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汽车发动机连接支架拓扑优化及增材制造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刘英杰 胡强 +3 位作者 赵新明 张少明 黄帅 王永慧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2238-2247,2267,共11页
开展汽车发动机连接支架拓扑优化及增材制造研究,利用ANSYS Workbench软件中的Topology Optimization模块对汽车发动机空调压缩机连接支架进行拓扑优化,并开展增材制造工艺研究,完成拓扑优化件打印。打印件与铸件相比质量减小约43.8%,... 开展汽车发动机连接支架拓扑优化及增材制造研究,利用ANSYS Workbench软件中的Topology Optimization模块对汽车发动机空调压缩机连接支架进行拓扑优化,并开展增材制造工艺研究,完成拓扑优化件打印。打印件与铸件相比质量减小约43.8%,一阶共振频率提高约23%(提高到255 Hz),且优化后的支架结构力学性能显著优于原铸件的力学性能;同时进行增材制造铝合金件热处理方法研究,获得了较优的热处理方法。实现了汽车发动机关键零部件的拓扑优化增材制造一体化技术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发动机 轻量化 拓扑优化 增材制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底盘件结构耐久自动分析系统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田磊 张立玲 +2 位作者 黄黎 韩东 喻炜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8-67,90,共11页
针对汽车底盘件结构耐久分析中存在的效率低、一致性差的问题,建立了分析流程自动化系统。在载荷分解方面,基于多体动力学、统计学等原理,开发了载荷快速转化、结果自动校核等算法,建立了载荷求解及结果后处理的自动化系统。在有限元分... 针对汽车底盘件结构耐久分析中存在的效率低、一致性差的问题,建立了分析流程自动化系统。在载荷分解方面,基于多体动力学、统计学等原理,开发了载荷快速转化、结果自动校核等算法,建立了载荷求解及结果后处理的自动化系统。在有限元分析方面,基于二次开发技术、视图变换等原理,提出了自动建模、批量后处理等算法,建立了有限元分析全流程的自动化系统。基于流程自动化系统进行底盘件分析时,载荷分解效率提高了91%,有限元平均分析效率提高47%,在大幅缩短工作周期的同时规避了人为错误的影响,使分析结果的一致性得到充分保证。利用该系统进行某车型动力总成悬置支架的优化,在10 d时间内完成7版数据的优化迭代,使问题得到快速整改,验证了所开发系统的高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荷分解 结构耐久分析 流程自动化 悬置支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关门压耳感影响因素研究及优化 被引量:2
3
作者 耿聪聪 康明 +2 位作者 许增满 蒋维琦 苏丽俐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7-73,共7页
介绍了汽车关门耳压的相关理论及影响关门压耳感的相关因素,对某款电动汽车进行主、客观评价。针对该车关门压耳感明显的问题,对潜在影响因素(空调系统内外循环模式、鼓风机送风量、关门速度、整车气密性和气流通道)做全面分析。通过研... 介绍了汽车关门耳压的相关理论及影响关门压耳感的相关因素,对某款电动汽车进行主、客观评价。针对该车关门压耳感明显的问题,对潜在影响因素(空调系统内外循环模式、鼓风机送风量、关门速度、整车气密性和气流通道)做全面分析。通过研究发现,影响关门耳压的主要频率分布在50 Hz以下,影响关门压耳感的主要因素是气流通道。在后侧围内饰板增设适当面积的通气孔对气流通道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案成功降低了关门压耳感,其思路和方法可为类似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门压耳感 车门速度 气流通道关 气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框架式结构汽车门锁系统布置匹配方法分析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宋策 丁祎 臧宏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共4页
以某款轿车的汽车门锁系统布置匹配为例,论述了汽车门锁在车身中的位置、汽车门锁与铰链轴线的位置关系,以及汽车门锁与外把手的位置关系。并总结出一种新的汽车门锁系统布置匹配方法。通过CAE分析及DMU运动分析验证了该布置方法的有效... 以某款轿车的汽车门锁系统布置匹配为例,论述了汽车门锁在车身中的位置、汽车门锁与铰链轴线的位置关系,以及汽车门锁与外把手的位置关系。并总结出一种新的汽车门锁系统布置匹配方法。通过CAE分析及DMU运动分析验证了该布置方法的有效性。对样车进行耐久性试验结果可知,采用该方法布置匹配的汽车门锁系统全部零件功能正常,仅锁扣啮合处的电镀层出现轻微磨损,但符合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门锁系统 布置 匹配 运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侧窗雨水管理的计算流体力学分析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白玲 曾昌明 +2 位作者 张立玲 谢立稳 王利利 《汽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8-62,共5页
