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5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分子荧光检测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植物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原 张雪萍 +1 位作者 张月倩 李晓娟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3-43,共11页
单分子荧光检测技术是利用荧光基团对目的分子标记后,在单分子水平成像并追踪分子的构象变化、动力学特征以及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相较于传统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的研究手段,单分子检测技术可以对单个分子的动态和特性进行分析... 单分子荧光检测技术是利用荧光基团对目的分子标记后,在单分子水平成像并追踪分子的构象变化、动力学特征以及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相较于传统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的研究手段,单分子检测技术可以对单个分子的动态和特性进行分析,特别是瞬时或偶发性的事件,从而更加深入地挖掘在群体测量中被掩盖的信息。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动物细胞生物学的相关研究,极大地促进了生命科学中分子调控机制的研究。然而,单分子检测技术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还有待进一步开发。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单分子荧光检测技术的发展,概述了其在植物学研究中的案例,并展望了新技术在植物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分子 荧光成像 光谱检测 植物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16种树木吸附大气颗粒物的差异及颗粒物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史军娜 张罡 +4 位作者 安海龙 曹学慧 刘超 尹伟伦 夏新莉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84-91,共8页
为选择吸附颗粒物能力强的绿化树种修复大气颗粒物污染,以北京市西直门交通枢纽的16种常见绿化树种为材料,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叶片表面的微观形貌和颗粒物的形态,并用Image J软件对颗粒物的粒径分布进行统计。研究发现,16种树叶表面形貌... 为选择吸附颗粒物能力强的绿化树种修复大气颗粒物污染,以北京市西直门交通枢纽的16种常见绿化树种为材料,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叶片表面的微观形貌和颗粒物的形态,并用Image J软件对颗粒物的粒径分布进行统计。研究发现,16种树叶表面形貌差异较大,阔叶树种叶片上表面形态比较复杂,有沟槽、褶皱、绒毛和蜡质等,下表面主要有气孔、腺毛、绒毛等,形态相对较单一。针叶树种叶表面形态相对简单,有少量褶皱,但是叶表面分泌大量油脂。叶片表面附着的大部分颗粒物表面粗糙且形态不规则,粒径小于2.5μm的颗粒物在3种粒径中占比最大。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对颗粒物的元素进行分析发现,组成颗粒物的元素主要有C、N、O、Si、Ca、Fe,及少量的Na、Mg、Pb、Ni、Cd和Pd等元素。从颗粒物来源分析,主要含有C、N、O、Na、Mg、Si和Ca等元素的颗粒物,可能主要来自自然界,而Pb、Fe、Ni、Cd和Pd等元素含量较高的颗粒物可能主要来自人类活动的产物。叶表面颗粒物附着密度结果表明,圆柏和油松较其他树种叶片颗粒附着密度大,其余较大的树种依次是栾树、国槐和榆叶梅等。研究结果为揭示树木吸收大气颗粒物的机制及合理选择园林绿化树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化树种 大气颗粒物 颗粒物附着密度 粒径分布 元素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扩展蛋白家族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9
3
作者 施杨 徐筱 +2 位作者 李昊阳 徐倩 徐吉臣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09-820,共12页
