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景观生态恢复与重建是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关键途径 被引量:144
1
作者 关文彬 谢春华 +3 位作者 马克明 牛健植 赵玉涛 汪西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4-73,共10页
生态恢复与重建是跨尺度、多等级的问题 ,其主要表现层次应是生态系统 (生物群落 )、景观 ,甚至区域 ,而不能仅仅局限于生态系统。景观的恢复与重建是针对景观退化而言 ,景观退化从表现形式上可分为景观结构退化与景观功能退化。景观结... 生态恢复与重建是跨尺度、多等级的问题 ,其主要表现层次应是生态系统 (生物群落 )、景观 ,甚至区域 ,而不能仅仅局限于生态系统。景观的恢复与重建是针对景观退化而言 ,景观退化从表现形式上可分为景观结构退化与景观功能退化。景观结构退化即景观破碎化 ,是指景观中各生态系统之间的各种功能联系断裂或连接度 ( connectivity)减少的现象 ;而鲜受重视的景观聚集 ( aggregation)在很多情况下同样具有造成景观退化的负面效应。景观功能退化是指与前一状态相比 ,由于景观异质性的改变导致景观的稳定性与服务功能等的衰退现象。景观恢复是指恢复原生生态系统间被人类活动终止或破坏的相互联系 ;景观生态建设应以景观单元空间结构的调整和重新构建为基本手段 ,包括调整原有的景观格局 ,引进新的景观组分等 ,以改善受胁或受损生态系统的功能 ,提高其基本生产力和稳定性 ,将人类活动对于景观演化的影响导入良性循环。二者的综合 ,统称为景观生态恢复与重建 ,是构建安全的区域生态格局的关键途径。其目标是建立一种由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关系协调的模式生态系统 ( model ecosystem)组成的模式景观 ( model landscape) ,以实现生态系统健康、生态格局安全和景观服务功能持续 ,以 3S( RS,GPS,GIS)技术为支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生态环境 重建 区域生态安全格局 退化景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岷江干旱河谷灌丛α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53
2
作者 冶民生 关文彬 +3 位作者 谭辉 马克明 刘国华 汪西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123-1130,共8页
通过对岷江干旱河谷植被及其环境因子的系统取样调查 ,研究了该地区植物群落的α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土壤、植被、地形三者之间的典范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三者两两之间均存在着较高的相关性。土壤因子与地形因子之间 ,海拔和坡... 通过对岷江干旱河谷植被及其环境因子的系统取样调查 ,研究了该地区植物群落的α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土壤、植被、地形三者之间的典范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三者两两之间均存在着较高的相关性。土壤因子与地形因子之间 ,海拔和坡向起较大的作用 ,主要影响土壤中的全氮、有机质和土壤含水量 ;地形因子和植被之间 ,海拔和坡向影响灌木层的多样性和盖度 ;植被和土壤因子之间 ,土壤中的全氮量、有机质和土壤含水量影响灌木层的盖度和多样性。随着海拔的增加 ,草本和灌木群落的多样性都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而后又增加的趋势 ,草本层的α多样性明显高于灌木层的α多样性 ,草本层和灌木层均在14 0 0~ 16 0 0 m和 2 0 0 0~ 2 2 0 0 m两个海拔段有较高的α多样性 ;华帚菊 -小黄素馨灌丛、金花小檗 -忍冬灌丛、绣线菊灌丛有着较高的多样性 ,西南野丁香灌丛、莸灌丛、小马鞍羊蹄甲 -白刺花灌丛的群落多样性较低 ;样带的多样性 ,灌木层 :样带 3>样带 1>样带 2 ,草本层 :样带 1>样带 3>样带 2 ;不同坡向的多样性 ,灌木层 :阴坡 >半阴半阳坡 >阳坡 ,草本层 :半阴半阳坡 >阴坡 >阳坡 ;不同坡形上的多样性 ,无论是灌木层还是草本层 ,多样性大小为凹坡 >平坡 >凸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干旱河谷 植物群落 Α多样性 环境因子 典范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岷江干旱河谷主要灌丛类型地上生物量研究 被引量:98
3
作者 刘国华 马克明 +4 位作者 傅伯杰 关文彬 康永祥 周建云 刘世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757-1764,共8页
灌丛是岷江干旱河谷主要的植被类型,也是该区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类型。基于岷江干旱河谷主要灌丛大量的样地调查和实验,研究了其地上生物量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该地区的9个灌丛的地上生物量存在较大差异,对节刺灌丛的地上生物量最... 灌丛是岷江干旱河谷主要的植被类型,也是该区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类型。基于岷江干旱河谷主要灌丛大量的样地调查和实验,研究了其地上生物量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该地区的9个灌丛的地上生物量存在较大差异,对节刺灌丛的地上生物量最大,达11554.2kg·hm-2,其次是子栎灌丛和绣线菊灌丛,分别为7144.7kg·hm-2和7213.1kg·hm-2,而滇紫草灌丛的平均地上生物量最小,仅为1407.2kg·hm-2,其余类型介于它们之间,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很多,如群落的优势种、物种组成、海拔、坡向、土壤水分等等;(2)灌丛地上生物量都随海拔升高而增加,并呈现出良好的相关性。(3)干旱河谷中土壤水分也随着海拔升高而增加。在干旱河谷过渡区,灌丛地上生物量与土壤水分间呈现很好的相关性;但是,在其核心区,灌丛地上生物量与土壤水分之间的相关性反而不显著。这主要是由于在干旱河谷的低海拔地区,"焚风"作用相对较强,其土壤水分条件较差,灌丛的生长受到抑制,随着海拔的升高,"焚风"作用不断降低,土壤水分条件逐步得到改善,灌丛的生长状况较好。而在干旱河谷核心区内"焚风"作用较强,其影响的海拔范围更大,因而,导致土壤水分非常低。由此可见,土壤水分是干旱河谷灌丛植被生长的主要限制因素。此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上生物量 灌丛 岷江 干旱河谷 土壤水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上游暗针叶林生态系统主要树种的根系结构与土体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7