为分析侧窗雨水管理中A柱漫流对侧窗视野区的影响,通过计算流体力学(CFD)仿真和环境风洞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前风窗玻璃水流越过A柱后在侧窗表面流动的过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证明了CFD瞬态分析方法能够预测A柱漫流的位置和侧窗水流在风... 为分析侧窗雨水管理中A柱漫流对侧窗视野区的影响,通过计算流体力学(CFD)仿真和环境风洞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前风窗玻璃水流越过A柱后在侧窗表面流动的过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证明了CFD瞬态分析方法能够预测A柱漫流的位置和侧窗水流在风力作用下的运动轨迹。通过A柱优化方案的试验结果对比和流场分析,验证了A柱结构优化能够改善侧窗雨水管理性能,以及CFD稳态分析方法对于改善A柱设计方案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窗雨水管理 A柱漫流 计算流体力学仿真 风洞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车身关键数据管理系统的研究开发
6
作者 邱海辉 马良策 鲍镜如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3-16,共4页
针对车身概念设计阶段的设计特点,利用Vb.net和My SQL建立了汽车车身关键数据管理系统,利用CATIA/CAA与CATIA/Automation二次开发技术实现了该数据管理系统与CATIA之间的集成与通信。该数据管理系统可完成对数据的输入、编辑、查询等管... 针对车身概念设计阶段的设计特点,利用Vb.net和My SQL建立了汽车车身关键数据管理系统,利用CATIA/CAA与CATIA/Automation二次开发技术实现了该数据管理系统与CATIA之间的集成与通信。该数据管理系统可完成对数据的输入、编辑、查询等管理操作,将参考模型实时从数据库调入到CATIA软件中,根据目标数据的不同定制并输出数据参数对比报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身 关键数据 管理系统 数据库 二次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系统结霜特性及除霜策略 被引量:18
7
作者 梁志豪 巫江虹 +1 位作者 金鹏 李会喜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8-176,共9页
换热器结霜是影响热泵空调冬季制热性能的重要因素。研究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系统微通道换热器结霜性能,在不同室外温度、室外相对湿度、室外送风量工况下,测试热泵系统的制热性能、室外侧微通道换热器结霜面积占比及结霜速率等参数,分析... 换热器结霜是影响热泵空调冬季制热性能的重要因素。研究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系统微通道换热器结霜性能,在不同室外温度、室外相对湿度、室外送风量工况下,测试热泵系统的制热性能、室外侧微通道换热器结霜面积占比及结霜速率等参数,分析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系统结霜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室外温度降低、送风量减少、相对湿度增大都使室外换热器结霜开始时间提前、结霜面积占比增加;分析系统制热能效比和结霜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发现换热器结霜速率的变化与系统能效的变化趋势一致,运行初期结霜速率增加时,系统能效增加;运行后期结霜速率下降时,系统能效同时下降;经过多种工况下的实验验证了以上规律;将结霜速率骤降同时结霜区域占比达到30%作为反应系统结霜情况的判断点,当结霜速率发生骤降且结霜区域占比达到30%时,系统将进入除霜模式;将二值化照片中结霜区域的占比作为系统除霜完毕的判断点,除霜过程中结霜区域的占比与初始未结霜照片占比一致即可认为除霜完毕,得到完整的除霜控制策略;该除霜策略有效降低系统能耗,提高系统制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热物理 电动汽车 热泵空调 制热能效比 结霜速率 结霜面积占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汽车热泵空调微通道换热器温度分布特性 被引量:15
8
作者 巫江虹 薛志强 +1 位作者 金鹏 李会喜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537-1544,共8页
