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灵山辽东栎林主要树种叶功能性状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李颖 姚婧 +1 位作者 杨松 侯继华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159-162,171,共5页
为了解北京东灵山辽东栎林主要树种的叶功能性状差异性,分别从种间和种内两个方面,对东灵山辽东栎林先锋树种棘皮桦、优势树种辽东栎和常见树种五角枫的比叶面积(SLA)、叶干物质含量(LDMC)、叶氮含量(LNC)、氮磷比、叶绿素含量与氮的比... 为了解北京东灵山辽东栎林主要树种的叶功能性状差异性,分别从种间和种内两个方面,对东灵山辽东栎林先锋树种棘皮桦、优势树种辽东栎和常见树种五角枫的比叶面积(SLA)、叶干物质含量(LDMC)、叶氮含量(LNC)、氮磷比、叶绿素含量与氮的比值等5种叶功能性状进行了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1)各树种成树的5种叶功能性状种间差异显著,幼树除氮含量外,其他性状在3个树种间差异显著。(2)对于各叶功能性状的种内差异性,棘皮桦和五角枫的比叶面积、叶绿素与氮的比值差异显著,辽东栎和五角枫的叶干物质含量、氮含量差异显著,辽东栎的氮磷比差异显著,且3个不同树种的叶种内功能性状差异并不具有一致的规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栎林 叶功能性状 种间差异性 种内差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西北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针叶-凋落物-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28
2
作者 何斌 李青 +3 位作者 冯图 薛晓辉 李望军 刘勇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149-2157,共9页
在贵州省黔西县境内选取14、26、33a生的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植物-凋落物-土壤"连续体中的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的差异,探讨它们随林龄的变化及其相互间的关系,以期为马尾松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 在贵州省黔西县境内选取14、26、33a生的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植物-凋落物-土壤"连续体中的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的差异,探讨它们随林龄的变化及其相互间的关系,以期为马尾松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C和N含量表现为针叶>凋落物>土壤,P含量表现为针叶>土壤>凋落物,ω(C):ω(N)比表现为针叶>凋落物>土壤,ω(C):ω(P)和ω(N):ω(P)比表现为凋落物>针叶>土壤,且3个库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2)林龄对针叶、凋落物、土壤中的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均有显著影响,但是它们随林龄的变化趋势不尽相同。随着林龄的增加,针叶和土壤中的C、N、P含量呈增加趋势;凋落物中的N、P含量呈增加趋势,但是C含量则逐渐降低。随着林龄的增加,针叶和凋落物中的ω(C):ω(N)和ω(C):ω(P)比逐渐降低;土壤中的ω(C):ω(N)比则逐渐增加,ω(C):ω(P)比先降低后增加。(3)不同林龄针叶的ω(N):ω(P)比均小于14,表明研究区内马尾松的生长受N限制较严重,特别是26a生时最严重,且不同林龄间差异显著。(4)相关分析表明,马尾松生长过程中,针叶、凋落物、土壤中的P含量及ω(C):ω(P)比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P比C和N在叶片、凋落物、土壤3个库之间的相关性更显著,ω(C):ω(P)比对3个库之间的养分转化关系最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人工林 针叶 凋落物 土壤 林龄 化学计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蛀螟性信息素在板栗园中应用技术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任帅 郭素娟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6-101,共6页
