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5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草产品加工校内和校外实习教学融合模式——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
1
作者 贾婷婷 王铁梅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487-2493,共7页
草产品加工是草业科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有机组分,其不仅要重视理论教学,而且要重视社会实践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教学。本研究围绕草产品加工课程的实习特点和教学目标,分析了北京林业大学草产品加工课程实习现状,创建了校内和校外相融合... 草产品加工是草业科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有机组分,其不仅要重视理论教学,而且要重视社会实践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教学。本研究围绕草产品加工课程的实习特点和教学目标,分析了北京林业大学草产品加工课程实习现状,创建了校内和校外相融合的实习教学模式,模拟科研立题细化校内实习教学内容,以校内和校外融合实习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构建以学生满意度为主的实习教学评价方式,从而深化了学生理论知识认知,提升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了学生综合素质,大幅度提高了课程的实习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产品加工 校内实习 校外实习 教学模式 实习教学 融合模式 考核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业科学少数民族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北京林业大学草业科学专业为例
2
作者 王铁梅 苏静 +1 位作者 徐伟 纪宝明 《草学》 2020年第S01期25-28,共4页
少数民族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草业科学专业少数民族教育对促进草原地区生态保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北京林业大学草业科学专业于2004年开始首次招收少数民族本科生,至今已毕业11届共计50余名少数民族本科... 少数民族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草业科学专业少数民族教育对促进草原地区生态保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北京林业大学草业科学专业于2004年开始首次招收少数民族本科生,至今已毕业11届共计50余名少数民族本科生,其中通过预科班招收的少数民族学生28名。本文总结了北京林业大学草业科学专业少数民族学生人才培养情况,通过教学资料查阅、教学工作实践总结、电话调查等方式,就招生、学习和就业等方面总结分析了少数民族本科人才培养状况,并提出了草业科学专业民族学生教育的教学改革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业科学 民族教育 高等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科背景下草产品加工学BOPPPS模式的教学实践: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铁军 李富翠 +4 位作者 杨珏婕 郭旭生 吴哲 申玉华 董世魁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706-1714,共9页
新农科建设对草业科学等涉农专业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新要求。草产品加工学是草业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但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度不高。BOPPPS模式是一种基于体验式学习理论而设计的教学模型,其... 新农科建设对草业科学等涉农专业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新要求。草产品加工学是草业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但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度不高。BOPPPS模式是一种基于体验式学习理论而设计的教学模型,其重要特点在于教学互动。在新农科背景下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草业科学专业人才,笔者将BOPPPS教学模式引入草产品加工学课程教学中,调整教学学时、重新编写教案、改革考核方式,构建了本课程的BOPPPS教学体系。在BOPPPS模块设计过程中,笔者综合运用参与式教学、小组讨论、小型测验、案例分析、课堂辩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并将网络教学平台作为部分学生自学章节的辅助工具。实践表明,BOPPPS教学模式的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了教学质量。本教学设计与实践也为国内高校开展草产品加工学教学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科 草业科学 草产品加工学 BOPPPS教学模式 参与式教学 教学改革 人才培养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支持向量回归改进的温带草原总初级生产力估算
4
作者 曹云刚 赵俊 +3 位作者 杜蒲英 曾雅慧 张成利 杨秀春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153-2165,共13页
