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轻基质配方对边坡绿化植物——藤本月季生长指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杨莉 孙保平 +2 位作者 赵方莹 屈志强 李瑞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65-167,共3页
选用典型的边坡绿化植物藤本月季为供试材料,栽培基质选用泥炭、蛭石和珍珠岩。将3种基质按不同比例进行混合,与试验地原土进行对照,共设4种配方。同时分别测定4种配方的理化性质,有效含水量以及藤本月季的生长指标。通过相关分析法和... 选用典型的边坡绿化植物藤本月季为供试材料,栽培基质选用泥炭、蛭石和珍珠岩。将3种基质按不同比例进行混合,与试验地原土进行对照,共设4种配方。同时分别测定4种配方的理化性质,有效含水量以及藤本月季的生长指标。通过相关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最终确定了最优的轻基质配方为泥炭与珍珠岩按体积比2∶1混合为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配方 藤本月季 边坡绿化 主成分分析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地区公路土质边坡土壤侵蚀实验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杨建英 韩成军 +2 位作者 叶海英 祁有祥 赵廷宁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21-125,共5页
公路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水土流失非常严重。在标定人工降雨器降雨参数的基础上,研究了华北地区公路土质边坡水土流失规律。结果表明,土体硬度、前期土壤含水量、降雨强度相同条件下,土壤侵蚀量随坡度的增大而增加,在25°附近达最大值... 公路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水土流失非常严重。在标定人工降雨器降雨参数的基础上,研究了华北地区公路土质边坡水土流失规律。结果表明,土体硬度、前期土壤含水量、降雨强度相同条件下,土壤侵蚀量随坡度的增大而增加,在25°附近达最大值,之后随坡度的增加侵蚀量略有下降并渐趋稳定;土壤侵蚀量随土体硬度的加大而减小,且降雨强度越大这种影响愈显著;前期土体含水量愈大,土壤侵蚀量呈增大趋势。本研究可为科学评价工程土质边坡的水土流失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质边坡 模拟 土壤侵蚀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朝阳区立交桥立体绿化植物配置模式 被引量:12
3
作者 马晓琳 赵方莹 郭莹莹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6年第B12期78-82,共5页
为提高有限空间范围内的绿化率,实施立体绿化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北京市朝阳区立交桥区是立体绿化的主要载体,通过对区内已经进行立体绿化的立交桥进行全面的调查及资料收集,经研究分析,提出适宜立交桥立体绿化的植物品种;并区分桥壁式... 为提高有限空间范围内的绿化率,实施立体绿化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北京市朝阳区立交桥区是立体绿化的主要载体,通过对区内已经进行立体绿化的立交桥进行全面的调查及资料收集,经研究分析,提出适宜立交桥立体绿化的植物品种;并区分桥壁式、立柱式、边坡式3种类型,对现有立交桥立体提出绿化的植物配置模式的改进方案,同时对光明桥的立体绿化改造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交桥 立体绿化 配置模式 朝阳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石边坡生态修复技术组合模式研究 被引量:26
4
作者 赵方莹 徐邦敬 +2 位作者 周连兄 曹玉亭 宋瑞莲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4-26,共3页
以采石形成坡面的植被恢复为例,积极开展科学技术研究,因地制宜采用了生态植被毯铺设、挂双向格栅+植被恢复基材喷附+生态植被毯、客土大苗造林、浆砌石坡脚挡墙+攀缘植物垂直绿化、简易植被恢复基材喷附、挂三围网+植被恢复基材喷附、... 以采石形成坡面的植被恢复为例,积极开展科学技术研究,因地制宜采用了生态植被毯铺设、挂双向格栅+植被恢复基材喷附+生态植被毯、客土大苗造林、浆砌石坡脚挡墙+攀缘植物垂直绿化、简易植被恢复基材喷附、挂三围网+植被恢复基材喷附、生态植被袋、岩面容器苗垂直绿化、清淤土整地+撒播植物种子、生态灌浆+植被毯铺设等10项技术组合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生态修复效果,为其他类似坡面的植被恢复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边坡 生态修复 技术组合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播绿化技术的起源与发展 被引量:1