4
作者 谢春华 关文彬 +3 位作者 张东升 吴建安 罗辑 李童阳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6-79,共4页
根系结构不同 ,其固持土体的能力存在很大差异。利用分形理论对不同根系结构稳定土体的能力进行了量化比较 ,结果表明 :(1)长江上游暗针叶林生态系统中主要树种根系都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分形结构特征 ,高山柳(Salix sp.)的根系结构最复... 根系结构不同 ,其固持土体的能力存在很大差异。利用分形理论对不同根系结构稳定土体的能力进行了量化比较 ,结果表明 :(1)长江上游暗针叶林生态系统中主要树种根系都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分形结构特征 ,高山柳(Salix sp.)的根系结构最复杂 ,具有多层次细微分枝结构 ,分形维数最大 ,达 1.73 5 6 75 ,冬瓜杨 (Populuspurdomii)次之 ,为 1.6 0 16 6 ,峨眉冷杉 (Abiesf abri)分枝结构简单 ,以侧行主根为主 ,分形维数仅为 1.4 4 93 8,并且根系的分形维数随着其年龄的增长而增大。(2 )根系结构与稳定土体的能力明显相关 ,根系直径或树干基径与根系抗拉阻力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关系较为复杂 ;而根系分形维数更能揭示根系的结构与发育动态 ,根系分形维数与抗拉阻力的对数呈比较稳定的指数函数关系。(3 )峨眉冷杉根系结构简单 ,垂直根系较少 ,且分布层次较浅 ,在冰碛物环境中可以通过在岩石中迂回缠绕而从较大范围内将岩石、土壤等压在其下 ,但结构较为散乱 ;而冬瓜杨以垂直分布为主 ,分布层次较深 ,毛根很发达 ,土壤颗粒间的粘结程度较好 ,二者结合配置将有助于改良土壤结构 ,防治水土流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 暗针叶林 根系结构 分形维数 土体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化危害预警指标体系框架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关文彬 谢春华 +1 位作者 孙保平 丁国栋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4-47,共4页
根据荒漠化防治防重于治的思想 ,将荒漠化的发生、发展的生态机制与预警原理结合 ,提出了荒漠化预警系统基本框架 ,即分析警素、诊断警情、寻找警源、辨识警兆、预报警度、排除警患 ,建立了荒漠化危害预警指标体系框架 .
关键词 荒漠化 预警系统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区域生态安全格局评价手段——GAP分析 被引量:18
6
作者 王棒 关文彬 +3 位作者 吴建安 马克明 刘国华 汪西林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92-196,共5页
GAP分析是用来判别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空白、遗漏区域(“gaps”)和需要采取保护行动的地区(conservation gap),它是一种评估区域生物多样性所有成分所处保护地位、被保护程度等的科学方法。强调最大限度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先决条件是通过... GAP分析是用来判别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空白、遗漏区域(“gaps”)和需要采取保护行动的地区(conservation gap),它是一种评估区域生物多样性所有成分所处保护地位、被保护程度等的科学方法。强调最大限度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先决条件是通过构建保护区网络,不仅仅考虑生物多样性最高地区,应该使本地种和生态系统都得到保护。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评价不仅要考虑生物及其生境的保护,而且,更要考虑受损生态系统和破坏景观的恢复,即不仅考虑Conservation G ap,也要考虑R estoration G ap。因而,改进GAP方法可用于生态安全格局的分析与评价,且有望成为重要的研究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生态安全格局 景观生态 GAP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河流域生态环境建设问题 被引量:18
7
作者 王秀珍 王礼先 谢宝元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3-36,79,共5页
简要分析了黑河流域的主要生态问题及其危害,并结合当地社会经济条件,对流域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分区。在分区的基础上,提出以区域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生态环境建设对策。
关键词 黑河流域 生态问题 分区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本农田规划决策支持:模型构建与系统研发 被引量:4
8
作者 汪西林 胡娈运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689-1695,共7页
