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林业大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被引量:5
1
作者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I0003-I0003,共1页
北京林业大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成立于2019年10月18日,是以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为宗旨的新型高校智库。研究院下设森林资源保育、生态系统保护、生态修复与治理、人居... 北京林业大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成立于2019年10月18日,是以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为宗旨的新型高校智库。研究院下设森林资源保育、生态系统保护、生态修复与治理、人居景观系统、水环境治理与水资源保护、智慧黄河、高质量发展、黄河文化与生态文明八个研究中心和一个领军人才培养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林业大学 生态系统保护 水资源保护 水环境治理 高质量发展 生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砒砂岩区地貌-植被-侵蚀耦合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
作者 申震洲 姚文艺 +5 位作者 肖培青 饶良懿 李勉 杨吉山 焦鹏 荆诚然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4-71,共8页
砒砂岩地区是黄河中游粗泥沙来源的核心区,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重点。揭示黄河中游砒砂岩地区地貌植被侵蚀耦合规律,对于砒砂岩区生态综合治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价值。本文评述了砒砂岩区侵蚀地貌特征、植被生境空间分异规律、侵蚀空... 砒砂岩地区是黄河中游粗泥沙来源的核心区,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重点。揭示黄河中游砒砂岩地区地貌植被侵蚀耦合规律,对于砒砂岩区生态综合治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价值。本文评述了砒砂岩区侵蚀地貌特征、植被生境空间分异规律、侵蚀空间分异规律,以及砒砂岩区地貌-植被-侵蚀空间耦合关系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研究发展趋势。同时,提出了今后应加强研究的方向:应着重从机理层面对砒砂岩区的地形地貌空间结构分异特征、植被生境和群落分异特征及侵蚀时空分异特征进行深入研究,特别是将三者作为一个耦合系统的因素进行研究,解决制约砒砂岩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理论水平提升与实践的瓶颈问题;研究不同地貌单元的土壤侵蚀年内时空分异性特征及其成因,揭示坡沟系统水蚀年内时空分异性特征与自然植被时空分异性特征的耦合机理;揭示砒砂岩区地貌-植被-水蚀空间耦合机理。本综述可为黄河流域砒砂岩区生态保护、侵蚀规律研究及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砒砂岩 坡沟系统 植被-水蚀耦合 侵蚀时空分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生态空间网络特征 被引量:2
3
作者 刘维 于强 +3 位作者 裴燕如 武英达 牛腾 王逸菲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42-152,共11页
【目的】黄河流域在生态环境保护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有效地应对城市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本文针对黄河流域构建了生态空间网络,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减缓景观格局破碎化。【方法】以黄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土地利用数据... 【目的】黄河流域在生态环境保护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有效地应对城市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本文针对黄河流域构建了生态空间网络,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减缓景观格局破碎化。【方法】以黄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土地利用数据、生态斑块面积周长、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改进的归一化水体指数(MNDWI)和平均斑块分维数,选取了生态源地;利用GIS空间分析和MCR模型算法构建最小累积生态阻力面,提取出潜在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最终得到由生态源地和潜在生态廊道组成的黄河流域潜在生态空间网络并对其进行鲁棒性分析。【结果】(1)黄河流域潜在生态空间网络由294块生态源地和369条潜在生态廊道组成。(2)生态源地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林地、草地和水域,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和西南部,东南部也有零星分布。(3)生态廊道在东北部和西南部密度较大,生态空间网络结构复杂,在小块生态源地之间长度较长,对研究区生态环境发挥关键作用。(4)网络中共提取125个生态节点并使用matlab进行模拟攻击测试其鲁棒性,总体上随机攻击下生态空间网络的恢复鲁棒性优于恶意攻击,连接鲁棒性在攻击一定数量的节点后呈现大幅度上涨,网络结构崩溃。【结论】本文基于MCR模型构建黄河流域的潜在生态空间网络并对其进行了拓扑结构分析,为生态空间网络优化提供重要借鉴意义,为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提高黄河流域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生态空间网络 生态源地 最小阻力面模型 生态廊道 鲁棒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布齐沙漠地区生态系统格局演变及其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林龙圳 陈远书 +2 位作者 马玮哲 林震 于强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8-123,共16页
【目的】研究库布齐沙漠地区生态系统格局演变及其驱动力,厘清不同驱动因子对生态系统格局变化的影响程度,进而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为库布齐沙漠地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方法】采用生态系统变化幅度、年... 【目的】研究库布齐沙漠地区生态系统格局演变及其驱动力,厘清不同驱动因子对生态系统格局变化的影响程度,进而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为库布齐沙漠地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方法】采用生态系统变化幅度、年变化率、动态度及景观格局指数分析了库布齐沙漠地区2000-2018年生态系统格局和演变特征,及主要驱动力对生态系统变化的贡献。【结果】(1)库布齐沙漠地区生态系统以草地、裸地和农田为主,三者共占91.46%,水域、建设用地和林地占比都很小。(2)研究期内,库布齐沙漠地区生态系统农田、草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林地、水域和裸地面积减少,生态系统演变以裸地转换为草地为主,同时草地转换为裸地也较为明显。(3)研究期内生态系统景观破碎化程度和景观多样性指数均上升。(4)生态保护与修复是生态系统格局演变的首要驱动力,贡献率为44.53%;土地退化是引发生态系统变化的第二驱动力,贡献率为23.87%;农田扩张、城镇化建设和水资源开发的贡献率分别为17.72%、8.51%和5.37%。【结论】为实现库布齐沙漠地区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应科学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重点防止土地退化,合理开发利用耕地,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维护区域生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布齐沙漠地区 生态系统 空间格局 驱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