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碧兰根充糊剂一次性根充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1
作者 刘英霞 欧阳东 刘克礼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5期483-484,共2页
目的:观察碧兰根充糊剂一次性根充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的疗效,并与传统的氧化锌碘仿根充糊剂进行比较。方法:选择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碧兰糊剂)80例,对照组(氧化锌碘仿糊剂)80例,同时在局麻下于窦道开口处实施... 目的:观察碧兰根充糊剂一次性根充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的疗效,并与传统的氧化锌碘仿根充糊剂进行比较。方法:选择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碧兰糊剂)80例,对照组(氧化锌碘仿糊剂)80例,同时在局麻下于窦道开口处实施彻底根尖刮治术,用3%双氧水生理盐水交替冲洗病变区,窦道清刮术后,视情况于窦道内置碘仿细纱条,用碧兰糊剂加牙胶尖(实验组)和氧化锌碘仿糊剂加牙胶尖(对照组)进行根管充填。结果:术后7d内,实验组87.5%患者无不适感,对照组37.5%无不适感,实验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年的连续观察评价临床疗效,实验组治疗后有效率100%,对照组治疗后有效率96.3%,近期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远期疗效无显著性差。结论:碧兰根充加根尖刮治治疗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治疗效果满意,临床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碧兰根充糊剂 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 根尖刮治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胍干预对创伤性面瘫大鼠外周面神经及周围组织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王立军 周树夏 +1 位作者 顾晓明 张英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9,共3页
目的 研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氨基胍对创伤性面瘫大鼠外周面神经及周围组织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方法 通过大鼠面瘫前后腹膜内小剂量给予氨基胍 ,在伤后各个时间点切取损伤面神经和软组织 ,采用兔抗大鼠一氧化氮合酶 (NOS)... 目的 研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氨基胍对创伤性面瘫大鼠外周面神经及周围组织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方法 通过大鼠面瘫前后腹膜内小剂量给予氨基胍 ,在伤后各个时间点切取损伤面神经和软组织 ,采用兔抗大鼠一氧化氮合酶 (NOS)抗血清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面神经和肌肉软组织内NOS表达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 氨基胍组面神经和肌肉软组织伤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免疫反应性明显降低。结论 氨基胍慢性干预明显抑制面神经和肌肉软组织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胍干预 创伤性面瘫 大鼠 外周面神经 周围组织 一氧化氮合酶 NOS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键槽缓压式附着体在牙列双侧游离端缺失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5
3
作者 刘英霞 欧阳东 +2 位作者 刘克礼 雒云 朱晓英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69-770,共2页
目的:探讨键槽缓压式精密附着体修复牙列双侧游离端缺失时对基牙及缺牙区牙槽骨的损伤,义齿的固位、咀嚼、美观及舒适度满意程度。方法:选择设计键槽缓压式精密附着体修复病例20例,龈距离不低于7 mm,缺牙区邻近的牙齿和牙周支持组织... 目的:探讨键槽缓压式精密附着体修复牙列双侧游离端缺失时对基牙及缺牙区牙槽骨的损伤,义齿的固位、咀嚼、美观及舒适度满意程度。方法:选择设计键槽缓压式精密附着体修复病例20例,龈距离不低于7 mm,缺牙区邻近的牙齿和牙周支持组织健康。结果:患者每半年复诊1次,连续观查2年,最近一次复诊,金属烤瓷冠颈缘密合性良好,牙体无折断,无龋齿,牙龈健康无炎症,牙槽骨无明显吸收。所有患者对美观、舒适度,义齿摘戴,咀嚼功能均满意。结论:键槽缓压式精密附着体修复是对基牙保护效果较好的附件之一,当基牙受到力时,弹簧的缓冲减轻咬合压力,达到保护基牙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列双侧游离端缺失 键槽缓压式精密附件 龈牙合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种植体周围应力分布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许诺 柯杰 +2 位作者 赵桂芝 陈琳 吴映燕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44-246,共3页
