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5篇文章
< 1 2 8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木材科学与技术家具方向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以北京林业大学家具方向研究生《家具设计与工艺专论》课程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张亚池 孙光瑞 +1 位作者 胡娟 江天长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0年第12期94-95,共2页
《家具设计与工艺专论》是木材科学与技术学科家具方向研究生的选修课程。本文通过对北京林业大学木材科学与技术学科家具方向研究生课程教学现状的分析,对教师和学生的调查访问,结合本校家具方向实际情况,提出了针对课程设置、教学模... 《家具设计与工艺专论》是木材科学与技术学科家具方向研究生的选修课程。本文通过对北京林业大学木材科学与技术学科家具方向研究生课程教学现状的分析,对教师和学生的调查访问,结合本校家具方向实际情况,提出了针对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几个方面的改革措施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具设计与工艺专论 课程设置 课程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北京林业大学图书馆内家具的思考 被引量:4
2
作者 张颖 常乐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5年第8期88-89,共2页
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活动场所,图书馆的公共空间内的家具配置也与大学生的生活质量、学习效率关系密切。为了提高大学生在图书馆内的学习效率和使用的舒适度,本文以北京林业大学图书馆公共空间内的家具作为主要研究对... 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活动场所,图书馆的公共空间内的家具配置也与大学生的生活质量、学习效率关系密切。为了提高大学生在图书馆内的学习效率和使用的舒适度,本文以北京林业大学图书馆公共空间内的家具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分析和总结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功能性、舒适性和与环境空间相适应的原则为基础,并结合国外优秀案例进行讨论,从而有针对性的对北京林业大学图书馆内公共空间家具的选择及改进提出相关设计建议。以期为大学生提供更加舒适、便利的学习感受,提高大学生对北京林业大学图书馆公共空间内家具的满意程度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馆 公共空间 家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木工类实验室新型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北京林业大学家具制作实验室为例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宗玲 柯清 +1 位作者 张帆 张亚池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20年第7期126-128,共3页
本文以北京林业大学家具制作实验室为例,探索高校木工类实验室实践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开展实验室需求调研,指出高校木工类实验室资源高效使用的迫切性,以实验室安全管理为前提,面向实践课程、学生课外实践需求、服务社会等几种层次下... 本文以北京林业大学家具制作实验室为例,探索高校木工类实验室实践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开展实验室需求调研,指出高校木工类实验室资源高效使用的迫切性,以实验室安全管理为前提,面向实践课程、学生课外实践需求、服务社会等几种层次下,提出实验室实践教学开展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实践课程、创立校内木工社团、开设兴趣课程、开发中小学生科普课程、创办减压工作坊等多种新型教学模式。实践表明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实践课程和初中生科普课程的教学效果好。为高校木工类实验室在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高效多功能复合使用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工类实验室 实践教学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教学楼多功能公共空间家具的优化设计——以北京林业大学两所教学楼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成诗羽 常乐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5年第5期77-79,共3页
本文针对北京林业大学现有教学楼内空间及家具进行分析研究,探讨高校教学楼多功能公共空间及内部家具的优化设计方法,以期提高高校教学楼内多功能公共空间的使用的合理性,使其更加满足新时代教学、学生学习及使用的需求。
关键词 多功能 公共空间 家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戊二烯共聚改性木质素补强橡胶复合材料
5