植被生产力是衡量生态系统应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的重要指标。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总初级生产力(GPP)估算的准确性,以满足精确生态监测的迫切需要。为此,本研究在光能利用率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的GPP估算模型:CASA_SVR。植... 植被生产力是衡量生态系统应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的重要指标。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总初级生产力(GPP)估算的准确性,以满足精确生态监测的迫切需要。为此,本研究在光能利用率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的GPP估算模型:CASA_SVR。植被冠层光合有效辐射占比(FPAR)是光能利用率模型的重要参数,CASA_SVR模型结合支持向量回归算法(SVR),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修正土壤调整植被指数(MSAVI)改进了FPAR的估算。结果表明:1)CASA_SVR模型估算GPP的R^(2)为0.71(P<0.001),比CASA模型提高0.19,RMSE和MAE均有所降低。同样,与VPM模型相比,VPM_SVR模型也有改善,R^(2)值增加0.25,RMSE和MAE均有所降低,凸显了将SVR纳入GPP估算模型以及引入MSAVI优化FPAR计算的作用。2)与CASA模型相比,利用CASA_SVR模型估算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的GPP,RMSE值分别降低7.11、2.31和10.41 g∙(m^(2)∙month)^(−1)。CASA_SVR模型能够显著改善草地的GPP估算,与传统模型和现有的MODIS产品相比,RMSE降低明显,且CASA_SVR在不同草原类型中表现出更广泛的适用性和更高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带草原 总初级生产力 陆地资源卫星 支持向量回归 光合有效辐射占比 土壤植被指数 光能利用效率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草原生态补偿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陈烨 董世魁 常智慧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516-2528,共13页
草原生态补偿是指在合法利用草原资源过程中,草原使用者或受益者对草原资源的所有权者或为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付出代价者支付相应费用的行为。如何实现补偿机制的合理化及其长期可持续发展是我国草原生态补偿一直以来的研究热点和重点。... 草原生态补偿是指在合法利用草原资源过程中,草原使用者或受益者对草原资源的所有权者或为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付出代价者支付相应费用的行为。如何实现补偿机制的合理化及其长期可持续发展是我国草原生态补偿一直以来的研究热点和重点。基于文献计量方法,系统归纳总结了草原生态补偿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模式,探讨了草原生态补偿的特点及其与森林、河流、农田生态补偿之间的差异和联系。研究结果表明早期草原生态补偿研究主要聚焦于草地质量提升、草原物种丰富度提升、草原景观维护等方面;随着草原生态建设的发展和深入,草原生态补偿逐渐成为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理论和方法交叉的研究领域。目前,草原管理政策与牧民满意度的耦合关系、草原生态补偿政策效益评估和草原地区生态补偿标准测定是草原生态补偿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各领域生态补偿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机制与效益评价两方面。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受限于经济价值认知不足等问题,难以像森林补偿那样形成相对完善的市场机制,也无法适用流域生态补偿中常见的筹资方式。此外,生态系统的独特性也对草原生态补偿效益评价过程中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指标选择和权重分配做出了要求。在探讨草原生态补偿研究态势及热点前沿的基础上,研究结合我国国情分析了草原生态补偿定量研究中各方法的适用性及优缺点,以期为草原生态补偿后续研究及相关政策的制定实施提供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生态补偿 文献计量分析 生态补偿政策 草原生态补偿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伦贝尔草原不同打孔技术土壤入渗特征比较
6
作者 杨轶博 郑志荣 +2 位作者 刁兆岩 贺晶 苏德荣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62-668,共7页
研究深入探讨了呼伦贝尔草原不同打孔技术对土壤入渗特性的影响,旨在通过增加土壤孔隙度和降低容重,提高土壤的通气性和水分渗透能力,从而促进水分的保持和植物根系的发育。通过设置3种不同打孔密度(不打孔、10 cm×10 cm、20 cm... 研究深入探讨了呼伦贝尔草原不同打孔技术对土壤入渗特性的影响,旨在通过增加土壤孔隙度和降低容重,提高土壤的通气性和水分渗透能力,从而促进水分的保持和植物根系的发育。通过设置3种不同打孔密度(不打孔、10 cm×10 cm、20 cm×20 cm)和3种生物量类型(高、中、低),利用双环入渗野外实测方法进行土壤入渗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打孔处理方式和生物量类型对土壤入渗速率及累积入渗量均有显著影响,其中高生物量样地表现出更高的初始入渗率和稳定入渗速率。此外,通过Kastiakov模型、Horton模型、Philip模型和G-P综合模型对土壤水分入渗过程进行拟合,Kastiakov模型在拟合土壤入渗速率方面表现最优,为预测土壤入渗速率提供了可靠的模型支持。这些发现不仅为退化草地的生态恢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也为水资源管理和土壤侵蚀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打孔处理 土壤入渗 模型 呼伦贝尔草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结缕草Zjsgr突变植株在北京地区的耐寒性初步分析