为了探讨微通道换热器温度分布特性对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系统性能的影响,对应用新型微通道换热器入口分配器的电动汽车热泵系统进行性能测试,采用红外热成像仪记录制冷/制热工况下车外换热器温度分布变化情况.采用与换热器沿程方向垂直的... 为了探讨微通道换热器温度分布特性对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系统性能的影响,对应用新型微通道换热器入口分配器的电动汽车热泵系统进行性能测试,采用红外热成像仪记录制冷/制热工况下车外换热器温度分布变化情况.采用与换热器沿程方向垂直的温度不均匀度χ(温度标准方差)作为微通道换热器温度不均特性的度量.建立制冷制热工况2个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在不同运行工况、制冷剂流量、温度分布特性情况下系统的能效.神经网络的权重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所设计的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系统,当微通道换热器被用作冷凝器和蒸发器时,换热器表面温度分布不均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权重分别为34.97%和43.90%,改善气液两相的分配均匀性比改善气相的分配均匀性更利于系统性能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热泵空调 微通道换热器 温度分布 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步器同步过程摩擦因数变化试验及仿真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王顺利 凌晨 席军强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32-34,45,共4页
为探究同步器同步过程中摩擦锥面间摩擦因数变化对其工作性能的影响,对同步器的工作过程进行了台架试验。结果表明,该摩擦因数并非维持恒定值,其随转速差变化而变化的趋势可以用指数函数很好的拟合。根据台架试验结果,在Matlab/Simulin... 为探究同步器同步过程中摩擦锥面间摩擦因数变化对其工作性能的影响,对同步器的工作过程进行了台架试验。结果表明,该摩擦因数并非维持恒定值,其随转速差变化而变化的趋势可以用指数函数很好的拟合。根据台架试验结果,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搭建了同步器同步过程的动力学仿真模型,并通过仿真结果与试验数据的对比,证明考虑摩擦因数变化的仿真模型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同步过程的真实情况,有利于同步器各工作参数的精确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器 同步过程 摩擦因数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侧翻安全性的客车腰梁接头结构改进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那景新 王秋林 +1 位作者 高剑峰 刘霄希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48-852,860,共6页
针对客车侧翻时腰梁接头局部变形的特点,提出一种腰梁接头结构改进方案。首先建立了客车中段侧翻模型,并分别进行侧翻过程的仿真和试验,得到的仿真结果与试验较接近,验证了客车侧翻仿真的有效性;然后通过车身段模型侧翻仿真,对比改进前... 针对客车侧翻时腰梁接头局部变形的特点,提出一种腰梁接头结构改进方案。首先建立了客车中段侧翻模型,并分别进行侧翻过程的仿真和试验,得到的仿真结果与试验较接近,验证了客车侧翻仿真的有效性;然后通过车身段模型侧翻仿真,对比改进前后的腰梁接头结构在冲击载荷下的变形特性,最后将改进方案引入某客车整体模型中,与改进前的腰梁接头结构进行侧翻性能对比分析,进一步验证了改进后的腰梁接头结构有效性,为客车结构侧翻安全性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车 腰梁接头 结构改进 侧翻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轴箱通风系统油气分离器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程霖 谭建松 +1 位作者 杨帆 兰燕杰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8-43,共6页
对某增压汽油发动机曲轴箱通风系统原理进行了阐述,进行了漏气流量、新鲜空气补充量、机油携带量、机油消耗试验。概括性地介绍了台架测量油气分离器机油携带量的方法,测量了在不同漏气流量、油气分离器精分离小孔数量下油气分离器的机... 对某增压汽油发动机曲轴箱通风系统原理进行了阐述,进行了漏气流量、新鲜空气补充量、机油携带量、机油消耗试验。概括性地介绍了台架测量油气分离器机油携带量的方法,测量了在不同漏气流量、油气分离器精分离小孔数量下油气分离器的机油携带量水平差异。同时,在油气分离器机油携带量试验过程中发现,油气分离器精分离回油通道上回油单向阀的反向截止功能是否可靠将直接影响油气分离器机油携带量试验的成败。油气分离器机油携带量试验结果表明,匹配所设计的油气分离器,在单双倍活塞漏气流量情况下,油气分离器的机油携带量水平满足设计目标要求。当油气分离器精分离小孔数量为4时,油气分离器具有更优的机油携带量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轴箱 通风系统 油气分离器 机油携带量 回油单向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速碰撞的安全气囊点火时刻分析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郭庆祥 李新 +3 位作者 张斌 董传林 彭昌坤 郭九大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138-1143,共6页