扩展蛋白是植物细胞壁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松驰细胞壁和增加细胞壁柔韧性的作用,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及抗性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水稻的全基因组序列统计分析显示,水稻扩展蛋白基因家族包含58个成员,分属于A(34)、B(19)、LA(4)和LB... 扩展蛋白是植物细胞壁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松驰细胞壁和增加细胞壁柔韧性的作用,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及抗性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水稻的全基因组序列统计分析显示,水稻扩展蛋白基因家族包含58个成员,分属于A(34)、B(19)、LA(4)和LB(1)4个亚家族,分布在水稻10条染色体上的58个位点,且同一亚家族成员有成簇存在的现象.扩展蛋白基因长度范围为687~1128 bp,编码蛋白质具有保守的结构域,以及保守的半胱氨酸和色氨酸残基.多数情况下,亚家族成员之间的氨基酸一致率小于35%,而同一亚家族成员之间的氨基酸一致率大于35%.在内含子、外显子组成模式上,水稻扩展蛋白呈现明显的亚家族特异性,除个别基因以外,A类基因含有1或2个内含子,B类含有3个内含子,LA和LB类含有4个内含子.密码子使用统计显示,与其他物种相比,水稻中的扩展蛋白具有更多的密码子使用偏好性,有26个高频密码子存在.研究结果展示了水稻扩展蛋白基因家族的基本信息,为深入研究扩展蛋白基因的功能、探讨物种间的进化关系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扩展蛋白 细胞壁 基因家族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树扩展蛋白基因家族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6
4
作者 李昊阳 施杨 +1 位作者 丁亚娜 徐吉臣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9-67,共9页
扩展蛋白是植物细胞壁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存在于植物基因组中,具有疏松细胞壁组分、增加细胞壁柔韧性的作用,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及抗性等多个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全基因组序列分析显示,杨树中的扩展蛋白基因家族包含36个成员,分属于EXPA... 扩展蛋白是植物细胞壁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存在于植物基因组中,具有疏松细胞壁组分、增加细胞壁柔韧性的作用,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及抗性等多个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全基因组序列分析显示,杨树中的扩展蛋白基因家族包含36个成员,分属于EXPA、EXPB、EXLB和EXLA 4个亚家族。系统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杨树扩展蛋白基因具有保守的序列特征和稳定的蛋白结构,包括9种不同的内含子起源模式以及6个高频密码子。基因表达分析显示,该家族基因在杨树木材形成相关的组织/器官中表达丰度较高,对林木生殖发育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结果展示了杨树扩展蛋白基因家族的基本信息和特点,为深入研究杨树扩展蛋白基因的功能搭建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扩展蛋白 细胞壁 基因家族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扫描技术在获取杨树树冠结构特征参数上的应用 被引量:15
5
作者 王宁宁 尹文广 +4 位作者 黄秦军 丁昌俊 杨志岩 苏晓华 沈应柏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8-116,共9页
【目的】树冠结构影响光能截获能力从而直接影响生物量的积累。杨树冠形特征参数的研究能够为杨树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有力的选择依据,但是因为杨树的树型高达,树冠结构复杂,树冠结构特征参数难以直接观测。【方法】建立了利用三维扫描... 【目的】树冠结构影响光能截获能力从而直接影响生物量的积累。杨树冠形特征参数的研究能够为杨树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有力的选择依据,但是因为杨树的树型高达,树冠结构复杂,树冠结构特征参数难以直接观测。【方法】建立了利用三维扫描技术获取树冠结构特征参数的方法,并测量了高密度(2 m×3 m)人工林中6年生杨树03-04-171的冠形特征参数,包括不同生长单元早发枝和同期枝一级枝的枝长、分枝角度、方位角、枝条曲率及弯曲度。对直接测量(砍伐)与三维扫描方法测量的胸径、树高进行回归分析,检测三维扫描测量的精度。【结果】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胸径的回归系数分别为R2=0.967 72,显著值为P=8.26×10-13,树高回归系数为R2=0.965 27,显著值为P=1.440 29×10-12。结果说明三维扫描方法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可以应用于树冠结构特征的测量。扫描参数结果显示,树冠上每一个生长单元的上部枝条长度较长,分枝角度较小,曲率较大,数量少,为早发枝;中下部枝条数量多,短而平直,为同期枝,这与已有的研究结果一致。【结论】三维扫描技术可以应用于树冠结构特征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激光扫描 杨树 树冠结构 枝长 分枝角度 方位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栽植密度下欧美杨叶片耐荫性与生物累积量的关系 被引量:7