7
作者 陆爽 刘月月 +4 位作者 毛佳静 徐新雨 罗立为 韩烈保 许立新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33,共6页
日本结缕草(Zoysia japonica)耐低修剪,适应性强,是一种具备多种优良特性的暖季型草种,但持绿性较差的缺点严重影响其在北方的广泛应用。日本结缕草滞绿(Zoysia japonica Stay Green,ZjSGR)基因已被证明可加速植物叶绿素的降解,因此Zjsg... 日本结缕草(Zoysia japonica)耐低修剪,适应性强,是一种具备多种优良特性的暖季型草种,但持绿性较差的缺点严重影响其在北方的广泛应用。日本结缕草滞绿(Zoysia japonica Stay Green,ZjSGR)基因已被证明可加速植物叶绿素的降解,因此Zjsgr突变植株可能具有良好的滞绿潜能,但其滞绿性获得提升的同时,抗逆性是否下降并不清楚。本研究为验证Zjsgr突变植株的滞绿性,并进一步探讨其在北京地区的耐寒性,检测对比了突变株系与同克隆来源对照植株在北京秋季降温后的生理指标,如草坪坪观质量、叶绿素含量、相对含水量、细胞膜透性、丙二醛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结果说明,突变植株的草坪质量、叶绿素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植株,且突变植株在降温过程中细胞膜稳定性更好,即电解质渗透率低,初步说明突变植株具有更好的耐寒性,这为其未来在北方地区的推广运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培育持绿性和抗逆性多性状改良的优良结缕草株系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寒性 日本结缕草 叶绿素含量 细胞膜透性 抗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特征融合与草原分区的新疆草地类型分布制图及其时空变化分析
8
作者 辛建辉 杨秀春 +3 位作者 张敏 邢晓语 杨东 王子超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8512-8528,共17页
准确绘制大尺度草地类型分布图对草地资源管理和草地生态系统保护至关重要。我国广泛使用的草地资源图已有40多年的历史,迫切需要绘制新的草地类型分布图,以更准确地反映草地资源的实际分布情况。然而,大尺度区域草地类型具有高度的空... 准确绘制大尺度草地类型分布图对草地资源管理和草地生态系统保护至关重要。我国广泛使用的草地资源图已有40多年的历史,迫切需要绘制新的草地类型分布图,以更准确地反映草地资源的实际分布情况。然而,大尺度区域草地类型具有高度的空间异质性,且在复杂分布地区传统光谱特征分类效果不佳,使得精准制图面临挑战。研究基于谷歌地球引擎云平台,结合Landsat地表反射率数据、光谱指数、纹理特征、物候特征以及生境特征(气候、地形和土壤),构建了多源特征数据集,以新疆为研究区,结合中国草原分区方案,应用随机森林模型进行分区草地类型分布制图。结果表明:(1)多源特征融合显著提高了草地类型分布制图的精度,物候、地形、土壤和气候特征的引入使总体精度分别提高了25.64%、27.40%、23.57%和28.73%。(2)多源特征结合分区建模的制图策略效果更佳,其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达到了80.86%和0.76。与单一整体建模相比,分区建模精度分别提高了3.51%和0.05。(3)空间分布格局显示新疆草地主要沿着山地呈垂直地带性分布,随着海拔的升高,草地类型从低海拔的温性荒漠逐渐过渡至高海拔的高寒草原。(4)近40年新疆草地总面积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1980-1990年间,大面积草地转变为裸地;而1990-2020年,草地面积呈现恢复性增长,主要贡献来自于山地区域裸地的植被恢复;同时,在盆地区域仍有较大面积草地转化为耕地和裸地的情况。研究阐明了新疆草地类型精细空间分布格局以及1980年以来的时空演变特征,可为区域草地资源可持续管理和生态保护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多源特征融合 草地类型 随机森林分类 中国草原分区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生长中期施肥对草甸草原群落特征与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9
作者 吕娜 高吉喜 +7 位作者 李政海 尤春赫 刘晓曼 张彪 莫宇 朱萨宁 彭阳 杨雪 《草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9-122,共14页
适当营养添加是提高草地生产力和稳定草原群落结构的重要手段,但不同养分添加量对大尺度草原群落的影响尚不清晰。在总面积为182673 m2的呼伦贝尔轻度退化天然刈割草地上开展施肥试验,以尿素颗粒、过磷酸钙颗粒、硫酸钾颗粒为N、P、K元... 适当营养添加是提高草地生产力和稳定草原群落结构的重要手段,但不同养分添加量对大尺度草原群落的影响尚不清晰。在总面积为182673 m2的呼伦贝尔轻度退化天然刈割草地上开展施肥试验,以尿素颗粒、过磷酸钙颗粒、硫酸钾颗粒为N、P、K元素添加原料,共设置了3个养分添加处理:A处理(2.3 g·m^(-2) N、1.2 g·m^(-2) P、0.75 g·m^(-2) K),B处理(4.6 g·m^(-2) N、2.4 g·m^(-2) P、1.5 g·m^(-2) K),C处理(6.9 g·m^(-2) N、3.6 g·m^(-2) P、2.3 g·m^(-2) K)和1个对照处理;于植物生长中期的2022年7月中旬和8月初进行两次施肥,对比施肥对草地群落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对草地生产力与物种多样性无协同影响,A处理未显著影响群落生物量,但显著提高了群落丰富度指数;B和C处理显著提高了群落生物量,由CK的201.73 g·m^(-2)提高到B和C处理的319.19和328.52 g·m^(-2),但未显著影响群落物种多样性。