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胡枝子属植物的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
作者 骈瑞琪 陈晓阳 +2 位作者 赵杨 胡冬南 陈佳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05年第4期105-110,共6页
从遗传资源研究、引种、地理变异及优良种源选择,开花繁殖生物学研究与杂交育种等方面论述了国内外胡枝子属植物遗传育种研究的现状。针对我国在胡枝子属植物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4点建议。
关键词 胡枝子属植物 遗传改良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树杂交亲本分子遗传距离与子代生长性状的相关性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善文 张志毅 +3 位作者 于志水 何承忠 安新民 李百炼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50-154,共5页
Variation of growth traits of progenies of twenty-three cross combinations in Populus was analysed,and genetic variation among parents was studied by 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The results showed tha... Variation of growth traits of progenies of twenty-three cross combinations in Populus was analysed,and genetic variation among parents was studied by 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The results showed that growth traits of progenies and molecular genetic distance(GD) among parents had considerable variation.Correlation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between molecular genetic distances among parents and growth traits of progenies indicated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D and growth was linear equation in a certain range(0.024 9~0.368 1),and that the relationship was quadratic parabola equation in a wide range(0.024 9~0.531 4).If the genetic distance among parents in Populus would range from 0.19 to 0.36,the ultimate effect of hybridization could be achieved based on the established relationship between GD and grow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亲本 杂交子代 遗传距离 生长性状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白杨遗传转化中抗生素浓度优化的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李慧 陈晓阳 +2 位作者 李云 李伟 丁霞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18-121,共4页
该文探讨了卡那霉素、G418、羧苄青霉素和头孢霉素4种抗生素对银白杨不同培养阶段外植体生长、分化或生根的影响,确立了由农杆菌介导的银白杨遗传转化研究中抗生素种类和转化体的筛选浓度.结果表明:在叶片转化筛选阶段,卡那霉素和G418... 该文探讨了卡那霉素、G418、羧苄青霉素和头孢霉素4种抗生素对银白杨不同培养阶段外植体生长、分化或生根的影响,确立了由农杆菌介导的银白杨遗传转化研究中抗生素种类和转化体的筛选浓度.结果表明:在叶片转化筛选阶段,卡那霉素和G418的适宜浓度分别为15和10mgL,羧苄青霉素和头孢霉素的适宜浓度为200~600mgL和200~400mgL;在抗性芽生根培养时,卡那霉素和G418浓度分别为20~25mgL和15~20mgL,羧苄青霉素和头孢霉素浓度为200~800mgL和200~600mgL.头孢霉素或羧苄青霉素的抑菌效果因农杆菌菌株的不同而存在差异,羧苄青霉素对农杆菌LBA4404抑制效果好,头孢霉素对农杆菌C58抑制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白杨 抗生素 遗传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青海云杉天然群体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48
4
作者 王娅丽 李毅 陈晓阳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0-77,共8页
