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林业气象学的研究与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贺庆棠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1988年第1期60-65,共6页
一、林业气象学的研究范围和任务 林业气象学是研究林业与气象或气候条件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是气象学与林学之间的一门边缘科学,也是应用气象学的一个分支。 林业是世界各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按产值算虽然占的比例不很大,但它... 一、林业气象学的研究范围和任务 林业气象学是研究林业与气象或气候条件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是气象学与林学之间的一门边缘科学,也是应用气象学的一个分支。 林业是世界各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按产值算虽然占的比例不很大,但它有着特殊地位。这是因为林业不仅可为人类提供林副土特产品,是可再生的物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气象学 研究进展 德国 苏联 美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研究概述 被引量:59
2
作者 谢京湘 于汝元 胡涌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1988年第1期104-108,共5页
一、农林复合生态系统(Agroforestry)的概念 Agroforestry(以下简称AF)是一个新的英文复合词,国际农林研究会(ICRAF)对它的定义是这样:“AF是一种土地利用系统和工程应用技术的复合名称;是有目的地把多年生木本植物(乔木、灌木、棕榈和... 一、农林复合生态系统(Agroforestry)的概念 Agroforestry(以下简称AF)是一个新的英文复合词,国际农林研究会(ICRAF)对它的定义是这样:“AF是一种土地利用系统和工程应用技术的复合名称;是有目的地把多年生木本植物(乔木、灌木、棕榈和竹子等等)与农业或牧业用于同一土地经营单位,并采取时空排列法或者短期相同的经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 研究进展 类型 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妙峰山地区土壤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汪家栋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1987年第3期309-314,共6页
土壤是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历史产物,是生物繁衍和森林植物生长的重要生态因子。土壤及其肥力删约着陆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研究在一定立地条件下的土壤状况,肥力特点及与森林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林业土壤工作者的根本任... 土壤是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历史产物,是生物繁衍和森林植物生长的重要生态因子。土壤及其肥力删约着陆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研究在一定立地条件下的土壤状况,肥力特点及与森林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林业土壤工作者的根本任务。这样不仅可以丰富林业土壤的理论。且可以指导林业生产,充分发挥土地的生产潜力。 妙峰山地处暖温带,土壤在垂直分布上呈规律性变化。我们研究了妙峰山土壤的垂直分布及形成特点,定出土壤类型名称,分析土壤的肥力状况,为京郊山区绿化造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妙峰山地区 土壤类型 土壤肥力 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使用Weibull函数对树高分布和直径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69
4
作者 孟宪宇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1988年第1期40-48,共9页
使用Weibull函数拟合天然兴安落叶松林分直径分布和树高分布,根据X^2—检验结果表明,拟合效果良好。文中提出,如果H=αD~β关系成立,林分直径分布遵从Weibull分布时,其林分树高分布也遵从Weibull分布。并利用六块全林测高标准地资料,验... 使用Weibull函数拟合天然兴安落叶松林分直径分布和树高分布,根据X^2—检验结果表明,拟合效果良好。文中提出,如果H=αD~β关系成立,林分直径分布遵从Weibull分布时,其林分树高分布也遵从Weibull分布。并利用六块全林测高标准地资料,验证了这一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ibull函数 树高分布 直径分布 兴安落叶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季黑斑病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徐明慧 林绍光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89年第2期134-139,共6页