整车安全性能应同时满足NCAP体系的要求和中低速碰撞的乘员保护要求。本文中从车体碰撞强度和乘员伤害的角度出发,利用MADYMO软件优化气囊点火时刻,为气囊标定提供参考;同时总结了低速碰撞的乘员伤害评价限值,使乘员在不同的碰撞工况下... 整车安全性能应同时满足NCAP体系的要求和中低速碰撞的乘员保护要求。本文中从车体碰撞强度和乘员伤害的角度出发,利用MADYMO软件优化气囊点火时刻,为气囊标定提供参考;同时总结了低速碰撞的乘员伤害评价限值,使乘员在不同的碰撞工况下都能得到最佳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气囊 低速碰撞 仿真 乘员伤害 点火时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轻型汽车排气波纹管异响问题分析和方案优化 被引量:6
13
作者 方泽军 王斌 +2 位作者 刘欣 叶天行 龙洪生 《汽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3-56,共4页
某款轻型汽车排气波纹管在特殊工况条件下存在异响的现象,针对该问题进行了确认、排查及试验验证,分别分析了系统共振、波纹管结构摩擦、整车装配误差过大等因素对异响的影响,表明产生异响的主要原因为波纹管动刚度峰值频率与发动机激... 某款轻型汽车排气波纹管在特殊工况条件下存在异响的现象,针对该问题进行了确认、排查及试验验证,分别分析了系统共振、波纹管结构摩擦、整车装配误差过大等因素对异响的影响,表明产生异响的主要原因为波纹管动刚度峰值频率与发动机激励频率、排气系统固有模态重合进而导致共振发生,异响来源为波纹管外网结构摩擦以及整车装配误差。提出了波纹管优化方案且进行了试验和验证,结果表明,通过更改波纹管外网结构、增加其最大极限位移、改变波纹管动刚度特性可以有效解决异响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气波纹管 异响 动刚度 结构摩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动抖动传递路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延伟 潘筱 胡松峰 《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 2015年第3期23-25,共3页
为了获取制动引起转向盘抖动的传递路径,通过制动抖动整车道路再现试验,确定了制动器制动力矩的低频波动(BTV)向转向盘传递的主要路径,并考察了传递路径中各个零部件对制动抖动的吸收与放大,为寻求传递路径的衰减控制措施提供良好基础... 为了获取制动引起转向盘抖动的传递路径,通过制动抖动整车道路再现试验,确定了制动器制动力矩的低频波动(BTV)向转向盘传递的主要路径,并考察了传递路径中各个零部件对制动抖动的吸收与放大,为寻求传递路径的衰减控制措施提供良好基础。研究表明,制动抖动主要是由制动器传递到转向节臂,再由转向节臂传递到转向横拉杆,再从转向横拉杆依次传递到转向万向节和转向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动抖动 传递路径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架下摆臂衬套刚度对制动抖动影响的试验研究
15
作者 孙延伟 潘筱 秦全民 《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 2015年第2期39-41,共3页
在参考大量文献和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某MPV车型下摆臂衬套刚度对制动抖动的影响。提出了提高悬架下摆臂衬套刚度,可有效降低转向盘的制动抖动程度。
关键词 转向盘 制动抖动 下摆臂 衬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系螺旋弹簧动刚度对车辆-轨道耦合振动影响分析 被引量:18
16
作者 孙文静 宫岛 +1 位作者 周劲松 李卓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9-55,共7页
建立准确表征一系悬挂轴箱螺旋弹簧波动特性的力学模型,运用动刚度矩阵法求解,研究其对悬挂系统隔振性能影响。结合基于格林函数法的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引入弹簧刚度频变特性,对比分析考虑一系螺旋弹簧频变刚度前后车辆动力学性... 建立准确表征一系悬挂轴箱螺旋弹簧波动特性的力学模型,运用动刚度矩阵法求解,研究其对悬挂系统隔振性能影响。结合基于格林函数法的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引入弹簧刚度频变特性,对比分析考虑一系螺旋弹簧频变刚度前后车辆动力学性能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动刚度矩阵法可以精确求解螺旋弹簧随频率变化的动刚度特性,在一阶模态振动频率后弹簧刚度值呈现103等级的剧烈变化,该结果与有限元模型结果一致;一系螺旋弹簧的动态频率特性导致轮轨激励由车轮至构架的振动位移传递率提高到接近于1,而对车体的振动传递率提高到了10-3左右;在整车车辆-轨道动力学计算中,其对轮轨振动影响较小,但车体与构架出现了较高的高频振动能量峰值。包含一系悬挂动刚度的车辆模型更接近实际,为了降低车辆振动,应尽量提高一系螺旋弹簧自振频率并降低动刚度变化幅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系悬挂 螺旋弹簧 动刚度矩阵法 刚度频变特性 车辆-轨道耦合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车身及内饰车身的试验模态对比分析及动力学评价 被引量:4
