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枣果黑斑病病菌对新疆不同枣树品种的致病性
被引量:
2
1
作者
刘晓琳
梁英梅
+3 位作者
游崇娟
马荣
赵景玲
潘明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83-187,216,共6页
为了明确新疆阿克苏、和田地区不同枣树品种上枣果黑斑病的发生情况和病原菌(Alternaria alternata)对不同枣树品种的致病性差异,本研究采用五点取样法调查了该病害在田间枣树不同品种上的发生情况,并在室内采用菌饼、孢子悬浮液和菌丝...
为了明确新疆阿克苏、和田地区不同枣树品种上枣果黑斑病的发生情况和病原菌(Alternaria alternata)对不同枣树品种的致病性差异,本研究采用五点取样法调查了该病害在田间枣树不同品种上的发生情况,并在室内采用菌饼、孢子悬浮液和菌丝等3种接种体对离体枣果进行致病性测定。田间调查结果表明:枣果黑斑病在‘骏枣’和‘壶瓶枣’上发生最为严重,发病率均高于30%;在‘圆脆枣’、‘马牙枣’和‘酸枣’上未发生。室内优选菌饼作为接种体对离体枣果的致病性测定结果显示,病原菌对‘骏枣’、‘壶瓶枣’的致病性最强,病情指数≥40,对‘灰枣’、‘冬枣’、‘赞皇枣’和‘马牙枣’的致病性最弱。研究结果为枣果黑斑病抗病品种的选育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果黑斑病
不同品种
发生情况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真菌BFM-X1对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薄膜的降解过程
被引量:
2
2
作者
梅雪立
梁英梅
+1 位作者
田呈明
董骞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8-134,共7页
对菌株Bionectriasp.BFM-X1(简称BFM-X1)分别利用不同碳源对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薄膜的降解情况及降解后的残留膜进行了观察分析,揭示PBS薄膜的微生物降解过程。结果表明:菌株分别以PBS乳剂、葡萄糖、大豆油及甘油为唯一碳源时均能有...
对菌株Bionectriasp.BFM-X1(简称BFM-X1)分别利用不同碳源对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薄膜的降解情况及降解后的残留膜进行了观察分析,揭示PBS薄膜的微生物降解过程。结果表明:菌株分别以PBS乳剂、葡萄糖、大豆油及甘油为唯一碳源时均能有效降解PBS薄膜;降解过程表现为表面失去光泽期、裂纹状结构期、破碎期和完全降解期4个阶段,并存在迟滞期,且葡萄糖碳源下的降解速率快于其他碳源的;菌株的菌丝能在PBS膜表面上扩展生长是该菌株降解PBS的前提,真菌的寄生作用是前期降解的主要动力;降解过程中胞外酶的水解作用使聚合物的酯键水解,生成可被菌株同化吸收的小分子;菌株BFM-X1对PBS薄膜的降解首先发生在膜表面,非结晶部分先于结晶部分被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
生物降解
菌株BFM-X1
降解过程及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枯草芽孢杆菌STO-12脂肽类物质抑菌活性及其特性分析
被引量:
11
3
作者
黄华毅
黄咏槐
+2 位作者
黄焕华
梁英梅
田呈明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18年第4期8-14,共7页
为了探索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新途径,对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STO-12的脂肽类物质的抑菌活性和特性进行分析,采用滤纸片法、排油试验、乳化试验和表面张力测试检测脂肽类物质的抑菌活性和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枣缩果病菌(Altern...
