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5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1
作者 吕英宝 张立秋 +1 位作者 贾真 封莉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2-209,共8页
论文通过对相关文献和政策文件梳理,系统总结了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概念内涵和实践研究,并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以期对我国各省份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状况进行科学评价。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包括地方法治... 论文通过对相关文献和政策文件梳理,系统总结了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概念内涵和实践研究,并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以期对我国各省份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状况进行科学评价。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包括地方法治实践、生态环境体制机制、环境制度建设、体系有效性4个二级指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包括执行能力、决策能力、参与能力3个二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下共设置三级指标17个,四级指标33个。通过对指标的量化,可以客观评价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发展状况。并以北京市2016—2021年的数据为案例,对北京市6年来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价,从评价结果可以看出,北京市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相关制度不断完善,生态环境质量得到快速提升,然而地方立法和公众参与仍是发展短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生态环境治理能力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典型案例的近岸海域环境整治EOD模式实施路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徐文力 赵云皓 +4 位作者 卢静 杨高玄 代毓 张钦 徐志杰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8-194,共7页
实施近岸海域环境整治EOD项目对统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关联产业发展,将海洋生态环境禀赋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论文基于近岸海域环境整治EOD项目实践,分析了模式运作机理、实施路径、实施要点,总结了近岸海域环境整治... 实施近岸海域环境整治EOD项目对统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关联产业发展,将海洋生态环境禀赋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论文基于近岸海域环境整治EOD项目实践,分析了模式运作机理、实施路径、实施要点,总结了近岸海域环境整治与海港经济融合发展、近岸海域环境整治修复与海洋文旅融合发展、入海农村环境整治与生态种养三类EOD实施典型路径,提出了生态环境问题识别、产业发展内容选择、投资运营主体确定、项目要素条件满足及保障机制建立五个EOD项目实施要点,为近岸海域环境整治EOD项目谋划与实施提供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 环境整治 EOD 产业融合 实施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再生水补给型河湖水质改善工程案例分析与问题诊断 被引量:33
3
作者 张瑞 刘操 +1 位作者 孙德智 齐飞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872-1881,共10页