本文对月季黑斑病的危害程度、症状表现进行了调查和观察,着重对病原及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月季黑斑病在北京地区主要以无性阶段Actinonema rosae(Lib)Fr.进行危害,并以分生孢子在病落叶上越冬,但尚未发现有性阶段。分生孢... 本文对月季黑斑病的危害程度、症状表现进行了调查和观察,着重对病原及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月季黑斑病在北京地区主要以无性阶段Actinonema rosae(Lib)Fr.进行危害,并以分生孢子在病落叶上越冬,但尚未发现有性阶段。分生孢子需在水滴中保持16h方可萌发。其萌发最适宜的温度为20~25℃。在0~5℃及40℃孢子萌发均受抑制。在2%葡萄糖液中孢子萌发率最高(93%)。人工接种证明:病菌通过表皮直接侵入,潜育期为10天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季 黑斑病 生物学特性 观赏园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崔—Lawson氏种群增长模型的探讨(Ⅱ) 被引量:2
6
作者 马钦彦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1987年第4期394-399,共6页
对崔-Lawson氏模型的讨论应在同一种群的基础上进行。在X_m/X'_m变动时,用改换种群或改变时间单位的方式来满足μc==μ_mX_m/X'_m=1的假设是无实际意义的。崔-Lawson氏模型只能从E+SES→E+E出发推导,而米氏方程是从E+SES→E+P出发建立... 对崔-Lawson氏模型的讨论应在同一种群的基础上进行。在X_m/X'_m变动时,用改换种群或改变时间单位的方式来满足μc==μ_mX_m/X'_m=1的假设是无实际意义的。崔-Lawson氏模型只能从E+SES→E+E出发推导,而米氏方程是从E+SES→E+P出发建立的,两者间的差异值得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生态学 种群增长模型 LOGISTIC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虫(Mythimna separata)实验种群生殖力表的研究
7
作者 夏乃斌 林昌善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480-489,共10页
本文以粘虫为实验材料,在3个温度和同一相对湿度条件下,组建了粘虫实验种群生殖力表。应用3种方法分别求得各统计量的值如下。 内禀增长能力:18℃下为0.0668/每日;25℃下为0.1256/每日;30℃下为0.1272/每日。 周限增长率:18℃下为1.069... 本文以粘虫为实验材料,在3个温度和同一相对湿度条件下,组建了粘虫实验种群生殖力表。应用3种方法分别求得各统计量的值如下。 内禀增长能力:18℃下为0.0668/每日;25℃下为0.1256/每日;30℃下为0.1272/每日。 周限增长率:18℃下为1.069/每日;25℃下为1.135/每日;30℃下为1.136/每日。 净增殖率:18℃下为309.792/每日,25℃下为319.876/每日;30℃下为134.211/每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虫 种群 生殖力表 内禀增长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Weibull分布函数预测林木的直径分布 被引量:20
8
作者 方精云 菅诚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1987年第3期261-269,共9页
1.提出了在解析植物群体的直径分布时不划分直经阶,直接求累计频度的方法;2.提出和讨论了用最小二乘法求解Weibull分布函数的参数的方法,并用此法推算了日本落叶松(Larix leptolepis)模拟密度试验林分的直径分布的各参数;3.weibull分希... 1.提出了在解析植物群体的直径分布时不划分直经阶,直接求累计频度的方法;2.提出和讨论了用最小二乘法求解Weibull分布函数的参数的方法,并用此法推算了日本落叶松(Larix leptolepis)模拟密度试验林分的直径分布的各参数;3.weibull分希函数的两种形式(1式和2式)在解析直径分布时,都具有较高的拟合度;4.对平均直径和Weibull分布的各参数之间的关系作了探讨,提出了它们之间的近似表达式。利用这些关系式,可简单地由平均直径预测林分的直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ibull分布函数 预测 林木 直径分布 日本落叶松 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白杨花粉和种子的辐射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林惠斌 董凤祥 孙少玲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1988年第1期83-86,共4页
我国近年来辐射育种在农作物和果树研究上有较大进展并取得一定成果,培育出的突变品种占世界突变品种的30%,但在林木中报道的却不多。我们从1982年开始研究不同射线对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 Carr)杂种诱变的影响。
关键词 毛白杨 花粉 种子 辐射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白杨1—2年生根萌条不定根起源和发育的观察 被引量:21
10
作者 王瑞勤 董源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1987年第3期249-254,T001-T002,共8页
毛白杨Popvlvs tomentosa Carr.1—2年生根萌条分别扦插于蛭石、砂土及水中。从外部形态观察到,不定根多发生于切面及靠近切面的部位。从横切面上观察到,不定根原基起源于髓射线与维管形成层交叉的部位。大约经12—14天,不定根原基发育... 毛白杨Popvlvs tomentosa Carr.1—2年生根萌条分别扦插于蛭石、砂土及水中。从外部形态观察到,不定根多发生于切面及靠近切面的部位。从横切面上观察到,不定根原基起源于髓射线与维管形成层交叉的部位。大约经12—14天,不定根原基发育为幼小不定根并伸出周皮之外。在1—2年生的未离体枝条中也发现有不定根原基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白杨 1-2年生根萌条 不定根 起源 发育 扦插 营养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合成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华芳 孟庆英 田砚亭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1987年第4期425-432,共8页