调查祁连山青海云杉天然分布区的10个群体,每群体10个个体,以系统揭示其表型变异程度和变异规律为目的,对针叶、球果、种鳞、种翅和种子的17个表型性状进行系统的比较分析。采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分析、聚类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 调查祁连山青海云杉天然分布区的10个群体,每群体10个个体,以系统揭示其表型变异程度和变异规律为目的,对针叶、球果、种鳞、种翅和种子的17个表型性状进行系统的比较分析。采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分析、聚类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对群体间和群体内的表型多样性进行讨论。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在群体间都存在极显著差异;除球果干质量和球果长/球果径外,其余性状在群体内都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表型分化系数即群体间变异为31.20%,小于群体内的变异(68.80%)。17个表型性状间多数呈极显著或显著的正相关。表型性状呈现出以经度变异为主的梯度规律性。通过表型性状的聚类分析可以将青海云杉10个群体划分为4个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云杉 天然群体 表型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碱胁迫下白榆苗期遗传变异与优良家系选择 被引量:8
5
作者 李庆贱 李悦 +4 位作者 陈志强 时瑞亭 张建秋 王国柱 张玉玲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3-57,共5页
以8个盆栽当年生白榆家系苗为材料,分6次对其施盐碱溶液,使土壤含盐碱量从0.15%开始,逐渐递增到0.95%。统计每次施盐碱溶液后白榆不同家系叶片受害形态情况,测定施盐碱前和试验结束后的生长指标。结果表明,随着盐碱胁迫的增强,中重度受... 以8个盆栽当年生白榆家系苗为材料,分6次对其施盐碱溶液,使土壤含盐碱量从0.15%开始,逐渐递增到0.95%。统计每次施盐碱溶液后白榆不同家系叶片受害形态情况,测定施盐碱前和试验结束后的生长指标。结果表明,随着盐碱胁迫的增强,中重度受害率、死亡率、总受害率呈递增趋势,而轻度受害率变化很小。方差分析显示,除轻度受害率外,其他叶片受害形态指标在盐碱浓度和家系因子上差异显著,但盐碱浓度因子对指标变异的贡献比家系因子大。根据盐碱胁迫受害症状和生长形态指标等对白榆各家系的耐盐碱能力进行评价,结果相似,选出2、7号为较耐盐碱家系,4、1、6、5号为盐碱胁迫敏感家系,3、8号为适中耐盐碱家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榆 盐碱胁迫 家系 遗传变异 耐盐碱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杨叶绿体和线粒体DNA的多态性及遗传性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崔彬彬 李云 +1 位作者 金晓洁 冯慧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14,共6页
利用PCR-RFLP技术对白杨派毛白杨、毛新杨和银腺杨及其F1代的叶绿体和线粒体遗传进行了分析.以总DNA为模板,扩增了叶绿体trnD-trnT、rps12/7-nadB、trnT-trnF、trnL-trnF3′和trnL-trnF5′基因片段,线粒体coxⅢ、ND5/6、orf25、atp6、na... 利用PCR-RFLP技术对白杨派毛白杨、毛新杨和银腺杨及其F1代的叶绿体和线粒体遗传进行了分析.以总DNA为模板,扩增了叶绿体trnD-trnT、rps12/7-nadB、trnT-trnF、trnL-trnF3′和trnL-trnF5′基因片段,线粒体coxⅢ、ND5/6、orf25、atp6、nad4/1-2和ND2-COⅢ基因片段,比较了这些扩增片段5种限制性内切酶的酶切片段多态性.结果表明毛新杨×毛白杨、毛新杨×银腺杨F1代的叶绿体DNA为母性遗传;4种杂交组合线粒体基因片段的PCR扩增与酶切图谱完全一致,未发现多态性,表明白杨线粒体基因高度保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杨 叶绿体DNA遗传 线粒体DNA遗传 PCR-RFL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疯树遗传多样性的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沈俊岭 倪慧群 +1 位作者 陈晓阳 黄少伟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47-353,共7页
采用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分子标记对中国6省(区)及印度尼西亚共8个麻疯树Jatropha curcas种源样本进行研究,旨在阐明麻疯树种源间的遗传关系和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麻疯树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聚合酶链式反应(SRAP-PCR)最佳反应体... 采用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分子标记对中国6省(区)及印度尼西亚共8个麻疯树Jatropha curcas种源样本进行研究,旨在阐明麻疯树种源间的遗传关系和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麻疯树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聚合酶链式反应(SRAP-PCR)最佳反应体系为:10×PCR buffer2μL,DNA模板20ng,Taq酶16.67nkat,Mg2+2.50mmol·L-1,三磷酸脱氧核苷酸(dNTP)120.00μmol·L-1,引物0.15μmol·L-1,总体积为20μL;并从274对引物中选出具有多态性的45对引物,共检测出500条清晰的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41条,占总条带数的28.20%。非加权成对算术平均法(UPGMA)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表明,各个种源间的亲缘关系均很近,其相似系数为0.791~0.940,8个种源被聚为3类,其中印度尼西亚种源单独聚为1类,来自不同地域的7个中国种源被混聚为另外2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木育种学 麻疯树 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聚合酶链式反应 亲缘关系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速生型刺槐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10