6
作者 王宁宁 黄娟 +3 位作者 丁昌俊 张洪 沈应柏 苏晓华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91-700,共10页
为阐明不同栽植密度下欧美杨无性系树冠叶片耐荫性与生物累积量的关系,选择高密度(2 m×3 m)和低密度(2 m×5 m)栽植的不同亲本的5个欧美杨无性系为研究对象,测量了生物量、树冠结构、叶面积指数及光合参数。结果表明:(1)不同... 为阐明不同栽植密度下欧美杨无性系树冠叶片耐荫性与生物累积量的关系,选择高密度(2 m×3 m)和低密度(2 m×5 m)栽植的不同亲本的5个欧美杨无性系为研究对象,测量了生物量、树冠结构、叶面积指数及光合参数。结果表明:(1)不同无性系对栽植密度有不同的反应;(2)具有较高生物量的欧美杨无性系树冠叶片在高、低栽植密度下均表现出较强的耐荫性特征;(3)树冠耐荫性在不同密度中表现出差异性,在低密度栽植中,树冠上层耐荫性与生物量和叶面积指数关系密切;在高密度栽植中,树冠上、下层叶片耐荫性与生物量和叶面积指数关系密切;(4)树冠耐荫性特征受亲本和环境的共同影响,由低密度到高密度,具有较高生物量的03-04-97、03-04-111、03-04-171树冠中下层叶片光补偿点和暗呼吸速率大幅度降低。该研究结果可为选择适合高密度栽植的欧美杨无性系提供数据和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短轮伐期 栽植密度 光合作用 生物量 耐荫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培模式对四倍体刺槐生物量和叶片营养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张国君 李云 +2 位作者 徐兆翮 孙鹏 袁存权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2-106,共5页
通过比较3种栽培模式对四倍体刺槐无性系K5的生物量及叶片营养含量的影响,以及每年刈割1次模式下3个四倍体刺槐无性系与普通刺槐的生物量差异和每年刈割2次模式下3个四倍体刺槐无性系之间的生物量差异,获得了生物量和营养含量最佳结合... 通过比较3种栽培模式对四倍体刺槐无性系K5的生物量及叶片营养含量的影响,以及每年刈割1次模式下3个四倍体刺槐无性系与普通刺槐的生物量差异和每年刈割2次模式下3个四倍体刺槐无性系之间的生物量差异,获得了生物量和营养含量最佳结合点的刺槐饲料林适宜栽培模式,达到了充分开发其饲料价值的目的。结果表明:每年刈割2次模式的第2次叶片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2种栽培模式(P<0.05),且单株叶质量与其他2种栽培模式无显著差异;每年刈割1次模式下四倍体刺槐无性系K2的单株总质量和叶质量均显著高于无性系K4和K5及普通刺槐(P<0.05);每年刈割2次栽培模式下无性系K2的单株总质量和叶质量显著高于无性系K4(P<0.05)。综合考虑叶片生物量和营养,四倍体刺槐无性系K2表现最好,且定植当年不刈割,第2年开始每年刈割2次(春天不平茬,6月初和8月底刈割)的栽培模式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槐 饲料林 生物量 叶片营养 刈割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冬青AmCIP基因结构及其内含子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雷晨 刘胜利 +2 位作者 于婷乔 陈玉珍 卢存福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3-99,共7页
旨在分析沙冬青Am CIP基因DNA序列结构特性及功能。以沙冬青Am CIP基因的c DNA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扩增其DNA序列,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基因的结构。序列分析表明,沙冬青Am CIP基因DNA序列长1 548 bp,包含2个外显子和1个内含子,Gen... 旨在分析沙冬青Am CIP基因DNA序列结构特性及功能。以沙冬青Am CIP基因的c DNA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扩增其DNA序列,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基因的结构。序列分析表明,沙冬青Am CIP基因DNA序列长1 548 bp,包含2个外显子和1个内含子,Gen Bank登录号KU744005。在该基因的ORF内存在一个78 bp的内含子序列,同时内含子序列中含有参与厌氧诱导的类增强子元件(GC-motif)和光响应元件(TCCC-motif),3'-UTR区域含有多个参与光响应、胁迫响应和激素响应等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而5'-UTR区域只含有赤霉素响应元件(GARE-motif),这些元件可能对Am CIP基因转录表达起调控作用。此外,该基因具有较高的A+T碱基含量(64.7%),Am CIP的内含子不具有GT-AG规则的保守序列,即内含子5'碱基是GT,3'碱基是TG,推测Am CIP的m RNA具有独特的剪切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冬青 脱水素基因AmCIP 外显子 内含子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冬青AmLEA5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模式 被引量:5