由于北京地区水资源严重紧缺,再生水作为补给城市河湖景观水体的重要水源,用量逐年加大,随之带来的水环境问题也引起关注,往往需要采用适宜的技术和工程改善水质.通过对北京城市部分再生水补给型河湖现有水质改善工程的调研,分析与评估... 由于北京地区水资源严重紧缺,再生水作为补给城市河湖景观水体的重要水源,用量逐年加大,随之带来的水环境问题也引起关注,往往需要采用适宜的技术和工程改善水质.通过对北京城市部分再生水补给型河湖现有水质改善工程的调研,分析与评估北京市再生水补给城市河湖景观水体生态修复技术工程建设与运行效果,并与国内外河流、湖泊生态修复经典案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修复工程受运行时间、季节及后续维护的影响,其运行效果不稳定且逐渐下降.受汛期降水充沛及水量人为调控影响,城市河湖6—9月水质较好;水质恶化时ρ(CODCr)为40-50 mg/L,ρ(NH3-N)为2-5 mg/L,ρ(TN)为10-15 mg/L,ρ(TP)为0.4-1.0 mg/L.水力流动循环、循环过滤、化学除藻和生物调控等单项及相应组合技术是当前北京市再生水补给型河湖水质改善的主要手段.对于水质要求较高的再生水补给型河湖,可以考虑辅膜生物反应器或生物滤池等旁路生化组合工艺.与国外的整流域近自然水生态系统修复相比,我国河湖水生态修复更注重区域水质的改善,以控制水体富营养化为主;对流域生态系统修复的整体性与长效性关注不够,缺乏与园林景观的融合.为更好地发挥河湖水体生态修复工程效果,未来应在政策法规、协调管理及投融资机制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水 城市河湖 富营养化 水质净化 生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夏季道路环境中NO_x,NMHCs及气象因子对ρ(O_3)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张文方 郑艳红 +1 位作者 孙德智 张立秋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01-605,共5页
通过对北京市2009年夏季3种典型道路(开阔道路、交叉道路、街道峡谷)环境中O3,O3前体物(NO,NMHCs等)及气象因子的监测,分析了北京市典型道路环境中ρ(O3)的变化规律及O3前体物质量浓度与气象因子对ρ(O3)的影响.结果表明:夏季北京市典... 通过对北京市2009年夏季3种典型道路(开阔道路、交叉道路、街道峡谷)环境中O3,O3前体物(NO,NMHCs等)及气象因子的监测,分析了北京市典型道路环境中ρ(O3)的变化规律及O3前体物质量浓度与气象因子对ρ(O3)的影响.结果表明:夏季北京市典型道路环境中ρ(O3)呈明显的日间单峰变化规律,这与非道路环境并无不同.不同类型道路环境中ρ(O3)的变幅与峰值出现时间有所不同;3种典型道路环境中ρ(O3)与ρ(NO),ρ(NMHCs)等均呈良好的负相关关系,与ρ(NO2),ρ(NO2)/ρ(NO)呈良好的正相关关系;3种类型道路环境中ρ(O3)均呈现出与紫外强度、温度相同的变化趋势,而与相对湿度的变化趋势相反,ρ(O)高值出现于高温、强紫外线与低湿度的时刻,ρ(O)变化略滞后于紫外强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前体物 气象条件 典型道路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区土地复垦工程碳减排量核算体系构建研究
5
作者 刘红叶 汪敏 王震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3-132,共10页
构建科学的碳源和碳汇核算体系对于准确评估我国土地复垦工程的碳减排效益至关重要。基于我国现行的土地复垦标准,对土地复垦工程类别进行了系统解析,并明确其具体内容及相关活动。根据国内外碳核算标准,识别出主要碳排放、碳汇的核算要... 构建科学的碳源和碳汇核算体系对于准确评估我国土地复垦工程的碳减排效益至关重要。基于我国现行的土地复垦标准,对土地复垦工程类别进行了系统解析,并明确其具体内容及相关活动。根据国内外碳核算标准,识别出主要碳排放、碳汇的核算要素,选择了适合我国土地复垦工程的核算方法。对内蒙古准格尔某煤矿土地复垦工程的减排效果进行了评估,案例应用结果显示,煤矿区土地复垦主要包含5大工程类别,涉及4个重要碳排放要素以及4个碳汇要素。案例煤矿区复垦产生的碳排放量可抵消其碳汇量的15.94%。未来土地复垦工作应优化施工方案以减少碳排放量,同时应持续完善核算体系,以求精准跟踪土地复垦的实际减排效益,为土地复垦与碳管理提供有效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区 土地复垦工程 碳减排量 生态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机械化作业对三江平原农田土壤PAHs分布特征的影响及风险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卞雯茹 王东红 +4 位作者 杜川 刘权震 谢咏昌 林利华 梁文艳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85-695,共11页
为探讨农业机械化作业活动可能导致的多环芳烃(PAHs)在农田土壤中的残留问题,本研究于2022—2023年在我国三江平原作物生长期和成熟期的土壤开展样品采集,应用加压溶剂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分析技术,对16种优先控制的PAHs进行分析。... 