建立包括第一、二前磨牙及牙周膜、骨皮质和骨松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将微型种植体植入两颗牙齿之间的牙槽骨中,当微植体负载时,周围组织会产生额外的应力,改变微植体位置和角度能影响到邻近牙齿牙周膜的应力变化。当微植体向第二前磨牙... 建立包括第一、二前磨牙及牙周膜、骨皮质和骨松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将微型种植体植入两颗牙齿之间的牙槽骨中,当微植体负载时,周围组织会产生额外的应力,改变微植体位置和角度能影响到邻近牙齿牙周膜的应力变化。当微植体向第二前磨牙移动时,第二前磨牙牙周膜应力按比例增加,第一前磨牙牙周膜应力按比例减小。当微植体向第一前磨牙倾斜时,第一前磨牙牙周膜应力增加,第二前磨牙牙周膜应力相应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 应力 微型种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即刻牙本质封闭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黄莎 杨德圣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3期282-283,286,共3页
大量牙体缺损时一般使用修复体修复,但活髓牙的修复体修复过程中牙体预备导致大量的牙本质暴露,在暂时修复期间细菌的毒素及外界的冷热刺激可能会导致敏感。临床上缓解活髓牙牙体预备后敏感的方法主要有药物、激光或两者的联合应用,... 大量牙体缺损时一般使用修复体修复,但活髓牙的修复体修复过程中牙体预备导致大量的牙本质暴露,在暂时修复期间细菌的毒素及外界的冷热刺激可能会导致敏感。临床上缓解活髓牙牙体预备后敏感的方法主要有药物、激光或两者的联合应用,无论哪种方法其原理都是封闭牙本质小管以隔绝外界的刺激^[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本质暴露 封闭 即刻 牙体预备 牙本质小管 修复体 牙体缺损 修复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P、DMP1、CBFA1、BMP2在大鼠牙髓干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1
6
作者 郭红延 徐蓬 +4 位作者 郭希民 余擎 高杰 吴补领 王常勇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14-617,共4页
目的检测DSP、DMP1、CBFA1、BMP2在大鼠牙髓干细胞中的表达,为大鼠牙髓干细胞的生物学功能研究提供基础。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对DSP、DMP1、CBFA1、BMP2在大鼠牙髓干细胞中的表达进行检测,然后采用矿化液对大鼠牙髓干细胞... 目的检测DSP、DMP1、CBFA1、BMP2在大鼠牙髓干细胞中的表达,为大鼠牙髓干细胞的生物学功能研究提供基础。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对DSP、DMP1、CBFA1、BMP2在大鼠牙髓干细胞中的表达进行检测,然后采用矿化液对大鼠牙髓干细胞进行诱导,并对诱导后细胞进行DSP、DMP1表达的检测。结果大鼠牙髓干细胞DMP1仅个别细胞阳性表达,DSP少量细胞阳性表达,CBFA1、BMP2为阳性染色。经矿化液诱导后,大鼠牙髓干细胞DSP染色出现部分细胞强阳性,DMP1出现阳性结果。结论CBFA1、BMP2阳性表达表明大鼠牙髓干细胞具有一定的未成熟性,而经过诱导后出现牙本质特异性DSP的表达,表明大鼠牙髓干细胞可以被诱导向成牙本质细胞方向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本质涎蛋白 牙本质基质蛋白 核心结合因子1 骨形成蛋白质类 牙髓干细胞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塑料基板表面粗糙度对其与硅橡胶粘结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渠乐 赵铱民 +3 位作者 赵信义 伊元夫 吴国锋 侯晓冲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03-306,共4页