作者 侯世航 任顺强 +2 位作者 王司晨 张继川 樊永明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2-170,共9页
【目的】木质素是一种中等极性的天然高分子材料,与橡胶基体相容性较差,难以直接作为橡胶工业的补强填料。为降低木质素的极性并改善其与非极性橡胶的相容性,本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共聚改性木质素材料。【方法】采用丙烯酰氯对木质素进... 【目的】木质素是一种中等极性的天然高分子材料,与橡胶基体相容性较差,难以直接作为橡胶工业的补强填料。为降低木质素的极性并改善其与非极性橡胶的相容性,本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共聚改性木质素材料。【方法】采用丙烯酰氯对木质素进行酰化改性,并通过自由基共聚反应,将酰化木质素与异戊二烯进行共聚合,在木质素大分子中引入长链烷烃侧基,制备异戊二烯/酰化木质素共聚材料(ALI)。然后,对改性木质素的结构变化进行表征,并分析ALI在橡胶基体中的分散特性以及天然橡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改性木质素材料的羟基含量降低,接触角从66.13°提高到80.16°,这表明其分子极性降低且与橡胶基体的相容性增强。当ALI的添加量为5 g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达到20.61 MPa,与炭黑填充样品相近;断裂伸长率为581.20%,较炭黑填充样品提高了42.40%。这表明改性木质素材料在填料-橡胶网络中分散良好,且橡胶基体得到了有效补强。【结论】本研究成功开发的异戊二烯/酰化木质素共聚材料显著改善了木质素与橡胶基体的相容性,使天然橡胶复合材料表现出优异的强度和韧性,实现了对天然橡胶复合材料的有效补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 异戊二烯 共聚 天然橡胶 补强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SiO_(2)仿生矿化增强竹纤维/聚乳酸复合材料界面性能
6
作者 张凯强 张双保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9-198,共10页
【目的】探究纳米SiO_(2)与多巴胺/聚乙烯亚胺仿生矿化改性界面增强机理,为改善竹塑复合材料界面相容性的改性新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聚乳酸树脂为基体、竹纤维为增强材料,利用多巴胺/聚乙烯亚胺杂化聚合在竹纤维表面构筑功能涂... 【目的】探究纳米SiO_(2)与多巴胺/聚乙烯亚胺仿生矿化改性界面增强机理,为改善竹塑复合材料界面相容性的改性新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聚乳酸树脂为基体、竹纤维为增强材料,利用多巴胺/聚乙烯亚胺杂化聚合在竹纤维表面构筑功能涂层,经“溶胶凝胶”制备纳米SiO_(2),通过静电作用诱导纳米SiO_(2)在竹纤维表面富集和生长,提高界面结合强度。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X射线衍射等分析改性前后纤维表面元素和纤维结晶结构变化,通过力学性能测试、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热稳定性测试、差示扫描量热测试、动态热机械性能测试探究纳米SiO_(2)仿生矿化改性提升竹塑复合材料界面相容性的机理。【结果】经纳米SiO_(2)仿生矿化改性后的竹纤维表面Si元素含量明显增加,竹纤维结晶结构未发生改变。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纳米SiO_(2)仿生矿化改性后,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拉伸强度和抗冲击强度分别提高18.99%、15.91%和34.34%。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结果表明,改性后复合材料界面处纤维被拔出现象减少,纤维表面更加粗糙,纤维与基体之间的界面结合更加紧密。热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纳米SiO_(2)引入使得纤维热降解温度向高温区移动,复合材料的初始降解温度和最大热降解速率温度分别提高22.81和11.54℃,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增加。差示扫描量热测试结果表明,改性纤维与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聚乳酸分子运动阻力增大、复合材料的结晶度降低、复合材料的熔融温度升高。动态热机械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改性后复合材料储能模量提高、损耗模量降低,说明复合材料内部缺陷减少,复合材料界面性能得到提高。【结论】纳米SiO_(2)仿生矿化改性在竹纤维表面形成SiO_(2)的有机-无机杂化改性网络,增强纤维与基体之间的机械锚合与化学键合作用,增加纤维与基体之间的界面结合力,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得到提升,界面相容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纤维 纳米SiO_(2) 界面性能 增强机理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力学分析技术在木材科学研究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9
7
作者 吕建雄 彭辉 +3 位作者 曹金珍 蒋佳荔 赵荣军 高玉磊 《林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1,共11页
