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刀松解法对膝骨性关节炎应力刺激及临床症状的影响 被引量:17
1
作者 曾贵刚 张秀芬 +3 位作者 权伍成 覃蔚岚 符永鋆 刘清国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1期66-68,共3页
目的:从良性应力刺激角度并结合临床症状,探讨针刀松解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机制及方法。方法:膝骨性关节炎患者41例,随机分为针刀组和电针组,其中针刀组24例,电针组17例。用步态分析仪观察治疗前后的应力刺激(时间积分),并同时记录相... 目的:从良性应力刺激角度并结合临床症状,探讨针刀松解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机制及方法。方法:膝骨性关节炎患者41例,随机分为针刀组和电针组,其中针刀组24例,电针组17例。用步态分析仪观察治疗前后的应力刺激(时间积分),并同时记录相应的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JOA)膝关节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针刀组改善患肢疼痛VAS评分也非常显著地低于电针组(P<0.01)。随着疼痛的减少,针刀组较电针组能非常显著的增加患肢的应力刺激,同时降低健侧过大的应力刺激(P<0.01);同时,针刀组JOA总分治疗后显著高于电针组,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刀松解法可以通过松解局部挛缩、粘连的病变软组织缓解疼痛,达到增加患肢良性应力刺激的作用,进而恢复膝关节内部的力平衡,促进关节软骨的自我修复,最终改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针刀松解法 步态分析 JOA评分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泪腺腺样囊性癌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4
2
作者 王磊峰 黑砚 肖利华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77-480,共4页
泪腺腺样囊性癌是原发性泪腺上皮性肿瘤中最常见且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近年来国内外对该病的组织学分类及病理学改变、主要临床表现、治疗手段有了新的认识;在细胞与分子生物学方面,对与泪腺腺样囊性癌的发生、侵袭性生长及转移、嗜神... 泪腺腺样囊性癌是原发性泪腺上皮性肿瘤中最常见且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近年来国内外对该病的组织学分类及病理学改变、主要临床表现、治疗手段有了新的认识;在细胞与分子生物学方面,对与泪腺腺样囊性癌的发生、侵袭性生长及转移、嗜神经性生长等特性相关的生物学指标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就泪腺腺样囊性癌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样囊性癌 泪腺 分子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绍一种简易单人家兔消化道给药法 被引量:2
3
作者 魏海峰 王波 +1 位作者 周浩川 张页 《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 2001年第1期38-38,共1页
关键词 消化道给药 家兔 咽部 食管 药方 简易 配合 胃管法 口器 开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念珠菌人工诱导耐药株唑靶酶三磷酸鸟苷环水解酶Ⅰ功能区的序列分析
4
作者 邓旭亮 张新成 +6 位作者 张锋 李若瑜 陆慧君 贺文琦 刘立国 范彬 胡晓阳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01-304,共4页
目的:研究羊毛甾醇14α脱甲基酶(14DM)DNA序列中三磷酸鸟苷(GTP)环水解酶Ⅰ功能区域基因突变与白念珠菌对氟康唑耐药性的关系。方法:体外采用氟康唑结合阿苯达唑进行人工耐药性诱导1株白念珠菌标准菌株和2株临床分离对氟康唑敏感株,将... 目的:研究羊毛甾醇14α脱甲基酶(14DM)DNA序列中三磷酸鸟苷(GTP)环水解酶Ⅰ功能区域基因突变与白念珠菌对氟康唑耐药性的关系。方法:体外采用氟康唑结合阿苯达唑进行人工耐药性诱导1株白念珠菌标准菌株和2株临床分离对氟康唑敏感株,将获得的3株人工诱导耐药白念菌株和另外2株临床分离对氟康唑耐药的白念菌株,通过PCR扩增目的片段,并克隆到pMD18T载体上,测序分析诱导前后基因序列碱基变化。结果:经体外人工耐药性诱导后,标准白念珠菌菌株和临床分离敏感白念珠菌菌株GTP环水解酶Ⅰ功能区域多处碱基突变,部分碱基变化引起了氨基酸的改变,与临床分离耐药白念珠菌在碱基变化及其导致的编码氨基酸变化相似。结论:14DMGTP环水解酶Ⅰ功能区域基因突变与白念珠菌的耐药性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珠菌 白色 酶类 GTP环化水解酶 药物耐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王磊峰 黑砚 肖利华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37-240,共4页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AO)是成人眼眶病中发病率之首,建立一种理想的动物模型将为研究TAO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手段提供良好的平台。TAO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但该病是一种免疫性疾病的概念已得到普遍公认,其发病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综合作...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AO)是成人眼眶病中发病率之首,建立一种理想的动物模型将为研究TAO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手段提供良好的平台。TAO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但该病是一种免疫性疾病的概念已得到普遍公认,其发病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综合作用所致。值得推荐的建立TAO动物模型的方法有:利用转染了同源的MHCⅡ类分子的细胞和利用人类或鼠类全长的TSHR免疫AKR/N小鼠;将TSHR活化的T细胞传递给同源的BALB/c小鼠;用人类全长TSHR的核酸免疫NMRI杂合小鼠。就TAO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动物模型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