17
作者 徐猛 张俊红 +3 位作者 王琪 王思明 胡贵乾 赵庆荣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40-44,共5页
介绍了试验模态辨识技术Polymax法的原理,应用在某款车型的白车身与内饰车身的试验模态辨识中,详细比较了白车身与内饰车身的模态试验中试验模型建立、参数设置、激励力PSD、互易性和相干函数等方面的异同,辨识结果说明了内饰对车身模... 介绍了试验模态辨识技术Polymax法的原理,应用在某款车型的白车身与内饰车身的试验模态辨识中,详细比较了白车身与内饰车身的模态试验中试验模型建立、参数设置、激励力PSD、互易性和相干函数等方面的异同,辨识结果说明了内饰对车身模态参数的影响,并进行了车身动态特性评价,为车辆NVH性能控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验模态分析 白车身 内饰车身 Polyma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动机罩的结构轻量化设计 被引量:7
18
作者 徐聪 徐国艳 张立玲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93-196,200,共5页
应用拓扑和形貌联合优化,以及基于DOE灵敏度分析的尺寸优化对发动机罩进行轻量化设计。分析了原发动机罩主要承载状态的刚度和一阶约束模态。两种优化设计方法均以体积最小为目标,弯曲刚度、扭转刚度、侧向刚度和一阶约束模态频率为约... 应用拓扑和形貌联合优化,以及基于DOE灵敏度分析的尺寸优化对发动机罩进行轻量化设计。分析了原发动机罩主要承载状态的刚度和一阶约束模态。两种优化设计方法均以体积最小为目标,弯曲刚度、扭转刚度、侧向刚度和一阶约束模态频率为约束条件。根据优化设计结果,给出了两种轻量化方案。对比优化前后的结构性能,从刚度和一阶约束模态频率角度验证轻量化方案的可行性。CAE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可以达到降低发动机罩质量且满足结构性能要求的目的,而且,对此发动机罩尺寸优化的轻量化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动机罩 轻量化 拓扑优化 形貌优化 DOE 尺寸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式参数化白车身多目标协同优化设计 被引量:18
19
作者 吕天佟 王登峰 王传青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47-453,共7页
利用参数化建模软件SFE-CONCEPT建立了某轿车白车身的参数化模型,用仿真方法分析了白车身的静态弯扭刚度、主要低阶模态频率并与试验对比,再将白车身与动力总成、底盘连接后,对整车正碰性能进行仿真分析,并与试验对比,验证了所建参数化... 利用参数化建模软件SFE-CONCEPT建立了某轿车白车身的参数化模型,用仿真方法分析了白车身的静态弯扭刚度、主要低阶模态频率并与试验对比,再将白车身与动力总成、底盘连接后,对整车正碰性能进行仿真分析,并与试验对比,验证了所建参数化白车身的有效性.由于安全性分析属于非线性分析,传统优化方法通常需要人工介入,无法实现优化流程的全自动化.通过编写批处理文件,提取安全性能指标,实现白车身结构轻量化优化流程的自动化.白车身结构轻量化优化后弯曲刚度提升0.15%,扭转刚度降低0.03%,一阶扭转模态频率提高1.30%,一阶弯曲模态频率提高0.09%,碰撞安全性能基本不变的情况下,白车身质量降低24.17kg,减重率高达7.42%,取得了显著的轻量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车身 参数化 轻量化 全自动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析驱动设计的封闭白车身轻量化多目标优化 被引量:7
20
作者 吕天佟 王登峰 王传青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12-917,共6页
本文旨在进行基于分析驱动设计的封闭白车身轻量化多目标优化。首先建立隐式参数化封闭白车身模型,以快速实现有限元模型的变化与更新。进而对生成的有限元模型进行模块化设置。结合参数化模型和模块化设置实现了封闭白车身后台全自动... 本文旨在进行基于分析驱动设计的封闭白车身轻量化多目标优化。首先建立隐式参数化封闭白车身模型,以快速实现有限元模型的变化与更新。进而对生成的有限元模型进行模块化设置。结合参数化模型和模块化设置实现了封闭白车身后台全自动运算的功能。以封闭白车身质量最小、扭转刚度最大为目标,车身1阶弯曲模态、弯曲刚度和弯扭工况强度为约束,板件厚度、主断面位置和主断面形状等54个参数为设计变量,采用NSGA-Ⅱ算法,对封闭白车身进行轻量化多目标优化。优化算法根据性能梯度变化和相应的搜索功能实现了"分析驱动设计"的理念。优化结果表明,封闭白车身质量降低32.41kg,轻量化率达7.63%。除白车身静态弯曲刚度降低0.74%之外,其他性能均得到提升,最大的改善率为2.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白车身 分析驱动设计 模块化 轻量化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