植物生长调节剂(Plant growth regulators)包括天然的植物激素(Phytohormone)和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artilocial synthetic plant growth regulators)两大类。它们都以不同的方式、作用部位和浓度对植物生长和发育起促进或延缓作用... 植物生长调节剂(Plant growth regulators)包括天然的植物激素(Phytohormone)和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artilocial synthetic plant growth regulators)两大类。它们都以不同的方式、作用部位和浓度对植物生长和发育起促进或延缓作用。50年代以来,几乎全世界都用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如NAA、IAA和IBA来促进难以生根或生根缓慢的树种生根。但研究多着重于生长调节剂的浓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合成植物生长调节剂 插条生根 研究现状 浓度 促生长作用 树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杨中龄林林本竞争指数的研究(Ⅰ) 被引量:6
12
作者 唐季林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1988年第1期86-91,共6页
一、研究方法 调查样地设在北京市怀柔县北部山区不同密度(由每公顷2050株至7300株不等)的Ⅱ龄级山杨根蘖林中,本文分析材料取自于1984年、1985年设立的4块扶育间伐固定样地和7块临时样地。样地面积为20×20m^2。研究采用了分析群... 一、研究方法 调查样地设在北京市怀柔县北部山区不同密度(由每公顷2050株至7300株不等)的Ⅱ龄级山杨根蘖林中,本文分析材料取自于1984年、1985年设立的4块扶育间伐固定样地和7块临时样地。样地面积为20×20m^2。研究采用了分析群体中林木间竞争强度指标和反映竞争结果的个体形状等特征值的两种方法。 (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杨 中龄林 林木竞争指数 个体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松毛虫幼虫空间分布型的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夏乃斌 屠泉洪 马占山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1987年第3期223-231,共9页
通过频次分布X^2检验和七种分布型指数的测定,赤松毛虫幼虫的空间分布型为一般负二项分布,空间分布的基本成份是疏松的个体群,个体群的分布为聚集分布;个体群内的分布为随机分布;个体群的平均大小约为70个个体。
关键词 赤松毛虫 幼虫 空间分布型 频次分布卡方(χ^2)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霉属的一个新记录及蝇虫生霉和暗孢耳霉的鉴定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德祥 黄少彬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1988年第1期79-81,共3页
1987年春季,在北京地区的一种花毛蠓(Psychodidae)种群中,发生了流行病,病死成虫漂浮在水面上。经鉴定病原为大孢耳霉(Conidiobolvs majaor)。该种真菌在国内属首次发现。分生孢子非常大,球形,37—71×33—66μ。另外,在北京地区的... 1987年春季,在北京地区的一种花毛蠓(Psychodidae)种群中,发生了流行病,病死成虫漂浮在水面上。经鉴定病原为大孢耳霉(Conidiobolvs majaor)。该种真菌在国内属首次发现。分生孢子非常大,球形,37—71×33—66μ。另外,在北京地区的家蝇(Musca domestica L.)和蚜虫(Aphis sp.)上分别发现了蝇虫生霉(Entomophthora muscac)和暗孢耳霉(Conidiobolus obscur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霉属 新记录 蝇虫生霉 暗孢耳霉 鉴定 大孢耳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拟青霉菌剂的研制 被引量:4
15
作者 金钧然 常绍慧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1987年第4期386-393,共8页
粉拟青霉(Paecilomyces farinosus 8318)是油松毛虫(Dendrolimus tabulaeformis Tsai et Liu)的致病菌。本文较系统地介绍了温度、光照和营养条件等因素对粉拟青霉孢子产生的影响,菌剂生产的工艺条件,以及此菌对于油松毛虫的毒性。为防... 粉拟青霉(Paecilomyces farinosus 8318)是油松毛虫(Dendrolimus tabulaeformis Tsai et Liu)的致病菌。本文较系统地介绍了温度、光照和营养条件等因素对粉拟青霉孢子产生的影响,菌剂生产的工艺条件,以及此菌对于油松毛虫的毒性。为防治油松毛虫和其它有关农林害虫提供了一种新的微生物菌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拟青霉菌剂 研制 油松毛虫 毒力 微生物菌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沙地樟子松适生土壤条件的探讨 被引量:3
16
作者 欧国菁 郭景唐 冯令敏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1987年第3期303-308,W001,共7页
