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6世界风景园林师高峰讲坛在北京林业大学顺利举办
1
作者 李旻 王媛媛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28-128,共1页
2016年5月28—29日,2016世界风景园林师高峰讲坛在北京林业大学学研中心召开。本次讲坛的主题为“风景园林的价值与保护”(Landscape Value andPreservation),由北京林业大学和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主办,北京林业大学国际... 2016年5月28—29日,2016世界风景园林师高峰讲坛在北京林业大学学研中心召开。本次讲坛的主题为“风景园林的价值与保护”(Landscape Value andPreservation),由北京林业大学和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主办,北京林业大学国际交流合作处、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和《风景园林》杂志社承办。国内外风景园林专家、高校师生、科研人员、行业从业人员及专业媒体共500多人参加了此次讲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林业大学 风景园林师 世界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 国际交流合作 教育工作 园林学院 科研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是中国文人园林的美学主题 被引量:11
2
作者 孙筱祥 《风景园林》 2005年第2期32-39,共8页
在封建时代,中国文人园林,是由学者、画家、诗人,或者是由被贬官谪居的士大夫或怀才不遇的才子设计的。本文阐明:第一,在中国文人园林中,艺术是作为园林造景布局的主角的(图1、图2、图3)。有时园林造景就像一幅有生命的,步移景异的天然... 在封建时代,中国文人园林,是由学者、画家、诗人,或者是由被贬官谪居的士大夫或怀才不遇的才子设计的。本文阐明:第一,在中国文人园林中,艺术是作为园林造景布局的主角的(图1、图2、图3)。有时园林造景就像一幅有生命的,步移景异的天然图画,有时一块“太湖石”便是一座抽象雕塑,有时一处人造溪谷,正在演奏一部天籁乐章,或植花木以倾情,或设亭榭以赏景。第二,本文又指出,在文人园林艺术作品的创作进程中,必经过三个递进的美学序列境界:第一为“生境”,即自然美和生活美的境界;第二为“画境”,即视觉与听觉形象美的境界;第三为“意境”即心灵美与理想美的境界。最后,本文又提出,中国古典文人园林,是一种艺术作品,她是一个通过光信息、声信息、符号信息,贮存了艺术家对人生对自然的“爱心”与“情感”的“宝库”作为结论。本文最后还指出,这个“宝库”中的许多信息,即使是对现代的追逐时尚的崇洋的景观大师们,也许也是很有用处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文人园林 园林艺术主角 园林艺术创作进程的三个递进的美学序列境界 步移景异 诗情画意 尺幅窗 无心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城市园林绿地生态系统工程与城市可持续发展(选登) 被引量:7
3
作者 孙筱祥 《风景园林》 2005年第1期3-8,共6页
本文提出四种整治现代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的方法,全面系统地重点阐述了其中城市园林绿地生态系统工程的措施,指出了现代城市化城市的某些建筑规划,城市空间布局,居住区规划和建筑高度必须改革。全面系统论述了园林与绿地的含义、功能、境... 本文提出四种整治现代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的方法,全面系统地重点阐述了其中城市园林绿地生态系统工程的措施,指出了现代城市化城市的某些建筑规划,城市空间布局,居住区规划和建筑高度必须改革。全面系统论述了园林与绿地的含义、功能、境界、定额、网络结构、布局,并详尽阐明了该生态系统工程必须达到的生态、美学、社会和经济四大效应。本文还对学科的发展,“地球表层规划”,以及风景园林行业的人才培养,展开了讨论,提出了创见;并否定了用“景观设计学”的中文译名翻译英文原名“LandscapeArchitecture”。结论是现代城市如果不进行上述绿色生态系统工程的整治,则城市生态环境将不断恶化,城市就不可能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园林绿地 生态系统工程 可持续发展 风景园林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屋顶花园的价值与构建——北京某办公大厦屋顶花园设计解析 被引量:8
4
作者 王志勇 郑曦 《绿色科技》 2013年第1期136-140,共5页
分析了屋顶花园对城市、自然环境、建筑和人与社会等层面的价值,选取北京市西直门地区某办公大厦屋顶花园的建设案例,解析了屋顶花园设计与建设的特点及技术要点,针对北京市发展屋顶花园的原因与现状进行了分析,对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屋顶花园 价值 北京市 发展 展望 实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景感生态学理论的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实践——以长垣市王家潭湿地公园为例 被引量:17
5
作者 陆哲明 崔戎 +1 位作者 沈存 赵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8158-8166,共9页
结合生态学基本原理,综合分析各类要素与感知,并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研究土地利用规划、建设与管理的"景感生态学"是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重要指导理论,综合景感生态学与湿地规划设计两方面的研究构建了基于景感生态学理论的湿... 结合生态学基本原理,综合分析各类要素与感知,并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研究土地利用规划、建设与管理的"景感生态学"是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重要指导理论,综合景感生态学与湿地规划设计两方面的研究构建了基于景感生态学理论的湿地公园规划设计路径框架。以河南省长垣市王家潭湿地公园为例,探索了基于景感生态学理论开展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过程中,结合生态学原理与人类生理感知、心理感受进行协调环境、社会、经济三大效益的规划设计。以"源-汇"理论划定生态功能主分区,采用集聚间有离析模式结合现状设施、景观效果、地脉文脉传承进行空间边界调整,形成整体空间格局;以生态岸线发育系数、地形旷奥度结合观赏体验、空间感知创造动植物优良生境,构建湿地公园生境基底;以生态位宽度为重要指标并结合民风民俗、季相策略配置湿地公园中的优势种、伴生种采用近自然造林方式完成植物规划设计;以适度干扰原理,采用轻干扰和产景融合策略规划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介入;同时以"智慧公园"体系初步构建物联网系统采集各类信息数据,构成信息循环反馈、场地时序更新的渐善式模型,推动场地的持续完善。从理论路径的构建、空间格局的形成、生境基底的打造、植物种群的规划、人类活动的介入、"智慧公园"的构建等角度为景感生态学理论在湿地公园中的运用提供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感生态学 湿地公园规划 生境打造 生物多样性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扎哈·哈迪德建筑作品中的视觉符号运用探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文晴 刘小儒 +1 位作者 华成琦 周越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6-48,共3页
视觉符号是指通过视觉媒介传播意义的符号,是形与义的结合、文化艺术与情感的载体。随着符号学的发展与传播,视觉符号开始广泛运用于建筑设计中,设计者以简练的视觉符号元素为载体,传达其思想情感,丰富建筑文化内涵,深化建筑场所精神。... 视觉符号是指通过视觉媒介传播意义的符号,是形与义的结合、文化艺术与情感的载体。随着符号学的发展与传播,视觉符号开始广泛运用于建筑设计中,设计者以简练的视觉符号元素为载体,传达其思想情感,丰富建筑文化内涵,深化建筑场所精神。扎哈·哈迪德作为现代著名建筑师,其设计具有独特的个人设计语汇与鲜明的符号化特征。本文利用符号学研究方法及实例分析法对扎哈·哈迪德的建筑设计案例加以分析,通过对其建筑作品中符号元素的提取,总结建筑中的符号化表征,探析设计语汇的转变,理解其设计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设计 扎哈·哈迪德 视觉符号 设计语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