动态力学分析技术(DMA)通过材料的结构和分子运动状态表征材料的力学性能。木质材料的力学性能本质上是分子运动状态的反映,利用DMA可以架构其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获得木质材料的结构、分子运动及其转变等重要信息。分别总结了DMA在... 动态力学分析技术(DMA)通过材料的结构和分子运动状态表征材料的力学性能。木质材料的力学性能本质上是分子运动状态的反映,利用DMA可以架构其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获得木质材料的结构、分子运动及其转变等重要信息。分别总结了DMA在实体木材和木质复合材料中的应用:围绕实体木材,综合评述了DMA在分析木材材性、软化行为、机械吸湿效应以及早期腐朽程度方面所取得的研究进展;针对木质复合材料,重点介绍了DMA在分析其阻尼性能、胶合性能、界面相容性能和耐老化性能等方面的应用。建议今后的研究重点从以下3个方面展开:1)考虑到实体木材自身组织结构的复杂性以及易受环境影响等特点,采用DMA分析仪不同的载荷类型和形变模式进行组合测试,在一定温湿度场中系统研究实体木材的材性与软化行为和机械吸湿效应的关系。2)利用DMA分析仪的单纤维拉伸模式,探索单根纤维(管胞、木纤维细胞)的黏弹行为,进一步明晰木质材料微观黏弹性能的响应机制。3)联用振动光谱(红外光谱或拉曼光谱),实现同步实时观察木质材料形变过程中组成分子的化学键或官能团的变化及响应,进而从分子水平揭示木质材料的形变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力学分析技术 实体木材 木质复合材料 木材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智能制造的实木家具产品数字化设计技术 被引量:4
8
作者 李静 戴达鹏 +1 位作者 郭洪武 刘毅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8-175,共8页
在智能制造技术的推动下,传统家具制造业迈上了数字化转型的道路。相较于已发展完善工业4.0设计生产一体化的板式家具,实木家具因其缺乏标准化、信息化程度低等因素,数字化转型亟待寻求发展路径。设计是设计生产一体化定制流程的第一环... 在智能制造技术的推动下,传统家具制造业迈上了数字化转型的道路。相较于已发展完善工业4.0设计生产一体化的板式家具,实木家具因其缺乏标准化、信息化程度低等因素,数字化转型亟待寻求发展路径。设计是设计生产一体化定制流程的第一环节,是流程的数据源头,因而设计阶段的技术突破是传统实木家具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首要步骤,数字化设计技术是实木家具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技术。在总结我国实木家具设计生产一体化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实木家具发展数字化转型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即改善实木家具设计模式、规范产品体系、提高零部件标准化、建立完善产品数据库和生产工艺数据库。以实木家具产品设计为切入点,分析数字化软件在一体化发展中的应用,基于传统家具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路径,构建了实木家具数字化设计实施技术路径,具体包括:数字化模型构建(产品成组和零部件标准化、信息数据模型构建)、产品数据库构建、系统数据对接、基于数字化设计平台的大规模定制等,旨在为我国实木家具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木家具 数字化设计 设计生产一体化 个性化定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剪切增稠液增强高发泡率废纸缓冲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斌 陶文轩 +3 位作者 裴爽 任子铭 潘政 苟进胜 《材料导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8-287,共10页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植物纤维类环保型发泡缓冲材料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为改善植物纤维发泡材料发泡率低、缓冲吸能效果差等问题,本研究设计半密闭型发泡模具,成功制备了具有高发泡率和优异吸能性的废纸缓冲材...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植物纤维类环保型发泡缓冲材料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为改善植物纤维发泡材料发泡率低、缓冲吸能效果差等问题,本研究设计半密闭型发泡模具,成功制备了具有高发泡率和优异吸能性的废纸缓冲材料并对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使用质量分数为0.5%的氢氧化钠溶液预处理废纸浆,不仅可以有效去除废纸中的杂质,而且能在不降低纤维长度的情况下对废纸纤维进行适当改性,有利于提高废纸缓冲材料的发泡率和整体性能。以正交优化试验研究原料配比对废纸缓冲材料性能的影响,并据此确定了最优配方。通过设计全新半密闭型发泡模具,成功制备高发泡率的废纸缓冲材料,其膨胀率相较传统制备方式提高了3~4倍。本研究首次引入剪切增稠液(STF)增强废纸纤维,考察了STF含量对废纸缓冲材料力学性能、发泡倍率和回弹性能的影响,分析了STF对废纸缓冲材料的增强机理。结果表明:STF能够提高单根废纸纤维的强度并增强纤维之间的连结,从而提升缓冲材料吸能性,且随着STF含量的增加,材料的吸能性逐渐增强,发泡率逐渐降低,当STF含量为10%(质量分数,下同)时,STF增强废纸缓冲材料的综合性能达到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纸纤维 剪切增稠液 缓冲包装材料 高发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质材料磨削理论及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罗斌 张健 +3 位作者 柳浩雨 李黎 刘红光 李昊 《木材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12,共7页
