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419个紫斑牡丹(Paeonia rockii(S.G.Haw et L.A.Lauener)T.Hong et J.J.Li)单株构成的试验群体为研究对象,对12个果实性状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12个性状在不同样本间的表型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有51对组合...以419个紫斑牡丹(Paeonia rockii(S.G.Haw et L.A.Lauener)T.Hong et J.J.Li)单株构成的试验群体为研究对象,对12个果实性状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12个性状在不同样本间的表型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有51对组合为显著相关,其中46对组合为极显著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将12个性状划分为能够较好地解释群体果实性状变异的3个主成分。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试验群体样本可划分为5类,12个性状可划分为4类。研究结果确定了紫斑牡丹产量构成的主要指标(单株的果实数、果实鲜重、种子数和种子鲜重)和次要指标的三级标准,并筛选出8个高产潜力单株。展开更多
【目的】通过对板栗外生菌根发育进程的观察,并标记细胞壁相关成分,为菌根形成的机制提供试验证据。【方法】收集板栗田间菌根、田间非菌根和组培根为试材,采用石蜡切片法观察板栗根系结构,特异性荧光染料Calcofluor White Stain、苯胺...【目的】通过对板栗外生菌根发育进程的观察,并标记细胞壁相关成分,为菌根形成的机制提供试验证据。【方法】收集板栗田间菌根、田间非菌根和组培根为试材,采用石蜡切片法观察板栗根系结构,特异性荧光染料Calcofluor White Stain、苯胺蓝标记植物细胞壁的纤维素和胼胝质。【结果】板栗田间菌根的菌套致密且加厚,外皮层细胞间隙具有哈蒂氏网,外皮层细胞径向伸长、横向缩短。标记根系细胞壁发现,田间菌根外皮层细胞纤维素含量比田间非菌根显著增加了43.4%。田间非菌根中柱细胞的胼胝质含量是组培根的1.95倍,田间菌根中柱细胞胼胝质含量比田间非菌根显著降低了21.6%。【结论】板栗外生菌根形成后,外皮层细胞间隙哈蒂氏网明显,且外皮层细胞纤维素含量显著增加,中柱细胞的胼胝质含量显著下降。展开更多
文摘以419个紫斑牡丹(Paeonia rockii(S.G.Haw et L.A.Lauener)T.Hong et J.J.Li)单株构成的试验群体为研究对象,对12个果实性状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12个性状在不同样本间的表型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有51对组合为显著相关,其中46对组合为极显著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将12个性状划分为能够较好地解释群体果实性状变异的3个主成分。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试验群体样本可划分为5类,12个性状可划分为4类。研究结果确定了紫斑牡丹产量构成的主要指标(单株的果实数、果实鲜重、种子数和种子鲜重)和次要指标的三级标准,并筛选出8个高产潜力单株。
文摘【目的】通过对板栗外生菌根发育进程的观察,并标记细胞壁相关成分,为菌根形成的机制提供试验证据。【方法】收集板栗田间菌根、田间非菌根和组培根为试材,采用石蜡切片法观察板栗根系结构,特异性荧光染料Calcofluor White Stain、苯胺蓝标记植物细胞壁的纤维素和胼胝质。【结果】板栗田间菌根的菌套致密且加厚,外皮层细胞间隙具有哈蒂氏网,外皮层细胞径向伸长、横向缩短。标记根系细胞壁发现,田间菌根外皮层细胞纤维素含量比田间非菌根显著增加了43.4%。田间非菌根中柱细胞的胼胝质含量是组培根的1.95倍,田间菌根中柱细胞胼胝质含量比田间非菌根显著降低了21.6%。【结论】板栗外生菌根形成后,外皮层细胞间隙哈蒂氏网明显,且外皮层细胞纤维素含量显著增加,中柱细胞的胼胝质含量显著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