基本农田的保护是确保粮食安全的"底线"。随着中国1.03亿公顷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工作进入尾声,基本农田划定中的高效操作经验有待系统梳理和总结。文章依据沈阳苏家屯区土地利用调查分等定级成果,构建基本农田识别划定模型,... 基本农田的保护是确保粮食安全的"底线"。随着中国1.03亿公顷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工作进入尾声,基本农田划定中的高效操作经验有待系统梳理和总结。文章依据沈阳苏家屯区土地利用调查分等定级成果,构建基本农田识别划定模型,辅以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探索科学识别、快速划定基本农田,减轻人为干扰,提高基本农田的识别划定效率的方法。该研究提取9项评价指标——自然质量分、自然质量等指数、土地利用等指数、农用地等别指数、耕作距离、中心城市影响度、道路通达度、对外交通便利度、农贸市场影响度,通过主成分分析"降维"为3个主成分因子,特征值分别为5.084、1.342、1.011,累积贡献率达到82.632%。其中,土地利用等指数、农用地等别指数、自然质量等指数、自然质量分、农贸市场影响度在第一主成分上有较高载荷,反映自然条件和社会投入-产出值对耕地综合质量的影响;对外交通便利度、中心城市影响度在第二主成分上有较高的载荷,反映区位条件对耕地综合质量的影响;耕作距离在第三成分上有较高的载荷,反映经济条件对耕地综合质量的影响。利用主成分分析计算耕地综合质量指数,再预测基本农田规划面积约束,建立0-1整数规划模型,识别筛选综合质量指数较高耕地,通过决策系统快速划定入选基本农田的耕地。该模型全面反映了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区位因素对耕地综合质量的影响,其决策系统的模型构建与系统应用为区县尺度的基本农田划定提供了科学识别、基本农田面积确定和基本农田的划定三大功能,使基本农田规划决策工作得以有效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农田 分等定级 主成分分析 0-1整数规划模型 决策支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大通县主要造林树种枯落物水文效应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刘硕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5-107,共3页
枯枝落叶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对青海省大通县主要植被类型的枯落物,从持水能力、失水特性以及有效拦蓄量3方面分析。结果表明:(1)大通县鹞子沟主要造林地枯落物最大持水量变动范围为5.85~34.16t/hm^2,其... 枯枝落叶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对青海省大通县主要植被类型的枯落物,从持水能力、失水特性以及有效拦蓄量3方面分析。结果表明:(1)大通县鹞子沟主要造林地枯落物最大持水量变动范围为5.85~34.16t/hm^2,其中最大的云杉天然次生林为34.16t/hm^2,最小的华北落叶松林为5.85t/hm^2。云杉林下的枯落物最大持水量和最大持水率普遍高于沙棘林和华北落叶松林下的枯落物。(2)枯落物的持水量在失水实验开始的1~2h内迅速下降,之后速度变慢。说明枯落物拦蓄地表径流后,随着枯落物湿润程度的减小.失水能力降低,至达到枯落物的自然含水量。(3)在对枯落物有效拦蓄量的比较中发现,云杉林有效拦蓄量最大.其次是沙棘天然次生林,最小的为沙棘人工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大通 森林 枯落物 水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西黄土区侵蚀沟坡面植被群落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晓艳 王百田 +1 位作者 魏天兴 李海红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11-213,216,共4页
以晋西黄土区侵蚀沟坡面植被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植被不同生境的分布状况、生长状况和多样性的研究,在同一地区不同小生境植物演替的规律是不一样的。对不同生境的优势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的计算分析表明,进行人工干预的群落,... 以晋西黄土区侵蚀沟坡面植被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植被不同生境的分布状况、生长状况和多样性的研究,在同一地区不同小生境植物演替的规律是不一样的。对不同生境的优势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的计算分析表明,进行人工干预的群落,生长较为稳定,多样性指数和植被群落的稳定性呈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西黄土区 侵蚀沟 植被群落 生态环境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城子乡水源涵养林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及养分变化
11
作者 王贤会 谢宝元 +3 位作者 荣文卓 周敏 孙艳 吴煜禾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71-473,共3页
在北京市密云县新城子乡水源涵养林示范区内,选择2006年、2007年和2008年进行营造林的侧柏和黄栌混交林,布设3块样地,分析上下坡土壤的水分物理性质和土壤养分含量。结果表明:随着林龄的增加,林地内土壤的理化状况有所改善;3块样地内坡... 在北京市密云县新城子乡水源涵养林示范区内,选择2006年、2007年和2008年进行营造林的侧柏和黄栌混交林,布设3块样地,分析上下坡土壤的水分物理性质和土壤养分含量。结果表明:随着林龄的增加,林地内土壤的理化状况有所改善;3块样地内坡下的土壤理化性质总体水平都好于坡上;样地内土壤养分状况为有机质、氮和钾含量都处于中等偏下水平,磷较缺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涵养林 土壤养分 持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