师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可靠,可作为医疗护理员培训师胜任力水平的测评工具,为其资格准入、培养和考核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护理员 培训师 胜任力 冰山模型 评价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