磨削是木质材料加工中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对木制品表面质量、界面结合性能等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归纳总结木质材料磨削表面创成机理和磨削失效机理,提出木质材料磨削加工领域应关注的关键技术,同时对木质材料砂带磨削技术发展做出展望... 磨削是木质材料加工中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对木制品表面质量、界面结合性能等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归纳总结木质材料磨削表面创成机理和磨削失效机理,提出木质材料磨削加工领域应关注的关键技术,同时对木质材料砂带磨削技术发展做出展望,为后续磨削技术的研究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材料 磨削 表面创成 磨削失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银/介孔氧化硅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
11
作者 金晶 杨国超 张帆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5-153,共9页
【目的】为了解决传统的木材银离子抗菌剂中的Ag^(+)易氧化导致其抗菌耐久性有限以及新型纳米银抗菌剂的AgNPs易团聚等问题,制备了一种新型纳米银/介孔氧化硅(Ag/MCM-41-NH_(2))复合抗菌材料。【方法】选取表面氨基改性的介孔氧化硅(MCM... 【目的】为了解决传统的木材银离子抗菌剂中的Ag^(+)易氧化导致其抗菌耐久性有限以及新型纳米银抗菌剂的AgNPs易团聚等问题,制备了一种新型纳米银/介孔氧化硅(Ag/MCM-41-NH_(2))复合抗菌材料。【方法】选取表面氨基改性的介孔氧化硅(MCM-41)作为Ag^(+)的载体,将Ag^(+)负载到改性载体上,并将其原位绿色还原成纳米银(AgNPs)。采用SEM、TEM、N_(2)吸附–脱附、XPS、XRD、FTIR和ICP-MS等手段分析了复合抗菌剂的表面形貌、结构和Ag^(+)的缓释性能。使用抑菌圈法和振荡法测试了复合抗菌剂的抗菌活性,分析了其抗菌性能和抗菌耐久性。【结果】改性后的MCM-41由于表面接枝了大量的氨基,可以与Ag^(+)发生接枝,还原的AgNPs成功负载在MCM-41内部,呈均匀圆球状,分散均匀。抗菌试验和Ag^(+)缓释结果表明,Ag^(+)/MCM-41-NH_(2)和Ag/MCM-41-NH_(2)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初始抗菌率均可以达到99.00%以上。但放置90 d后,Ag^(+)/MCM-41-NH_(2)的Ag^(+)流失率为25.00%,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抗菌率分别下降到88.75%和79.10%,而Ag/MCM-41-NH_(2)的Ag^(+)流失率降低到5.10%,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抗菌率仍保持在98.93%和96.93%的较高水平。【结论】AgNPs在载体MCM-41-NH_(2)上均匀分散,制备的Ag/MCM-41-NH_(2)复合抗菌剂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和抗菌耐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介孔 氧化硅 纳米银 抗菌 纳米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体核磁共振技术用于木质素结构表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徐荧 马成业 +2 位作者 张琛 徐玲花 文甲龙 《中国造纸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34,共12页
木质素是自然界中丰富的可再生芳香类大分子聚合物,阐明木质素的结构特征对木质素的高值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迄今为止,涵盖多种原子核(^(1)H、^(13)C、^(31)P、^(19)F等)的液体核磁共振(NMR)技术是表征木质素结构特征强有力的分析手段... 木质素是自然界中丰富的可再生芳香类大分子聚合物,阐明木质素的结构特征对木质素的高值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迄今为止,涵盖多种原子核(^(1)H、^(13)C、^(31)P、^(19)F等)的液体核磁共振(NMR)技术是表征木质素结构特征强有力的分析手段。本文综述了液体NMR技术(氢谱、碳谱、磷谱、氟谱和二维异核单量子碳氢谱)用于表征木质素不同结构特征(如连接键、官能团、化学组成等)的优势,介绍了NMR测试时的制样方法和注意事项,概述了NMR技术在木质素结构表征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NMR技术在不同木质素结构研究中的适用性,以期为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NMR技术对木质素结构进行准确表征和解析,进一步实现木质素的高值化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 结构表征 分析 核磁共振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纤维粒径与比例对石竹塑复合材料的性能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詹婷 任津源 +1 位作者 彭尧 曹金珍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140,共10页