5
作者 赵平 赵廷宁 +3 位作者 闫承琳 郭小平 刘东 刘子昕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21,共13页
喷播绿化起始于美国高速公路建设期边坡水土保持需求,是以流体力学、土壤学、植物学等学科理论与技术为基础,能迅速大面积覆盖裸露边坡,防治水土流失,构建具有景观价值的一种机械化植被建植技术,在裸露边坡植被恢复工程中占据着越来越... 喷播绿化起始于美国高速公路建设期边坡水土保持需求,是以流体力学、土壤学、植物学等学科理论与技术为基础,能迅速大面积覆盖裸露边坡,防治水土流失,构建具有景观价值的一种机械化植被建植技术,在裸露边坡植被恢复工程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笔者结合研发和工程实践,在全面研读喷播绿化技术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从工艺流程、设备性能、资材配制等方面阐述美国、日本、中国3个国家喷播绿化技术的起源与发展。通过深入剖析比较,发现我国存在喷播技术体系尚未成熟,技术标准规范滞后,机械装备定型量产不足,资材标准化、产业化程度低等问题。要扭转粗放管理,实现绿水青山再生价值,完善喷播技术体系,加强喷播技术行业规范,补齐机械装备短板,注重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相结合。这是喷播技术发展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播 客土喷播 湿法喷播 植被护坡 生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被护坡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39
6
作者 郭小平 朱金兆 +2 位作者 周心澄 丁国栋 郭建斌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4年第4期112-116,共5页
回顾植被护坡技术发展 ,介绍国外植被护坡理论、技术发展状况 ,分析我国植被护坡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
关键词 中国 技术发展 存在问题 状况 研究对策 理论 现状 植被护坡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侵蚀针和近景摄影测量的侵蚀速率测定方法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杨建英 祁有祥 +1 位作者 赵廷宁 赵方莹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0-94,共5页
为探究一种精度高、操作简便,成本低、易便携的土壤侵蚀速率测量方法和设备,采用近景摄影测量的直接线性变换处理技术,实现了侵蚀针土壤侵蚀速率测量法的非接触性快速测量。2008年10月在人工模拟降雨条件下对该方法的测量精度进行了检验... 为探究一种精度高、操作简便,成本低、易便携的土壤侵蚀速率测量方法和设备,采用近景摄影测量的直接线性变换处理技术,实现了侵蚀针土壤侵蚀速率测量法的非接触性快速测量。2008年10月在人工模拟降雨条件下对该方法的测量精度进行了检验,并对该方法的推广应用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测量侵蚀针出露高度的精度可达到96.73%以上。土壤侵蚀量趋于稳定后,其解算值与实测值间的误差率将稳定在4%~5%之间,该方法测量土壤侵蚀量的精度可达到92.77%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针 土壤侵蚀 近景摄影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水在京北荒滩造林绿化中的应用试验 被引量:3
8
作者 李一为 杨文姬 +1 位作者 孙保平 周心澄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6年第B12期87-90,共4页
为提高困难立地的造林成活率,减轻风沙危害,在位于北京市北部的延庆县龙庆峡荒滩布置固体水造林的应用试验。试验过程中调查苗木的成活率和相关生长指标,并应用统计软件S-PLUS分析、研究固体水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在造林后的前3个月内... 为提高困难立地的造林成活率,减轻风沙危害,在位于北京市北部的延庆县龙庆峡荒滩布置固体水造林的应用试验。试验过程中调查苗木的成活率和相关生长指标,并应用统计软件S-PLUS分析、研究固体水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在造林后的前3个月内,固体水能够显著提高造林成活率,苗木成活率均超过90%;固体水施用量的增加对苗木的成活率和相关生长指标的影响呈相应增加趋势;固体水缓释供水、持续供水和无渗漏等特点,使固体水造林技术更适合在干旱缺水、灌溉困难的地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水 困难立地 荒滩 抗旱造林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侵蚀速率近景摄影测量法(CRPE)的野外试验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祁有祥 杨建英 +1 位作者 辜再元 赵廷宁 《中国水土保持》 2012年第5期36-37,76,共2页