目的 :评估塑料基板表面粗糙度对塑料基板与SY -1型硅橡胶之间粘结性能的影响。方法 :按照国际标准 (ISO814 -86) ,对抛光后的以及经不同目数的砂纸打磨后的塑料义齿基板与SY -1型硅橡胶粘结后的拉块强度进行测试 ,并用粗糙度仪测量塑... 目的 :评估塑料基板表面粗糙度对塑料基板与SY -1型硅橡胶之间粘结性能的影响。方法 :按照国际标准 (ISO814 -86) ,对抛光后的以及经不同目数的砂纸打磨后的塑料义齿基板与SY -1型硅橡胶粘结后的拉块强度进行测试 ,并用粗糙度仪测量塑料表面的粗糙度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依次用 160目、3 2 0目、80 0目砂纸打磨塑料基板表面 ,其表面粗糙度依次减小 ,拉块强度依次增加 ;抛光后的拉块强度最小。结论 :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塑料义齿基板表面粗糙度越小 ,与SY -1型硅橡胶之间的粘结强度越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糙度 聚甲基异丁烯酸 弹性聚硅酮类 粘结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杂Fe2O3的牙科用氧化锆陶瓷着色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林勇钊 王晨 +1 位作者 伊元夫 田杰谟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5期1793-1795,共3页
采用粉体掺杂方法在3Y-TZP陶瓷中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Fe2O3,研究Fe2O3对材料的着色效果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杂Fe2O3着色后的3Y-TZP陶瓷三点弯曲强度略有下降,但不同掺杂量的测试结果均在1000MPa以上。肉眼观察,掺杂Fe2O3... 采用粉体掺杂方法在3Y-TZP陶瓷中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Fe2O3,研究Fe2O3对材料的着色效果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杂Fe2O3着色后的3Y-TZP陶瓷三点弯曲强度略有下降,但不同掺杂量的测试结果均在1000MPa以上。肉眼观察,掺杂Fe2O3的氧化锆陶瓷呈黄色,颜色均匀,透光性良好,正反面色差小;色度值测试结果显示,随Fe2O3含量的增加陶瓷呈颜色由浅到深、亮度逐渐降低的梯度变化,且L^*值和b^*值均在中国人牙相应色度值范围内。Fe2O3着色3Y-TZP陶瓷接近自然牙色,且着色后材料的强度仍能满足牙科修复材料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锆 着色 FE2O3 牙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精氨酸对创伤性面瘫大鼠面神经NOS表达的影响
9
作者 王立军 周树夏 顾晓明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85-488,共4页
目的 :研究一氧化氮前体L 精氨酸 (L Arg)与组成型一氧化氮合酶 (cNOS)抑制剂L 硝基精氨酸对创伤性面瘫大鼠外周面神经及周围组织一氧化氮合酶 (NOS)表达的影响。方法 :通过大鼠面瘫前后腹膜内给予L 精氨酸与L 硝基精氨酸 ,在伤后各个... 目的 :研究一氧化氮前体L 精氨酸 (L Arg)与组成型一氧化氮合酶 (cNOS)抑制剂L 硝基精氨酸对创伤性面瘫大鼠外周面神经及周围组织一氧化氮合酶 (NOS)表达的影响。方法 :通过大鼠面瘫前后腹膜内给予L 精氨酸与L 硝基精氨酸 ,在伤后各个时间点上切取损伤面神经和软组织 ,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面神经和肌肉软组织内NOS表达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 :L 精氨酸组面神经损伤后有cNOS表达 ,2组肌肉伤后呈现一定程度的cNOS、i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免疫反应性 ,且反应相似。结论 :L 精氨酸组面神经损伤后有cNOS表达 ,可能促进神经再生 ;而iNOS表达则阻碍神经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精氨酸 L-硝基精氨酸 一氧化氮合酶 创伤 损伤 面瘫 面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端侧缝合术效果的研究
10
作者 张琪 顾晓明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15-317,共3页
目的 :系统评价神经端侧缝合术的修复效果 ,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10只SD大鼠 ,分为A、B两组 ,A组 :切断右侧腓总神经 ,将远侧断端以端侧缝合方式吻合到同侧胫神经外膜开窗部 ;B组 :切断右侧腓总神经 ,并将两断端分离 ,术后 1.... 目的 :系统评价神经端侧缝合术的修复效果 ,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10只SD大鼠 ,分为A、B两组 ,A组 :切断右侧腓总神经 ,将远侧断端以端侧缝合方式吻合到同侧胫神经外膜开窗部 ;B组 :切断右侧腓总神经 ,并将两断端分离 ,术后 1.5月作足迹分析、组织学及电镜检查。结果 :腓总神经指数达到 -4 1.63 4,新生轴突密度 5 1.43 7± 12 .0 41个 /10 0 0 μm2 ,突触素达正常的 40 %~ 60 %。结论 :神经端侧缝合术后 ,可诱导健康神经发出大量侧支 ,到达受体靶肌肉 ,并与之建立新的神经肌肉接头 ,从而部分恢复靶肌肉功能。神经端侧缝合术可通过供体神经的代偿作用 ,部分地恢复受体神经及靶肌肉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端侧缝合术 临床应用 神经缺损 修复 神经组织学 透射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牙颌一侧上颌骨缺损种植修复设计的准三维光弹应力分析(Ⅰ)─—种植体数目和植入部位对赝复体支持组织应力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晓玲 赵铱民 +1 位作者 张铁 伊元夫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14-316,共3页