为探讨农业机械化作业活动可能导致的多环芳烃(PAHs)在农田土壤中的残留问题,本研究于2022—2023年在我国三江平原作物生长期和成熟期的土壤开展样品采集,应用加压溶剂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分析技术,对16种优先控制的PAHs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作物成熟期,农田土壤中Σ_(16)PAHs含量高于作物生长期,均值达到218.26μg·kg^(-1),但与国内其他商品粮种植基地相比处于偏低水平;对采样点所在的农田区域依据种植规模进行划分后发现,大规模耕种区域平均Σ_(16)PAHs含量在成熟期高于小规模耕种区域;同分异构比值法分析表明,成熟期大规模耕种区域土壤中的PAHs主要源于煤炭、生物质燃烧和石油源,而小规模耕种区域的PAHs主要源于煤炭和生物质燃烧,进一步说明农田土壤中PAHs的来源可能与农业机械化作业有关;对比成熟期不同农场区域的农田土壤发现,友谊农场农田土壤中平均Σ_(16)PAHs含量要低于兴凯湖农场,推测可能是不同农场机械化水平的差异造成的。依据《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对不同耕种区域内的苯并[a]芘(BaP)开展风险评估,大规模与小规模耕种区域内BaP低于风险筛选值,说明该研究区域内农田土壤污染风险较低。同时,应用效应区间中低值法,对成熟期不同耕种规模农田土壤中PAHs进行生态风险评估,发现农田土壤中PAHs尚未对环境造成显著的负面影响,但不同耕种规模农田土壤中PAHs生态风险值存在差异,大规模耕种区域农田土壤中芴(Flu)和菲(Phe)的生态风险值分别已达到效应区间低值(ERL)的35.42%和16.56%,比小规模耕种区域高出10.43个和7.44个百分点。研究结果表明,农业机械化作业对三江平原农田土壤PAHs污染水平及分布特征存在影响,对于大规模农业机械化作业的农田土壤中的PAHs污染需要予以进一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作业 农田土壤 多环芳烃 生态风险评价 三江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模式探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赵浩宁 姚建峰 +2 位作者 赵洪军 李敏 王佳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00-608,共9页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内容,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关键手段,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因地制宜、就地就近资源化利用有助于降低污水治理和运维成本,更符合农...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内容,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关键手段,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因地制宜、就地就近资源化利用有助于降低污水治理和运维成本,更符合农村居民的实际需求。因此,本文通过调研近年来河北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村庄的聚集程度、常住人口规模和环境敏感程度将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分为简单、常规和尾水利用3种类型,分别归纳总结适合于河北省的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模式,并针对性地提出运行管理措施,以期达到碳污协同处理、污水资源化和循环利用的目标,为加快河北省农村环境治理、构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模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生活污水 河北省 问题解析 资源化利用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生植物修复改善再生水补给水体水质效能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谭丽琼 朱正 +4 位作者 于亚男 索思雨 赵梦云 王赭枫 梁文艳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2-220,共9页
再生水已成为缺水地区的重要非常规水源.但是,再生水中的营养性污染物质往往高于地表水水质要求,易导致受纳水体出现富营养化污染.本文选取了一个仅以再生水为水源补充的城市水体进行研究.根据水生植物生长状况,划分为修复程度不同的区... 再生水已成为缺水地区的重要非常规水源.但是,再生水中的营养性污染物质往往高于地表水水质要求,易导致受纳水体出现富营养化污染.本文选取了一个仅以再生水为水源补充的城市水体进行研究.根据水生植物生长状况,划分为修复程度不同的区域,使用普通克里金插值法获取了再生水流入后的总氮(T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等污染物的空间分布与变化,分析了水生植物修复的效能与机制.结果显示,水生植物能够在再生水流入下游之前削减57.9%的TN,且在春、夏季修复效果更加突出.植物修复区域最高削减了78.3%的TP,挺水植物区对TP的修复效果较为稳定.但受高温影响,沉水植物区对TP的削减率从最高的63.4%下降到了夏季的6.61%.由于沉积物的持续释放,植物修复对COD的去除效率比对TN和TP低,仅在沉水植物区表现了相对较好的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水 城市水体 植物修复 地表水污染 地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钢渣复合基质去除低碳源地表水中硝酸盐 被引量:1