8
作者 沈俊岭 赵芳 +2 位作者 李云 陈受宜 田秀红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77-481,共5页
为获得稳定的转基因刺槐植株,以速生型刺槐叶轴为转化受体,对转化过程中的一些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遗传转化体系。结果表明:继代20~35d之间刺槐叶轴最适宜转化;卡那霉素的筛选浓度为30mg/L;头孢霉素的抑菌浓度... 为获得稳定的转基因刺槐植株,以速生型刺槐叶轴为转化受体,对转化过程中的一些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遗传转化体系。结果表明:继代20~35d之间刺槐叶轴最适宜转化;卡那霉素的筛选浓度为30mg/L;头孢霉素的抑菌浓度为200mg/L;合适的侵染时间是20min;30mg/L的乙酰丁香酮有利于抗性芽的发生;共培养2d对转化适宜;抑菌7d后再加选择压有利于抗性芽的产生。最后得到的抗性植株经PCR检测,初步证明外源目的基因OsDREB1已整合到刺槐基因组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槐 叶轴 农杆菌 遗传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木抗旱的渗透调节及其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8
9
作者 杜金友 陈晓阳 +1 位作者 李伟 高琼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6期1154-1159,共6页
与其它植物一样,林木对干旱的适应和抵御机理是多种多样的,渗透调节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在通过渗透调节抵御干旱胁迫的过程中,起作用的有一些小分子渗透调节物质,如脯氨酸、甜菜碱等;也有果聚糖、海藻糖和蔗糖等可溶性糖类;Lea蛋白在... 与其它植物一样,林木对干旱的适应和抵御机理是多种多样的,渗透调节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在通过渗透调节抵御干旱胁迫的过程中,起作用的有一些小分子渗透调节物质,如脯氨酸、甜菜碱等;也有果聚糖、海藻糖和蔗糖等可溶性糖类;Lea蛋白在很多植物抵御干旱胁迫过程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林木抗旱性的渗透调节机理及基因工程研究进展,并探讨了林木抗旱基因工程改良中面临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木 抗旱性 渗透调节 基因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松优树半同胞家系子代遗传变异与选择 被引量:10
10
作者 陈建中 李悦 +3 位作者 李国锋 李军 杜清平 王晓茹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6-151,160,共7页
对中部种子区晋南豫北亚区的14~15年生油松的114个优树自由授粉家系单地点测定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树高、胸径和冠幅3个生长性状在家系间差异显著,家系内株间变异量是家系间变异量的6倍,树高家系遗传力0.6,胸径... 对中部种子区晋南豫北亚区的14~15年生油松的114个优树自由授粉家系单地点测定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树高、胸径和冠幅3个生长性状在家系间差异显著,家系内株间变异量是家系间变异量的6倍,树高家系遗传力0.6,胸径的家系遗传力最高0.64,冠幅的家系遗传力最小0.51,且3个性状的家系遗传力高于单株遗传力;对油松材积以25%的比例后向选择,油松种子园子代期望遗传增益为16%,高于前向选择,入选家系的育种值为0.99,显示出良好的育种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 子代测定 育种值 遗传增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白杨无性系纤维特性及微纤丝角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冬梅 张志毅 黄荣凤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29-133,共5页