在北京市延庆县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区内,对土壤侵蚀速率近景摄影测量法(CRPE)进行了野外初步试验应用研究。结果表明:与径流小区观测结果相比,CRPE法土壤侵蚀速率解算精度可达到90%左右;侵蚀针应采取行列式均匀布设方式布设,布设密度对监... 在北京市延庆县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区内,对土壤侵蚀速率近景摄影测量法(CRPE)进行了野外初步试验应用研究。结果表明:与径流小区观测结果相比,CRPE法土壤侵蚀速率解算精度可达到90%左右;侵蚀针应采取行列式均匀布设方式布设,布设密度对监测精度具有较大影响,最大间距不宜超过1 m,且每行不应少于5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监测 径流小区 CRPE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苔藓植物在道路边坡植被生态恢复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岳焕丽 杨建英 +1 位作者 赵廷宁 赵金鹏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4-36,49,共4页
在分析我国边坡植被生态恢复面临问题的基础上,系统综合目前有关苔藓植物生物学生态学特征的研究成果,结合对河北云蒙山边坡自然植被中苔藓植物进行的案例调查与分析,讨论了将苔藓植物应用于边坡植被生态恢复的意义、问题,提出促进苔藓... 在分析我国边坡植被生态恢复面临问题的基础上,系统综合目前有关苔藓植物生物学生态学特征的研究成果,结合对河北云蒙山边坡自然植被中苔藓植物进行的案例调查与分析,讨论了将苔藓植物应用于边坡植被生态恢复的意义、问题,提出促进苔藓植物在边坡植被生态恢复中应用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 植被 生态恢复 苔藓植物 乡土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煤炭燃烧废弃物的绿化基质试验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栋学 张华 +1 位作者 赵廷宁 杨建英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8年第5期66-70,共5页
为了给废弃地的生态治理提供优质、价廉的植生基质,促进废弃物的再利用,应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将粉碎后的炉渣、秸秆及未经处理的粉煤灰作为基质组成的3因素,选用L9(34)正交表安排各因素的配比,得到9种基质,测定各基质的物理化学特性,... 为了给废弃地的生态治理提供优质、价廉的植生基质,促进废弃物的再利用,应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将粉碎后的炉渣、秸秆及未经处理的粉煤灰作为基质组成的3因素,选用L9(34)正交表安排各因素的配比,得到9种基质,测定各基质的物理化学特性,并分别在各基质中播种高羊茅,观测分析高羊茅的出苗率、成活率和生物量,得到最优化的基质类型为A2B2C3,粉煤灰、炉渣、秸秆体积配比为2∶2∶3,各因素的主次关系依次为B(炉渣)—A(粉煤灰)—C(秸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 高羊茅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门头沟水担路改建工程的生态保护与建设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成 赵方莹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6年第B12期141-143,共3页
根据对水担路所在地区自然、社会、经济情况以及道路建设造成的生态破坏和水土流失问题的分析,研究了水担路建设过程中生态与水土保持、生态技术措施,道路选线确定、施工组织、工程生态防护、汇排水设施、水质净化、植被恢复等生态保护... 根据对水担路所在地区自然、社会、经济情况以及道路建设造成的生态破坏和水土流失问题的分析,研究了水担路建设过程中生态与水土保持、生态技术措施,道路选线确定、施工组织、工程生态防护、汇排水设施、水质净化、植被恢复等生态保护环节,并通过布设相应的生态技术措施,使新增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同时改善沿途景观和周围的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担路 生态环境 技术措施 生态道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道路建设的生态环境影响与生态道路建设 被引量:50