9
作者 彭先春 郑丽丽 +3 位作者 鹿浩然 王赭枫 朱正 梁文艳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48,共8页
氮污染物的积累极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NO_(3)^(-)-N是主要的氮污染物之一。使用钢渣与单质硫复合基质进行硫自养反硝化,利用SEM观察钢渣使用前后的表面形貌和微生物附着生长情况,采用XRD对比钢渣与石灰石的碱性差异,通过厌氧瓶批次实验... 氮污染物的积累极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NO_(3)^(-)-N是主要的氮污染物之一。使用钢渣与单质硫复合基质进行硫自养反硝化,利用SEM观察钢渣使用前后的表面形貌和微生物附着生长情况,采用XRD对比钢渣与石灰石的碱性差异,通过厌氧瓶批次实验对比了硫/钢渣与硫/石灰石体系的脱氮性能,探讨了投加质量比与投加量对硫/钢渣体系脱氮性能的影响,分析了硫自养反硝化前后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结果显示,钢渣含有Ca(OH)_(2)、CaCO_(3)、CaO、MgO、Ca_(2)SiO_(4)、Ca_(3)SiO_(5)和RO相等丰富的碱性物质,硫/钢渣体系相比硫/石灰石体系具有更强的脱氮性能。硫/钢渣投加质量比为1∶1且投加量均为20 g时,硫/钢渣体系脱氮效果最佳,TN去除率在第10天达到92.5%,高于硫/石灰石体系的87.4%。当硫和钢渣的投加量均超过20 g时,体系对TN和NO_(3)^(-)-N去除效果提升不显著。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显示,起反硝化作用的微生物属于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和Bacteroidota(拟杆菌门),相比硫/石灰石体系,硫/钢渣体系中微生物更加丰富,也更加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自养反硝化 钢渣 硝酸盐氮 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东北部城区大气细粒子与相关气体污染特征研究 被引量:43
10
作者 邓利群 李红 +4 位作者 柴发合 伦小秀 陈义珍 王峰威 倪润祥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064-1070,共7页
于2008年7月~2009年4月的4个季节,在北京市朝阳区北部,利用VAPS通用型大气污染物采样仪(URG3000K)对大气细粒子(PM2.5)和环境空气中相关气体进行了同时采集,并利用IC离子色谱仪(DX-600型)分析了PM2.5中水溶性无机离子成分和环境空气中... 于2008年7月~2009年4月的4个季节,在北京市朝阳区北部,利用VAPS通用型大气污染物采样仪(URG3000K)对大气细粒子(PM2.5)和环境空气中相关气体进行了同时采集,并利用IC离子色谱仪(DX-600型)分析了PM2.5中水溶性无机离子成分和环境空气中相关气体的含量.结果表明,PM2.5质量浓度春季>夏季>冬季>秋季;SO42-、NO3-和NH4+是PM2.5中最主要的3种水溶性无机离子,年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4.82μg/m3、11.57μg/m3和8.35μg/m3,三者浓度之和占PM2.5中总水溶性无机离子浓度的86.28%.SO42-、NH4+浓度占PM2.5浓度百分比均为夏、秋季高于冬、春季;NO3-浓度占PM2.5浓度的百分比为秋季>春季>夏季>冬季.空气中的SO2、NO2和NH3等气态污染物的含量直接影响PM2.5中二次离子SO42-、NO3-和NH4+的浓度,SO2、NO2浓度的季节特征为冬、春季高于夏、秋季,与SO42-、NO3-的季节变化规律相反;NH3浓度在夏季最高,冬季最低.PM2.5酸度在夏、秋季高于冬、春季,且夏、秋季PM2.5样品全部呈酸性,冬、春季PM2.5样品一部分呈酸性,一部分呈碱性.夏季SOR值和NOR值分别为冬季的4.8倍和3倍,表明夏季SO2和NO2更易转化生成SO42-和NO3-.PM2.5中SO42-、NO3-和NH4+主要以(NH4)2SO4、NH4NO3的形式共存于气溶胶体系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水溶性无机离子 气态污染物 污染特征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东北城区冬季大气细粒子与相关气体污染特征 被引量:24
11
作者 邓利群 李红 +4 位作者 柴发合 伦小秀 陈义珍 张新民 王峰威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954-961,共8页