B和C处理显著提高了优势种和多年生丛生禾草的生物量,B处理还显著提高了多年生杂类草的生物量。B和C处理群落生物量的提高是群落物种高度与密度共同作用的结果。A、B和C处理均显著提升了群落C、N、P含量,且与群落生物量的提升呈显著正相关。施肥缓解了养分限制因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通过提高群落中主要物种的生物量来提升群落生物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伦贝尔草原 物种多样性 草地生产力 化学计量比 植物功能群 群落成员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草原分区-分类-分级生态修复模式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平晓燕 王铁梅 董世魁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共12页
草原是我国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生态屏障,草原生态修复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草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固碳潜力的重要途径。已有大量研究针对退化草原提出了多种有效的生态恢复措施,但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的总结。本文在系... 草原是我国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生态屏障,草原生态修复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草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固碳潜力的重要途径。已有大量研究针对退化草原提出了多种有效的生态恢复措施,但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的总结。本文在系统梳理和总结国内外草原生态修复研究的基础上,基于文献计量学的研究方法,总结了我国草原生态修复经历的三个阶段。同时,针对不同区域、不同退化/受损/破坏类型和和不同退化程度的草原,探索和提出了我国草原分区-分类-分级生态修复模式,并对我国草原生态修复的未来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我国草原生态修复和可持续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 生态修复 区域化 修复技术 修复草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业科学专业“绿茵计划”本科新生导师制实施成效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兵 肖海军 +1 位作者 尹淑霞 董世魁 《特产研究》 2024年第6期191-196,共6页
本科生导师制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高校人才培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草业科学为小众专业,为探讨新生导师制是否能够提升草学专业学生的专业认知,促进其在学生学习、科研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以北京林业大学草业与草原学院三年间实施的新生... 本科生导师制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高校人才培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草业科学为小众专业,为探讨新生导师制是否能够提升草学专业学生的专业认知,促进其在学生学习、科研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以北京林业大学草业与草原学院三年间实施的新生导师制“绿茵计划”为案例,通过问卷调查,全面分析本科生新生导师制的实施效果。研究结果显示,本科新生特别重视导师的理解与尊重,而非导师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具体实施效果分析表明,本科新生在专业认知、学业、生活等方面从导师处获得的帮助较为显著,达到了预期目标,然而,在职业规划和心理帮扶方面,学生获得的帮助比预期低。“绿茵计划”新生导师制对草业科学专业新生的大学生活和学习等方面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新生导师对学生的指导应更加注重情感关怀、心理引导和专业价值观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科生导师制 人才培养 专业认知 探索与实践 教育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高寒草原湿润度梯度下植物群落特征空间格局及其驱动因子 被引量:5
12
作者 任世杰 宋朝阳 +4 位作者 林长存 刘思奇 刘涛 张雪梅 纪宝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96-2007,共12页
西藏高原是中国高寒生态系统类型和生物多样性均聚集的区域之一,其中以高寒典型草原和高寒草甸草原为主生态系统类型,但其系统活力、组织力和恢复力均较弱,容易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表现出极强的脆弱性。目前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植... 西藏高原是中国高寒生态系统类型和生物多样性均聚集的区域之一,其中以高寒典型草原和高寒草甸草原为主生态系统类型,但其系统活力、组织力和恢复力均较弱,容易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表现出极强的脆弱性。目前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植物群落分布状况与其变化规律以及对各种环境因子的反应研究多集中于站点尺度或样带尺度,但研究结果尚有较大的不确定性。研究于西藏地区沿着不同的湿润度梯度选择14处高寒草原区样地,通过植物群落调查、土壤理化性质分析,探索草本植被群落空间格局对气候因子响应特征及其主要驱动因子,其结果为青藏高原天然草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基础科学数据支撑。