13
作者 尹忠东 李一为 +3 位作者 辜再元 赵方莹 赵廷宁 周心澄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61-164,共4页
近20年来,我国道路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在其建设水平和规模巨大提高的同时,道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不利甚至负面影响也在不断加深和扩大。从生态学的角度,综合分析了道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即:(1)对土、水、气、声、热等无机环境... 近20年来,我国道路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在其建设水平和规模巨大提高的同时,道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不利甚至负面影响也在不断加深和扩大。从生态学的角度,综合分析了道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即:(1)对土、水、气、声、热等无机环境的影响;(2)对植物、动物等生命系统的影响;(3)对景观格局、过程等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运用“生命周期”概念分析并提出建设生态道路应在规划设计、建设施工、道路运营等阶段分别采取相应措施,从而达到建设和谐生态道路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道路 环境影响 景观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朝向的五叶地锦对墙体的降温效果及生理机制 被引量:5
14
作者 魏永胜 芦新建 +2 位作者 赵廷宁 周心澄 王堃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18-523,共6页
研究攀缘植物对墙体的降温作用及生理学机制,为垂直绿化的植物选择及生态效应的定量化研究提供依据,以不同朝向的五叶地锦Parthenocissus quinquefolia为材料,对墙体温度,蒸腾速率,冠层温度,叶片对入射光的反射、透射及以叶绿素荧光参... 研究攀缘植物对墙体的降温作用及生理学机制,为垂直绿化的植物选择及生态效应的定量化研究提供依据,以不同朝向的五叶地锦Parthenocissus quinquefolia为材料,对墙体温度,蒸腾速率,冠层温度,叶片对入射光的反射、透射及以叶绿素荧光参数表示的潜在光能利用能力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朝向的五叶地锦对墙体的降温效果存在显著差异,东、南、西、北4个朝向日平均降温值依次为(5.4±0.61),(3.3±0.48),(3.1±0.47)和(0.48±0.07)℃。降温值除受墙体温度(r=0.8794)影响外,和蒸腾速率(r=0.7703)、冠层温度(r=0.6458)和透射率(r=0.5044)及叶绿素荧光参数F0(r=0.4758)等生理生态指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同时表明,五叶地锦不适于北向墙体绿化。因此,在垂直绿化选择植物种时,应同时考虑植物的蒸腾速率及其对光的反射、透射及利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学 五叶地锦 墙体 降温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爬山虎与五叶地锦对墙体降温效果差异及生理机制 被引量:4
15
作者 魏永胜 芦新建 +1 位作者 周心澄 王堃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25-329,共5页
为了研究不同攀缘植物对其所攀附的墙体的降温效果差异及其生理机制,以葡萄科爬山虎属的2种藤本植物爬山虎和五叶地锦为材料,利用Optris Minisight非接触红外测温仪测定植物冠层表面温度、冠下墙体表面温度和相应裸露墙体表面温度。用LI... 为了研究不同攀缘植物对其所攀附的墙体的降温效果差异及其生理机制,以葡萄科爬山虎属的2种藤本植物爬山虎和五叶地锦为材料,利用Optris Minisight非接触红外测温仪测定植物冠层表面温度、冠下墙体表面温度和相应裸露墙体表面温度。用LI-1600稳态气孔计测定蒸腾、相对湿度、叶面温度、叶室温度、入射光照强度、反射光强和透射光强。采用OS-30p调制荧光仪测定叶绿素荧光参数Fo,Fm,并计算Fv/Fm。结果表明,爬山虎和五叶地锦对应裸墙温度日变化曲线均为倒"V"字型,最高可达(41.0±0.08)℃和(42.5±0.07)℃,日均降温(2.7±0.49)℃和(5.1±0.55)℃,最高降温达到(8.2±0.58)℃和(11.0±0.28)℃。五叶地锦的蒸腾速率是爬山虎的8.3倍,达到(9.1±2.0)μg.s-1.cm-2,并使照射到墙体上的光能减少了5.6%,而且叶绿荧光参数Fv/Fm为0.80±0.01,高于爬山虎的0.75±0.00。