利用VAPS通用型大气污染物采样仪与DX-600型离子色谱仪于2008年11月及2009年1月进行了北京市东北城区大气细粒子(PM2.5)可溶性离子组分和相关气体组分的同时监测与分析.结果表明,在采样期间,北京PM2.5质量浓度随时间呈"3峰"... 利用VAPS通用型大气污染物采样仪与DX-600型离子色谱仪于2008年11月及2009年1月进行了北京市东北城区大气细粒子(PM2.5)可溶性离子组分和相关气体组分的同时监测与分析.结果表明,在采样期间,北京PM2.5质量浓度随时间呈"3峰"的变化,在"3个峰段"期,随采样时间的推进,PM2.5质量浓度增高;与北京市以往监测结果相比,北京市PM2.5中几种主要水溶性无机离子的污染水平呈现下降的趋势;PM2.5呈弱酸性,对大气环境酸化和酸性湿沉降的形成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PM2.5中NH4+主要以硫酸盐、硝酸盐及氯盐的形式存在;PM2.5中SO42-、NO3-的质量浓度变化趋势分别与环境空气中SO2、NO2的质量浓度变化趋势相似,PM2.5中SO42-和NO3-分别主要由SO2、NO2转化而来,且NO2二次转化率低于SO2的二次转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可溶性无机离子组分 气态污染物 污染特征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道路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时空分布规律 被引量:26
12
作者 王宇 齐飞 +1 位作者 伦小秀 孙德智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96-600,共5页
为研究城市交通道路空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污染状况、变化规律和不同道路类型的浓度特点,于2008年5月—2009年7月对北京市3种典型道路(街道峡谷、交叉道路和开阔道路)进行空气质量监测.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道路空气中非甲烷烃(N... 为研究城市交通道路空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污染状况、变化规律和不同道路类型的浓度特点,于2008年5月—2009年7月对北京市3种典型道路(街道峡谷、交叉道路和开阔道路)进行空气质量监测.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道路空气中非甲烷烃(NMHCs)、苯系物(苯、甲苯和二甲苯)的质量浓度.结果表明:北京市道路空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污染比较严重,其中ρ(NMHCs)日均值为1.0~3.3 mg/m3,ρ(苯系物)日均值为8.8~80.0μg/m3.污染物浓度日变化多呈现双峰型.选取1,4,7和10月为不同季节的代表月份,7月的ρ(NMHCs)和ρ(苯系物)均最高,10月最低.3种典型道路中,街道峡谷的污染物质量浓度高于另外2种道路.道路附近的挥发性有机物质量浓度主要受到机动车排放、气象条件和地形条件等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道路 挥发性有机物 非甲烷烃 苯系物 浓度变化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DC模型在河口水环境模拟中的应用及进展 被引量:33
13
作者 刘夏明 李俊清 +1 位作者 豆小敏 王毅力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136-140,360,共6页
EFDC(Environmental Fluid Dynamics Code)是EPA最为推荐使用的水质模型之一,使用范围较广泛,能够模拟河流、湖泊、河口、水库、湿地和近海区域等多种水体的三维水流、泥沙迁移和化学过程。文章综述了相关文献的研究结构,分别介绍了EFD... EFDC(Environmental Fluid Dynamics Code)是EPA最为推荐使用的水质模型之一,使用范围较广泛,能够模拟河流、湖泊、河口、水库、湿地和近海区域等多种水体的三维水流、泥沙迁移和化学过程。文章综述了相关文献的研究结构,分别介绍了EFDC的基本原理、模块结构、基本方程、应用流程以及其在河口模拟方的应用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FDC 模拟 河口 应用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9年北京市苯系物污染水平和变化特征 被引量:29
14
作者 王宇亮 张玉洁 +2 位作者 刘俊锋 牟玉静 伦小秀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12-417,共6页