25 clones(6 trees from each clone) were sampled (aged 15 years) from clone test stand of Populus tomentosa. The fiber forms (fiber length, fiber width, ratio of fiber length and fiber width, fiber wall thinckness, fib... 25 clones(6 trees from each clone) were sampled (aged 15 years) from clone test stand of Populus tomentosa. The fiber forms (fiber length, fiber width, ratio of fiber length and fiber width, fiber wall thinckness, fiber lumen diameter, ratio of 2 fiber wall thinckness and fiber lumen diameter, ratio of fiber lumen diameter and cell diameter) were analysed. Varianc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se 7 trait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mong clones at 0.05 level. 2 characters, Fiber width and fiber lumen diameter, were strongly inherited, and others 5 traits were under moderate genetic control. The selection could be conducted effectively among clones. The variation analysis of microfibrillar angles showed that there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 among clones at 0.05 level. The clones repeatability (0.961) and single repeatability (0.651) of microfibrillar angles indicated that the character was under genetic control. And selection could be conducted effectively among clones and within clones. The variance analysis of transverse section tissue percentage include vessel percentage, fiber percentage and wood ray percentage of Populus tomentosa were perfected. All traits except vessel percentage were observed significant clonal differences at 0.05 level. The values of clone repeatability of vessel percentage and fiber percentage were 0.437 and 0.336 separately, and the values of clone repeatability of wood ray percentage was 0.711. This showed that genetic control for wood ray percentage is feasi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白杨 纸浆材 纤维特性 微纤丝角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杨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及抗生素浓度的优化(英文)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伟 陈晓阳 +1 位作者 丁霞 李慧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22-626,共5页
探讨了不同激素浓度对胡杨叶片分化以及卡那霉素、G418、羧苄青霉素和头孢霉素4种抗生素对胡杨不同培养阶段外植体生长、分化或生根的影响,确定了由农杆菌介导的胡杨遗传转化研究中抗生素种类和转化体的筛选浓度,建立了适于胡杨叶片转... 探讨了不同激素浓度对胡杨叶片分化以及卡那霉素、G418、羧苄青霉素和头孢霉素4种抗生素对胡杨不同培养阶段外植体生长、分化或生根的影响,确定了由农杆菌介导的胡杨遗传转化研究中抗生素种类和转化体的筛选浓度,建立了适于胡杨叶片转化的遗传转化体系。结果表明:胡杨叶片再生的最佳培养基为MS+BA0.5mg/L+NAA0.1~0.2mg/L+白砂糖25g/L+琼脂5g/L;在叶片转化筛选阶段,卡那霉素和G418的适宜浓度分别为10mg/L和7.5mg/L,羧苄青霉素和头孢霉素的适宜浓度为200~600mg/L和200~400mg/L;在抗性芽生根培养时,卡那霉素和G418分别为15~20mg/L和10~15mg/L,羧苄青霉素和头孢霉素为200~800mg/L和200~600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杨 遗传转化体系 抗生素浓度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棚栽台湾青枣截干后生长性状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胡伟娟 周连第 +1 位作者 续九如 李颖岳 《经济林研究》 2006年第2期18-21,共4页
为了阐明台湾青枣在北京地区的引种表现及品种间的差异,对北京地区棚栽的8个台湾青枣品种进行了截干后的叶片和枝条生长性状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地区棚栽的台湾青枣适宜在4月份进行截干处理,此时枝条的萌发能力最佳;不同品种台湾... 为了阐明台湾青枣在北京地区的引种表现及品种间的差异,对北京地区棚栽的8个台湾青枣品种进行了截干后的叶片和枝条生长性状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地区棚栽的台湾青枣适宜在4月份进行截干处理,此时枝条的萌发能力最佳;不同品种台湾青枣的枝条及叶片的每日增长量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青枣 品种 叶片 生长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棚栽台湾青枣品种抗冷性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胡伟娟 李红 +1 位作者 续九如 李颖岳 《河北林果研究》 2006年第4期422-425,共4页
