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市怀柔区森林火灾安全格局定量评价
1
作者 王博 南奎 +2 位作者 魏全德 陈锋 刘晓东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4-133,共10页
【目的】定量评价森林火灾安全格局,可为建立景观林火安全保障体系提供数据支持,最大限度减少可能发生的林火蔓延带来的潜在损失。【方法】以北京市怀柔区为研究对象,从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暴露度、承灾体脆弱性3个维度,选取29个二... 【目的】定量评价森林火灾安全格局,可为建立景观林火安全保障体系提供数据支持,最大限度减少可能发生的林火蔓延带来的潜在损失。【方法】以北京市怀柔区为研究对象,从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暴露度、承灾体脆弱性3个维度,选取29个二级指标,基于GIS开展北京市怀柔区森林火灾安全格局定量评价。应用熵权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应用加权综合评价法计算森林火灾安全格局指数,应用自然断点分级法将森林火灾安全格局划分为高、中高、中低、低4个等级。选用莫兰指数作为空间自相关指数,探讨森林火灾安全格局指数的空间关联模式。【结果】(1)承灾体暴露度在蓄积安全格局、生态安全格局、建筑物安全格局、人口安全格局评价中的指标权重分别为0.51、0.70、0.62、0.77,是影响森林火灾安全格局的主要因素。(2)低等级安全区域面积在蓄积安全格局、生态安全格局、建筑物安全格局、人口安全格局中分别占17.06%、36.26%、0.58%、1.89%。(3)怀柔区森林火灾安全格局指数空间异质性显著,呈现出集聚分布的规律,蓄积、生态、建筑物、人口安全格局的低-低集聚型村屯面积分别占11.42%、37.31%、6.13%、7.61%。【结论】低等级蓄积和生态安全区域主要分布在怀柔区北部喇叭沟门乡,低等级建筑物和人口安全区域主要分布在怀柔区东南部区域。建议通过增加斑块数量、增加斑块交错程度的方式增加景观破碎度和异质性,通过营造生物防火林带的方式形成林火阻隔效果,降低林火蔓延的潜在影响。同时要加强重要承灾体的保护力度,做好灾前预防和源头管理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柔区 森林火灾 安全格局 暴露度 脆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森林火险等级评价研究
2
作者 王博 吴春水 +2 位作者 魏全德 陈锋 刘晓东 《森林防火》 2025年第5期50-53,共4页
森林火险区划是加强森林防火宏观管理的战略性任务和重要基础性工作。以北京市为研究对象,基于森林火灾风险普查基础数据[气象数据、树种(组)燃烧类型数据、人口数据、道路数据],依据《全国森林火险区划等级》计算各个火险因子的权值,... 森林火险区划是加强森林防火宏观管理的战略性任务和重要基础性工作。以北京市为研究对象,基于森林火灾风险普查基础数据[气象数据、树种(组)燃烧类型数据、人口数据、道路数据],依据《全国森林火险区划等级》计算各个火险因子的权值,运用数理统计法计算森林火险因子权值之和,计算3项综合得分值,评价北京市各区的森林火险等级。结果表明:延庆区、怀柔区、密云区、昌平区4个区为Ⅰ级火险区,平谷区、门头沟区、海淀区、石景山区、房山区5个区为Ⅱ级火险区,其他区为Ⅲ级火险区。研究结果可以为首都地区森林火灾精准化防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火险 火险因子 区划 数理统计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乡镇森林防灭火工作规范化管理的思考——以北京门头沟区军庄镇为例 被引量:8
3
作者 王博 李鹏飞 +2 位作者 郝佳峰 陈锋 刘晓东 《森林防火》 2022年第2期38-40,共3页
结合北京市门头沟区军庄镇森林防灭火工作规范化管理试点成效,总结军庄镇主要做法,分析军庄经验对加强乡镇森林防灭火工作规范化管理的启示。军庄镇森林防灭火工作规范化管理的主要做法是“六个一”工程,包括探索一条建设路径、构建一... 结合北京市门头沟区军庄镇森林防灭火工作规范化管理试点成效,总结军庄镇主要做法,分析军庄经验对加强乡镇森林防灭火工作规范化管理的启示。军庄镇森林防灭火工作规范化管理的主要做法是“六个一”工程,包括探索一条建设路径、构建一张管控网络、打造一支“双一流”队伍、建立一本综合台账、绘制一幅作战地图、形成一套管理机制。军庄经验对加强乡镇森林防灭火工作规范化管理的启示包括落实森林防灭火属地专人负责制、加强乡镇森林防灭火力量建设、提升森林火情早期处理能力、加强森林防灭火基础设施建设等4个方面。研究结果可以为全国乡镇森林防灭火工作规范化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镇 森林防灭火 规范化管理 军庄镇 源头管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范森林火灾威胁核安全的思考
4
作者 王博 常宁 +2 位作者 吕则恺 陈锋 刘晓东 《森林防火》 2024年第2期9-13,共5页