【目的】阐明不同竹纤维粒径和原料配比对竹纤维/聚丙烯/碳酸钙复合材料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机理,为石竹塑复合材料的工业化生产与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碳酸钙、竹纤维和聚丙烯为原料,在控制竹纤维粒径(40目、80目和120目)与原料配... 【目的】阐明不同竹纤维粒径和原料配比对竹纤维/聚丙烯/碳酸钙复合材料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机理,为石竹塑复合材料的工业化生产与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碳酸钙、竹纤维和聚丙烯为原料,在控制竹纤维粒径(40目、80目和120目)与原料配比的基础上,制备竹纤维/聚丙烯/碳酸钙复合材料,考察其物理力学性能,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仪和熔融指数仪对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热稳定性和流动性进行表征。最后,综合考虑生产成本与相关性能要求,为竹纤维/聚丙烯/碳酸钙复合材料的生产与应用提出建议。【结果】随着碳酸钙添加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弹性模量均逐渐下降,而密度则呈上升趋势。竹纤维粒径对复合材料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较为显著。当竹纤维粒径为80目,碳酸钙和竹纤维添加量分别为5%和45%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弹性模量最优,分别为36.09 MPa、62.6 MPa和4.30 GPa。碳酸钙添加量对复合材料冲击强度的影响不大。此外,随着碳酸钙添加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与熔体流动性均有所改善。当碳酸钙添加质量占比为20%时,复合材料的熔体流动速率为16.50 g/10 min,比未添加组提高了8.98%,加工性能得到改善。【结论】选用80目竹纤维的复合材料具有较优的物理力学性能,在添加碳酸钙后,复合材料的原料成本可降低1.63%~6.54%,且其相关指标仍远高于行业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竹纤维 石竹塑复合材料 碳酸钙 物理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TEMPO功能化木粉-聚乙烯醇/锂铝水滑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14
作者 龚珊珊 王思卿 +3 位作者 刘涛 张晔 李傲 李建章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1-119,共9页
【目的】探究聚乙烯醇/锂铝水滑石(PVA/LDH)分散液对巴沙木加工剩余物理化性能的影响,为构建高性能木质复合材料提供理论依据,实现木材加工剩余物的高值化利用。【方法】受天然贝壳“砖-泥”有序结构启发,以巴沙木加工剩余物(木粉)为主... 【目的】探究聚乙烯醇/锂铝水滑石(PVA/LDH)分散液对巴沙木加工剩余物理化性能的影响,为构建高性能木质复合材料提供理论依据,实现木材加工剩余物的高值化利用。【方法】受天然贝壳“砖-泥”有序结构启发,以巴沙木加工剩余物(木粉)为主要原料,经脱木素和氧化改性,获得2,2,6,6-四甲基哌啶-1-氧自由基(TEMPO)功能化改性木粉(T-WP),向其中加入不同比例PVA/LDH分散液,通过真空抽滤自组装过程将无机纳米片水滑石插层,构建天然有机聚合物与无机纳米片复合的高性能新型木质层状复合材料,基于FTIR、XPS、Zeta电位、力学性能等测试与分析,探究各组分间的相互作用及机械性能协同增强机制。【结果】1)木粉粒径100目时,纯T-WP薄膜的力学拉伸强度和韧性最大,分别为(225.25±0.82)MPa和(5.18±0.36)MJ·m^(-3)。2)PVA/LDH纳米片体系在T-WP上成功插层,并与T-WP分子链上的含氧官能团形成氢键、静电相互作用以及共价交联作用。3)对不同PVA/LDH添加量的T-WP-PVA/LDH复合材料进行力学性能分析,PVA/LDH添加量为20 wt%时,T-WP-PVA/LDH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杨氏模量最大,分别为(287.29±4.91)MPa和(14.21±2.60)GPa,是纯T-WP的1.28和2.40倍。4)在相对湿度90%、温度25℃条件下放置16 h,T-WP-PVA/LDH复合材料的吸湿率为45.43%,力学拉伸强度为105.40 MPa;在湿润土壤中,T-WP-PVA/LDH复合材料表现出较好的可生物降解特性。【结论】T-WP-PVA/LDH仿生层状复合材料中,T-WP分子链上的活性含氧基团与PVA/LDH体系形成氢键、静电相互作用以及Al—O—C共价交联作用,构建协同增强体系,赋予T-WP-PVA/LDH复合材料优异的力学性能。木质层状复合材料优异的特性使其在包装、地膜、一次性餐盒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有望替代部分聚乙烯、聚丙烯等石油基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粉 TEMPO氧化 锂铝水滑石 力学性能 增强机制 界面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酚基动态共价键高分子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航 李沿霖 +1 位作者 谭艺 刘承果 《林产化学与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5-198,共14页
