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PPAR-γ激动剂对大鼠角膜碱烧伤后NF-κB和TNF-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
1
1
作者
赵楠楠
鲁建华
+1 位作者
张文芳
魏海霞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2-136,共5页
目的探讨眼局部应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对大鼠角膜碱烧伤后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 factorα,TNF-α...
目的探讨眼局部应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对大鼠角膜碱烧伤后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 factor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48只健康SPF级SD大鼠角膜碱烧伤后随机分组,每组12只鼠(12眼),Ⅰ组为碱烧伤治疗组(ⅠA为低剂量组;ⅠB为高剂量组),结膜下分别注射0.2g.L-1、0.8g.L-1吡格列酮0.1mL,每天1次。Ⅱ组为治疗对照组,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0.5mg(0.1mL),每天1次。Ⅲ组为空白对照组,结膜下注射生理盐水0.1mL,每天1次。所有大鼠右眼为实验眼,左眼做为阴性对照,均连续注射2周。观察碱烧伤后第1天、第4天、第7天、第14天的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发展及PPAR-γ、NF-κB和TNF-α在各时间段表达。结果PPAR-γ自烧伤后第1天开始表达,随着CNV的发生发展,PPAR-γ、NF-κB及TNF-α的表达呈上升趋势。与ⅠB组CNV发生率相比较,Ⅱ组、Ⅲ组明显延迟、生长抑制;ⅠA组与Ⅱ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B组在碱烧伤后第4天、第7天、第14天CNV生长面积分别为(5.42±0.25)mm2、(8.14±0.25)mm2、(9.67±0.42)mm2,与ⅠA组、Ⅱ组、Ⅲ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碱烧伤后第7天,ⅠB组PPAR-γ的表达较Ⅱ组、Ⅲ组明显上升,NF-κB、TNF-α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抑制大鼠CNV的生成,减轻炎性反应且与剂量浓度有关。其机制可能与活化后的PPAR-γ,在炎症早期有效阻止NF-κB活化,降低TNF-α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AR-Γ激动剂
吡格列酮
碱烧伤
核因子-ΚB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PPAR-γ激动剂对大鼠角膜碱烧伤后NF-κB和TNF-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
1
1
作者
赵楠楠
鲁建华
张文芳
魏海霞
机构
兰州大学第二
医院
眼科
北京民众眼科医院
出处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2-136,共5页
文摘
目的探讨眼局部应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对大鼠角膜碱烧伤后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 factor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48只健康SPF级SD大鼠角膜碱烧伤后随机分组,每组12只鼠(12眼),Ⅰ组为碱烧伤治疗组(ⅠA为低剂量组;ⅠB为高剂量组),结膜下分别注射0.2g.L-1、0.8g.L-1吡格列酮0.1mL,每天1次。Ⅱ组为治疗对照组,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0.5mg(0.1mL),每天1次。Ⅲ组为空白对照组,结膜下注射生理盐水0.1mL,每天1次。所有大鼠右眼为实验眼,左眼做为阴性对照,均连续注射2周。观察碱烧伤后第1天、第4天、第7天、第14天的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发展及PPAR-γ、NF-κB和TNF-α在各时间段表达。结果PPAR-γ自烧伤后第1天开始表达,随着CNV的发生发展,PPAR-γ、NF-κB及TNF-α的表达呈上升趋势。与ⅠB组CNV发生率相比较,Ⅱ组、Ⅲ组明显延迟、生长抑制;ⅠA组与Ⅱ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B组在碱烧伤后第4天、第7天、第14天CNV生长面积分别为(5.42±0.25)mm2、(8.14±0.25)mm2、(9.67±0.42)mm2,与ⅠA组、Ⅱ组、Ⅲ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碱烧伤后第7天,ⅠB组PPAR-γ的表达较Ⅱ组、Ⅲ组明显上升,NF-κB、TNF-α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抑制大鼠CNV的生成,减轻炎性反应且与剂量浓度有关。其机制可能与活化后的PPAR-γ,在炎症早期有效阻止NF-κB活化,降低TNF-α表达有关。
关键词
PPAR-Γ激动剂
吡格列酮
碱烧伤
核因子-ΚB
肿瘤坏死因子α
Keywords
peroxisome prolf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 agonist
pioglita-zone
alkali burn
nuclear factor- κB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分类号
R772.2 [医药卫生—眼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PPAR-γ激动剂对大鼠角膜碱烧伤后NF-κB和TNF-α表达的影响
赵楠楠
鲁建华
张文芳
魏海霞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