爬山虎Fo和Fm分别为73.4±0.98和295.2±2.96,而五叶地锦的分别为63.6±1.17和315.8±13.7。因此,五叶地锦较爬山虎的降温效果好,这种差异是蒸腾、光反射与透射和叶片光化学作用的共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攀缘植物 爬山虎 五叶地锦 降温 生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对3种攀缘植物叶绿素荧光特性及耐脱水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魏永胜 董磊 +3 位作者 罗德 余刚 周心澄 王堃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038-2044,共7页
利用植物叶绿素荧光技术,分析了高温对五叶地锦、胶东卫矛和南蛇藤的叶绿素荧光特性及高温脱水过程中叶片相对含水量(RWC)的变化,以明确攀缘植物的抗热特性。结果显示:(1)温度大于42℃时,南蛇藤F0升高的幅度和Fm下降程度均低于五叶地锦... 利用植物叶绿素荧光技术,分析了高温对五叶地锦、胶东卫矛和南蛇藤的叶绿素荧光特性及高温脱水过程中叶片相对含水量(RWC)的变化,以明确攀缘植物的抗热特性。结果显示:(1)温度大于42℃时,南蛇藤F0升高的幅度和Fm下降程度均低于五叶地锦和胶东卫矛;54℃时,五叶地锦和胶东卫矛的F0与Fm近似相等,表明PSⅡ的反应中心完全关闭。(2)42℃时,南蛇藤、胶东卫矛和五叶地锦的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显著降低,可逆变化的温度范围是24℃~42℃。(3)脱水末期(20.5h),五叶地锦RWC仍可高达(57.7±5.0)%,高于胶东卫矛的(19.6±4.1)%和南蛇藤的(11.6±2.5)%,但Fv/Fm显著降低时所对应的RWC分别为(75.6±3.3)%、(30.4±3.6)%和(19.1±3.3)%。研究表明,五叶地锦热稳定性和水稳定性均低于南蛇藤和胶东卫矛,但五叶地锦的耐脱水能力较高;高温(42℃)脱水过程中Fv/Fm值的改变可能主要是由于Fm下降造成的,而不是由于F0变化所致;建议在水分可以得到保证的高温地区,选用胶东卫矛和南蛇藤,而在水分条件不好,但温度相对低的地区,选择五叶地锦进行垂直绿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攀缘植物 叶绿素荧光 高温 脱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材喷附技术的植物选配与建植方式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方莹 赵廷宁 +2 位作者 丁国栋 周连兄 袁志琼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6年第B12期155-157,共3页
人为的生产建设尤其是在公路、铁路、矿山、水利、山区住宅等基础项目的建设中形成了不同类型岩石坡面。基材喷附实现岩石坡面生态植被恢复是目前常用的技术形式,为了如期成功实现目标群落的营建,需要对项目区周边气候、土壤、植被等自... 人为的生产建设尤其是在公路、铁路、矿山、水利、山区住宅等基础项目的建设中形成了不同类型岩石坡面。基材喷附实现岩石坡面生态植被恢复是目前常用的技术形式,为了如期成功实现目标群落的营建,需要对项目区周边气候、土壤、植被等自然环境进行调查,并对坡面地形、坡度、稳定性等特征进行分析。在选择目标群落植物时应满足生态适应性、先锋性、和谐性、抗逆性和自我维持性、生物多样性、持续稳定性等原则,在建植方式上采用播种和栽植相结合,这样才有助于岩石坡面植被的成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边坡 植被恢复 目标群落 植物选择 建植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矿山背景下建筑骨料矿山植被恢复模式 被引量:4
18
作者 祁有祥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2期87-90,共4页
当前,在我国建立和执行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的倒逼形势下,建筑骨料行业到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加强依法办矿,科学开采,恢复和治理矿区地质环境,修复矿区生态系统,体现企业社会责任,成为建筑骨料矿山建设绿色矿山... 当前,在我国建立和执行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的倒逼形势下,建筑骨料行业到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加强依法办矿,科学开采,恢复和治理矿区地质环境,修复矿区生态系统,体现企业社会责任,成为建筑骨料矿山建设绿色矿山的核心关键。针对建筑骨料矿山现状特点和功能分区,提出了各功能区植被恢复技术模式,旨在为建筑骨料矿山建设绿色矿山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骨料 绿色矿山 植被恢复 技术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