综述了近年来关于天然酚基动态共价键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进展,其内容主要包括2方面:首先总结了天然酚资源的基本概况以及动态共价键的发展和特点,着重强调了动态共价键往往同时具有重排和分解2种机理;其次归纳了天然酚基高分子材料的研究... 综述了近年来关于天然酚基动态共价键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进展,其内容主要包括2方面:首先总结了天然酚资源的基本概况以及动态共价键的发展和特点,着重强调了动态共价键往往同时具有重排和分解2种机理;其次归纳了天然酚基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进展,其中涉及的动态共价键种类包括席夫碱、二硫键、羟基-酯键、缩醛键和硼酸酯键,涉及的天然酚基原料主要包括香草醛、丁香酚、阿魏酸、漆酚、腰果酚、柚皮素、愈创木酚、单宁酸等,旨在推动塑料污染治理及绿色材料的研究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酚 动态共价键聚合物 自修复 可回收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木质材料制造人造板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5
16
作者 申伟 肖再然 范凌霖 《森林防火》 2024年第3期115-118,共4页
为缓解人造板行业原材料紧缺问题,需要调整人造板原料的供应结构。使用废弃木质材料替代原生木材制造人造板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方向。本文介绍了废弃木质材料的来源、材料规模以及国内外回收废弃木质材料的政策标准,并且通过实地调研,阐... 为缓解人造板行业原材料紧缺问题,需要调整人造板原料的供应结构。使用废弃木质材料替代原生木材制造人造板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方向。本文介绍了废弃木质材料的来源、材料规模以及国内外回收废弃木质材料的政策标准,并且通过实地调研,阐述了回收废弃木质材料制造人造板典型企业的生产现状,我国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调整方向,为人造板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参考。此外,回收废弃木质材料也避免了因焚烧、填埋处理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碳排放,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开辟了一种新的生产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木质材料 再生人造板 回收利用 产业现状 发展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纤维增强同源生物油改性酚醛树脂复合材料的创制
17
作者 李瀛 陈维江 +4 位作者 任学勇 李严 杜雪利 杨顺心 刘文杰 《世界竹藤通讯》 2024年第5期22-31,共10页
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具有轻量化、高性能的优点,在航空航天、风电等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在“以竹代塑”背景下,以竹纤维和竹材衍生物为原料制造绿色复合材料成为竹材加工利用的热点方向。本研究分别采用竹纤维和生物油酚醛树脂来替代... 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具有轻量化、高性能的优点,在航空航天、风电等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在“以竹代塑”背景下,以竹纤维和竹材衍生物为原料制造绿色复合材料成为竹材加工利用的热点方向。本研究分别采用竹纤维和生物油酚醛树脂来替代玻璃纤维和石化原料酚醛树脂,制备出了竹纤维增强生物油酚醛树脂复合材料,重点研究了不同固化剂对树脂固化性能的影响,并基于正交试验对复合材料的手糊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1)成功制备了可中低温固化的生物油酚醛树脂,树脂粘度300 mPa·s,固体含量45.15%,pH值10.91;使用的复配固化剂优化质量配比为m(对甲苯磺酸)∶m(盐酸)∶m(磷酸)∶m(无水乙醇)=10∶1∶2∶4,适宜添加量为5%,凝胶时间为26 min,较好地满足手糊法制备复合材料的工艺要求。(2)在纤维/树脂比例40%、固化时间5 h、固化温度70℃的工艺参数下,制备的复合材料弯曲强度达到105.57 MPa,拉伸强度为62.48 MPa,力学性能较优。所创制的新型竹纤维增强同源生物油改性酚醛树脂复合材料具有绿色低碳、轻质高强的特点,有望应用在竹质建筑、家居、板材、汽车/高铁内饰等建筑建材类和工业生产类代塑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纤维 生物油酚醛树脂 复合材料 固化剂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元素质量分数对65Mn钢木工圆锯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俊博 张雅繁 +3 位作者 何林韩 张学瑾 陈瑶 高建民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74,共8页
