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带一路”油气资源潜力及合作前景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富兵 白国平 +6 位作者 王志欣 颜春凤 王伟洪 袁明会 白羽 李文博 王倩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3,26,共4页
"一带一路"是国家重大战略,本文着重从"一带一路"油气资源潜力、贸易量及线路、我国石油企业对外合作权益等方面分析"一带一路"国家油气资源潜力与合作前景,指明油气资源主要合作方向是中东、中亚和俄罗... "一带一路"是国家重大战略,本文着重从"一带一路"油气资源潜力、贸易量及线路、我国石油企业对外合作权益等方面分析"一带一路"国家油气资源潜力与合作前景,指明油气资源主要合作方向是中东、中亚和俄罗斯等大型含油气区。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油气资源形势,提出相关合作建议:一是巩固和加强与中亚国家的油气合作;二是扩大与中东国家油气合作的领域与规模;三是抓住机遇,力争在俄罗斯油气上游市场取得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油气资源 合作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太平洋地区盆地形成演化和油气资源潜力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杨伟利 康永尚 +4 位作者 姚永坚 张建军 李波 陈宏文 王伟洪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9-96,共18页
本文从南太平洋地区区域构造演化出发,开展盆地类型划分和石油地质条件分析,了解不同类型盆地的油气成藏特征,并分析油气分布规律和资源潜力,以期对未来油气勘探开发国际合作选区提供借鉴。研究表明:(1)南太平洋地区经历了亨特-鲍恩造... 本文从南太平洋地区区域构造演化出发,开展盆地类型划分和石油地质条件分析,了解不同类型盆地的油气成藏特征,并分析油气分布规律和资源潜力,以期对未来油气勘探开发国际合作选区提供借鉴。研究表明:(1)南太平洋地区经历了亨特-鲍恩造山运动、澳大利亚板块与南极洲板块分离、塔斯曼海扩张及珊瑚海扩张、巴布亚新几内亚地区的洋壳俯冲和弧-陆碰撞作用,最终形成了澳大利亚东部南缘和海域及新西兰地区以裂谷盆地为主、澳大利亚东部内陆以克拉通盆地为主的包括晚二叠世-三叠纪前陆盆地、古近纪-新近纪前陆盆地、古近纪-现今弧前盆地和弧后盆地6种盆地类型;(2)澳大利亚内陆南缘和东部海域以及新西兰地区裂谷盆地分布广泛,裂谷盆地油气最为富集,但内陆和海域有所差异,内陆南缘裂谷盆地油气资源丰富且石油与天然气的比值约为2∶1,而东部海域裂谷盆地因油气成藏条件差,尚无油气发现;(3)根据盆地的剩余可采储量和远景资源量对南太平洋地区的资源潜力进行分析,认为白垩纪-古近纪裂谷盆地和古近纪-新近纪前陆盆地油气资源潜力最大,并优选出吉普斯兰(Gippsland)、塔拉纳基(Taranaki)和巴布亚(Papua)3个有利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太平洋地区 板块演化 盆地类型 成藏特征 资源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油气行业管理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被引量:5
3
作者 胡梦成 康永尚 +2 位作者 王伟洪 刘启鹏 李喆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2-27,共6页
美国的油气资源管理发展历史较长,形成的管理模式较完备,研究其油气资源管理模式和经验对我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通过国外政府网站访问、文献调研等方式对美国油气资源管理机构和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研究,分析各管理机构职能及职能关系... 美国的油气资源管理发展历史较长,形成的管理模式较完备,研究其油气资源管理模式和经验对我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通过国外政府网站访问、文献调研等方式对美国油气资源管理机构和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研究,分析各管理机构职能及职能关系,总结出美国油气管理模式的特点,总体表现为管理机构分工明确、职能具体,依法办事、重视协商,市场自由与宏观调控相结合等特点。最终结合中国实际,对我国油气资源管理提出建议,比如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成立专门的监管部门,成立能源信息管理机构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资源管理 油气监管 法律法规 油气行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乌斯丘尔特盆地成藏组合分析与油气资源潜力评价 被引量:4
4
作者 孙丰楠 张凯逊 +2 位作者 韩淑琴 韩凤彬 颜春凤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3-52,I0003,I0004,共12页