9
作者 赵晓鑫 刘美芹 +5 位作者 师静 智冠华 刘胜利 张俊琦 陈玉珍 卢存福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92-500,共9页
对用固相扣除杂交方法从低温驯化沙冬青克隆得到的AmLEA5基因进行表达模式分析和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一种第5族胚胎发育晚期丰富蛋白(LEA),全长693 bp,含有1个297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98个氨基酸,预测Am-LEA5的分子量为10.6 k... 对用固相扣除杂交方法从低温驯化沙冬青克隆得到的AmLEA5基因进行表达模式分析和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一种第5族胚胎发育晚期丰富蛋白(LEA),全长693 bp,含有1个297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98个氨基酸,预测Am-LEA5的分子量为10.6 kDa,是一种亲水性蛋白,有多个磷酸化位点。密码子偏好性分析表明该基因略偏好于用A或T结尾的密码子。系统发生分析表明,AmLEA5蛋白与蒺藜苜蓿LEA(ACJ84182.1)亲缘关系最近。qRT-PCR结果显示AmLEA5的表达量在低温、干旱、盐和热胁迫条件下均有上调,尤其在低温胁迫后期富集量最高。亚细胞定位表明,用YFP标记的AmLEA5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内。一系列试验结果表明AmLEA5基因在沙冬青抵御非生物胁迫,尤其是在抵御低温胁迫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冬青 AmLEA5 生物信息学分析 表达模式 亚细胞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木遗传转化及其潜在生态风险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姜金仲 李云 +2 位作者 薛诺稳 崔彬彬 魏冰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3-108,123,共7页
林木遗传转化技术近些年来得到了较大的发展,集中表现在转基因技术和目的基因两个方面。前者主要表现为多种措施联合使用,提高了遗传转化率;后者主要表现为应用于林木遗传转化的目的基因数量逐年增多,从原来的抗虫基因发展到现在的多个... 林木遗传转化技术近些年来得到了较大的发展,集中表现在转基因技术和目的基因两个方面。前者主要表现为多种措施联合使用,提高了遗传转化率;后者主要表现为应用于林木遗传转化的目的基因数量逐年增多,从原来的抗虫基因发展到现在的多个目的基因:木质素改良基因、花发育相关基因、生长相关基因及抗污染基因等;这些基因在不同的树种均有遗传转化成功的例子。转基因林木潜在生态风险研究主要集中在:基因的水平转移、基因的垂直流动及转基因对昆虫的影响等方面。初步的试验结果和理论分析认为,转基因林木的大田释放具有一定的生态潜在风险,需要对这种风险进行更深入、精确的评估。林木遗传工程及其生态安全性的研究需进一步努力解决的问题包括:1)林木遗传转化效率相对较低,特别是针叶树种,建立转基因体系还比较困难;2)林木树体高大,生长周期很长,外源基因在转基因植株中的时空表达特性还有待继续深入研究;3)比较系统的转基因林木田间释放和生态安全性试验数量还很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木 遗传转化 生态风险 目的基因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本植物航天诱变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1
作者 崔彬彬 孙宇涵 李云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853-1857,共5页
简要介绍了航天诱变育种的概念、特点、诱变效应以及国内外木本植物航天诱变育种的研究进展。与农作物相比,尽管我国木本植物航天诱变育种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目前有大青杨等20多种林木、牡丹等50多种花卉进行了卫星或高空气球搭载试... 简要介绍了航天诱变育种的概念、特点、诱变效应以及国内外木本植物航天诱变育种的研究进展。与农作物相比,尽管我国木本植物航天诱变育种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目前有大青杨等20多种林木、牡丹等50多种花卉进行了卫星或高空气球搭载试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于航天育种技术在木本植物上的应用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同时,文中从利用木本植物无性繁殖特点、加强航天诱变机理研究、加强航天诱变新品种筛选与培育和加强观赏特殊变异类型选择4个方面进行了前景展望,认为航天诱变育种有望成为木本植物遗传育种的一条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本植物 航天诱变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野生国家保护植物区系 被引量:10
