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热针及其在肿瘤防治的应用 被引量:13
1
作者 芦殿荣 刘晓琳 +10 位作者 侯小兵 代忠 王福庆 何生奇 于建华 王宁军 王芳 高音 杜艳林 冯利 夏玉卿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514-1516,共3页
如何减轻化疗相关恶心呕吐,尤其是含顺铂的化疗方案所致化疗相关恶心呕吐,是相关研究领域研究难点、热点。文章通过介绍电热针工作原理及电热针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分析电热针在肿瘤防治的研究现状,指出中医外治疗法针灸治疗由于避... 如何减轻化疗相关恶心呕吐,尤其是含顺铂的化疗方案所致化疗相关恶心呕吐,是相关研究领域研究难点、热点。文章通过介绍电热针工作原理及电热针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分析电热针在肿瘤防治的研究现状,指出中医外治疗法针灸治疗由于避免药物首过效应,有疗效确切,价廉,不良反应少,具有其他治疗不可代替的优势,又由于电热针具有温度恒定、持久、可以调节的优点,具有良好的舒经通络、行气活血、散寒除湿、破坚散结之功,值得设计严格随机对照前瞻性临床研究来对比和验证其确切疗效,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热针 肿瘤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40
2
作者 张伟东 苗树军 《中国健康教育》 2009年第4期246-248,共3页
目的分析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肿瘤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73—2005年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73—1974年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为80.79/10万人,1990—1992年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06.76/1... 目的分析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肿瘤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73—2005年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73—1974年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为80.79/10万人,1990—1992年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06.76/10万人,2004~2005年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28.63/10万人,恶性肿瘤死亡率呈上升趋势;1973~1974年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前3位为胃癌、食管癌和肝癌;1990~1992年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前3位为胃癌、肝癌和肺癌;2004—2005年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前3位为肺癌、肝癌和胃癌。目前,肺癌为我国男性和女性恶性肿瘤的头号杀手。结论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应大力开展有针对性的肿瘤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死亡率 流行病学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二线及以上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单臂、单中心探索性临床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杨科 李峻岭 +2 位作者 杜斌 田中秋 景秀娟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9年第11期1281-1286,共6页
目的:探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二线及以上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0月到2015年12月入组前接受过至少一线治疗方案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3例,给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130 mg/m2,第1天和第8天静脉滴注治... 目的:探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二线及以上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0月到2015年12月入组前接受过至少一线治疗方案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3例,给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130 mg/m2,第1天和第8天静脉滴注治疗,21 d为一个周期。每2个周期进行疗效评价,用CTCAE4.03版本的标准评价每个周期出现的不良反应。患者疾病进展后通过电话随访获取患者的预后数据。结果:纳入研究的63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其中接受治疗后疗效达到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15例,疾病稳定(SD)21例,疾病进展(PD)27例。该研究的客观缓解率(ORR)为23.81%,疾病控制率(DCR)为57.14%。经过随访预后,63例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3.9个月(95%CI:3.1-5.2),中位总生存期(mOS)为9.3个月(95%CI:7.8-10.4)。安全性方面,主要的2级以上不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脱发和外周神经毒性,总体不良反应可耐受。结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二线及以上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具有不错的疗效,不良事件可控,有望成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二线治疗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