采用Tenax-TA/吸附热解吸、光离子化气相色谱法(GC-PID)对北京市大气中苯系物(BTEX)的小时平均浓度进行了为期1年的观测.结果表明,苯、甲苯、乙苯、间/对-二甲苯和邻二甲苯的年平均浓度分别为:4.43、7.03、2.27、4.18和2.06μg.m-3.苯... 采用Tenax-TA/吸附热解吸、光离子化气相色谱法(GC-PID)对北京市大气中苯系物(BTEX)的小时平均浓度进行了为期1年的观测.结果表明,苯、甲苯、乙苯、间/对-二甲苯和邻二甲苯的年平均浓度分别为:4.43、7.03、2.27、4.18和2.06μg.m-3.苯系物之间具有很好的同源性,其浓度存在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这些变化特征与交通尾气排放、采暖期化石燃料燃烧、光化学反应活性等密切相关.苯与甲苯特征比值(B/T)的分析表明,交通尾气排放是北京市大气中苯系物的主要来源,冬季和早春采暖期化石燃料燃烧也是北京市大气中BTEX的重要来源之一.乙苯与二甲苯比值(E/X)的季节变化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与北京市大气光化学反应活性季节变化趋势相似.2009年北京夏季总苯系物的平均浓度比2004年夏季减少了2/3,表明北京市政府为改善空气质量所采取的一系列控制措施十分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系物 变化特征 吸附解吸 光离子化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防范与应急研究进展及体系构建 被引量:26
15
作者 魏科技 王毅力 +2 位作者 宋永会 袁鹏 彭剑峰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6期64-70,共7页
从事故风险源风险因子释放、风险因子转运、受体暴露与受损3个方面分析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防范对策。结果表明,我国应重点加强事故风险源的识别和监控,在事故应急响应系统、应急处理技术、医学应急技术和措施、应急技术规范等方面结... 从事故风险源风险因子释放、风险因子转运、受体暴露与受损3个方面分析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防范对策。结果表明,我国应重点加强事故风险源的识别和监控,在事故应急响应系统、应急处理技术、医学应急技术和措施、应急技术规范等方面结合实际开展系统的理论和技术研究。本文提出了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防范与应急体系构建框架,为有效控制环境污染事故和作出应急决策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 环境风险 防范对策 应急处理处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植物源挥发性有机物(BVOCs)排放清单 被引量:23
16
作者 李俊仪 田梁宇 +2 位作者 伦小秀 余新晓 黄迪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76-786,共11页
利用现场连续监测的方法获取或采用专业气象部门资料以及林业资源二类清查数据的植被资料,运用Gl OBEIS模型,对北京地区2011年度植物源挥发性有机物(BVOCs)排放总量进行了估算,同时,也对所研究树种异戊二烯、单萜烯排放量进行了估算.结... 利用现场连续监测的方法获取或采用专业气象部门资料以及林业资源二类清查数据的植被资料,运用Gl OBEIS模型,对北京地区2011年度植物源挥发性有机物(BVOCs)排放总量进行了估算,同时,也对所研究树种异戊二烯、单萜烯排放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BVOCs的排放量分布情况与北京地区植被的分布情况有一定的相关性,并且VOCs的排放情况具有明显的季节依赖性.研究树种类型分为常绿乔木、落叶乔木、灌木、草本花卉,BVOCs排放量最大的依次为油松、苹果树、大叶黄杨和竹.其中,异戊二烯排放量最高为法桐,排放年通量可达313.92μg·(g·h)^(-1);单萜烯排放量最高为苹果树,排放年通量可达726.68μg·(g·h)^(-1).估算过程中的误差主要来自于植物标准排放因子的获取、叶生物量的计算,气象参数的变化也会给排放清单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源挥发性有机物(BVOCs) 北京地区 排放清单 单萜烯 异戊二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道路空气中NO_x现状监测及控制对策 被引量:18
17
作者 申卫国 孙德智 王辉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91-595,共5页
通过对北京城市3种典型交通道路空气中NOx的时空变化监测发现,城市道路空气NOx中NO分担率主要集中在31.6%~81.1%,明显高于非交通道路中NO的分担率(3.0%~34.0%).其原因是NO主要来源于机动车尾气的排放.利用MOBILE软件计算了各类机动车... 通过对北京城市3种典型交通道路空气中NOx的时空变化监测发现,城市道路空气NOx中NO分担率主要集中在31.6%~81.1%,明显高于非交通道路中NO的分担率(3.0%~34.0%).其原因是NO主要来源于机动车尾气的排放.利用MOBILE软件计算了各类机动车排放的ρ(NOx),并相应地确定了影响交通道路中ρ(NOx)的敏感因素.据此提出了北京市交通道路空气中NOx若干控制措施,如控制车速、车型、油料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交通道路 氮氧化物 控制对策 MOBILE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北京市引种乔木评价体系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李周园 刘艳红 +1 位作者 戴腾飞 甘敬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00-104,共5页