12
作者 闫双喜 张志翔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25-733,共9页
调查表明,河南省自然分布的国家保护植物有30科45属51种3变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13科21属25种1变种,包括一级保护植物3种和二级保护植物22种和1变种;野生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有26科36属40种3变种,包括二级保护植物11种1变种,三级... 调查表明,河南省自然分布的国家保护植物有30科45属51种3变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13科21属25种1变种,包括一级保护植物3种和二级保护植物22种和1变种;野生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有26科36属40种3变种,包括二级保护植物11种1变种,三级保护植物29种2变种。初步确定,野生国家保护植物在河南境内进行迁地保护的种类有21科25属31种2变种。分析了河南野生国家保护植物的区系特征和生活型,探讨了河南国家保护植物的特点和迁地保护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学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珍稀濒危保护植物 植物区系 生活型 特点分析 河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细胞钙离子检测与成像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胡振妍 赵晓玉 +2 位作者 王浩然 林金星 荆艳萍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16年第2期171-179,共9页
钙离子是一种重要的第二信使,参与调节植物多种生理和发育过程。胞内钙离子呈现复杂的时空动态变化,只有实时捕获钙离子在植株整体水平以及亚细胞水平的变化,才能深入理解钙信号的重要功能。过去几十年中,人们在钙离子检测与成像技术方... 钙离子是一种重要的第二信使,参与调节植物多种生理和发育过程。胞内钙离子呈现复杂的时空动态变化,只有实时捕获钙离子在植株整体水平以及亚细胞水平的变化,才能深入理解钙信号的重要功能。过去几十年中,人们在钙离子检测与成像技术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植物科学研究中常用的钙离子检测与成像技术,着重介绍了化学荧光探针和基于荧光蛋白钙离子探针的原理、特点、浓度计算方法、在细胞质以及细胞器钙离子检测与成像中的应用等,并总结了化学荧光探针的装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离子 化学荧光探针 基于荧光蛋白的钙离子探针 植物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棘微扦插快繁技术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姚景瀚 李伟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9-113,共5页
试验利用微枝扦插技术,解决现在生产中沙棘育苗效率低下和优良新品种的扩繁速度低的问题。试验选用杂雄优一号沙棘,使用不同种类植物生根试剂处理不同长度插穗后,进行微枝扦插试验。结果表明:插穗长度对沙棘微扦插60d成活率影响显著(p&l... 试验利用微枝扦插技术,解决现在生产中沙棘育苗效率低下和优良新品种的扩繁速度低的问题。试验选用杂雄优一号沙棘,使用不同种类植物生根试剂处理不同长度插穗后,进行微枝扦插试验。结果表明:插穗长度对沙棘微扦插60d成活率影响显著(p<0.05),对其过冬成活率影响极显著(p<0.01);生根试剂处理对沙棘微扦插60d成活率影响极显著(p<0.01),对其过冬成活率影响显著(p<0.05)。其中IBA处理的沙棘插穗,扦插后60d,一叶一芽、二叶二芽、三叶三芽成活率分别为96%、87%、99%,过冬后三叶三芽存活率达到82%;GGR处理的沙棘插穗,扦插后60d,一叶一芽、二叶二芽、三叶三芽成活率分别为82%、92%、96%,过冬后三叶三芽存活率可以达到83%。本试验为微枝扦插技术应用于沙棘生产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以及实践指导,也证明了利用微枝扦插技术解决生产中育苗效率和新品种快繁问题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 微扦插 植物生根试剂 成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组选择研究进展及其在林木中的发展趋势 被引量:3