为了探讨台湾青枣各品种在北京地区进行大棚栽植的的抗冷性,本研究对引种到北京地区的11个台湾青枣品种进行了连续6个月的生理指标测定,其中包括叶片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叶片电导率、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及过氧化氢酶活性。结果表明台湾... 为了探讨台湾青枣各品种在北京地区进行大棚栽植的的抗冷性,本研究对引种到北京地区的11个台湾青枣品种进行了连续6个月的生理指标测定,其中包括叶片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叶片电导率、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及过氧化氢酶活性。结果表明台湾青枣在北京地区进行设施栽培能够正常越冬,综合5个生理指标,9号的抗冷性在11个品种中表现最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青枣 品种 抗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重要花卉及其野生近缘种的研究开发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莉俊 戴思兰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90-195,共6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花卉产业的发展,人们对花卉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开发我国丰富的植物资源,尤其是观赏花卉的野生近缘种,对于我国的花卉育种工作和观赏园艺事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该文从我国重要花卉及其野生近缘种研究与开发的角... 近年来随着我国花卉产业的发展,人们对花卉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开发我国丰富的植物资源,尤其是观赏花卉的野生近缘种,对于我国的花卉育种工作和观赏园艺事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该文从我国重要花卉及其野生近缘种研究与开发的角度来探讨我国花卉业出现的问题、解决方法和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些对野生植物资源进行开发、研究和利用的途径,希望能够为观赏园艺的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卉 野生近缘种 观赏植物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多倍体育种技术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6
作者 马海渊 张金凤 李志丹 《防护林科技》 2008年第1期43-46,共4页
文章对各种植物多倍体育种的方法和染色体加倍的技术进行了系统总结和分类,包括自然调查发现多倍体、物理诱导、化学诱导、组织培养、原生质体培养及体细胞融合等部分;总结了植物染色体加倍方法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着力对几... 文章对各种植物多倍体育种的方法和染色体加倍的技术进行了系统总结和分类,包括自然调查发现多倍体、物理诱导、化学诱导、组织培养、原生质体培养及体细胞融合等部分;总结了植物染色体加倍方法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着力对几种常用的技术方法进行对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多倍体 育种技术 诱导多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色胡枝子遗传转化中抗生素浓度优化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明 李伟 +2 位作者 杨晓红 黄天伟 陈晓阳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4-47,共4页
探讨了卡那霉素、G418和头孢霉素3种抗生素对二色胡枝子不同培养阶段外植体生长、分化和生根的影响及对农杆菌的抑菌效果,确立了由农杆菌介导的二色胡枝子遗传转化研究中抗生素转化体的筛选浓度和头孢霉素对菌株的抑菌浓度。结果表明:... 探讨了卡那霉素、G418和头孢霉素3种抗生素对二色胡枝子不同培养阶段外植体生长、分化和生根的影响及对农杆菌的抑菌效果,确立了由农杆菌介导的二色胡枝子遗传转化研究中抗生素转化体的筛选浓度和头孢霉素对菌株的抑菌浓度。结果表明:在子叶节转化筛选阶段,卡那霉素和G418的适宜浓度分别为20 mg/L和7.5 mg/L;在抗性芽增殖培养阶段,卡那霉素和G418浓度分别为150 mg/L和15.0 mg/L;在生根阶段,卡那霉素和G418浓度分别为20 mg/L和5.0mg/L。而头孢霉素在各阶段适宜浓度为0~300 mg/L;头孢霉素对农杆菌LBA4404和C58抑制浓度为200~300 mg/L时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色胡枝子 抗生素浓度优化 遗传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树木材品质性状遗传变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孙丰波 张志毅 +1 位作者 孙丰军 乔梦吉 《防护林科技》 2007年第4期59-62,65,共5页