在河北省迁西县板栗园中系统研究了不同类型和不同颜色诱捕器的悬挂位置以及诱芯种类、数量对桃蛀螟Conegethes punctiferalis雄性成虫诱捕效果的影响。林间诱捕试验结果表明:(1)自制水桶型诱捕器诱捕效果显著高于三角形及船型诱捕器;(2... 在河北省迁西县板栗园中系统研究了不同类型和不同颜色诱捕器的悬挂位置以及诱芯种类、数量对桃蛀螟Conegethes punctiferalis雄性成虫诱捕效果的影响。林间诱捕试验结果表明:(1)自制水桶型诱捕器诱捕效果显著高于三角形及船型诱捕器;(2)白色、蓝色、绿色诱捕器的诱捕效果均显著高于黄色诱捕器,其中白色效果最佳,黄色最差;(3)诱捕器悬挂于树冠中部时的诱捕量分别是悬挂于树冠上部及下部的2.1倍和6.8倍;(4)不同供应商提供诱芯的诱捕效果存在差异;(5)含单、双诱芯诱捕器间的诱捕效果差异不显著。实际生产上应选择配置有1个中捷四方诱芯的白色水桶型诱捕器,悬挂于树冠中部位置,以期达到对板栗园内桃蛀螟的最佳诱捕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桃蛀螟 诱捕器 性信息素 诱捕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庆县植被覆盖动态变化监测 被引量:4
4
作者 张萍 彭道黎 +1 位作者 李万德 滑永春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32-1136,共5页
探讨了利用ETM+数据得到NDVI数据进行植被变化监测的方法,并以京津源风沙治理试点延庆县为例,利用1999、2002、2006年3期ETM+数据,分析了该区1999~2006年植被指数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延庆县7年间(1999~2006年)植被变化十分明显,由... 探讨了利用ETM+数据得到NDVI数据进行植被变化监测的方法,并以京津源风沙治理试点延庆县为例,利用1999、2002、2006年3期ETM+数据,分析了该区1999~2006年植被指数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延庆县7年间(1999~2006年)植被变化十分明显,由于退耕还林等工程使弃耕的面积远大于开荒的面积;植被恢复远高于植被退化的面积,延庆县的植被总体上得到了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庆县 植被变化 动态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蒸腾速率与光谱特征的松材线虫病害预测 被引量:4
5
作者 刘宁 张晓丽 +1 位作者 王书涵 黄雅婷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9-135,共7页
【目的】明确马尾松感染松材线虫病初期蒸腾速率与光谱特征的变化规律及相互关系,以解决病害潜伏期表征不易鉴别的问题,为在遥感监测中特征参数的选取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福建省泰宁县马尾松林为例,分别对感染松材线虫病后4个病害... 【目的】明确马尾松感染松材线虫病初期蒸腾速率与光谱特征的变化规律及相互关系,以解决病害潜伏期表征不易鉴别的问题,为在遥感监测中特征参数的选取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福建省泰宁县马尾松林为例,分别对感染松材线虫病后4个病害阶段(健康期及病害初期、中期、末期)马尾松的蒸腾速率进行测定,分析其在不同病害阶段的变化规律;再对健康期及病害初期马尾松的光谱数据进行采集,以这2个阶段的蒸腾速率为基准,分析其蒸腾速率与原始光谱及光谱特征参数(红边位置、红边斜率、红谷位置、红谷反射率、红边比值植被指数和红边归一化植被指数)的关系。【结果】马尾松蒸腾速率随着病害的加重而逐渐减弱;健康期及病害初期马尾松蒸腾速率与原始光谱有一定的相关性,相关关系因波长的不同而不同,最大值在753nm处,相关系数达到0.86;蒸腾速率与红边参数有较高相关性,拟合结果R2均大于0.7,其中与红边比值植被指数相关性最高,R2达到0.851 5。【结论】在外界因素一致的情况下,马尾松蒸腾速率对预测病害的发生有一定的指示作用,近红外波段及红边参数与蒸腾速率有较高相关性,可以利用特征光谱对松材线虫病进行早期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光谱特征 蒸腾速率 松材线虫病 红边参数 病害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强度人工疏伐对侧柏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周涧青 刘晓东 +1 位作者 张思玉 李晨韵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15年第5期671-675,共5页
为分析不同强度人工疏伐对侧柏人工林光合特性的影响,为选择合理的可燃物调控措施提供依据。本文选择山东泰山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侧柏人工林确定调控强度梯度(对照、低等、中等、高等),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和CCM-200手持式叶绿素... 为分析不同强度人工疏伐对侧柏人工林光合特性的影响,为选择合理的可燃物调控措施提供依据。本文选择山东泰山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侧柏人工林确定调控强度梯度(对照、低等、中等、高等),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和CCM-200手持式叶绿素测定仪测定其光合生理指标和相对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强度疏伐调控强度下的侧柏林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有明显的"午休"现象。