15
作者 杜庆章 战鹏宇 +4 位作者 李鹏 李先义 廖晨翰 郭诗曼 张德强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8,共8页
随着新一代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基因组选择技术在促进优良基因型精准高效选育方面展现了前所未有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基因组选择在动植物数量性状遗传育种领域的研究进展引起了广泛关注,关于其在林木改良驯化中的应用也逐渐被报... 随着新一代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基因组选择技术在促进优良基因型精准高效选育方面展现了前所未有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基因组选择在动植物数量性状遗传育种领域的研究进展引起了广泛关注,关于其在林木改良驯化中的应用也逐渐被报道。本文通过综述基因组选择的基本概况、主要模型方法及其在动植物中的研究进展,进一步探讨了基因组选择在林木育种研究中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强调了对预测模型优化与机器学习等新兴技术的引入与方法创新,提出了联合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与基因组编辑技术的优化育种方案,为加快林木优良品种的精准选育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木 基因组选择 模型优化 分子育种 育种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杨树多倍体育种的几点认识 被引量:25
16
作者 康向阳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49-153,共5页
诸多杨树多倍体实例表明,基于有性多倍化的多倍体育种,可以通过一轮次的育种过程实现杨树多目标性状综合改良,获得生长快、纤维长、木素低、纤维含量高以及抗逆性强等性状表现突出的杨树品种。在具体杨树多倍体育种工作中,掌握配子或合... 诸多杨树多倍体实例表明,基于有性多倍化的多倍体育种,可以通过一轮次的育种过程实现杨树多目标性状综合改良,获得生长快、纤维长、木素低、纤维含量高以及抗逆性强等性状表现突出的杨树品种。在具体杨树多倍体育种工作中,掌握配子或合子染色体加倍有效处理时期的即时判别方法,有助于提高杨树多倍体育种效率和效果;而多倍体品种表现优劣与其杂合性密切相关,通过杂交亲本选配以及适宜的配子染色体加倍途径选择等,可以增进多倍体的杂合性,在利用基因剂量效应带来的倍性优势同时,充分利用异源配子结合产生的杂种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杨树多倍体育种的技术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多倍体育种 有性多倍化 有效处理时期 杂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洲黑杨木质素生物合成转录因子PdLim1基因的克隆、表达及植物表达载体构建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璐 李百炼 +1 位作者 张金凤 张德强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8,共8页
在植物体内,Lim1基因与木质素生物合成酶基因启动子区域富含AC的Pal盒结合,转录调控木质素的生物合成过程。该研究组合利用生物信息学和realtime PCR方法,首次从美洲黑杨形成层cDNA中分离出PdLim1cDNA全长,并进行了测序和序列分析。结... 在植物体内,Lim1基因与木质素生物合成酶基因启动子区域富含AC的Pal盒结合,转录调控木质素的生物合成过程。该研究组合利用生物信息学和realtime PCR方法,首次从美洲黑杨形成层cDNA中分离出PdLim1cDNA全长,并进行了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克隆的美洲黑杨PdLim1cDNA片段总长为952bp,基因内部含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架,大小为594bp,可编码长度为197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所推导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与拟南芥AtLim1和水稻OsLim1蛋白的同源性分别为82.1%和78.2%。组织特异性realtime PCR结果显示,PdLim1基因在杨树根、茎、叶片和顶端分生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其表达模式却不同:PdLim1在成熟叶片和成熟木质部中表达丰度最高,在树皮、根部、韧皮部和形成层表达丰度较高,在未成熟木质部有少量表达,在顶端分生组织中表达丰度最低。在此基础上,以pBI121为表达载体,构建了在CaMV35S启动子驱动下,PdLim1基因的正义(pBI121-CaMV35S-sense PdLim1)和反义(pBI121-CaMV35S-antisense PdLim1)类型的双元植物表达载体。该研究为杨树PdLim1的基因工程改良木材纤维品质性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Lim1转录因子 木质素生物合成 REALTIME PCR 植物表达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镉富集PCS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丁亚娜 陈永坤 +2 位作者 刘海珍 赵启红 徐吉臣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66-873,共8页