为了探索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新途径,对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STO-12的脂肽类物质的抑菌活性和特性进行分析,采用滤纸片法、排油试验、乳化试验和表面张力测试检测脂肽类物质的抑菌活性和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枣缩果病菌(Alternaria tenuissima)、杨树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和杨树腐烂病菌(Cytospora chrysosperma)的生长受到脂肽类物质的强烈抑制,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0.02,0.04和0.02 mg·disc-1;分别在高温处理、强酸强碱处理、蛋白酶处理、紫外线处理及室温保存条件下,STO-12的脂肽类物质仍能保持其抑菌活性的稳定;另外,通过3种不同的检测试验,发现STO-12的脂肽类物质还具有较好的表面活性剂的特性。综上所述,研究表明枯草芽孢杆菌STO-12分泌的脂肽类物质具有高效的抗真菌活性,较好的抑菌活性稳定性和较强的表面活性的特性,作为生防制剂和生物表面活性剂,在工业和田间应用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抑菌脂肽
抑菌活性
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枣果黑斑病病菌对新疆不同枣树品种的致病性
被引量:
2
1
作者
刘晓琳
梁英梅
游崇娟
马荣
赵景玲
潘明
机构
新疆农
业大
学林学与园艺学院
北京林业大学标本馆
北京林业大学
林学院
新疆阿克苏市林果业管理办公室
出处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83-187,216,共6页
基金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D19B0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森林培育重点学科项目
文摘
为了明确新疆阿克苏、和田地区不同枣树品种上枣果黑斑病的发生情况和病原菌(Alternaria alternata)对不同枣树品种的致病性差异,本研究采用五点取样法调查了该病害在田间枣树不同品种上的发生情况,并在室内采用菌饼、孢子悬浮液和菌丝等3种接种体对离体枣果进行致病性测定。田间调查结果表明:枣果黑斑病在‘骏枣’和‘壶瓶枣’上发生最为严重,发病率均高于30%;在‘圆脆枣’、‘马牙枣’和‘酸枣’上未发生。室内优选菌饼作为接种体对离体枣果的致病性测定结果显示,病原菌对‘骏枣’、‘壶瓶枣’的致病性最强,病情指数≥40,对‘灰枣’、‘冬枣’、‘赞皇枣’和‘马牙枣’的致病性最弱。研究结果为枣果黑斑病抗病品种的选育提供依据。
关键词
枣果黑斑病
不同品种
发生情况
致病性
Keywords
jujube black spot
different varieties
occurrence
pathogenicity
分类号
S436.65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真菌BFM-X1对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薄膜的降解过程
被引量:
2
2
作者
梅雪立
梁英梅
田呈明
董骞
机构
北京林业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上海同泰火安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林业大学标本馆
北京林业大学
森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8-134,共7页
基金
"985"创新平台科技部林业微生物菌种保藏平台项目(2005DKA21207-8)
文摘
对菌株Bionectriasp.BFM-X1(简称BFM-X1)分别利用不同碳源对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薄膜的降解情况及降解后的残留膜进行了观察分析,揭示PBS薄膜的微生物降解过程。结果表明:菌株分别以PBS乳剂、葡萄糖、大豆油及甘油为唯一碳源时均能有效降解PBS薄膜;降解过程表现为表面失去光泽期、裂纹状结构期、破碎期和完全降解期4个阶段,并存在迟滞期,且葡萄糖碳源下的降解速率快于其他碳源的;菌株的菌丝能在PBS膜表面上扩展生长是该菌株降解PBS的前提,真菌的寄生作用是前期降解的主要动力;降解过程中胞外酶的水解作用使聚合物的酯键水解,生成可被菌株同化吸收的小分子;菌株BFM-X1对PBS薄膜的降解首先发生在膜表面,非结晶部分先于结晶部分被降解。
关键词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
生物降解
菌株BFM-X1
降解过程及机制
Keywords
poly(hutylene succinate)
biodegradation
BFM Xl
degradation process and mechanisms
分类号
O63 [理学—高分子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枯草芽孢杆菌STO-12脂肽类物质抑菌活性及其特性分析
被引量:
11
3
作者
黄华毅
黄咏槐
黄焕华
梁英梅
田呈明
机构
广东省森林培育与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
林业
科学研究院
北京林业大学标本馆
北京林业大学
/省部共建森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18年第4期8-14,共7页
基金
北京市支持中央高校共建项目(20502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470647)
文摘
为了探索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新途径,对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STO-12的脂肽类物质的抑菌活性和特性进行分析,采用滤纸片法、排油试验、乳化试验和表面张力测试检测脂肽类物质的抑菌活性和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枣缩果病菌(Alternaria tenuissima)、杨树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和杨树腐烂病菌(Cytospora chrysosperma)的生长受到脂肽类物质的强烈抑制,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0.02,0.04和0.02 mg·disc-1;分别在高温处理、强酸强碱处理、蛋白酶处理、紫外线处理及室温保存条件下,STO-12的脂肽类物质仍能保持其抑菌活性的稳定;另外,通过3种不同的检测试验,发现STO-12的脂肽类物质还具有较好的表面活性剂的特性。综上所述,研究表明枯草芽孢杆菌STO-12分泌的脂肽类物质具有高效的抗真菌活性,较好的抑菌活性稳定性和较强的表面活性的特性,作为生防制剂和生物表面活性剂,在工业和田间应用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抑菌脂肽
抑菌活性
特性
Keywords
Bacillus subtilis
antifungal lipopeptides
antifungal activity
characterization
分类号
S763.1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枣果黑斑病病菌对新疆不同枣树品种的致病性
刘晓琳
梁英梅
游崇娟
马荣
赵景玲
潘明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真菌BFM-X1对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薄膜的降解过程
梅雪立
梁英梅
田呈明
董骞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枯草芽孢杆菌STO-12脂肽类物质抑菌活性及其特性分析
黄华毅
黄咏槐
黄焕华
梁英梅
田呈明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18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