疏伐调控后,净光合速率(Pn)日均值、最大净光合速率(Amax)、光饱和点(LSP)、暗呼吸(Rd)、光补偿点(LCP)均大于对照组(CK),其中LSP、Amax、Pn在中等强度疏伐调控下最大,Rd、LCP在中等强度调控下变化最小。相对叶绿素含量在不同疏伐调控强度下均小于CK,并且在中等强度调控下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柏 光合特性 疏伐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截修剪对‘遵化短刺’板栗新梢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叶甜甜 叶常奇 苏淑钗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43-350,共8页
【目的】通过修剪使板栗树体营养合理分配和利用,探究不同类型结果母枝适宜的短截强度,为提高板栗果实产量和品质提供依据。【方法】以25年生‘遵化短刺’板栗品种为材料,根据上年开花结果情况将一年生枝分为发育枝、结果枝和雄花枝,再... 【目的】通过修剪使板栗树体营养合理分配和利用,探究不同类型结果母枝适宜的短截强度,为提高板栗果实产量和品质提供依据。【方法】以25年生‘遵化短刺’板栗品种为材料,根据上年开花结果情况将一年生枝分为发育枝、结果枝和雄花枝,再分别进行甩放、轻短截和重短截处理,研究3类枝对不同短截强度的修剪反应。【结果】(1)3类枝重短截与轻短截处理相比除显著减少雄花序数和雄花枝数外,兼具减少雌花序数、结果枝数和果枝率的负效应,其中发育枝、结果枝和雄花枝重短截的结果枝数分别是甩放的33%、30%和46%。(2)在不同短截强度中,发育枝、结果枝和雄花枝轻短截的栗蓬数最多,依次为1.76个/母枝、1.78个/母枝和1.80个/母枝,且结果枝和发育枝轻短截处理显著高于重短截,栗蓬数在雄花枝各短截处理间无显著差异;3类枝重短截后空苞率均达到最高,为轻短截和甩放的2倍以上;(3)发育枝、结果枝和雄花枝这3类枝的果实K含量以轻短截处理最高,依次为8.70,7.48,8.41 mg/g,显著高于重短截和甩放处理,且轻短截处理能显著增加发育枝和雄花枝的果实N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以及发育枝的果实可溶性糖含量,同时各类枝短截后果实P含量均显著高于甩放处理。【结论】从改善板栗雌雄花序比、增加结果枝数、提高板栗果实产量和品质3方面综合分析,发育枝、结果枝和雄花枝均以轻短截强度修剪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短截修剪 新梢生长 果实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格尺度的保山市中心城区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王永庶 唐岱 +3 位作者 延相东 李升星 余哲修 吴亮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0-87,共8页
以保山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划分的生态评价网格,应用分离度指数(LDI)、最大斑块占比(LPI)和香浓多样性指数(SHDI)分析保山市中心城区景观格局特征,从景观格局指数和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对2001-2019年保山市中心城区进行生态安全研究... 以保山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划分的生态评价网格,应用分离度指数(LDI)、最大斑块占比(LPI)和香浓多样性指数(SHDI)分析保山市中心城区景观格局特征,从景观格局指数和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对2001-2019年保山市中心城区进行生态安全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9年,保山市中心城区景观破碎化程度呈上升趋势,在研究区东部表现最为明显;研究区中部和南部的优势斑块受到外界持续干扰,最大斑块面积持续减小;城市化进程中,研究区土地利用越来越丰富,各斑块类型在景观中呈均衡化趋势分布,主要表现为生产空间逐渐转为生活空间。研究区生态安全属性持续降低:其中Ⅱ级生态安全区面积减少最多,净减少15 261.73 hm^(2);Ⅲ级生态安全区面积增加最多,净增加9 439.52 hm^(2);生态安全在Ⅴ级以下主要分布在研究区西部,由西部逐渐向东部、南部和北部扩散,表现出由单一团状向多团状趋势发展。研究区在2019年首次出现生态安全状态重警区域,说明该区域内部生态系统结构发展极不合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退化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网格 景观指数 生态安全评价 保山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