北乌斯丘尔特盆地是中亚地区油气资源丰富的盆地之一。根据北乌斯丘尔特盆地最新的数据资料,应用含油气系统综合分析方法,将盆地划分为8个成藏组合;以成藏组合为评价单元,利用统计法和类比法求取评价参数,采取蒙特卡洛法模拟计算盆地未... 北乌斯丘尔特盆地是中亚地区油气资源丰富的盆地之一。根据北乌斯丘尔特盆地最新的数据资料,应用含油气系统综合分析方法,将盆地划分为8个成藏组合;以成藏组合为评价单元,利用统计法和类比法求取评价参数,采取蒙特卡洛法模拟计算盆地未来30年油气待发现可采资源量潜力。结果表明:北乌斯丘尔特盆地待发现石油、天然气和凝析油的可采资源量(均值)分别为13.1474×10^7 t、1.5472×10^11 m^3、239.1×10^4 t,合计2.5812×10^8 t油当量。最具潜力的含油气系统是滨里海—侏罗系含油气系统和中侏罗统—渐新统含油气系统;区域上,油气主要分布于北布扎奇隆起、库尔图克凹陷、切尔卡尔凹陷和苏多奇凹陷,表现为“西油东气”;层系上,油气主要富集于中侏罗统和下白垩统。最有潜力的成藏组合为西部布扎奇侏罗系、西部布扎奇下白垩统和北乌斯丘尔特中侏罗统成藏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乌斯丘尔特盆地 成藏组合 含油气系统 油气分布规律 资源评价 蒙特卡洛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极地区盆地分类与油气资源分布规律 被引量:9
5
作者 张凯逊 韩淑琴 +2 位作者 孟秋含 胡靖靖 颜春凤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20年第6期901-910,共10页
北极地区油气资源潜力大,且油气勘探开发尚处于初期,是未来国内外油气工业发展的重要战略领域。文中综合运用全球领先信息服务公司埃信华迈(IHS)和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的最新资料及已有研究成果,对北极地区的盆地类型和油气资源分布规... 北极地区油气资源潜力大,且油气勘探开发尚处于初期,是未来国内外油气工业发展的重要战略领域。文中综合运用全球领先信息服务公司埃信华迈(IHS)和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的最新资料及已有研究成果,对北极地区的盆地类型和油气资源分布规律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北极地区至少发育35个沉积盆地,具体划分为裂谷盆地(5个)、被动大陆边缘盆地(16个)、克拉通盆地(5个)、前陆盆地(5个)和大洋盆地(4个)。裂谷盆地是北极地区油气最富集的盆地类型,发现油气探明和控制可采储量(简称2P储量)441.12×108 t油当量,占北极地区油气总储量的74.6%,其次为前陆盆地、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和克拉通盆地。北极地区大部分油气储于白垩系、侏罗系和二叠系的碎屑岩储集层,仅有小部分油气储于石炭系和泥盆系碳酸盐岩储集层,且不同国家、不同含油气盆地的主力储集层存在明显差异。北极地区的油气主要源自侏罗系和白垩系的烃源岩,三叠系和泥盆系烃源岩次之。此外,复合圈闭是北极地区油气藏的主要圈闭类型,其次是构造圈闭。北极地区盆地类型和油气宏观分布规律的研究将为中国石油公司在北极地区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地区 盆地类型 油气资源分布 石油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里海盆地碳酸盐岩储集层沉积相与类型--以让纳若尔油田石炭系KT-Ⅱ含油层系为例 被引量:30
6
作者 方甲中 吴林刚 +1 位作者 高岗 赵宝顺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98-508,共11页
通过对滨里海盆地让纳若尔油田2092和2399A两口井岩心资料与测井曲线的详细对比,同时考虑新老井之间资料的差异性,建立能够反映沉积相的测井相模式,并据此进行全区沉积微相的划分及沉积微相组合关系、空间展布特征和演化规律的研究。研... 通过对滨里海盆地让纳若尔油田2092和2399A两口井岩心资料与测井曲线的详细对比,同时考虑新老井之间资料的差异性,建立能够反映沉积相的测井相模式,并据此进行全区沉积微相的划分及沉积微相组合关系、空间展布特征和演化规律的研究。研究区发育了滩、滩间洼地、潟湖和潮汐通道4种沉积微相,储集层可划分为裂缝型、孔洞缝复合型、微裂缝-孔隙型、孔隙型4种类型。裂缝型储集层主要分布在滩间和潟湖环境中;孔洞缝复合型储集层主要发育于高能浅水环境下形成的滩微相中;微裂缝-孔隙型储集层也发育于高能滩环境,在潮汐通道中也有一定规模的发育;孔隙型储集层主要发育在相对低能的浅滩微相以及潮汐通道微相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储集层 沉积微相 测井相 让纳若尔油田 滨里海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尔凹陷与塔南凹陷下白垩统铜钵庙组—南屯组油气储层特征及孔隙度控制作用 被引量:35
7
作者 蒙启安 刘立 +2 位作者 曲希玉 汪成辞 王小琴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32-1240,共9页