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依据湿润度分区可分为干旱区、微干区、微润区和湿润区4类;研究区1971—2021年的气候数据分析发现,北部的干旱程度在逐渐减轻,而南部在1991—2010阶段干旱化趋势逐渐加强,整个研究区的湿润度指数均在下降;(2)植物群落调查发现不同植物功能群的变化各有差异,莎草科地上生物量随湿润度增加而增加,杂类草地上生物量呈现单峰趋势,而其他植物功能群无明显规律;湿润度较高的微润区间植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均高于其他湿润度区间;(3)土壤理化性质分析发现高湿润度区域的土壤含水量、全氮、硝态氮、铵态氮、速效磷含量均为最高;对各环境因子与植物群落特征指标进行相关性、主成分分析后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发现直接影响西藏高寒草原植物群落特征变化因子为湿润度,土壤含水量和土壤pH,且都表现为显著的负效应(P<0.05),同时湿润度对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全量养分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P<0.05),进而影响着西藏高原高寒草原不同植物功能群的分布、多样性、地上生物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高寒草原 湿润度 植物群落特征 气候因子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源区高寒草原退化对不同生长期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明新 陈科宇 +3 位作者 李成先 黄青东智 张静 谷强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5,共11页
土壤真菌群落在草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草地退化对不同生长期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尚不清楚。本研究以三江源高寒草原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草原退化对植物不同生长期土壤真菌群落特征的影... 土壤真菌群落在草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草地退化对不同生长期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尚不清楚。本研究以三江源高寒草原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草原退化对植物不同生长期土壤真菌群落特征的影响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三江源区高寒草原不同生长期土壤真菌群落优势菌门均为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草原退化显著降低了优势菌门的相对丰度;在不同生长期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P<0.05),表现为生长季初期较低,末期则较高;草原退化对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影响不显著(P>0.05),但显著改变了不同生长期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P<0.05);相比于原生草原,退化草原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与植物群落特征表现出更强的相关关系,植物群落生物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是显著影响退化草原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主要因子(P<0.05)。研究结果表明,草原退化改变了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增强了土壤真菌群落的资源限制。因此,针对植被群落的修复将有利于退化高寒草原土壤真菌群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 草地退化 土壤真菌 优势菌门 植被生长期 资源限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西部草甸草原生产力和物种多样性特征研究——以2022年长岭县草原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兰理实 由成成 +7 位作者 张龙 王珑凯 邱信东 贾冷 李鑫 朱荣利 张学宇 林长存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29-1537,共9页
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和稳定性的关键要素之一,是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与功能维持的根本。温性草甸草原位于半湿润与半干旱的过渡区,其草地植物群落特征对水热变化敏感,探讨其草地群落生产力和物种多样性的特征及影响因素,对北... 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和稳定性的关键要素之一,是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与功能维持的根本。温性草甸草原位于半湿润与半干旱的过渡区,其草地植物群落特征对水热变化敏感,探讨其草地群落生产力和物种多样性的特征及影响因素,对北方天然草地生产与管理具有指导意义。本研究选择吉林省长岭县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样地调查法,分析了2022年该区草原生产力和群落多样性指标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长岭县内天然草原生产力整体较高,按照草地评价标准,25个样地内19个样地的生产力均达到4级以上;长岭县内天然草原群落多样性、均匀度和优势度均较高;接近半数样地的优势物种多样性与保护区内相近,说明近年来吉林省天然草原修复项目效果正在逐步显现。