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濒危植物鄂尔多斯半日花种皮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13
- 1
-
-
作者
刘强
王平平
苗福
高艳春
王振兴
-
机构
天津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北京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内蒙古师范大学生物系
-
出处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3期20-23,共4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9760018
30060018)
-
文摘
借助双目解剖镜、普通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鄂尔多斯半日花(Helianthemumordosicum)种子的形态结构及种皮的结构进行了细致观察.种皮表面覆盖一层白色粘液物质,遇水后迅速膨胀,可将种子粘附于沙子或砾石上,这可能有利于种子的吸水与萌发.成熟种子的种皮结构可明显区分为表皮层和表皮下层两部分.种皮的内、外表面均密布孔、缝,是水分和空气进出的通道.种脐周围种皮内陷折转,纵切面观似"ω"字形,种脐小孔正下方的数层紧密排列的短柱状细胞,可能有控制水分从种脐小孔进出的功能.
-
关键词
濒危植物
鄂尔多斯半日花
种皮结构
种子
形态结构
表皮层
表皮下层
种脐
半日花科
-
Keywords
Helianthemum ordosicum
structure of seedcoat
hilum
-
分类号
Q949.758.9
[生物学—植物学]
Q944.59
[生物学—植物学]
-
-
题名蚯蚓冻干粉的抗氧化作用
被引量:14
- 2
-
-
作者
武金霞
单彪
习洋
甄兴航
张贺迎
-
机构
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北京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河北大学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出处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3-77,共5页
-
基金
河北大学博士基金项目资助
-
文摘
为了探讨蚯蚓冻干粉的体内外抗氧化活性,取6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高脂饲料组饲喂高脂饲料,其余3组在饲喂高脂饲料的同时按0.6,0.4,0.2 g/kg体重灌胃蚯蚓冻干粉悬液.8周后,断尾采血测定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体外采用邻苯三酚反应系统产生超氧阴离子(O2-),过氧化氢反应体系产生羟基自由基(OH-),检测不同浓度蚯蚓冻干粉悬液上清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血清中MDA的含量和SOD活力显著降低(p<0.01);蚯蚓冻干粉悬液在实验质量浓度(0.06 g/mL)时对超氧阴离子有显著的清除作用,清除率为23.9%,对羟基自由基的抑制率可达94.6%.
-
关键词
蚯蚓
抗氧化作用
自由基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
Keywords
earthwormr on hydroxyl free radicals. antioxidant
radicals
SOD
MDA
-
分类号
S852.33
[农业科学—基础兽医学]
-
-
题名限制性内切酶介导的粉红粘帚霉67-1转化体系构建
被引量:2
- 3
-
-
作者
许梦秋
姜杰
孙漫红
谢响明
李世东
-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部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
北京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出处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63-269,共7页
-
基金
转基因重大专项(2009ZX08009-0898)
国家"863"计划项目(2011AA10A205)
-
文摘
本文将含有潮霉素抗性基因(hph)的质粒pAN7-1通过限制性内切酶介导法转入植病生防真菌粉红粘帚霉Clonostachys rosea 67-1中,并由此建立该生防真菌的遗传转化体系。研究结果表明,PEG介质含量、限制性内切酶种类和浓度、质粒形态和反应时间对转化效率具有显著的影响。当质粒经线性化后加入40%PEG3350和20 U HindⅢ,室温下转化10 min时,转化效率可达到30~40 CFU.μg 1质粒DNA。PDA平板上连续培养3代,再转接到潮霉素抗性平板中,获得遗传稳定的转化子。PCR检测、Southern杂交和Real-time PCR检测等证明hph基因已整合到基因组中,且多为单拷贝插入。对随机挑取的50个转化子生长性状的测定结果表明,20%的转化子在PDA培养基中生长较快,12%的转化子产孢水平较高;另有16%~20%的转化子生长缓慢、产孢量减少;还有4%的转化子生长微弱,且无明显产孢现象。上述方法可以成功用于在粉红粘帚霉中引入外源基因,为今后生防粘帚霉高效工程菌株的构建提供了依据。
-
关键词
粉红粘帚霉
原生质体转化
限制性内切酶介导整合
潮霉素抗性
-
Keywords
Clonostachys rosea
genetic transformation
restriction enzyme-mediated integration
hygromycin B resistance
-
分类号
S476.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半红树植物苦槛蓝的生态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3
- 4
-
-
作者
孙键
许会敏
赵万义
昝启杰
陈里娥
廖文波
-
机构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中山大学深圳研究院
北京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出处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8-67,共10页
-
基金
深圳市科创委基础研究项目(JCYJ20150624-165943509)
深圳市城管局项目(33000-71020106、33000-71020146)
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生态监测基金(33000-71020008)~~
-
文摘
苦槛蓝[Myoporumbontioides(Sieb.etZucc.)A.Gray]是生长于热带亚热带海岸高潮带的常绿灌木,常出现于红树林陆岸外滩,属于半红树植物。苦槛蓝不仅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还具有良好的防风固沙护堤功能,在海岸生态环境修复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从苦槛蓝的种群分布特征、土壤特性、叶片与茎部结构特征、叶片生态学特性和自身繁殖特性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苦槛蓝现生种群多为单优群落,其土壤电导率和有机质含量高低对其分布影响较大,而与pH和盐度相关性不大;2)在叶片形态结构特征上,苦槛蓝的叶片上下表皮都有气孔器分布,且都具有盐腺,是一种泌盐植物;3)在叶片生态学特性上,广东高桥苦槛蓝种群叶片单位质量建成成本最高,其次为福建漳浦种群,福建泉州种群最低。浙江西门岛、福建九龙江、广西高坡和广西山口4个地区种群的叶片单位质量建成成本没有显著性差异,苦槛蓝相对较低的单位面积叶氮含量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其耐盐性不强;4)在繁殖特性上,苦槛蓝具有双花期现象,采用不同的扦插条件进行繁育试验发现苦槛蓝生根大约需8~10d,由于其90.0%的果实具有虫害现象,其种子的繁殖成功率受到较大限制。
-
关键词
苦槛蓝
半红树植物
生态生物学特性
繁育
-
Keywords
Myoporum bontioides
semi-mangrove plant
ecological and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propagation
-
分类号
P735.52
[天文地球—海洋生物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