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理念形成的国情因素分析
1
作者 朱洪强 严耕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88-91,共4页
中国共产党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目标,体现出对自身独特国情的深刻把握。中国人口过多、出口备受"绿色壁垒"压力、经济发展过快过猛,这些挑战促使中国共产党形成生态文明理念,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13亿的乘法和除法 “绿色壁垒” 重化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阶段特征与推进策略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戴秀丽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4-62,共9页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方向,核心是走生态文明型现代化道路。利用推理演绎的方法,从现代化进程的阶段性、发展趋势、面临问题、未来突破方向等方面阐释中国新时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阶段...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方向,核心是走生态文明型现代化道路。利用推理演绎的方法,从现代化进程的阶段性、发展趋势、面临问题、未来突破方向等方面阐释中国新时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阶段特征与推进策略。总结出“探索追赶”“学习追赶”“统筹提升”和“创新跨越”等现代化发展阶段特征,基于预测分析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发展“黄金期”的观点,聚焦分析了中国生态文明型现代化面临的生态文化、机制体制、发展方式、科技创新、支撑能力等问题。推进生态文明型现代化发展应从现代化价值观培育、现代化发展模式、自然生态保护等方面寻找突破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型现代化 和谐共生 创新变革 高质量发展 黄金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学批评范畴研究的理论价值 被引量:3
3
作者 罗炳良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72-178,共7页
无论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领域,各门学科都有自己的基本范畴。它们既是对客观事物普遍本质的概括和反映,同时也规定着各门学科的研究类型和学术规范。目前,中国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学科对自身范畴的研究相对薄弱,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 无论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领域,各门学科都有自己的基本范畴。它们既是对客观事物普遍本质的概括和反映,同时也规定着各门学科的研究类型和学术规范。目前,中国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学科对自身范畴的研究相对薄弱,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科自身的深化和提高。加强史学批评范畴研究,不仅对于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具有学科建设意义,而且对于整个历史学的发展具有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批评范畴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学科 史学理论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公园游憩利用的理论技术体系与研究框架构建 被引量:1
4
作者 薛芮 阎景娟 魏玲玲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90-198,共9页
国家公园的游憩利用是在保护生态、环境、资源的前提下,允许访客进入国家公园的特定区域开展游憩活动。对国家公园游憩利用的研究需要以中国时代发展背景下的现实问题为导向。通过总结国内相关研究进展、梳理国外理论技术体系可知:中国... 国家公园的游憩利用是在保护生态、环境、资源的前提下,允许访客进入国家公园的特定区域开展游憩活动。对国家公园游憩利用的研究需要以中国时代发展背景下的现实问题为导向。通过总结国内相关研究进展、梳理国外理论技术体系可知:中国国家公园游憩利用必须面对和处理的问题包括生态环境问题,游憩产品、游憩服务和游憩管理问题,经济发展与社会民生问题等,因此需要跨学科的研究视角。国家公园游憩利用的研究框架可从认识论维度与方法论维度来构建:在认识论维度上,是由主体到认知再到行为层面的立体结构;在方法论维度上,则是游憩利用与生态保育、经济发展、社会民生三者之间的联动发展体系。图2表2参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游憩 旅游管理 生态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学“求真”内涵的演变与历史编纂学的发展 被引量:2
5
作者 罗炳良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11-213,共3页
从客观的历史,到书写的历史,历史编纂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中国史学的发达,举世无俦,而历史编纂学的发达,则是中国史学发达最集中的体现。因此,在史学理论高度发展,人们对历史认识之特点的理论探讨不断深入的今天,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 从客观的历史,到书写的历史,历史编纂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中国史学的发达,举世无俦,而历史编纂学的发达,则是中国史学发达最集中的体现。因此,在史学理论高度发展,人们对历史认识之特点的理论探讨不断深入的今天,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批判地吸收相关的理论成果,在世界历史编纂学史发展的大背景下,对有着数千年历史的中国历史编纂学之发生、发展及嬗变的历史进行动态的系统的梳理,对其所蕴涵编纂学理论和方法进行深入的发掘与整理,无论是对中国传统史学遗产认识的深入,还是对我们今天的史学建设,都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工作。本期刊发的这组专题论文,首先就历史编纂与求真的问题,从理论的高度阐述中国历史编纂学的价值,期望能对发掘、继承中国历史编纂学传统有所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编纂学 史学发展 求真 演变 阶段性特征 中国传统 史学文献 外部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公园游憩利用与社区协调的空间重构机理与联动逻辑 被引量:9
6
作者 薛芮 阎景娟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03-1312,共10页
游憩活动带来的“人”与“地”的互动使国家公园原本的人地关系有了更复杂的内涵。国家公园的社区协调与游憩利用需要联动发展,其机理是当代社会由流空间与地方场所形成的空间重构。以流空间理论为基础,解析国家公园空间重构机理,构建... 游憩活动带来的“人”与“地”的互动使国家公园原本的人地关系有了更复杂的内涵。国家公园的社区协调与游憩利用需要联动发展,其机理是当代社会由流空间与地方场所形成的空间重构。以流空间理论为基础,解析国家公园空间重构机理,构建游憩利用与社区协调的空间联动逻辑模型,结果发现:1)国家公园生态空间所具有的独特资源禀赋是生活空间、生产空间、游憩空间运行发展的基础,生活、生产、游憩空间三者都影响生态空间的生态承载力。2)生活空间中原住民的地方依恋和文化认同都起源于生态空间,为游憩空间提供人文资源,通过宜居程度和生活保障的提升来促进生产空间的优化。3)生产空间也为游憩空间提供具有原真性的文化资源,通过生产方式的转变和就业渠道的增加提高原住民的收入水平,带动生活空间的改善。4)游憩空间所产生的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能够助力于生态空间的维护、助力于生活空间的改善和生产空间的优化。因此在未来的国家公园建设与发展中,一是需要根据流空间结构,推进游憩利用与社区协调的科学管理;二是基于空间重构机理,促进游憩利用与社区协调的要素流动;三是需要利用空间联动逻辑,完善游憩利用与社区协调的多元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空间重构 流空间 社区协调 游憩 原住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