本研究也为温性草甸草原适应和缓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等实践应用提供补充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性草甸草原 长岭县 草地生产力 物种多样性 空间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兴安盟草原灌丛植被潜在适生区分布模拟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宋晴 付鸿莉 +6 位作者 王铁梅 宿逸然 梁留喜 通拉嘎 胥健 董昊野 邰塔拉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79-587,共9页
兴安盟位于大兴安岭向松嫩平原过渡带,是一道重要的草原生态保护屏障,兴安盟草原对于气候变化和人为干扰十分敏感,灌丛作为其原生植被受到外界干扰有可能会进一步扩张。为了探究影响兴安盟草原灌丛植被的环境因子,本研究基于61个兴安盟... 兴安盟位于大兴安岭向松嫩平原过渡带,是一道重要的草原生态保护屏障,兴安盟草原对于气候变化和人为干扰十分敏感,灌丛作为其原生植被受到外界干扰有可能会进一步扩张。为了探究影响兴安盟草原灌丛植被的环境因子,本研究基于61个兴安盟草原灌丛分布点和22个环境因子,利用MaxEnt模型对兴安盟草原灌丛植被潜在适生区预测。结果表明,等温性、坡度、最干月降水量、年平均气温是影响兴安盟草原灌丛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兴安盟灌丛植被潜在适生区主要分布于西部、西南部的科尔沁右翼前旗、中旗等地区;未来气候情境下,兴安盟草原灌丛总体分布将向高纬度地区延伸,灌木线向上爬升。当温室气体排放量持续增加时可能会引起兴安盟地区水分匮缺,导致草原灌丛高适生区面积大幅降低,部分高适生区向中、低适生区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xEnt模型 灌丛植被 潜在适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草甸草原羊草和尖嘴薹草空间分布格局对坡位的响应
16
作者 赖仕蓉 梁宏 +2 位作者 余国杰 韩瑞鑫 平晓燕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897-3904,共8页
点格局分析常用来解释不同尺度上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与环境的关系及生态学过程,但当前对草甸草原坡位影响下的物种空间分布格局还缺乏深入系统的认识。因此,本研究选取内蒙古科右前旗山地草甸草原为研究对象,通过点格局分析的g(r)函数统... 点格局分析常用来解释不同尺度上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与环境的关系及生态学过程,但当前对草甸草原坡位影响下的物种空间分布格局还缺乏深入系统的认识。因此,本研究选取内蒙古科右前旗山地草甸草原为研究对象,通过点格局分析的g(r)函数统计方法和3种零模型,探究三个坡位群落优势种羊草(Leymus chinensis)和伴生种尖嘴薹草(Carex leiorhyncha)的空间分布格局及种间关联性。结果表明羊草和尖嘴薹草种群在不同坡位均呈现出先聚集分布,随尺度增加逐渐转变为随机分布和均匀分布的趋势。在下坡位尖嘴苔草聚集程度最大,随着坡位的升高聚集效应逐渐减弱。各坡位羊草和尖嘴薹草种群都基本符合异质泊松模型和泊松聚块模型,即生境异质性和扩散限制显著影响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下坡位的羊草和尖嘴薹草种群间存在显著的正关联,而上坡位和中坡位的羊草和尖嘴薹草种群的种间关联基本表现为负关联和无关联。研究结果可为深入理解不同坡位内蒙古山地草甸草原群落结构和功能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草 尖嘴薹草 零模型 坡位 空间分布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和地面调查的典型草原“种-面积”关系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萨宁 高吉喜 +5 位作者 万华伟 尤春赫 杨雪 郭雨桐 祝晨佳 吕娜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169-5179,共11页
本研究以呼伦贝尔市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通过传统地面样方调查和无人机调查,系统研究了“种-面积”关系,确定了典型草原地面与无人机调查的最小调查面积.调查结果表明:1)典型草原的物种数量与调查面积呈非线性关系,“种-面积”关系呈现... 本研究以呼伦贝尔市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通过传统地面样方调查和无人机调查,系统研究了“种-面积”关系,确定了典型草原地面与无人机调查的最小调查面积.调查结果表明:1)典型草原的物种数量与调查面积呈非线性关系,“种-面积”关系呈现为S=aln(bA+1).基于组合样方法,至少要包括8个1m^(2)小样方,才能达到涵盖80%物种的目标,基于巢式样法,需要的最小调查面积为8.63m^(2);2)针对典型草原,无人机调查的平均物种发现率为传统地面调查方法的81.7%,无人机可作为地面调查的辅助手段,提高调查的效率;3)在典型草原物种监测中,可选取1个或2个组合样方,并使用无人机进行4~5次随机拍摄作为补充,此时可发现典型草原物种总数的84.7%~88.3%.该方法相对传统的3~5次重复样方调查,代表性更高,调查效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面积”关系 无人机 地面调查 典型草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田景观格局在害虫生态调控中的应用
18
作者 张兵 肖海军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67-278,共12页