高质量、高效率的木材切削工艺对于提高木材资源的利用率以及提升木质产品的品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木工圆锯片常用钢材65Mn存在硬度和抗拉强度等力学性能欠佳的问题,为此通过添加镍(Ni)元素对65Mn钢进行改性。采用原料熔炼、浇筑试棒... 高质量、高效率的木材切削工艺对于提高木材资源的利用率以及提升木质产品的品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木工圆锯片常用钢材65Mn存在硬度和抗拉强度等力学性能欠佳的问题,为此通过添加镍(Ni)元素对65Mn钢进行改性。采用原料熔炼、浇筑试棒、锻造加工以及热处理等步骤制备Ni改性65Mn钢,并对改性前后的65Mn钢进行显微硬度、冲击韧性和拉伸强度测试。同时运用金相显微镜(metallographic)及扫描电镜(SEM)剖析65Mn钢改性前后的组织构造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添加Ni元素后,65Mn钢回火后的组织由回火屈氏体改变为淬火马氏体与回火马氏体的混合体,且当Ni元素质量分数达到0.9%时,出现残余奥氏体;2)在相同热处理工艺条件下,Ni元素对材料的硬度和抗拉强度的影响均呈现出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冲击韧性较未改性的65Mn钢有所降低。其中,添加质量分数为0.7%Ni元素的65Mn钢的硬度和抗拉强度最优,较未改性的65Mn钢分别增加了10.18%、35.40%(室温)。研究结果为后续木工圆锯片钢材的改良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有望推动木质加工工具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5MN钢 Ni含量 木工圆锯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典型果树剪枝原料能源特性与热解规律 被引量:1
19
作者 叶林根 任学勇 +4 位作者 刘学磊 董江川 祁项超 高剑利 王瑞江 《林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7-104,共8页
对果树修剪树枝的能源特性及热解规律开展研究,可以为林果废弃物的能源化高效利用提供基础参考信息。以华北地区几种典型的果树修剪树枝为试样,系统研究了原料的元素组成、化学组成、工业分析和热值等能源特性,采用热重分析、热重红外... 对果树修剪树枝的能源特性及热解规律开展研究,可以为林果废弃物的能源化高效利用提供基础参考信息。以华北地区几种典型的果树修剪树枝为试样,系统研究了原料的元素组成、化学组成、工业分析和热值等能源特性,采用热重分析、热重红外分析和热解气质联用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其分析性热解规律。实验结果表明,从元素组成来看,果树修剪树枝中的碳元素质量分数为50%左右,碳元素是组成固定碳组分的主要元素,碳元素含量越高,热值越高;从化学组成来看,果树修剪树枝中纤维素质量分数为36.9%~43.7%,半纤维素质量分数为28.6%~36.1%,木质素质量分数为21.0%~24.4%,综纤维素主要影响热解时脱挥发分和液相产物的产率,而木质素则主要影响炭产率;对干态原料的工业分析得出果树修剪树枝的挥发分质量分数最高,其次是固定碳质量分数,灰分质量分数最少;果树修剪树枝的热值为17.1~19.9 MJ/kg,大约相当于标准煤热值的60%~70%。热解规律分析结果表明,265~410℃为脱挥发分的主要失重区,产生的气相产物具有丰富的化学官能团红外吸收峰,主要是醛酮类、酸类、醇类和酚类等物质。果树修剪树枝是一种固定碳含量和热值高、灰分低的典型木质纤维素生物质,适宜通过热解等方法实现能源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树修剪树枝 林果废弃物 废弃物利用 能源特性 热解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材/改性UF预聚体复合材料制备及性能表征 被引量:15
20
作者 武国峰 姜亦飞 +3 位作者 宋舒苹 曲萍 姚胜 蒲俊文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83-1086,共4页
以人工林杨木为研究对象,利用改性脲醛预聚体浸渍并热压干燥处理,采用XRD,TGA,FTIR及SEM分析,对杨木改性处理前后物理化学变化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与杨木素材相比,改性材基本密度增加1.06倍,改性材抗弯强度提高33%,顺纹抗压强度提高7... 以人工林杨木为研究对象,利用改性脲醛预聚体浸渍并热压干燥处理,采用XRD,TGA,FTIR及SEM分析,对杨木改性处理前后物理化学变化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与杨木素材相比,改性材基本密度增加1.06倍,改性材抗弯强度提高33%,顺纹抗压强度提高74%,改性材的吸水性从104%降低到了97%;改性剂的浸渍使得木材结晶度稍微降低,从39.65%降到了36.89%;TGA分析表明改性材的耐热性提高;FTIR分析表明改性材中的羟基有很好的缔合现象,并且羰基含量减少,醚键含量增加;最后SEM谱图分析了预聚体在改性材中的分布及存在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生杨 脲醛预聚体 FTIR XRD TG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