核能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柱能源,发生在核设施周围区域的森林火灾,在极端天气作用下快速蔓延,严重威胁区域核安全。提升核设施周围区域森林火灾应急处置能力,对维护核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乌克兰、俄罗斯、美国森林大火... 核能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柱能源,发生在核设施周围区域的森林火灾,在极端天气作用下快速蔓延,严重威胁区域核安全。提升核设施周围区域森林火灾应急处置能力,对维护核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乌克兰、俄罗斯、美国森林大火威胁核安全典型案例的基础上,从加强核能安全监管、排查林火风险隐患、构建林火阻隔体系、开展应急情景构建、提高舆情应对能力等五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为做好核设施周围区域林火防控工作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火灾 核安全 情景构建 舆情应对 应急处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烈度林火对油松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
5
作者 陈思帆 陈锋 +3 位作者 索奥丽 冯浩育 龚俊伟 刘晓东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223-4236,共14页
林火燃烧会导致土壤温度升高,改变理化性质和酶活性,进而对土壤微生物群落产生显著影响。深入研究不同火烈度下油松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对于理解林火对森林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机理至关重要。以山西省沁源县过火后4年的油松林为研... 林火燃烧会导致土壤温度升高,改变理化性质和酶活性,进而对土壤微生物群落产生显著影响。深入研究不同火烈度下油松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对于理解林火对森林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机理至关重要。以山西省沁源县过火后4年的油松林为研究对象,在不同火烈度(低、中、高烈度)和未过火林地设置固定样地,采集不同土层(0—10 cm和10—20 cm)的土壤样品,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等,以及土壤微生物的组成,计算相对丰度和线性判别分析效应大小阐释不同火烈度下引起微生物群落组间差异的主要贡献类群,利用曼特尔检验和冗余分析从土壤环境因子角度探究林火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火烈度显著影响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其中0—20 cm土层中的pH值与容重随火烈度增加而增加,0—10 cm中的有机碳、全氮、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均随火烈度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脲酶随火烈度增加而下降。(2)细菌群落在门水平上以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酸杆菌门为主,真菌群落在纲水平上以伞菌纲、散囊菌纲、粪壳菌纲为主。与对照组相比,火后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增加,而变形菌门和酸杆菌门则降低。伞菌纲的相对丰度随火烈度增加呈现先升高后下降,且在高烈度条件下,散囊菌纲和粪壳菌纲等占主导地位。(3)土壤有机碳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重要因子。土壤有机碳和pH值是显著影响细菌优势门的因子,容重和有机碳是显著影响真菌优势纲的因子。综上,火后土壤真菌群落较细菌群落更加敏感,土壤微生物群落均受有机碳驱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火 火烈度 油松 土壤酶活性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新形势下森林灭火安全的思考 被引量:70
6
作者 王博 程述龙 +2 位作者 常宁 陈锋 刘晓东 《森林防火》 2023年第2期40-43,共4页
受森林可燃物、气象、地形等因素的影响,森林火灾扑救难度和扑救风险极大,处置不当极易造成群死群伤事故。本文在梳理总结典型森林灭火伤亡案例的基础上,从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分析造成森林灭火伤亡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加强新形势下森林灭... 受森林可燃物、气象、地形等因素的影响,森林火灾扑救难度和扑救风险极大,处置不当极易造成群死群伤事故。本文在梳理总结典型森林灭火伤亡案例的基础上,从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分析造成森林灭火伤亡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加强新形势下森林灭火安全的建议。研究结果发现:(1)造成森林灭火扑火人员伤亡的自然原因包括易燃植被类型、恶劣气象条件、特殊危险地形等三个方面。(2)造成森林灭火人员伤亡的人为原因包括火情不明、麻痹轻敌、指挥不力、避险不当、过度疲劳等五个方面。