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集约化等因素诱导害虫种群区域性频发、重发问题仍严重威胁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农田景观格局可通过“上行效应”直接调控害虫的种群动态,亦可调节天敌生物控害的“下行效应”间接抑制害虫发生。基于区域农田景观格局... 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集约化等因素诱导害虫种群区域性频发、重发问题仍严重威胁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农田景观格局可通过“上行效应”直接调控害虫的种群动态,亦可调节天敌生物控害的“下行效应”间接抑制害虫发生。基于区域农田景观格局,因地制宜发展区域性害虫生态调控策略,受到景观生态学和害虫防治学领域学者的共同关注。本文系统阐述了近年来农田景观格局的变化,概括分析了农田景观格局差异对害虫发生、天敌及其生物控害功能的调节作用,从景观尺度和田块布局管理分析了农田景观的优化配置策略对害虫发生、天敌动态及控害功能的调控功能,探讨了我国区域性农田景观生态调控的典型模式。基于生态学原理,本文综述内容可为区域性害虫绿色防控提供新思路,为系统提升区域性农田景观格局在害虫生态调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景观格局 害虫 天敌 生物控害 生态调控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9
作者 刘晔 张守红 +4 位作者 李华林 齐元静 张志强 张建军 吴敬东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42-2057,共16页
生态清洁小流域是在小流域综合治理基础上,将水土资源保护、人居环境改善、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的新型流域综合治理模式,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实现路径,对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起着重要作用。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明晰了生态清洁小流域综... 生态清洁小流域是在小流域综合治理基础上,将水土资源保护、人居环境改善、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的新型流域综合治理模式,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实现路径,对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起着重要作用。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明晰了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的背景及意义、梳理了生态清洁小流域发展历程与建设成效、辨析了当前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面临问题。在此基础上,以“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系统治理观为基础,提出了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框架与技术路线,从理论、技术、措施布局、效益提升、人地关系和谐等视角,凝练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重点研究方向,以期为科学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及其相关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清洁小流域 综合治理 山水林田湖草沙 技术框架体系 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权-TOPSIS模型的京冀灰岩矿区土壤质量评价 被引量:1
20
作者 姚瑶 李玉倩 +4 位作者 唐诗琪 张文超 李金波 李周园 宋桂龙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7-97,共11页
进行京冀灰岩矿区生态修复是缓解区域生态环境压力、保障生态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土壤质量是灰岩矿区生态修复的关键,但目前对于灰岩矿区土壤质量及关键影响指标的认识仍存在不足,亟需建立科学客观的评价体系来指导生态修... 进行京冀灰岩矿区生态修复是缓解区域生态环境压力、保障生态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土壤质量是灰岩矿区生态修复的关键,但目前对于灰岩矿区土壤质量及关键影响指标的认识仍存在不足,亟需建立科学客观的评价体系来指导生态修复工作。研究选取北京下庄、北京文殊峪、河北玉田、河北满城4个典型灰岩矿区,采集矿区平台场地未修复和修复的土壤样品,检测了pH、电导率、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阳离子交换量等11个指标,采用熵权-TOPSIS模型评价京冀周边灰岩矿区土壤质量。结果表明:(1)在未修复矿区土壤质量评价中,碱性磷酸酶所占权重最大,其次是阳离子交换量、脲酶、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电导率、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p H;在修复矿区,碱性磷酸酶影响最大,其次是脲酶和蔗糖酶。(2)矿区未修复平台场地土壤质量相对贴近度为0.123~0.644,土壤质量总体水平相对较低;已修复平台场地土壤质量相对贴近度为0.145~0.873,土壤质量相较于未修复土壤有所提高,酶活性、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丰富,有机质和碱解氮总体水平偏低。(3)4个矿区土壤质量总体水平差异较大,下庄矿区修复效果最好,满城、文殊峪、玉田矿区相对较差,土壤质量水平还需提高。针对未来灰岩矿区平台场地修复,应该更加重视土壤酶活性相关指标,注意施肥比例等。研究成果可为灰岩矿区生态修复实践提供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岩矿山 矿山修复 土壤质量评价 熵权-TOPSIS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