以植物学和生态学为基础,充分考虑北京市引种乔木评价的实际情况,广泛查阅文献,综合问卷调查、野外调查等第一手资料,应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评价体系,并给出了具体细化指标及生态学意义。该评价体系及其设置指标的特点在于较好体现了区... 以植物学和生态学为基础,充分考虑北京市引种乔木评价的实际情况,广泛查阅文献,综合问卷调查、野外调查等第一手资料,应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评价体系,并给出了具体细化指标及生态学意义。该评价体系及其设置指标的特点在于较好体现了区分度、注重内在逻辑和实际可操作性,同时借鉴了数据类型原理,并在其内因指标中引入差值量概念,以不同形式对指标进行简明合理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 评价体系 评价指标 引种 乔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景观水体嗅味污染特征 被引量:8
19
作者 齐飞 徐冰冰 +4 位作者 樊慧菊 贲岳 陈忠林 封莉 张立秋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115-1122,共8页
以北京市9处典型景观湖泊水体为研究对象,对其嗅味污染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相关水质指标对水体嗅味污染特征进行初步解析.研究发现,北京市景观水体中主要的嗅味污染物为土臭素(geosmin),2-甲基异莰醇(2-methylisoborneol,2-MIB)以及... 以北京市9处典型景观湖泊水体为研究对象,对其嗅味污染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相关水质指标对水体嗅味污染特征进行初步解析.研究发现,北京市景观水体中主要的嗅味污染物为土臭素(geosmin),2-甲基异莰醇(2-methylisoborneol,2-MIB)以及β-紫罗兰酮(β-ionone),其质量浓度平均值分别达613.84,1 319.57和143.00 ng/L.通过对水质参数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北京市主要景观水体富营养化问题严重,TP是北京市景观水体的限制性水质因素,且有机物污染程度较高〔ρ(DOC)≥5.17 mg/L〕.在研究的景观水体中,玉渊潭、福海和北海嗅味污染较为突出,前海和西海嗅味污染较轻.北京市主要景观水体中嗅味污染与水中ρ(TP),ρ(DOP)和ρ(DOC)表现出显著相关,说明水体中存在的大量DOP和有机污染物是水体富营养化和嗅味污染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水体 富营养化 嗅味 土臭素 2-甲基异莰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编制城市交通道路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的探讨 被引量:13
20
作者 梁文艳 孙德智 黄珊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81-586,共6页
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城市机动车的保有量大幅增加.机动车排放的尾气已成为大中城市部分空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在我国2007年颁布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试行)中,没有相应和详细的技术规范对城市交通道路空气质... 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城市机动车的保有量大幅增加.机动车排放的尾气已成为大中城市部分空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在我国2007年颁布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试行)中,没有相应和详细的技术规范对城市交通道路空气质量的监测作出技术指导.主要对编制城市典型交通道路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进行了探讨,根据我国已开展的城市交通道路空气质量监测方面的研究,以及对北京、广州等城市所开展的交通道路空气质量监测与评价的研究成果,编制了《城市典型交通道路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建议稿),对该建议稿的适用范围、布点原则、布点方法、监测项目、监测时间和频次等几个主要方面内容和编制依据进行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道路 空气质量 监测 技术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