早白垩世铜钵庙—南屯组的火山岩和砂岩是中国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和蒙古国塔木察格盆地塔南凹陷的主要油气储层。其中:铜钵庙组储层主要由火山碎屑岩组成;南屯组储层以砂岩为主,其次为火山碎屑岩。在铜钵庙组的火山碎屑岩中,贝尔凹陷主... 早白垩世铜钵庙—南屯组的火山岩和砂岩是中国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和蒙古国塔木察格盆地塔南凹陷的主要油气储层。其中:铜钵庙组储层主要由火山碎屑岩组成;南屯组储层以砂岩为主,其次为火山碎屑岩。在铜钵庙组的火山碎屑岩中,贝尔凹陷主要为凝灰岩,塔南凹陷主要为沉凝灰岩和凝灰质砂岩。镜质体反射率和最高热解温度数据表明,成岩阶段主要为中成岩阶段A期。铜钵庙组—南屯组储层的孔隙类型主要为次生孔,其次为原生孔,属中低孔、特低渗型储层。贝尔凹陷和塔南凹陷均发育2个异常高孔隙带,储层孔隙度主要受储层岩石类型、沉积相和成岩作用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尔凹陷 塔南凹陷 储层特征 控制作用 孔隙度 油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临兴地区下石盒子组成岩作用类型及其对油气储层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1
8
作者 谢英刚 叶建平 +4 位作者 潘新志 段长江 陈庆 杨丽萍 喻玉洁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66-172,共7页
本文通过大量岩石薄片、扫描电镜及阴极发光等的观察,分析了临兴地区下石盒子组成岩作用类型、成岩作用对物性的影响以及与油气分布规律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下石盒子组成岩作用主要包括压实作用以及胶结弱溶蚀;而且压实作用大大降... 本文通过大量岩石薄片、扫描电镜及阴极发光等的观察,分析了临兴地区下石盒子组成岩作用类型、成岩作用对物性的影响以及与油气分布规律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下石盒子组成岩作用主要包括压实作用以及胶结弱溶蚀;而且压实作用大大降低了原生孔隙体积,胶结作用堵塞了孔隙和喉道,溶蚀作用提高了砂岩的储集性能。成岩作用在砂体不同部位的差异是形成岩性圈闭的条件,纵向上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底部和顶部为低渗储层,中部位为渗透层,因此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体可成为一套岩性圈闭;在平面上原生孔+次生孔相和次生孔相分布于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等分选较好,粒度较粗的微相中。分选较差、粒度较细的远砂坝和席状砂微相发育的砂岩杂基含量较高,主要为低渗砂岩,为油气富集区形成横向遮挡条件。总体上来说,沉积相为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微相,成岩相为原生孔+次生孔相以及次生孔相为有利的储层,是油气的最为有利聚集场所,其次为远砂坝和席状砂微相,成岩相为自生高岭石充填粒间孔相和胶结弱溶蚀相的储层,含气性相对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作用 储层物性 油气分布规律 岩性遮挡圈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东恩洪和老厂煤层气可动性及对产气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康永尚 李喆 +2 位作者 刘娜 邓泽 王伟洪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17-226,共10页
为了分析滇东老厂和恩洪区块前期煤层气井排采效果不佳的原因,对滇东老厂和恩洪区块煤层气地质参数进行了系统整理,并对其煤层气可动性-渗透率和解吸时间进行对比分析,分析2个区块内前期煤层气井的产气曲线,揭示了可动性对产气动态的影... 为了分析滇东老厂和恩洪区块前期煤层气井排采效果不佳的原因,对滇东老厂和恩洪区块煤层气地质参数进行了系统整理,并对其煤层气可动性-渗透率和解吸时间进行对比分析,分析2个区块内前期煤层气井的产气曲线,揭示了可动性对产气动态的影响机理,并提出了初始排水速度控制的建议。结果表明:(1)老厂区块和恩洪区块皆属低渗透煤层气区块,老厂区块煤储层渗透率总体上低于恩洪区块,这一差异主要是由2个区块的地应力强度差异引起的;(2)老厂区块煤岩解吸时间总体高于恩洪区块,这一差异主要是由2个区块间煤岩的煤阶差异造成的;(3)由于前期煤层气井初始排水速度过快,2个区块煤层气井峰值产量不高,初始排水速度过快问题在恩洪区块更突出,且恩洪区块煤岩解吸时间较短,在有效应力、快速扩散效应的双重作用下,不利于降压漏斗扩展;(4)老厂区块和恩洪区块煤层气井初始排水速度控制是今后煤层气井排采工作制度优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对煤岩解吸时间相对较短的恩洪区块,坚持缓慢排水策略更加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厂区块 恩洪区块 煤层气可动性 煤层气排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岸水下扇储集体沉积结构单元划分——以彩9井区三工河组为例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庆 张继春 +2 位作者 赵宝顺 秦旭升 张武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03-606,共4页