目的:了解种植体数目和植入部位对赝复体支持组织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采用三维光弹应力冻结切片法,对应用种植杆卡式赝复体修复无牙颌一侧上颌骨缺损的不同种植体数目(2、4或6个)和不同种植部位在垂直载荷下的应力进行冻结,... 目的:了解种植体数目和植入部位对赝复体支持组织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采用三维光弹应力冻结切片法,对应用种植杆卡式赝复体修复无牙颌一侧上颌骨缺损的不同种植体数目(2、4或6个)和不同种植部位在垂直载荷下的应力进行冻结,并在相应部位切片观察。结果:发现腭部、牙槽骨、种植体周围骨界面的应力值与种植体的数目呈负相关。结论:对此类缺损的修复,应在切牙区、尖牙区、前磨牙区、磨牙区植入4只种植体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体 应力分析 光弹性实验 上颌骨缺损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植体支抗滑动法关闭间隙的三维有限元建模及实验验证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映燕 蒋勇 陈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53-856,共4页
对志愿者头颅部进行螺旋CT扫描,利用Mimics软件进行实体模型的重建,优化后导入Ansys软件中赋值及网格划分,建立左侧下颌第一磨牙缺失的包含微型种植体、直丝弓托槽、牙列、牙周膜、牙槽骨的下颌三维有限元模型,实验模拟与临床基本相符。
关键词 有限元模型 生物力学 滑动法 微型种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颌骨Le Fort I型截骨进路切除巨大鼻咽纤维血管瘤
13
作者 何黎升 雷德林 +1 位作者 顾晓明 邱建华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51-454,共4页
目的:探讨上颌骨LeFortI型截骨进路切除累及翼腭凹、颞下凹巨大鼻咽纤维血管肿瘤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矫正上颌骨先天或后天畸形的LeFortI型截骨术式进路,切除位于鼻咽部、筛窦等深在部位的纤维血管瘤。结果:该进路术野显露充分,取得了... 目的:探讨上颌骨LeFortI型截骨进路切除累及翼腭凹、颞下凹巨大鼻咽纤维血管肿瘤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矫正上颌骨先天或后天畸形的LeFortI型截骨术式进路,切除位于鼻咽部、筛窦等深在部位的纤维血管瘤。结果:该进路术野显露充分,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结论:上颌骨LeFortI型截骨进路是切除鼻咽、颅底部纤维血管瘤的理想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 FORT Ⅰ型截骨 鼻咽肿瘤 纤维血管瘤 手术进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生子女童颅面高度和上气道形态的遗传环境因素研究
14
作者 吕靖 栗璞 彭静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98-1002,共5页
目的:探讨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在混合牙列期对颅面高度和上气道宽度的影响,为错牙合矫治计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测量6~12岁183对双生子女童的头颅侧位片中颅面高度、上气道宽度的相关指标,运用双生子研究法对颅面高度和上气道宽度作遗... 目的:探讨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在混合牙列期对颅面高度和上气道宽度的影响,为错牙合矫治计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测量6~12岁183对双生子女童的头颅侧位片中颅面高度、上气道宽度的相关指标,运用双生子研究法对颅面高度和上气道宽度作遗传和环境作用的纵向统计分析。结果:颅面部中全面高、面上部高和面下部高受遗传作用较强(P<0.05),鼻唇角和颏唇角受环境作用较强(P<0.05),上气道高度受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影响(P<0.05),鼻咽气道、颚咽气道、口咽气道宽度受环境因素影响,几乎看不到遗传的作用(P<0.05)。结论:双生子女童头影测量下的颅面高度受较强的遗传因素影响,同时也受到环境因素的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环境因素 双生子 同卵 异卵 颅颌面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