植物络合素是植物细胞中的小分子多肽,可以螯合重金属离子并储存于液泡中,起到降低毒性和富集重金属的作用。植物络合素合酶基因(PCS)是植物络合素合成过程的关键基因,本研究对15种植物镉(Cd2+)富集相关的PCS基因序列进行了生物信息学... 植物络合素是植物细胞中的小分子多肽,可以螯合重金属离子并储存于液泡中,起到降低毒性和富集重金属的作用。植物络合素合酶基因(PCS)是植物络合素合成过程的关键基因,本研究对15种植物镉(Cd2+)富集相关的PCS基因序列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PCS具有保守的外显子组成;位于PCS肽链N端的氨基酸序列一致率达到82.54%,位于C端的氨基酸序列一致率为63.37%;PCS含量最多的氨基酸为亮氨酸(11.17%),色氨酸含量最少(1.63%);PCS具有保守的催化活性中心Cys70、His176、Asp194;不同PCS基因的密码子偏好使用性差异明显,高频密码子平均数量超过9个。研究结果显示,不同PCS基因既有保守的结构组成,也显现出种属的差异,可以用于物种的分类和亲缘关系分析。研究结果为PCS基因的功能及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2+ 植物络合素合酶 抗性 富集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检测柠条种子活力技术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加国 李松林 +1 位作者 韩梅 汪晓峰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21,共7页
种子保存是当前植物种质资源保存的最有效、最安全的方式之一,快速、微量、准确检测种子库中种子活力的变化是当前植物种质设施保存技术研究的热点与重点。本文利用谷胱甘肽氧化还原电位(EGSSG/2GSH)、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电子自旋... 种子保存是当前植物种质资源保存的最有效、最安全的方式之一,快速、微量、准确检测种子库中种子活力的变化是当前植物种质设施保存技术研究的热点与重点。本文利用谷胱甘肽氧化还原电位(EGSSG/2GSH)、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电子自旋共振(EPR)和非损伤微检测(NMT)4种目前较为先进的方法,研究柠条种子在人工老化下的活力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柠条种子在50℃、相对湿度(RH)为50%的老化条件下,其活力指数的下降速率要快于发芽率的下降速率;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发现,在检测发芽率变化方面,4种检测方法的优越性依次为EPR>NMT>DSC>EGSSG/2GSH;在检测活力指数变化方面,4种检测方法的优越性依次为NMT>EGSSG/2GSH=EPR>DSC。综合对检测柠条种子发芽率和活力指数拟合度情况,以及对种子非损伤的性质,认为NMT最适合用来跟踪监测贮藏种子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条 谷胱甘肽氧化还原电位 玻璃态 分子流动性 非损伤微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棚栽台湾青枣栽培特性对比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姚立新 薛瑾 +1 位作者 李颖岳 续九如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0年第4期83-86,共4页
为给台湾青枣的栽培、引种及有效利用提供参考,以北京地区大棚栽植的9个品种为材料,分别对其抗寒性、抗虫性、丰产特性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地区棚栽台湾青枣越冬无冻害死亡现象发生,不同品种抗寒性差异显著,其中五千种、高朗1... 为给台湾青枣的栽培、引种及有效利用提供参考,以北京地区大棚栽植的9个品种为材料,分别对其抗寒性、抗虫性、丰产特性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地区棚栽台湾青枣越冬无冻害死亡现象发生,不同品种抗寒性差异显著,其中五千种、高朗1号、大世界与碧云抗寒性表现较好;自然状态下,不同品种台湾青枣一年生枝的相对电导率随外界气温的降低而升高;各品种抗病虫能力差异很大,其中黄冠、缅甸枣、碧云和脆蜜表现较好;喷施赤霉素以后,各品种坐果率都有所提高,碧云喷施15 mg.kg-1的赤霉素坐果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青枣 抗寒性 抗病虫性 赤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