在沉积微相研究的基础上,依据岩心岩性、层理层面构造、粒度及其韵律特征等信息综合观察,分析古水流环境及水动力变化,确定出沉积结构单元界面。同时,通过岩性变化界面及其电性曲线微旋回特征的相关性分析,建立剖面沉积结构单元划分电... 在沉积微相研究的基础上,依据岩心岩性、层理层面构造、粒度及其韵律特征等信息综合观察,分析古水流环境及水动力变化,确定出沉积结构单元界面。同时,通过岩性变化界面及其电性曲线微旋回特征的相关性分析,建立剖面沉积结构单元划分电性韵律标准(如自然电位回返、自然伽马升高、电阻曲线降低或台阶状变化等),进而实现研究区沉积结构单元划分。研究方法对陆相沉积体系及结构单元精细描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南油田 三工河阻 近岸水下扇 沉积体系 沉积微相 结构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高煤阶煤层煤体结构识别测井法适用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梅放 康永尚 +3 位作者 李喆 邓泽 王伟洪 顾骄杨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95-107,共13页
煤体结构对煤储层渗透率有重要影响,渗透率是煤层气勘探开发中的一个核心参数,而测井方法在大量煤层气区块煤体结构识别中得到应用,但尚处于探索阶段。分析研究了前人在不同煤层气区块煤体结构识别中使用的测井参数组合和针对不同煤体... 煤体结构对煤储层渗透率有重要影响,渗透率是煤层气勘探开发中的一个核心参数,而测井方法在大量煤层气区块煤体结构识别中得到应用,但尚处于探索阶段。分析研究了前人在不同煤层气区块煤体结构识别中使用的测井参数组合和针对不同煤体结构的测井参数数值,将这些区块按煤岩的镜质组最大反射率平均Ro,max划分为中煤阶区块(0.65%<Ro,max<1.90%)和高煤阶区块(Ro,max>1.90%),基于对前人成果中各测井方法使用情况的统计和对成果中测井参数与煤体结构相关性的分析,探讨不同测井方法在中煤阶煤层和高煤阶煤层的适用性。结果表明:井径测井在中煤阶煤层和高煤阶煤层均适用,自然伽马测井在此2类煤层中均具有参考作用,电阻率测井、声波时差测井和密度测井在此2类煤层中的应用效果差别较大,补偿中子测井在2类煤阶煤层均不适用;因中煤阶煤岩与高煤阶煤岩力学强度差异造成其对外力的变形差异和不同测井参数的敏感性差异,导致不同测井方法对不同煤阶煤层的适用性存在差异。在中煤阶煤层煤体结构识别中,建议以井径测井和电阻率测井作为主要识别方法,以声波时差测井和自然伽马测井作为次要识别方法;在高煤阶煤层煤体结构识别中,建议以井径测井、自然伽马测井和密度测井作为主要识别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体结构 测井 煤阶 适用性 力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东老厂区块煤层气井峰值产气量主控地质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康刘旭 胡滨 +4 位作者 康永尚 曾雯婷 王伟洪 顾骄杨 田博凡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8-47,共10页
基于滇东老厂区块6口排采先导试验井的煤层气地质资料和排采动态资料,在分析产水和产气特征基础上,探讨老厂区块影响煤层气井排采效果的主控地质因素和影响机理,并提出主控地质因素的下限指标和井层选择建议。结果表明:(1)单井动用资源... 基于滇东老厂区块6口排采先导试验井的煤层气地质资料和排采动态资料,在分析产水和产气特征基础上,探讨老厂区块影响煤层气井排采效果的主控地质因素和影响机理,并提出主控地质因素的下限指标和井层选择建议。结果表明:(1)单井动用资源丰度、动用煤层的平均含气饱和度和平均渗透率是煤层气井峰值产量的3个主控地质因素,它们共同控制着煤层气井的峰值产气量;(2)动用煤层的含气饱和度通过控制见气时的井底流压降低幅度影响见气时和见气后的动态渗透率,从而对峰值产气量产生影响,较高的含气饱和度有利于在较低的井底流压降低幅度时见气,有利于保持较高的动态渗透率,从而有利于气体产出,实现较高的峰值产气量;(3)在老厂区块低渗透煤储层条件下获得较高峰值产气量(大于600 m^(3)/d)的单井动用资源丰度下限,为1×10^(8)m^(3)/km^(2),平均含气饱和度下限为70%,平均渗透率下限为0.08 mD;若平均含气饱和度达到90%以上,则平均渗透率的下限可降为0.03 mD。建议老厂区块今后在井层优选时规避断层影响,即在构造模型指导下选择远离断层的井位;在选择合层排采煤层组合时,将动用资源丰度1×10^(8)m^(3)/km^(2)作为下限,动用煤层的平均含气饱和度70%作为下限,平均渗透率0.08 mD作为下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厂区块 合层排采 峰值产气量 单井动用资源丰度 平均含气饱和度 平均渗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