概述了杨树木材解剖性质、物理力学性质和化学性质等木材品质性状的遗传变异研究动态,分析了影响杨树木材品质性状的主要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等方面。展望了杨树木材品质性状遗传变异研究的发展趋势,认为在杂交育种等传统材性... 概述了杨树木材解剖性质、物理力学性质和化学性质等木材品质性状的遗传变异研究动态,分析了影响杨树木材品质性状的主要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等方面。展望了杨树木材品质性状遗传变异研究的发展趋势,认为在杂交育种等传统材性遗传改良的基础上,通过基因工程、分子标记以及基因型和表型的联合选择等辅助育种手段,能够加速杨树木材品质遗传改良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木材品质 遗传变异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引3号’ב北京杨’杂交子代悬浮细胞系的建立和植株再生
19
作者 黄振 李赟 +2 位作者 李媛 王沛琦 康向阳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96-703,共8页
采用"固—液—液—固"培养方法,分别以[‘哲引3号杨’(Populus pseudo-simonii×P.nigra‘Zhenyin3#’)ב北京杨’(P.×beijingensis)]杂交子代的种子、子叶和下胚轴为材料,开展了多个杂交子代悬浮细胞系建立... 采用"固—液—液—固"培养方法,分别以[‘哲引3号杨’(Populus pseudo-simonii×P.nigra‘Zhenyin3#’)ב北京杨’(P.×beijingensis)]杂交子代的种子、子叶和下胚轴为材料,开展了多个杂交子代悬浮细胞系建立和培养研究,结果显示:(1)不同基因型的种子愈伤诱导率差异显著,不同基因型的子叶、下胚轴愈伤诱导率差异不显著;不同基因型的初始悬浮细胞系密实体积差异均显著。(2)采用静置分层和细胞筛双层过滤结合的方法能把游离胚性细胞从初始悬浮细胞系中分离出来,不同基因型来源的游离胚性细胞数量差异不显著。(3)种子和子叶来源的胚性悬浮细胞系能在不含NH+4的液体培养基中诱导出球形愈伤,这些愈伤薄片能在含有CPPU的分化培养基上实现植株再生,最后共获得了20个基因型的来自种子球形愈伤的再生植株和另外20个基因型的来自子叶球形愈伤的再生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多基因型 悬浮细胞系 球形愈伤 体胚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叶蔷薇基因组SSR标记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雪云 张晓龙 +5 位作者 李娜 孔青洋 于超 潘会堂 张启翔 罗乐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6-196,共11页
【目的】单叶蔷薇是蔷薇属唯一的单叶物种,目前已被列为国家二级濒危保护植物,开发高效的分子标记可以为单叶蔷薇居群遗传多样性分析、克隆生长格局等研究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为其居群遗传资源的保育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利用Krait v... 【目的】单叶蔷薇是蔷薇属唯一的单叶物种,目前已被列为国家二级濒危保护植物,开发高效的分子标记可以为单叶蔷薇居群遗传多样性分析、克隆生长格局等研究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为其居群遗传资源的保育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利用Krait v1.3软件对单叶蔷薇全基因组序列中1~6核苷酸重复的SSR位点进行搜索并分析其序列特征,进而采用Primer Premier3.0软件设计引物。选取16个单叶蔷薇样本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毛细管电泳检验引物的有效性和多态性。最后用POPGENE32软件和PowerMarker3.25软件对高多态性引物扩增产物数据进行遗传参数分析,利用软件NTSYS-pc2.10对16个单叶蔷薇样本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单叶蔷薇基因组序列上共识别出142 083个SSR位点,其中二核苷酸重复类型数目最多,占比46.95%。单核苷酸至六核苷酸重复型中占比最高的基序类型分别为A/T、AT/AT、AAG/CTT、AAAT/ATTT、AAAAT/ATTTT和AAAAAG/CTTTTT,充分表明A/T为优势碱基。单叶蔷薇基因组SSR序列长度变化范围为12~1 026 bp,不同的核苷酸重复类型均呈现长度越长数量越少的规律,区间长度为10~15 bp的SSR位点数量最多,占比47.42%。合成的140对引物中112对可以获得清晰的目的条带,引物有效率为80%;最后筛选出多态性高、稳定性好的14对引物在16份单叶蔷薇样本中检测到等位基因58个,PIC值在0.314 3~0.675 9之间,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Shannon信息指数(I)及PIC值平均分别为4.142 9、2.576 9、1.080 8和0.529 2。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所筛选引物的PIC值与SSR长度间并无显著相关性。通过聚类分析发现,筛选出的14对引物能够将基于不同居群的单叶蔷薇进行较好地区分,遗传相似系数在0.45~0.86之间。【结论】利用单叶蔷薇全基因组大规模开发的SSR标记数量丰富且类型多样,筛选出的高多态性SSR位点将为后续单叶蔷薇居群遗传多样性研究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叶蔷薇 SSR 标记开发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