(3)加强新形势下森林灭火安全的建议包括:树牢“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指导思想、建立森林火灾扑救风险要素基础数据库、增强森林火灾扑火指挥员专业指挥能力、强化森林灭火实战化演练和紧急避险训练、提升森林消防员扑火防护装备保障能力、提高森林火灾安全扑救效率不打疲劳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灭火安全 群死群伤 专业指挥 勘察火场 判明火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星-机-地”技术的缙云山林火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卓勋 王云琦 +6 位作者 王玉杰 刘晓东 王震 李丹青 阎祉祎 常人方 郭玉静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5-155,共11页
森林林火调查分析是现代林火管理的重要环节。以2022年8月的重庆缙云山大火地点为试验区,实地选取轻度、中度、重度火烧样地,进行每木检尺处理和制图。基于调查区域的卫星遥感和无人机遥感影像,分别计算NDVI,并与实测样地的树高、胸径... 森林林火调查分析是现代林火管理的重要环节。以2022年8月的重庆缙云山大火地点为试验区,实地选取轻度、中度、重度火烧样地,进行每木检尺处理和制图。基于调查区域的卫星遥感和无人机遥感影像,分别计算NDVI,并与实测样地的树高、胸径、熏黑高度、冠幅进行空间匹配,并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分析不同火烧程度样地各项指标与NDVI值的相关性,进而通过NDVI值延伸到卫星影像。结果表明:1)根据地面调查数据,各火烧样地树木的熏黑高度随火烧程度的增加呈明显增加趋势,树高、胸径平均值的变化具有一致性,表现为中度火烧最大,轻度火烧其次,重度火烧最小。冠幅的均值变化趋势不同,表现为中度火烧最大,重度火烧次之,轻度火烧最小,大火主要发生在森林的下层区域。2)3块样地的4项指标与其NDVI的关系均超过0.55,中度火烧样地的熏黑高度、冠幅和重度火烧样地的冠幅指标与其NDVI为中等关联;轻度火烧样地的树高、胸径、熏黑高度与其NDVI的关联度均超过0.8,为极强关联;其余指标关联度在0.6~0.8之间,为较强关联。说明要素间相关性较强,NDVI能够作为林火火烧等级划分的依据。3)以无人机多光谱影像NDVI阈值为标准,确定重度、中度、轻度火烧的NDVI范围依次为0~0.2456、>0.2456~0.3471、>0.3471~0.6900,对卫星遥感影像的NDVI进行重分类,实现该区域的火烧程度等级划分。为较大范围的林火调查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遥感 卫星遥感 多光谱影像 归一化植被指数 火烧程度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烧对重庆缙云山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申航 王云琦 +5 位作者 王玉杰 刘晓东 郑永林 郑一凡 王太强 刘玉芳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2-59,共8页
探究不同强度火烧对不同林分林下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以期为火灾发生后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及利用火烧促进林分更新提供参考。在2022年8月重庆市缙云山山火发生1周内,在火烧区针阔混交林和竹林的不同强度火烧及不同深度的土壤取样,... 探究不同强度火烧对不同林分林下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以期为火灾发生后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及利用火烧促进林分更新提供参考。在2022年8月重庆市缙云山山火发生1周内,在火烧区针阔混交林和竹林的不同强度火烧及不同深度的土壤取样,测定土壤pH、有机质含量等化学指标。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和Fisher LSD检验研究土壤化学性质在同一林分不同强度火烧间,以及同一强度火烧下不同林分间的显著性差异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2种林分内土壤pH、速效钾含量都随火烧强度增大表现出上升趋势,而土壤有机质、全磷含量随火烧强度增大表现出下降趋势,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含量、阳离子交换量(CEC)随火烧强度增大没有明显变化;2)在相同火烧强度下,2种林分之间的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CEC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pH、全磷无显著差异;3)总体来说,火烧后表层土化学性质变化强烈,短期内土壤养分含量降低,不利于植物生长。因此灾后植被恢复工作要以土壤肥力的改善为主,同时不同林分受灾后土壤化学性质变化具有较大差异,要针对其具体变化实行因地制宜的恢复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烧强度 火烧迹地 森林土壤 化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