为探明沙地樟子松适生的土壤条件,在该地区樟子松的立地环境中设置了标准样带,逐段详细的调查分析了土壤条件,划分了四种立地类型,并提出了在适生土壤条件下,沙地樟子松得到水分及养分供应的可能途径。并对选择造林地提出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 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 沙地 樟子松 适生土壤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树栽培中施硫铵对土壤微生物和土壤生化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纪昌 梅爱华 +2 位作者 谷建才 王骏 陈雪梅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1987年第3期270-278,共9页
1984、1985两年在轻壤质褐土化潮土(苗圃地)上进行沙兰杨(Populus×euramericana Dode Guinier cv."Sacrau 79")插条苗施用硫铵的试验,共分四个处理,每次施肥量以纯氮kg/ha计算,分别为:0(对照)、60(A处理),120(B处理)和18... 1984、1985两年在轻壤质褐土化潮土(苗圃地)上进行沙兰杨(Populus×euramericana Dode Guinier cv."Sacrau 79")插条苗施用硫铵的试验,共分四个处理,每次施肥量以纯氮kg/ha计算,分别为:0(对照)、60(A处理),120(B处理)和180(C处理),苗木高、径生长量以A处理最优,二年生苗高6.12米,胸径3.7厘米,比对照增加24.14%和35.53%。B和C处理苗高比对照分别增加15.21%和13.38%,胸径增加33.33%和25 92%。土壤异养细菌数量,A、B处理与对照相近似,而C处理则显著下降。土壤真菌数量随施肥量增加,土壤放线菌数量则随施肥量减少。 土壤自养硝化细菌数量以A处理最多,B处理次之,对照居第三位,C处理最少。硝化细菌的数量与苗木生长对施肥量的反应是一致的。根际细菌和杨树根面细菌数量,B和A处理有明显增加,其R∶S值(根土比)也同时比对照提高了1.8—2.5倍。土壤呼吸强度A处理比对照增加61.22%,比C处理增加9.13%。硝化作用随施肥量增加,氨化作用随施肥量增加而减少,A和B处理土壤NO_3^--N和NH_4^+-N含量均在20—25Ppm之间,C处理则分别为164ppm和60pp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栽培 硫铵 土壤微生物 土壤生化强度 影响 氮肥 施肥量 育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兴城种子园油松高生长的预估模式 被引量:1
18
作者 姚丽华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1988年第1期49-54,共6页
本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以辽宁兴城油松种子园内1977—1984年12个无性系的平均单株年生长量为基础,与该地6个气象因子分别计算了关联度。从这些数据中按水分和热量择取关联度较大的相对湿度和气温,建立了线性静态模式,并用残差模型作修正... 本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以辽宁兴城油松种子园内1977—1984年12个无性系的平均单株年生长量为基础,与该地6个气象因子分别计算了关联度。从这些数据中按水分和热量择取关联度较大的相对湿度和气温,建立了线性静态模式,并用残差模型作修正,得到下列模式; X_1^(0)(t)=70.214-0.975X_2^(0)(t)+2.335X_3^(0)(t)经检验,模式的平均误差为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兴城 种子园 油松 预估模式 高生长 灰色系统 关联度 残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量分类学在真菌分类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戴玉成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1988年第1期66-71,共6页
数量分类学在真菌分类中的应用不是偶然的。1963年Proctor和Kendrick首次用数量的方法进行了真菌的系统分类研究,紧接着Ibrahlm对真菌分类中数量方法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以后许多学者开始在真菌分类中使用数量分类法。
关键词 数量分类学 真菌分类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平腹小蜂杂交试验及超微结构观察
20
作者 陈华盛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1988年第1期35-39,共5页
对广东荔蝽平腹小蜂Anastatus sP.、北京油松毛虫平腹小蜂Anastatus sP.和黑龙江落叶松毛虫平腹小蜂Anastatus sP.等三种小蜂通过三年的杂交试验结果表明,上述三种平腹小蜂之间均可互交,可获得杂交第一代、第二代及第三代,而且其雌性比... 对广东荔蝽平腹小蜂Anastatus sP.、北京油松毛虫平腹小蜂Anastatus sP.和黑龙江落叶松毛虫平腹小蜂Anastatus sP.等三种小蜂通过三年的杂交试验结果表明,上述三种平腹小蜂之间均可互交,可获得杂交第一代、第二代及第三代,而且其雌性比越来越高;通过对上述三种小蜂的六个不同部位的电镜扫描及相片观察,可看出其超微形态无明显区别,仅有一些微小差异;通过二年的蛋白质谱带分析,可看出上述三种平腹小蜂的蛋白质谱带的分区数目和颜色深浅程度也很相似。可初步看出,这三种平腹小蜂虽分布于我国的南部、中部和最北部,但可能是属于同一种或种下不同的地理型(或生态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腹小蜂 杂交试验 超微结构 杂交 等电聚焦 寄生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